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耀猪场仔猪的饲养管理方案设计毕业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一次性断奶法; 断奶前 7 天减少母猪饲料的饲喂量,前 7d饲喂量为原来 的 70~60%,前 3d要减少到 50%,前一天仅喂 30%,断奶当天不喂料,只供青 饲料和清洁饮水,以使母猪尽快的把泌乳量降下来,当达到预定的断奶日龄时, 果断的将母猪与仔猪分开。其优点是方法简单,便于操作,以被广泛采用。适用 于大型养猪场。但因断奶突然,引起仔猪应激,生长受到一定影响,绝大多数仔 猪有失重现象,还易引起母猪乳房炎,故对母猪、仔猪均不利。
“妈妈”的奶了。如个别再不吃奶,可人工辅助把乳头放入仔猪口中,强制哺乳, 当重复数次,仔猪尝到了甜头,就不会拒哺了。过仔或并窝也可能发生母猪不认 寄养仔猪的情况。解决办法是干扰母猪嗅觉,可用母猪产仔时的胎衣、尿液或乳 汁涂擦寄养仔猪身体,或者事先把寄养仔猪和母猪亲生的仔猪放在一起 2~3h, 也可用少量的白酒或来苏儿溶液喷到母猪鼻端和仔猪身上来刺激母猪的嗅觉。 1.2.4 断奶 断奶时间应根据仔猪的发育情况及猪场的管理水平而定,但它对整 个猪群的利用效率和饲养效益影响极大。如今多数国家猪场在实际生产中推广 21~28 日龄断奶。根据我国的饲养情况 28~35 日龄断奶比较适合,管理好的也 可以实行 21~28 日龄断奶,从而提高母猪的繁殖利用率 (一) 早期断奶有如下好处:
① 提高母猪繁殖率 提早断奶缩短母猪的哺乳期,母猪体重损失少,断奶后可 及时发情配种,从而缩短母猪的产仔时间,使产仔窝数从每年的 2 窝增加到每年 2.2~2.5 窝。从而提高母猪的繁殖利用率。
② 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自然哺乳情况下,母猪吃料转变成乳,仔猪再吃乳,仔 猪对饲料的利用率只有 20%左右。仔猪自己吃料的则利用率在 50%以上。 ③ 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 早期断奶能够使仔猪及早采食到适合其生长发育的 饲料,满足其营养需要,从而提高仔猪生命力,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减少弱猪的 比例,防止下痢,提高断奶窝重,增加成活率及整齐度。 ④ 提高分娩猪舍和 设备的利用率 对规模化养猪和工厂化养猪显得更重要,因为分娩舍的成本较高, 缩短哺乳母猪占用产栏的时间,从而提高每个产栏每年生产仔猪数,相应的降低 了成本。 (二)断奶的方法
哺乳仔猪是指从出生至断奶前的仔猪。这一阶段是幼猪培育最关键环节。 仔猪出生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恒温到常温,从被动获取营养和氧气 到主动吮乳和呼吸来维持生命,导致哺乳期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生理阶段。因此, 减少仔猪死亡率和增加仔猪体重是养好哺乳仔猪的关键。 1.1 哺乳仔猪的饲养技术 1.1.1 接产 临产母猪快要分娩时,接产员要经常注意观察,并做好接产准备。分 娩时必须有专人接产和助产,尤其是初产母猪,并注意做好消毒、记录等工作。 仔猪出生后,接产人员应立即用手指将仔猪的口腔、鼻孔的黏液掏出并擦净,再 用抹布将全身黏液擦净。及时对初生仔猪采取保温措施,以免着凉。对难产母猪 进行助产时应尽量保证仔猪存活。 1.1.2 断脐带 断脐时先将脐带内的血液向仔猪腹部方向挤压,然后在距离腹部 4~5cm 即三指宽处把脐带用手指掐断,断处用 5%的碘酒消毒,若断脐时流血过 多,可用手指捏住断头,直到不出血为止。值得提出的是在国外许多养猪场对出 生仔猪不进行断脐工作,在仔猪出生后任其自然挣短脐带。 1.1.3 及早吃足初乳 哺乳仔猪不具备先天性免疫能力,必须通过吃初乳获得免疫 力。让仔猪尽可能早的吃到初乳,是初生仔猪获得抵抗各种床染病抗体的唯一有 效途径,推迟初乳的采食,会影响免疫球蛋白的吸收。初乳中除含有足够的免疫 抗体外,还含有仔猪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生物活性物质。初乳中的乳糖和脂肪 是仔猪获取外源能量的的主要来源,可提高仔猪对寒冷的抵抗能力;初乳对加强
