河南省洛阳市偃师第三高级中学高三物理月考试题带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第三高级中学高三物理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如图所示,甲带正电,乙是不带电的绝缘物块,甲、乙叠放在一起,置于粗糙的水平地板上,地板上方空间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现用一水平恒力F拉乙物块,使甲、乙无相对滑动一起向左加速运动,在加速运动阶段()
A.甲、乙两物块间的摩擦力不断减小
B.甲、乙两物块间的摩擦力不断增大
C.甲、乙两物块间的摩擦力保持不变
D.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不断减小
参考答案:
A
2. 如图,足够长的光滑导轨倾斜放置,其下端连接一个灯泡,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向上(导轨和导线电阻不计),则垂直导轨的导体棒ab在下滑过程中
A.感应电流从a流向b
B.导体棒ab受到的安培力方向平行斜面向上
C.导体棒ab一定匀加速下滑
D.灯泡亮度一直保持不变
参考答案:
B
3. 如图所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轨道为椭圆,其近地点P和远地点Q距地面的高度分别为R和3R,R为地球半径,已知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在P点的速度大于
B.卫星在Q点的加速度等于
C.卫星在从P到Q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
D.卫星在从P到Q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参考答案:
AD
4. 如图所示,长方体玻璃水槽中盛有NaCl的水溶液,在水槽左、右侧壁内侧各装一导体片,使溶液中通入沿x轴正向的电流I,沿y轴正向加恒定的匀强磁场B.图中a、b是垂直于z轴方向上水槽的前后两内侧面,则:
A.a处电势高于b处电势
B.a处离子浓度大于b处离子浓度
C.溶液的上表面电势高于下表面的电势
D.溶液的上表面处的离子浓度大于下表面处的离子浓度
参考答案:
B
5. 已知某玻璃对蓝光的折射率比对红光的折射率大,则两种光
A.在该玻璃中传播时,蓝光的速度较大
B.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该玻璃中,蓝光折射角较大
C.从该玻璃中射入空气发生反射时,红光临界角较大
D.用同一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蓝光的相邻条纹间距较大
参考答案:
C
解析:由可知,蓝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大,蓝光的速度较小,A错;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蓝光的折射率大,向法线靠拢偏折得多,折射角应较小,B错。

从玻璃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由公式可知,红光的折射率小,临界角大,C
正确;用同一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由公式可知蓝光的波长短,相邻条纹间距小,D错。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一列简谐波在t=0.8s时的图象如图甲所示,其x=0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简谐波沿x轴▲方向传播(填“正”或“负”),波速为▲
m/s,t=10.0s时刻,x=4m处质点的位移是▲ m.
参考答案:
7. 某地区地震波中的横波和纵波传播速率分别约为4km/s和9km/s,一种简易地震仪由竖直弹簧振子P和水平弹簧振子H组成.在一次地震中,震源在地震仪下方,观察到两振子相差10s开始振动,则弹簧振子____(选填“P”或“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
______Km。

参考答案:
P,72 8. 如图所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上固定有甲、
乙两个光电门,与之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带有遮光片的
小车在其间的运动时间,与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相连的
轻质测力计能显示挂钩处所受的拉力。

不计空气阻力及
一切摩擦。

(1)在探究“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要使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小车所受合外力,操作中必须满足____;要使小车所受合外力一定,操作中必须满足。

实验时,先测出小车质量m,再让小车从靠近甲光电门处由静此开始运动,读出小车在两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t。

改变小车质量m,测得多组m、t的值,建立坐标系描点作出图线。

下列能直观得出“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例”的图线是____
(2)抬高长木板的右端,使小车从靠近乙光电门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
和小车在两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t0改变木板倾角,测得多组数据,得到的的图线如图所示。

实验中测得两光电门的距离L=0.80m,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1=0.34kg,重力加速度g取
9.8m/s2,则图线的斜率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不能忽略,测得图线斜率将 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
9. 在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 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作出的F-图线如下图1所示,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

