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30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30例分析池少勇;刘书考;李正安;刘军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30例,均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进行术后并发症随访治疗探究患者并发脑硬膜下积液的发生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结果脑骨窗疝和脱水剂的应用是导致患者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组30例患者中,12例患者行非手术治疗,18例行手术治疗.治疗后,治愈17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0.0%.结论发生硬膜下积液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临床上应警惕脑骨窗疝的发生,合理使用脱水剂,以降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6(014)028
【总页数】2页(P32-33)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硬膜下积液
【作者】池少勇;刘书考;李正安;刘军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建阳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福建南平353000;福建省南平市建阳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福建南平353000;福建省南平市建阳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福建南平353000;福建省南平市建阳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福建南平35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1+5
近年来,因交通事故、撞击、跌落所致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逐年增多,这类患者病情严重,救治困难。
一旦治疗不及时,病死率高,即使抢救成功,患者因脑部长时间的缺血缺氧也会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残疾[1]。
去骨瓣减压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方法可去除受影响一侧大脑半球的大片骨瓣,同时剪开硬脑膜为肿胀的脑组织减压,进而提高患者救治效果,提高其生存率[2]。
但临床实践表明,去骨瓣减压术会产生较多的术后并发症,其中,硬膜下积液就是典型并发症之一。
硬膜下积液可发展为脑积水,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故本次探究选取我院收治的部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共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8.7
±0.4)岁。
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等颅高压症状,部分患者伴烦躁、易激惹等有
意识障碍。
所有患者均符合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指标,均行去骨瓣减压术。
术后10~15 d后,行CT检查表现为去骨瓣半月形或弧形低密度影。
诊断为硬膜下积液,平均术后诊断时间为(12.8±2.4)d。
对这30例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随访治
疗发现硬膜下积液,并入院治疗。
1.2 方法: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随访调查的方式进行,记录患者术后生活方式和临
床表现分析,总结患者并发脑硬膜下积液的发生危险因素。
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保守治疗采用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联合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高压氧治疗、采取头低脚高位卧床,促进脑脊液的吸收。
病程中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定期复查CT,如有积液增加表现及时手术
治疗。
若患者CT检查示硬膜下积液超过30 mL,伴中线结构移位或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压迫症状及体征或出现颅压增高症状或意识障碍加深为手术指征。
手术方式:患者行硬膜下积液腔微创穿刺引流术,行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联合腰
大池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若迁延不愈在术后3个月后行微创穿刺引流联合颅骨修补术。
1.3 观察指标[3-4]:术后复查患者头部CT,若患者硬膜下积液消失或减少至30 mL以下且中线居中、出院后半年复查无增加则为治愈;若患者积液显著减少伴临床症状消失,且积液有吸收倾向,复查CT无积液增加则为有效;否则为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效果:经研究,结果显示:30例患者中,12例患者行非手术治疗,18例行手术治疗。
治疗后,治愈17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0.0%。
3例临床症状未见好转,其中1例患者发展为重度残疾。
2.2 危险因素分析:经观察记录患者病程中治疗、用药、病情等因素,总结出以下危险因素:①脑骨窗疝: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患者脑组织肿胀,这些组织可通过骨窗向外膨出,若骨疝窗不消退,则15 d左右后,容易发生硬膜下积液的风险。
②脱水剂的应用: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后,不易长时间应用甘露醇等脱水剂,否则,易致硬膜下积液加重。
重型颅脑损伤属严重脑部疾病,患者常处于昏迷甚至深度昏迷当中,加之搬运改变体位,进一步加重了疾病损害。
故很多患者治疗后仍留有神经功能障碍,临床致残率高,患者多生活自理困难[5-6]。
去骨瓣减压术(DC)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常用术式,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但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易引起中线移位、神经功能恶化等,是临床上面临的重大问题。
DC术后硬膜下积液临床并不常见,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蛛网膜破裂、蛛网膜活瓣形成、血脑屏障破坏、脑脊液吸收障碍等因素有关[7]。
本次研究根据
患者情况采用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组方式,12例患者行非手术治疗,18例行手术治疗。
治疗后结果显示,治愈17例,有效10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0.0%,总体治疗效果满意。
有3例临床症状未见好转,其中1例患者发展为重度残疾。
研究中我们发现,单侧颅内损伤患者在有显著占位效应时,行单侧DC,当患者有双侧损伤均有占位效应时,行双侧DC,可显著降低患者发生硬膜下积液的风险。
综上所述,临床上合理使用脱水利尿剂、警惕脑骨窗疝的发生可降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概率,对于已发生的患者,可根据积液的量合理选择治疗方式,临床效果总体较好。
【相关文献】
[1]党宝齐,何卫春,朱敏,等.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诊疗分析[J].海南医学,2015,26(14):2139-2140.
[2]吴锋,任洪波,刘斌,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远期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6):1754-1755.
[3]吴锋,贺敬芝,孙明霞,等.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34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4):258-259.
[4]金卫星,陆遥,雷万生,等.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形成原因及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1,10(3):269-270.
[5] Wormald PJ.The agger nasi cell: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 anatomy of the frontal recess[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1, 129(5):497-507.
[6]周仁辉,谭彬.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43例治疗分析[J].国际神经
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2,39(3):217-219.
[7] Endemann DH,Schiffrin EL. Endothelial dysfunction[J].J Am Soc Nephrol,2010,15(8):1983-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