② 逐渐断奶法;在断奶前 4~6d,逐渐减少母猪的饲喂量,减少母猪和仔猪
的接触和哺乳次数,使仔猪由哺乳到不哺乳有一个适应过程,此法有利于母仔安 全。这种断奶方法减少了断奶应激,但工作量大。 2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 保育仔猪的生产,是集约化养猪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仔猪从哺乳向育成过度 的重要时期。保育仔猪是指仔猪断奶后至 70 日龄左右的仔猪。仔猪断奶是继出 生后的第二次大转变,由依靠母猪生活过渡到完全独立生活。这时仔猪仍处于生 长发育时期,机能尚需进一步完善。如果饲养管理不当,会引起仔猪发育停滞, 形成僵猪,甚至患病死亡。因此,养好保育仔猪的目的是保证仔猪正常生长,减 少和消除疾病的侵袭,获得最大的日增重,育成健壮结实的保育仔猪,为以后养 好后备种猪和商品肉猪打下良好的基础。 2.1 保育仔猪的饲养 2.1.1 过渡期饲养 仔猪断奶后要继续喂哺乳期饲料,不要突然更换饲料,特别是 实行早期断奶的仔猪,一般要在断奶后 7d换料。更换仔猪饲料要逐渐进行,每 天替换 20%,5d换完,避免突然换料。 断奶后仔猪由母乳加补料改为独立吃料 生活,胃肠不适应,很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引起仔猪下痢。所以,对断奶的仔猪 要精心管理,在断奶后 2~3d要适当控制补料量,不要让仔猪吃的太饱,每天 可多次投料,防止消化不良而下痢,保证饮水充足、清洁,保持圈舍干燥、卫生。断 奶时把母猪从产栏调出,仔猪留原圈饲养。不要在断奶同时把几窝仔猪混群饲养, 避免仔猪受断奶、咬架和环境变化引起的多重刺激。 2.1.2 网床培育 利用网床培育保育仔猪的优点,首先是由于粪尿、污水能随时通 过漏缝网格漏到网下,减少了仔猪接触污染的机会,床面清洁卫生、干燥,能有 效的遏制仔猪腹泻病的发生和传播。其次是仔猪离开地面,减少冬季地面传导散 热的损失,提高饲养温度。断奶仔猪是经过在产房内的过渡期管理后,转移到培 育猪舍网上养育,可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个体均匀度和饲料转化率,减少疾病 的发生,为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断奶仔猪保育栏的面积通常 是 240 ㎝×165 ㎝,每头仔猪的适宜占栏面积为 0.3~0.4 ㎡,按窝转群,每栏养 一窝仔猪 10~12 头,这种转群方法可以减少仔猪相互咬斗产生的应激。保育舍 内温度应控制在 22~25℃范围内,保持干燥卫生,经常打扫、消毒,预防传染 病发生。定期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激素的作用,促进代谢,保持血糖水平有积极作用。仔猪出生后随时放到母猪身 边吃初乳,能刺激消化器官的活动,促进胎粪排出,增加营养产热,提高仔猪对 寒冷的抵抗力。初生仔猪吃不到初乳,则很难养活。 1.1.4 剪牙 仔猪出生时,上下颌左右两侧都长有锋利的犬齿,容易咬伤母猪乳头 和伤害别的仔猪。仔猪出生后要修剪犬齿,剪牙的操作很方便,有专用的剪牙钳, 也可用大一点的指甲刀。牙齿要剪平,不能剪的太短,以免损害齿龈和舌头。发 育不好的弱小仔猪可不予剪牙,有利于竞争乳头,增加生存机会,尤其对于需要 寄养的弱小仔猪。另外在剪牙过程中还应注意器具的卫生。 1.1.5 断尾 断尾是常规工作,可以避免断乳、生长、育肥阶段的咬尾。但更多的 猪场考虑的是应激、福利和劳动强度,不进行断尾。断尾时注意:(1)仔猪生后 即进行断尾,伤口较小,出血不多,易恢复;(2)用单刃断尾器比用双刃剪刀断 尾,仔猪出血更少;(3)避免剪的太短,阴门末端和公猪阴囊中部为断尾长度的 标线;(4)每个仔猪和每窝仔猪间使用断尾器时都要消毒; 1.1.6 补铁 铁是仔猪正常生长的造血原料。