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诗歌鉴赏答题技巧精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托物言志型.咏史型鉴赏题要答出“表层〞及“深层〞两方面。
外表上看,是对某物及某个历史人物的感慨,而实际上往往表达自身的某种情感。
在答复这类问题时,既要答出表层意思,也要答出深层意思。
例如:
题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
枝间时见于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
颠倒苍苔落绛英。
后两句表达怎样的感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欣赏的慨叹,并借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
二、炼字型的鉴赏题要答三步。
常见到这样的问题:“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者:“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对这类题,作答时,不要孤立地只读该字,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来分析。
具体说,要答三步:(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衬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如: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描绘出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答案: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此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此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此步骤三〕。
三、意境类鉴赏题要答三步。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气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问题:
思想感情?〞或者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有时也这样问:“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答这类问题时,要从三个局部作答,即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局部,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
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局部的、主要
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局部,考生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和气氛,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清冷寂。
第三局部,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气氛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三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
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谐、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成思想理解的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注释等来思考,防止出错。
三是硬套某些术语,不结合诗句本身的内容分析。
例如:
山居秋瞑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答案: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黄昏,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
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此第一步〕。
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
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此第二步〕。
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
泉水、青松、碧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对诗人理想境界的衬托〔此第三步〕。
四,语言鉴赏题要答三步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或者让考生分析常有这样的问题:
该诗的语言风格或语言艺术。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这类题要分三步来答:(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例如:
春怨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此第一步〕。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说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得见丈夫的美梦〔此第二步〕。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此第三步〕。
五.关健字词赏析题要答两步。
有这样的问题:“某词是全诗关键,为什么?〞针对这类题,首先要有这样的认识,即: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来命题往往能以小见大,测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步来答复:(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例如: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此第一步〕。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此第二步〕。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六、表现手法类鉴赏题要答三步。
常常见到这样的题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或者直接问:“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要准确解答这类题,必须熟悉常用的
一些表现手法。
例如: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睹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指兽毛制成的衣服。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此第一步〕。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呜〞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此第二步〕。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此第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