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也称为醋氨酚或扑热息痛,它是许多感冒药和止痛药的主要成分。

常用于退热,或缓解轻度的头痛、关节痛及神经痛等,但抗炎作用较弱,一般不用于风湿病。

它口服吸收快,0.5-2h血药浓度达峰值,血浆蛋白结合率25-50%。

常用剂量较少引起不良反应,并且对胃肠道的刺激小,相对比较安全。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对乙酰氨基酚是安全可靠的,因此对其副作用重视不够。

但是由于其在不同类型药物中均有存在,故意或偶然的过量服用也较为常见,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现总结如下:
1 过敏反应
主要表现为皮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哮喘等。

严重的过敏反应可导致患者死亡。

其过敏反应和药物服用剂量是没有关系的,其原因为对乙酰氨基酚与其代谢分解产物主要为抗原以及半抗原物质,在其进入到人体之后,会导致其体液免疫以及细胞性免疫炎性介质的产生,造成组织损伤或机体功能障碍,从而导致了过敏反应的出现。

王宏伟等研究的34例病例中,过敏反应发生率为44.12%。

谢俊丽研究的29例病例中,过敏反应发生率为44.8%。

所以在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中,其过敏反应还是占了很大的比例。

2 肝脏的不良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大剂量长期使用可导致严重的肝毒性,尤以肝坏死最常见,这是由于对乙酰氨基酚在肝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代谢过程中产生过量的活性代谢产物N-乙酰对苯醌亚胺所致。

由于国内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制剂多达30 余种,且其非处方药大量销售,使用广泛,因此应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损害引起高度的重视。

据保守估计,每年每10万病人中至少有10~15 例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而实际发生率要高出该估计很多。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现,药物性肝损伤已位列全球死亡原因的第5位。

约有90%的药物性肝损伤属于急性
肝损伤,少数是重症或爆发性肝功能衰竭[6,7],对乙酰氨基酚是应用广泛的解热镇痛药物,大剂量对乙酰氨基酚使用可引起严重的急性肝损伤,其病理特征表现为小叶中心性坏死,进展迅速者可以发生爆发性肝功能衰竭并引起死亡[9,10]。

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细胞坏死是其直接对肝细胞的作用,可能是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使体内生成一种毒性代谢产物,当这种代谢产物积存到一定量时,造成肝脏谷胱甘肽耗竭,使得肝脏解毒能力大大下降,毒性代谢产物破坏肝细胞,使细胞变性和坏死[11,12]。

肝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诱导剂会增加对乙酰氨基酚毒性代谢产物的产生,因此对乙酰氨基酚与利福平、苯巴比妥等合用会增加肝毒性。

酒精是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患者如果在服药期间饮酒,即使酒精的摄入量非常少,也会使体内的对乙酰氨基酚迅速达到中毒剂量,慢性酒精中毒也是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患者在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期间,应杜绝饮酒以减少肝损害的发生。

其中在对乙酰氨基酚致肝损伤中,酒精也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如果是在服药期间饮酒,就算是服药量非常少,在短时间之内也会导致其达到中度剂量,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中毒。

所以说,在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时候,不适宜饮酒,慢性酒精中毒是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在服药期间,杜绝饮酒,以此减少肝损害的发生。

3泌尿系统不良反应
正常剂量长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致肾损害,肾功能低下的患者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容易引起肾损害,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可引起肾小管坏死,也可因药物过量引起暴发性肝衰竭而致肾衰。

其毒性代谢产物不仅破坏肝细胞,也可造成肾脏细胞坏死,尤其是与水杨酸钠、咖啡因等药物相互作用,增加肾毒性。

郑璐等报道复方对乙酰氨基酚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

因此,为安全起见,在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成人一天内服用的剂量不应超过2g,每次服0.3~0.6g;服药期间严禁饮酒;原有肝、肾功能不全者应避免使用;3岁以下儿童最好不用。

另外,有些感冒药中也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发烧时如服了含有解热镇痛成分的感冒药,就应避免重复或重叠使用解热镇痛药。

4 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
长期、过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所生成的毒性代谢产物可直接作用于骨髓造血系统,有可能诱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

主要表现为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对乙酰氨基酚有致大量鼻出血的报道,长期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象及肝功,与华法林、香豆素等抗凝药合用时,可增强抗凝血作用,应调整抗凝药用量。

5 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如果小儿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还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主要出现大脑损害、神经功能减退、患儿陷入昏迷。

6 呼吸系统不良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能使对阿司匹林过敏患者的支气管痉挛加重,严重中毒时可抑制呼吸中枢。

李红报道2例患者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致哮喘发作,并指出滥用此药可引起哮喘,妊娠妇女使用此药可增加婴儿哮喘的发病率。

7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等,少数患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肝功能损害。

对乙酰氨基酚短期服用较少引起胃肠道出血。

8 其它
动物实验表明,大剂量长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可削弱雄性大鼠的生殖能力,因其主要抑制大鼠的精子生成。

金慧萍报道对乙酰氨基酚可引起心肌损害,心血管性虚脱和神经系统症状如出现神经错乱、激动及注意力障碍。

9 结论
对乙酰氨基酚虽可引起上述诸多的不良反应,但绝大多数患者在
短期服用该类药物时出现的不良反应较轻微,能耐受,且停药后不良反应即可消失,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理作用特点是解热镇痛而无抗炎作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用药前应注意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除按规定的剂量和间隔时间服用外,还应了解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禁忌症、药物相互作用等内容,考虑调整剂量。

2.严禁在感冒时空腹大剂量服用此药,严禁在饮酒后服用此药;3.了解市场上各类药品的具体成份,避免同服均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4.对老年患者,为减少胃及十二指肠出血和对肾的危险性,剂量应减少30%~40%,哺乳期妇女、儿童应在发热时(38℃)按规定剂量给药,给药间隔4h,避免长期服用;5.对于心、肝、肾功能不全,妊娠妇女及新生儿应尽量避免使用此药;6.密切关注其不良反应,过敏体质慎用,用药后要严密观察,如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对症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