初生仔猪体内储备的铁只有 30~50 ㎎,每头每日需铁 7~8 ㎎,母乳中含铁量很低,每头仔猪每日从母乳中得到铁 不足 1 ㎎。所以,如果不给仔猪补铁,其体内的铁将在 1 周内耗完,仔猪会容易 患贫血症。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症状是精神萎靡,皮肤可视粘膜苍白、被毛蓬乱无 光泽、下痢、生长停滞。病猪逐渐消瘦衰弱,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补铁常用方法 是在仔猪出生后 2~3 日内,颈部肌肉注射右旋糖苷铁 1.5~2.0ml,7 日龄再注射 一次。 1.1.7 补硒 仔猪补硒通常是在仔猪出生后 2~3 天内,肌肉注射 0.1%亚硒酸钠维 生素合剂 1 毫升。在仔猪断乳前后再注射 1 毫升。对于已经开食的仔猪,饲料中 要添加 0.1 毫克每千克的硒。硒是剧毒元素,过量易引起中毒,使用时要计量准 确、混合均匀。 1.1.8 去势 仔猪时否去势取决于仔猪将来的用途。去势一般只对小公猪而言,因 为作为育肥的小母猪在性未成熟时就已经出栏。去势时间取决于猪场的生产水平 和操作习惯吧,有的猪场在哺乳期,甚至仔猪刚出生时就进行去势;有些猪场则 是在仔猪断乳后一段时间才进行。
2.2 保育仔猪的管理 2.2.1 环境过渡 仔猪断奶的最初几天,表现为精神不安、鸣叫、寻找母猪。为 了减轻仔猪的不安,最好采取赶母留仔的方法,将母猪赶走,把仔猪留在原圈内 1 周,1 周后原窝转入保育舍。 2.2.2 细心调教 仔猪转入保育舍后,要及时进行调教,逐渐养成在固定位置排 便、睡觉、采食和饮水的习惯。 2.2.3 环境消毒 仔猪转入保育舍前应将圈舍彻底打扫干净,用水冲洗圈舍和设 施设备,并用 2%火碱等消毒液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防止仔猪受到疾病的袭 击。 2.2.4 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为使仔猪尽快适应断奶后的生活,充分发挥快速生 长发育的潜力,应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冬季要防寒保温,保持猪舍干燥、温暖, 防止仔猪感冒、拉稀。夏季要防暑降温,可采取通风、洒水、遮阳等方法降低舍 内温湿度。保育仔猪适宜的温度是 30~40 日龄 23~25℃,41~70 日龄 20℃为宜; 适宜的相对湿度为 65%~75%之间。保持舍内良好的通风,定期消毒、清扫,保 持清洁卫生,为仔猪提供良好的环境。 3 猪的采食量参考 表: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采食量(体重:千克;日喂量:克;日龄:天)
光耀猪场仔猪的饲养管理方案设计
仔猪的饲养管理是指哺乳仔猪的培育和保育仔猪的培育。仔猪培育是养猪生 产的基础阶段,仔猪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饲养期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关系 到猪场的经济效益。仔猪成活率低和生长缓慢是目前我国养猪生产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哺乳仔猪的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抗寒能力 差,缺乏先天免疫力,抗病力弱,易在饲养管理中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会直 接影响到断乳育成率的高低,断乳体重的大小和生长肥猪的出栏时间,因此要在 生产中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降低哺乳期仔猪的死亡率,提高仔猪断乳体重,以 便养好仔猪,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1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一般认为,仔猪去势时间越早,应激越小。应激越小,仔猪恢复就越快。
