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期中考试题.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政治期中考试题
33.价格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严加调控的经济指标,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也是我国政府的重要调控目标。
为了稳定市场上关系民生的若干商品价格,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了多项政策稳定物价。
(1)价格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2)国家为什么要对价格严加调控?
34.辨析:不顾生产发展的可能提出过高的消费要求是错误的;而在生产发展允许的限度内一味的限制消费也是不对的。
2011高一期中考试思想政治试题(经济生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解析:捐赠的物资不是用来交换的,不是商品,所以也就没有价值。
答案:D
2. 解析:捐赠的物资不是用来交换的,不是商品,所以也就没有价值。
答案:D
3. 解析:“一卡通”作为电子货币,本身不具有价值,不是商品,不能执行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职能,也不能作为一般等价物,故A、
C、D三项不选。
答案:B
4. 解析:央行发行贵金属纪念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可以执行货币的基本职
能。
但其购买力不是固定的,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排除③。
答案:C
5. 解析:货币的神奇从根本上说在于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选D项。
A、B两项体现了货币的作用,但不是根本原因。
C项观点错误,货币与商品不是同时产生的。
答案:D
6. 解析:本题考查通货紧缩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通货紧缩现象通常出现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通货紧缩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等现象,A、B、D三项与此现象正相反,故不选。
答案:C
7. 解析:应对通货紧缩一方面必须扩大需求,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另一方面必须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改善供给。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降低银行利率。
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是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不选①。
答案:B
8. 解析:人民币贬值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来华购物的外国游客。
故选B项。
答案:B
9. 解析:按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的汇率,小张兑换1 000美元需支付8 000元人民币。
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下跌了20%,即美元贬值20%,小张手里的1 000美元只相当于以前的800美元,即只能兑换6 400元人民币,损失了人民币1 600元。
答案:A
10. 解析: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与题干指向“物
与物的交换”不符,排除②。
也不是扩大内需,故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B
11.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明确互补商品、替代商品的价格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A商品的互补商品价格上升10%,会导致A商品的需求量减少20单位;其替代商品价格下降10%,会导致A商品的需求量减少30单位。
两者相加,共减少50单位。
因此,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12. 解析:抓住“直接原因”这一关键词。
A、D是从根本上说的;B是直接原因;C会导致价格上涨,不符合题意要求。
答案:B
13. 解析: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低价策略不会改变商品的价值量,只会改变供求关系,故D错误。
A、C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答案:B
14. 解析: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主要是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气候、时间、季节、地域、习俗、信仰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由题干的表述可知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15.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理解,从图示可以看出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比,A应选;B、C对二者关系的理解错误,只能是价值决定价格,价格与需求量不可相互决定;D表述错误,二者实际上是反比关系。
答案:A
16. 解析:此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②错误,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④观点错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的,生产规模扩大并不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答案:A
17. 解析:由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所以甲、乙、丙生产的这匹布的价值量是一样的。
故选C。
答案:C
18. 解析:国家为保护农民的利益而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最低收购价应该高于市场均衡价格,故A符合题意。
答案:A
19. 解析: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故选A。
答案:A
20. 解析:从该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该商品价格上涨,这可能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消费者可能会减少对该商品的消费,转而消费其替代商品,使其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而对生产者来说,商品价格上涨会使其获利增多,可能会扩大该商品的生产规模。
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涨,会使另外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因此B观点错误。
答案:B
21.C 22.D 23.D 24.A 25.C 26.C 27.A 28.C 29.D 30.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共40分)
31. (1)人民币属于纸币。
纸币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发行纸币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限度。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不能通过发行纸币来解决。
(5分)
(2)纸币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受客观规律支配。
如果纸币发行太少,就会使一部分商品不能售出,同样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因此,纸币的发行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
可见,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5分)
32.(1) ①政府抑制大排量汽车的生产和消费,积极引导小排量汽车的生产和消费。
②政府大力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扎实有效地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
③政府促进环境保护,促进树立绿色消费观的形成。
(5分)
(2) 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小排量汽车的价格下降,会带来人们对它购买量的增加,而大排量汽车的价格上涨,会抑制一部分人对它的购买。
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油价的高位运行会导致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量下降。
(5分)
33. (1)①供求影响价格。
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②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不同商品的价格各不相同,首先是因为价值不同。
(3分)
(2)①价格的变动对人们生活、企业发展、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②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会造成人们消费水平的降低,影响人们生活水平;会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影响企业的效益,进而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
③商品价格持续下降,会造成经济衰退,影响人们
的收入水平,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会造成企业生产萎缩,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
(7分)
34.①此观点正确,它反映了生产和消费的辨证关系。
②生产决定消费。
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③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
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真正完成。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④总之,我们不能一味的抑制消费,但也不可超前消费,而应该积极合理的消费,这样才可以有促进经济的发展。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