参考答案:
10. 要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纸条,每隔四个点选出一个计数点共选出
A、B、C、D四个计数点,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赫兹,纸带上各点对应尺上的刻度如图所示,则
VB= m/s .a= m/s2.
参考答案:
0.15 、0.2 、
11. 在真空中两个带等量异种的点电荷,电量均为2×10-8C,相距20cm,则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_________________N。

在两者连线的中点处,电场强度大小为
_________________N/C。

参考答案:
F,F/C
12. 如图所示,实线为一列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虚线表示经过∆t=0.2s后它的波形图,已知T <∆t<2T(T表示周期),则这列波传播速度可能值v=_____;这列波的频率可能值f=_______。

参考答案:
13. 在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n倍的圆形轨道上,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大小是地表重力加速
度的倍,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速度大小是第一宇宙速度大小的倍.参考答案:
解答:解: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G=ma,解得:a=,
则人造卫星的加速度与地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a:g=:=
第一宇宙速度为v:G=m,
解得:v=
同理可得人造卫星的速度为:v=
故人造卫星的速度与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
故答案为:;.
点评:抓住卫星所受的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这个关系即可列式求解!向心力公式根据需要合理选择.
14. (08年石家庄二中12月月考)(4分)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迹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作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出运动的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不同
C.每次必须将小球由静止释放
D.记录小球位置的木条(或凹槽)每次必须等距离下降
E.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接触
F.将记录球的位置的纸取下后,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
参考答案:
答案:ACE(4分,答不全得2分,错选得零分)
15. .“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

①.图乙中的F与F′ 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__(填“ F ”或“ F′ ”)。

②.(单选题)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ks5u
参考答案:
(1)_____ F′____;(2)_____B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与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相等,都为T0。

我国的“嫦娥1号”探月卫星于2007年11月7日成功进入绕月运行的“极月圆轨道”,这一圆形轨道通过月球两极上空,距月面的高度为h。

若月球质量为M,月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恒量为G。

⑴求“嫦娥1号”绕月运行的周期。

⑵在月球自转一周的过程中,“嫦娥1号”将绕月运行多少圈?
⑶“嫦娥1号”携带了一台CCD摄相机(摄相机拍摄不受光照影响),随着卫星的飞行,摄像机将对月球表面进行连续拍摄。

要求在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内,将月面各处全部拍摄下来,摄像机拍摄时拍摄到的月球表面宽度至少是多少?
参考答案:
(1)“嫦娥1号”轨道半径r = R+h,由G=m r(3分)
可得“嫦娥1号”卫星绕月周期T=2π(2分)
(2)在月球自转一周的过程中,“嫦娥1号”将绕月运行圈数
(3分)
(3)摄像机只要将月球的“赤道”拍摄全,便能将月面各处全部拍摄下来;卫星绕月球转一周可对月球“赤道”拍摄两次,所以摄像机拍摄时拍摄到的月球表面宽度至少为
(3分)
湖北省武汉二中、龙泉中学1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
17. 武汉到南京动车共3趟,每趟运行时间约3. 5小时。

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这样的客车车辆叫做动车。

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动车)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也叫拖车)编成一组,就是动车组,假设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其所受重力成正比,每节动车与拖车的质量都相等,每节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等。

(1) 若1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120km/h; 则6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多少?
(2) 若动车组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用10s通过第一个50m,紧接着用6s 通过第二个50m,求此过程中动车组的加速度和通过第一个50m末端的速度。

参考答案:
----(3分)
对后50m: X=Vot+: 50=Vo×6+0.5××36 则 V=42.5m/s
18. 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

我国公安部门规定: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的安全距离为200m,汽车行驶的最高速度为120km/h,取g=10m/s2,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说明计算安全距离为200m的依据。

资料一:驾驶员的反应时间:03~0.6s之间,
资料二:各种路面与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解:由表分析,0.6s是最长的反应时间,对应刹车之前的最大可能距离;0.33是最小的动摩擦因数,对应最大的可能运动距离,①
由②
得:m
m略小于200m,因此200m的安全距离是必要的。


本题共8分,其中①式2分,②式4分,③式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