而且笑得仔猪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刀口小容易愈合。有人对出生、10 日龄和 20 日龄去势的仔猪进行生产性能的比较,发现去势日龄对仔猪的生长没有严重影响。 1.2 哺乳仔猪的管理技术 1.2.1 仔猪保温防压 新生仔猪对于寒冷的环境和低血糖极其敏感,尽管仔猪有利 用血糖储备应付寒冷的能力但由于初生仔猪体内的能源有限,调节体温的生理机 制还不完善,这种能源利用和体温调节都是很有限的,初生仔猪皮下脂肪少,保 温性差,体内的糖原和脂肪储备一般在 24h 之内就要消耗殆尽。在低温环境中, 仔猪要依靠提高代谢效率和增加颤栗来维持体温,这更加快了糖原储备的消耗, 最终导致体温降低,出现低血糖症。 新生仔猪的适宜环境温度为 30~34℃,当 仔猪体温 39 时,在适宜环境温度下,仔猪可以通过增加分解代谢产热,并收缩 肢体以减少散热。当环境温度低 30℃时,新生仔猪受到寒冷侵袭,必须依靠动 员糖原和脂肪储备来维持体温。寒冷环境有碍于体温平衡的建立,并可引发低温 症。在 17 的产仔舍内,高达 72%的仔猪体温会低 37℃,仔猪的活动便会受影响, 哺乳活动变缓变弱,导致初乳摄入量下降,体内免疫抗体水平则低于正常摄入初 乳量的仔猪。 1.2.2 固定乳头 母猪放乳时间较短(10~20s),而且母猪不同部位的乳头所分 泌的乳汁数量也不相同,一般前排较多,后排较少。另外,初生仔猪有抢占多乳 头占为己有的习性。如果仔猪吃奶的乳头不固定,则势必因相互争抢乳头而错过 放乳时间,有时还会因争抢乳头时咬伤乳头而引起母猪拒哺。为避免这种现象, 仔猪初生 2~3d必须固定乳头。固定乳头以自选为主,个别调整为辅。在生产 中将弱小的仔猪固定在中间几对乳头吸乳,既能吃饱又不浪费,较强的仔猪固定 仔猪都能充分生长发育。 1.2.3 过仔或并窝 母猪的产活仔数往往超过有效乳头数,或母猪产后初期死亡, 这时就要采取过仔或并窝,这样可提高母猪利用率。在过仔和并窝时应注意:一 是母猪产仔日期尽量接近,最好不要超过 3~4d;二是过出的仔猪一定要吃到 初乳;三是后产的仔猪往先产的窝里过仔要拿体大的,先产的仔猪往后产的窝里 过仔要拿体小的。在过仔或并窝时往往发生寄养仔猪不认“妈妈”,拒绝吃奶。 解决办法是把寄养仔猪暂时隔奶 2~3h,等到仔猪感到饥饿难忍时,就容易吃
“妈妈”的奶了。如个别再不吃奶,可人工辅助把乳头放入仔猪口中,强制哺乳, 当重复数次,仔猪尝到了甜头,就不会拒哺了。过仔或并窝也可能发生母猪不认 寄养仔猪的情况。解决办法是干扰母猪嗅觉,可用母猪产仔时的胎衣、尿液或乳 汁涂擦寄养仔猪身体,或者事先把寄养仔猪和母猪亲生的仔猪放在一起 2~3h, 也可用少量的白酒或来苏儿溶液喷到母猪鼻端和仔猪身上来刺激母猪的嗅觉。 1.2.4 断奶 断奶时间应根据仔猪的发育情况及猪场的管理水平而定,但它对整 个猪群的利用效率和饲养效益影响极大。如今多数国家猪场在实际生产中推广 21~28 日龄断奶。根据我国的饲养情况 28~35 日龄断奶比较适合,管理好的也 可以实行 21~28 日龄断奶,从而提高母猪的繁殖利用率 (一) 早期断奶有如下好处:
① 提高母猪繁殖率 提早断奶缩短母猪的哺乳期,母猪体重损失少,断奶后可 及时发情配种,从而缩短母猪的产仔时间,使产仔窝数从每年的 2 窝增加到每年 2.2~2.5 窝。从而提高母猪的繁殖利用率。
② 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自然哺乳情况下,母猪吃料转变成乳,仔猪再吃乳,仔 猪对饲料的利用率只有 20%左右。仔猪自己吃料的则利用率在 50%以上。 ③ 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 早期断奶能够使仔猪及早采食到适合其生长发育的 饲料,满足其营养需要,从而提高仔猪生命力,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减少弱猪的 比例,防止下痢,提高断奶窝重,增加成活率及整齐度。 ④ 提高分娩猪舍和 设备的利用率 对规模化养猪和工厂化养猪显得更重要,因为分娩舍的成本较高, 缩短哺乳母猪占用产栏的时间,从而提高每个产栏每年生产仔猪数,相应的降低 了成本。 (二)断奶的方法
