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临床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临床体会
邓玉霞;吴驹;夏良佳;张安富
【摘要】@@ 我们近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收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rn1 资料与方法rn1.1 一般资料本文68例均经胃镜确诊为活动性消化性溃疡,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下称治疗组) 38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3例,胃溃疡5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33例(86.8%);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型24例,肠胃郁热型14例.西药治疗对照组 (下称对照组) 30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7例,胃溃疡3例;HP阳性25例(83.3%).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2(006)004
【总页数】2页(P94-95)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
【作者】邓玉霞;吴驹;夏良佳;张安富
【作者单位】402260,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402260,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402260,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402260,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我们近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收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68例均经胃镜确诊为活动性消化性溃疡,随机分为两组。

中西
医结合治疗组 (下称治疗组)38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3例,胃溃疡5例;幽
门螺杆菌(HP)阳性33例(86.8%);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型24例,肠胃郁热型14例。

西药治疗对照组 (下称对照组)30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7例,胃溃疡3
例;HP阳性25例(83.3%)。

两组年龄、性别、职业、病程、症状、溃疡平均面积
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脾胃虚寒型: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缓解,
纳差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肝胃郁热型:胃脘疼痛拒按,得食痛甚,口
干且苦,纳谷欠香,舌质红,苔黄腻,脉弦。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脾胃虚寒型予黄芪建中汤加淡吴茱萸;肝胃郁热型予化肝煎去
栀子、泽泻、贝母,加白蔻、川厚朴、半夏、乌贼骨、煅瓦楞,同时加服雷尼替丁,每次150 mg,2次/d。

对HP感染者加蒲公英30 g,金银花30 g,黄连3 g。

对照组予雷尼替丁口服,每次150 mg,2次/d。

HP感染者加服痢特灵,每次
100 mg,3次/d;得乐冲剂每次 l包,3次/d。

两组疗程均4周。

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时均予止血灵胶囊(由三七、白及、煅花蕊石、大黄等组成)口服,每次4粒,3
次/d。

如大量出血则予输血;伴幽门梗阻时予胃肠减压,静脉滴注抗生素及其他对
症治疗。

1.4 观察项目记录治疗l周、2周后患者自觉症状缓解情况及疗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胃镜复查溃疡的愈合情况及检测HP清除率。

1.5 疗效标准①自觉症状的判定:完全缓解为主要症状(主要指腹疼痛、泛酸、嗳气等)全部消失;好转为主要症状部分消失或减轻;无效为自觉症状无改善。

②胃镜下判断:治愈为溃疡面消失或仅留疤痕;好转为溃疡面缩小>1/2或白厚苔转为薄苔;无效为溃疡面无明显变化。

③HP消失的判定:消除为胃黏膜1 min快速型HP诊断试纸阴性,血清HP检验阴性;无效为HP试纸阳性或弱阳性,血清 HP检测阳性。

2 结果
2.1 自觉症状治疗组l周及2周总有效率分别为68%、93%,对照组为32.5%、6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胃镜治疗组38例,溃疡治愈23例(60.5%),有效12例(31.6%),无效3例(7.9%),总有效率92.1%;对照组30例,溃疡治愈19例6
3.3%,有效9例(30%),无效2例(6.7%),总有效率93.3%。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HP感染治疗组共27例HP转阴,HP清除率71.1%;对照组21例转阴,HP
清除率70%。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良反应治疗组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5例因服痢特灵而致胃脘不适、
恶心等胃肠道反应,其中1例因反应严重而停药。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症状临床表现为胃脘疼痛、胀满、泛酸嗳气等,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胃痞”、“吞酸”等范畴,其病位在脾胃,病变性质有虚实之分,病机共同点为“不通则痛”。

《医学真传·心腹痛》云“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
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之通,寒者
温之使之通,无非通之之法也。

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

受其启发,笔者对本组病例的治疗有以下体会。

3.1 胃溃疡之胃脘痛多表现为肝胃湿热,乃恣食烟酒,积湿生热或肝火犯胃,胃中郁热,气机阻滞,不通则痛。

故方中以青皮、陈皮、丹皮、白蔻、厚朴、姜半夏泄肝和胃化湿,白芍缓急止痛,乌贼骨、煅瓦楞制酸,共奏理气和胃化湿之功。

3.2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表现为脾胃虚寒,乃久病脾胃虚弱,或饥饱不一损伤脾胃,致中阳不足,中虚气滞。

故以黄芪建中汤加味,其中黄芪益气补中,小建中汤温脾散寒缓急止痛,淡吴茱萸暖肝温胃以制酸,共呈温中建脾和胃止痛之效。

本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缓解自觉症状方面确有明显优势。

3.3 过去认为“无酸则无溃疡”,自80年代中期分离出HP以来,发现消化性溃
疡与HP感染密切相关,因而寻找对HP有杀灭抑制作用且无不良反应的药物显得十分重要。

蒲公英、金银花、黄连是一组清热解毒中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的主要成分为檗碱,其抗菌谱广,对HP抑菌效果甚佳,并能对抗乙酰胆碱,有解痉止痛作用;蒲公英、金银花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外,亦对HP有杀灭和抑制作用。

早在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单味蒲公英治疗胃痛的记载。

以上三药合用与西药抗生素相比,具有致肠道菌群失调和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优点。

本文治疗组对溃疡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及对HP的清除率与对照组相仿(P>0.05),可能与中药蒲公英、金银花、黄连的抑菌作用有关。

故而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是一种疗效显著而安全的方法,且药价低廉,药源充足,便于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