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微创介入治疗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微创介入治疗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
中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析恶性肿瘤综合治疗采取微创介入诊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研究区间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探究对象为该区间接诊的恶性肿瘤患者,
纳入病例68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参照组、试验组,两组各纳入34例,参照组接受常规化诊疗,试验组采取微创介入诊疗,对比两组效果。
结果:试验
组总缓解率与参照组比明显提高P<0.05( =7.950,P=0.005);相较于参照组,试验组生存质量、白细胞计数显著较优P<0.05(
=6.803、5.628,P<
t
0.001)。
结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采取微创介入诊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恶性肿瘤;微创介入诊疗;生存质量;效果
近些年,恶性肿瘤报道日益增多,对其的研究随之增多,当下医学界对该病
发病机制缺乏统一的结论,多与生活习惯不节、疾病史及家族遗传史等有关[1]。
手术为肿瘤首选诊疗方法,但实践表明,多数肿瘤确诊时均已进入中晚期,失去
最佳手术机会[2]。
为有效、科学的诊疗恶性肿瘤,提高临床疗效,增加患者生命
时间,本研究对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接收患者实施分析,以明确微创介入
治疗的效果。
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区间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探究对象为该区间接诊的恶性肿瘤患者,纳入病例68例。
纳入标准:纳入病例均进展至中晚期;符合恶性肿瘤判定
指征;患者对研究持知情态度,且签订同意书。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异常;治疗
禁忌症;凝血功能障碍。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参照组、试验组,两组各纳
入34例,参照组男女数量之比23:11;年龄临界区间48~78岁,均龄
(63.08±6.12)岁;22例肺癌、7例肝癌、5例胃癌;试验组男女数量之比
22:12;年龄临界区间46~77岁,均龄(63.22±6.24)岁;24例肺癌、6例肝癌、4例胃癌。
两组相关性资料比较,P>0.05,样本个体间资料具同质性。
1.2 方法
参照组于研究中采取常规化治疗,结合患者病理类型及病程选用2种及以上
药物实施协同化疗,比如顺铂、甲氨蝶呤及氟尿嘧啶等,均以外周静脉亦或是介
入动脉方式给药,间隔20d1次(1个疗程),持续诊疗2~7个疗程。
试验组采取微创介入疗法:借助Seldinger技术完成对肿瘤供血动脉超导管
的选择,灌注化疗药物,特殊情况予以化疗栓塞亦或是动脉栓塞,间隔20d1次
(1个疗程),持续诊疗2~7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
依据KPS(生存质量)量表对本次临床疗效展开测评,全部缓
解为KPS分数提高20分以上;局部缓解为KPS分数提高10~20分;无变化为KPS
分数提高<10分;进展为未达以上标准[3]。
总缓解率=全部缓解率+局部缓解率。
②生存质量、白细胞计数。
生存质量以KPS量表评定,满分100分,分值越
高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资料采用SPSS23.0的统计学软件展开处理,其中研究所涉及计量资
料用t验证、说明,计数资料选用检验,%表示,统计数据以SPSS23.0
分析,P<0.05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全部缓解、局部缓解、无变化与进展分别为15例、13例、5例、1例,参照组全部缓解、局部缓解、无变化与进展分别为11例、6例、10例、7例,试
验组临床疗效82.35%高于参照组50%P<0.05,具统计学差异( =7.950,
P=0.005)。
2.2 KPS、白细胞计数
试验组KPS、白细胞计数相较于参照组明显较优P<0.05,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KPS、白细胞计数()
组别KPS(分)
白细胞计数
(×109/L)
诊疗前诊疗后诊疗前诊疗后
试验组(n=34)
55.36±
9.26
88.36±1
0.26
6.38±
1.19
6.08±
1.28
参照组(n=34)
56.26±
9.37
71.39±1
0.31
6.40±
1.48
4.11±
1.59
t0.398
6.8030.061 5.628
P0.692<0.0010.951
<0.001
3讨论
当前,肿瘤治疗依旧以早发展、早手术切除为首选方法,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大部分肿瘤确诊均已进展为中晚期,致使患者失去手术最佳机会。
一项数据指出,在数千例肝癌患者中,仅有5%患者可接受手术切除治疗,而剩余患者均失去手术
机会,而对于此类患者常规疗法为姑息手术、介入疗法及中医药等,而其中介入
疗法发展最为迅速,且最为有效[4]。
本研究结果示,试验组总缓解率与参照组比
明显提高P<0.05;相较于参照组,试验组生存质量、白细胞计数显著较优P<
0.05,证实微创介入治疗效果可观。
介入治疗以Seldinger技术为主,基于X线
引导下选择导管,同时利用化疗栓塞、动脉栓塞技术将化疗药物缓慢推注于机体内,从而最大化提升局部药物浓度,减少肿瘤,为手术成功切除奠定坚实基础,
较全身化疗,其优越性更高。
有关资料表示,局部浓度的逐渐升高,促进杀癌细
胞数目增多,与此同时局部动脉药物输注,使抗癌药物用量减少,进而降低毒副
作用[5]。
另外,介入治疗具微创性,于中晚期恶性肿瘤诊疗中效果显著,与既往
研究报道一致。
综上,恶性肿瘤综合治疗采取微创介入诊疗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应用可行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曹普生,王涛,张国玲等. 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微创介入疗法的近远
期临床效果[J]. 健康前沿, 2019, 028(006):156.
[2]李涛,崔建东,龙桂宁等. 微创介入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19, 26(02):83-85.
[3]费晓燕,戚倩. 恶性肿瘤患者纳米刀介入治疗的护理配合[J]. 护士进修
杂志, 2019, 34(06):83-85.
[4]马丽,武伟,李婕等. CT引导下肺肿瘤微创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J]. 中国
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0, 144(04):65-67.
[5]黄金华,黄职妹,张天奇等. 以介入治疗为基础的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进
展[J]. 肝癌电子杂志, 2019, 6(04):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