哺乳仔猪是指从出生至断奶前的仔猪。这一阶段是幼猪培育最关键环节。 仔猪出生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恒温到常温,从被动获取营养和氧气 到主动吮乳和呼吸来维持生命,导致哺乳期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生理阶段。因此, 减少仔猪死亡率和增加仔猪体重是养好哺乳仔猪的关键。 1.1 哺乳仔猪的饲养技术 1.1.1 接产 临产母猪快要分娩时,接产员要经常注意观察,并做好接产准备。分 娩时必须有专人接产和助产,尤其是初产母猪,并注意做好消毒、记录等工作。 仔猪出生后,接产人员应立即用手指将仔猪的口腔、鼻孔的黏液掏出并擦净,再 用抹布将全身黏液擦净。及时对初生仔猪采取保温措施,以免着凉。对难产母猪 进行助产时应尽量保证仔猪存活。 1.1.2 断脐带 断脐时先将脐带内的血液向仔猪腹部方向挤压,然后在距离腹部 4~5cm 即三指宽处把脐带用手指掐断,断处用 5%的碘酒消毒,若断脐时流血过 多,可用手指捏住断头,直到不出血为止。值得提出的是在国外许多养猪场对出 生仔猪不进行断脐工作,在仔猪出生后任其自然挣短脐带。 1.1.3 及早吃足初乳 哺乳仔猪不具备先天性免疫能力,必须通过吃初乳获得免疫 力。让仔猪尽可能早的吃到初乳,是初生仔猪获得抵抗各种床染病抗体的唯一有 效途径,推迟初乳的采食,会影响免疫球蛋白的吸收。初乳中除含有足够的免疫 抗体外,还含有仔猪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生物活性物质。初乳中的乳糖和脂肪 是仔猪获取外源能量的的主要来源,可提高仔猪对寒冷的抵抗能力;初乳对加强
② 逐渐断奶法;在断奶前 4~6d,逐渐减少母猪的饲喂量,减少母猪和仔猪
的接触和哺乳次数,使仔猪由哺乳到不哺乳有一个适应过程,此法有利于母仔安 全。这种断奶方法减少了断奶应激,但工作量大。 2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 保育仔猪的生产,是集约化养猪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仔猪从哺乳向育成过度 的重要时期。保育仔猪是指仔猪断奶后至 70 日龄左右的仔猪。仔猪断奶是继出 生后的第二次大转变,由依靠母猪生活过渡到完全独立生活。这时仔猪仍处于生 长发育时期,机能尚需进一步完善。如果饲养管理不当,会引起仔猪发育停滞, 形成僵猪,甚至患病死亡。因此,养好保育仔猪的目的是保证仔猪正常生长,减 少和消除疾病的侵袭,获得最大的日增重,育成健壮结实的保育仔猪,为以后养 好后备种猪和商品肉猪打下良好的基础。 2.1 保育仔猪的饲养 2.1.1 过渡期饲养 仔猪断奶后要继续喂哺乳期饲料,不要突然更换饲料,特别是 实行早期断奶的仔猪,一般要在断奶后 7d换料。更换仔猪饲料要逐渐进行,每 天替换 20%,5d换完,避免突然换料。 断奶后仔猪由母乳加补料改为独立吃料 生活,胃肠不适应,很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引起仔猪下痢。所以,对断奶的仔猪 要精心管理,在断奶后 2~3d要适当控制补料量,不要让仔猪吃的太饱,每天 可多次投料,防止消化不良而下痢,保证饮水充足、清洁,保持圈舍干燥、卫生。断 奶时把母猪从产栏调出,仔猪留原圈饲养。不要在断奶同时把几窝仔猪混群饲养, 避免仔猪受断奶、咬架和环境变化引起的多重刺激。 2.1.2 网床培育 利用网床培育保育仔猪的优点,首先是由于粪尿、污水能随时通 过漏缝网格漏到网下,减少了仔猪接触污染的机会,床面清洁卫生、干燥,能有 效的遏制仔猪腹泻病的发生和传播。其次是仔猪离开地面,减少冬季地面传导散 热的损失,提高饲养温度。断奶仔猪是经过在产房内的过渡期管理后,转移到培 育猪舍网上养育,可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个体均匀度和饲料转化率,减少疾病 的发生,为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断奶仔猪保育栏的面积通常 是 240 ㎝×165 ㎝,每头仔猪的适宜占栏面积为 0.3~0.4 ㎡,按窝转群,每栏养 一窝仔猪 10~12 头,这种转群方法可以减少仔猪相互咬斗产生的应激。保育舍 内温度应控制在 22~25℃范围内,保持干燥卫生,经常打扫、消毒,预防传染 病发生。定期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激素的作用,促进代谢,保持血糖水平有积极作用。仔猪出生后随时放到母猪身 边吃初乳,能刺激消化器官的活动,促进胎粪排出,增加营养产热,提高仔猪对 寒冷的抵抗力。初生仔猪吃不到初乳,则很难养活。 1.1.4 剪牙 仔猪出生时,上下颌左右两侧都长有锋利的犬齿,容易咬伤母猪乳头 和伤害别的仔猪。仔猪出生后要修剪犬齿,剪牙的操作很方便,有专用的剪牙钳, 也可用大一点的指甲刀。牙齿要剪平,不能剪的太短,以免损害齿龈和舌头。发 育不好的弱小仔猪可不予剪牙,有利于竞争乳头,增加生存机会,尤其对于需要 寄养的弱小仔猪。另外在剪牙过程中还应注意器具的卫生。 1.1.5 断尾 断尾是常规工作,可以避免断乳、生长、育肥阶段的咬尾。但更多的 猪场考虑的是应激、福利和劳动强度,不进行断尾。断尾时注意:(1)仔猪生后 即进行断尾,伤口较小,出血不多,易恢复;(2)用单刃断尾器比用双刃剪刀断 尾,仔猪出血更少;(3)避免剪的太短,阴门末端和公猪阴囊中部为断尾长度的 标线;(4)每个仔猪和每窝仔猪间使用断尾器时都要消毒; 1.1.6 补铁 铁是仔猪正常生长的造血原料。初生仔猪体内储备的铁只有 30~50 ㎎,每头每日需铁 7~8 ㎎,母乳中含铁量很低,每头仔猪每日从母乳中得到铁 不足 1 ㎎。所以,如果不给仔猪补铁,其体内的铁将在 1 周内耗完,仔猪会容易 患贫血症。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症状是精神萎靡,皮肤可视粘膜苍白、被毛蓬乱无 光泽、下痢、生长停滞。病猪逐渐消瘦衰弱,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补铁常用方法 是在仔猪出生后 2~3 日内,颈部肌肉注射右旋糖苷铁 1.5~2.0ml,7 日龄再注射 一次。 1.1.7 补硒 仔猪补硒通常是在仔猪出生后 2~3 天内,肌肉注射 0.1%亚硒酸钠维 生素合剂 1 毫升。在仔猪断乳前后再注射 1 毫升。对于已经开食的仔猪,饲料中 要添加 0.1 毫克每千克的硒。硒是剧毒元素,过量易引起中毒,使用时要计量准 确、混合均匀。 1.1.8 去势 仔猪时否去势取决于仔猪将来的用途。去势一般只对小公猪而言,因 为作为育肥的小母猪在性未成熟时就已经出栏。去势时间取决于猪场的生产水平 和操作习惯吧,有的猪场在哺乳期,甚至仔猪刚出生时就进行去势;有些猪场则 是在仔猪断乳后一段时间才进行。
2.2 保育仔猪的管理 2.2.1 环境过渡 仔猪断奶的最初几天,表现为精神不安、鸣叫、寻找母猪。为 了减轻仔猪的不安,最好采取赶母留仔的方法,将母猪赶走,把仔猪留在原圈内 1 周,1 周后原窝转入保育舍。 2.2.2 细心调教 仔猪转入保育舍后,要及时进行调教,逐渐养成在固定位置排 便、睡觉、采食和饮水的习惯。 2.2.3 环境消毒 仔猪转入保育舍前应将圈舍彻底打扫干净,用水冲洗圈舍和设 施设备,并用 2%火碱等消毒液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防止仔猪受到疾病的袭 击。 2.2.4 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为使仔猪尽快适应断奶后的生活,充分发挥快速生 长发育的潜力,应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冬季要防寒保温,保持猪舍干燥、温暖, 防止仔猪感冒、拉稀。夏季要防暑降温,可采取通风、洒水、遮阳等方法降低舍 内温湿度。保育仔猪适宜的温度是 30~40 日龄 23~25℃,41~70 日龄 20℃为宜; 适宜的相对湿度为 65%~75%之间。保持舍内良好的通风,定期消毒、清扫,保 持清洁卫生,为仔猪提供良好的环境。 3 猪的采食量参考 表: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采食量(体重:千克;日喂量:克;日龄:天)
光耀猪场仔猪的饲养管理方案设计
仔猪的饲养管理是指哺乳仔猪的培育和保育仔猪的培育。仔猪培育是养猪生 产的基础阶段,仔猪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饲养期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关系 到猪场的经济效益。仔猪成活率低和生长缓慢是目前我国养猪生产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哺乳仔猪的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抗寒能力 差,缺乏先天免疫力,抗病力弱,易在饲养管理中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会直 接影响到断乳育成率的高低,断乳体重的大小和生长肥猪的出栏时间,因此要在 生产中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降低哺乳期仔猪的死亡率,提高仔猪断乳体重,以 便养好仔猪,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1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一般认为,仔猪去势时间越早,应激越小。应激越小,仔猪恢复就越快。
而且笑得仔猪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刀口小容易愈合。有人对出生、10 日龄和 20 日龄去势的仔猪进行生产性能的比较,发现去势日龄对仔猪的生长没有严重影响。 1.2 哺乳仔猪的管理技术 1.2.1 仔猪保温防压 新生仔猪对于寒冷的环境和低血糖极其敏感,尽管仔猪有利 用血糖储备应付寒冷的能力但由于初生仔猪体内的能源有限,调节体温的生理机 制还不完善,这种能源利用和体温调节都是很有限的,初生仔猪皮下脂肪少,保 温性差,体内的糖原和脂肪储备一般在 24h 之内就要消耗殆尽。在低温环境中, 仔猪要依靠提高代谢效率和增加颤栗来维持体温,这更加快了糖原储备的消耗, 最终导致体温降低,出现低血糖症。 新生仔猪的适宜环境温度为 30~34℃,当 仔猪体温 39 时,在适宜环境温度下,仔猪可以通过增加分解代谢产热,并收缩 肢体以减少散热。当环境温度低 30℃时,新生仔猪受到寒冷侵袭,必须依靠动 员糖原和脂肪储备来维持体温。寒冷环境有碍于体温平衡的建立,并可引发低温 症。在 17 的产仔舍内,高达 72%的仔猪体温会低 37℃,仔猪的活动便会受影响, 哺乳活动变缓变弱,导致初乳摄入量下降,体内免疫抗体水平则低于正常摄入初 乳量的仔猪。 1.2.2 固定乳头 母猪放乳时间较短(10~20s),而且母猪不同部位的乳头所分 泌的乳汁数量也不相同,一般前排较多,后排较少。另外,初生仔猪有抢占多乳 头占为己有的习性。如果仔猪吃奶的乳头不固定,则势必因相互争抢乳头而错过 放乳时间,有时还会因争抢乳头时咬伤乳头而引起母猪拒哺。为避免这种现象, 仔猪初生 2~3d必须固定乳头。固定乳头以自选为主,个别调整为辅。在生产 中将弱小的仔猪固定在中间几对乳头吸乳,既能吃饱又不浪费,较强的仔猪固定 仔猪都能充分生长发育。 1.2.3 过仔或并窝 母猪的产活仔数往往超过有效乳头数,或母猪产后初期死亡, 这时就要采取过仔或并窝,这样可提高母猪利用率。在过仔和并窝时应注意:一 是母猪产仔日期尽量接近,最好不要超过 3~4d;二是过出的仔猪一定要吃到 初乳;三是后产的仔猪往先产的窝里过仔要拿体大的,先产的仔猪往后产的窝里 过仔要拿体小的。在过仔或并窝时往往发生寄养仔猪不认“妈妈”,拒绝吃奶。 解决办法是把寄养仔猪暂时隔奶 2~3h,等到仔猪感到饥饿难忍时,就容易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