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父母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状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成熟和生长发育。
就文化素质而言,一般说来,若父母的文化素养高,常对子女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强烈的求知欲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培养他们顽强的进取精神,同时在儿童的学习上也能给予较好的指导。
相反,文化素质较低的家长本身不思进取,往往对子女的要求不高,他们不仅自己不学习,也不关心子女的学习,甚至只顾自己的娱乐而影响孩子的学习。
很多研究成果都表明父母的文化素质与子女的心理健康有高相关。
关键词:心理健康;遗传素质;幼儿教育
正文
对学前期的幼儿来说,健康是第一重要的,不仅仅指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当前我国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和发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幼儿数量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的趋势。
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是我们面临的紧迫的任务。
在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影响心理健康发展,造成各种心理偏差、心理障碍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无外乎生物遗传和心理社会两大方面,而急剧的社会文化变迁对当代人精神生活的深刻冲击,已经引起了理所当然的高度关注。
今天的学前儿童事实上比他们的父辈承载了更多的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相应问题也有其客观必然性。
一、生物遗传
(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早已被肯定。
人类行为遗传学的研究已证明,人类行为和身体一样,是在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发展起来的。
人的许多心理行为受遗传的影响,如性格内向或外向,行为退缩或攻击,情绪焦虑或抑郁等。
(二)病菌或病毒感染
临床研究表明,由于病菌或病毒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而导致的心理障碍或精神失常,可以阻抑心理的发展,造成智力迟滞或痴呆,因疾病造成的身体不适可使孩子情绪和行为问题增多,容易形成被动&退缩&任性等心理健康问题。
据报道,肠道病毒引起的“无菌性脑膜炎”,若发生在一岁以下的小儿,其中16%的患儿日后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26%的患儿有可疑的异常体征,如头围较小、智商较低等。
母亲孕期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情绪状况也可能会对幼儿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三)大脑损伤
大脑损伤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和造成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幼儿大脑功能发育不完善或有缺陷,出生时大脑缺氧、窒息或受到意外碰撞造成的较严重的脑外伤以及肿瘤、传染性脑疾病,会干扰体内的能量代谢,尤其体温过高时,使脑细胞受损,影响智力发育,引起幼儿适应不良,直接影响幼儿情绪和行为的稳定性及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方式和对自己的控制能力,使其心理发展迟滞,学习困难,智力低下,情绪障碍等。
流脑、乙脑会造成严重的后遗症,甚至威胁生命,使孩子精神状态不佳,对外界事物缺
乏兴趣,失去自信心,易怒等。
儿童身体运动方面的困难,如动作笨拙、活动过度等也与大脑损伤有关,会成为非直接性的心理障碍。
二、社会心理
(一)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主要指家庭的人口结构。
在家庭人口结构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结构的健全完整程序。
有人曾对1095名中小学生的家庭结构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生活在不完整家庭(双亲一方或双方由于死亡、离婚等原因而造成的一方或双方不在的家庭)里的中小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者所占的百分数为13.8%,而完整家庭中有问题孩子所占百分数只有0.2%,充分说明健全完整的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良好的作用。
近年来的一些关于离婚与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普遍证实,由于父母离异,使子女的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与矛盾。
多疑、孤僻、冷漠、心神不定或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反社会行为,这主要是因为破裂的家庭结构给儿童带来了过分紧张的生活气氛和感情冲突,家庭缺乏温暖和关怀,致使他们失去了生活目标,于是在思想观念、情感、行为、性格等方面出现动荡,易于向不良的方向发展。
因此,动员各种力量稳定家庭结构,对于保证下一代身心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 家庭氛围
所谓氛围,就是指人所处的环境气氛和情调,它是在某一环境中的人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造成的某种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
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儿童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孩子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
因为儿童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父母和其它家庭成员(祖父、祖母、外公、外婆等)为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和认知对象,并以模仿式的学习来感受事物、熟悉环境、发展自己的习惯行为,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势和性格特征,然后在以后与社会环境的接触当中,就开始以长期在家庭气氛中熏陶出来的心理模式、性格特征、习惯行为来判断自己对家庭以外的世界的适合或不适合。
在现代大多数核心家庭中,由父母间形成的家庭人际关系和由父母与孩子之间构成的家庭教育关系(育人态度与方式方法等)所支配的家庭气氛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往往父母的眼神、语言交流、行为举止、性格表现、作风习惯和对儿童的态度都能无形地给儿童心理以极大的刺激和启示,并在其适应过程中,形成他们自己心理和性格上的特征。
因此,家庭生活质量的好坏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相关因素。
(三) 教育态度与方式
从发展的观点看,对儿童的教育应该是成人以自觉的、持续不断的努力去开发儿童的一切潜在的能力、即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向儿童提供一切条件包括环境、人际交往等,关心他们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当然,教育态度与方式决不能是千篇一律的,而是根据儿童的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的性格特征而有所差别。
如果父母双方都能采取合理的态度和正确的教育方法、儿童会很容易显示出独立能力、积极性、友好态度和稳定的情绪;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采取溺爱、娇纵、顺应的态度,儿童也容易表现出适应能力差、依赖、任性和执拗的性格特点。
因此说,端正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态度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没有正确的教养态度,就谈不上良好的教养方法,目前在子女教养问题上的失误主要表现为:有些家长对子女过分娇宠,以致爱而失教,对孩子没有明确的教育要求,对他们的学习、行为表现听之任之,根本谈不上如何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自信心和自制力等;还有的家长则一味采取高压手段,不顾孩子的发展特点和合理要求,主要采用惩罚来实行管教,信奉“棒打出孝子、娇养出逆郎”的古训。
从科学角度看,这些教养方式显然都是错误的,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也容易造成不良后果。
扬州大学师范学院的陈家麟曾就家庭教育方式对1095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中,家长采取态度不一致、以压力为主、经常打骂等不良教育方式的百分比均高于正常学生,其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
值得指出的是,家庭教养方式上的种种缺陷不仅对儿童的身体发育和精神成长都有有害的影响,且不可避免地要在下一代建立家庭时反映出来,这是值得每位家长认真思索的。
(四) 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父母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状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成熟和生长发育。
就文化素质而言,一般说来,若父母的文化素养高,常对子女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强烈的求知欲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培养他们顽强的进取精神,同时在儿童的学习上也能给予较好的指导。
相反,文化素质较低的家长本身不思进取,往往对子女的要求不高,他们不仅自己不学习,也不关心子女的学习,甚至只顾自己的娱乐而影响孩子的学习。
很多研究成果都表明父母的文化素质与子女的心理健康有高相关。
就心理素质而言,可以这样说,父母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行为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而不是言辞说教,因为儿童是生活在一种与父母的心理神奇的融合、感应和参与的状态之中。
他们对父母内心的重大变化经常有迅速的反应,父母的心理障碍也会毫无例外地投射到孩子的心灵上。
孩子在心理上甚至生理上的某些病态往往可以在其父母
的精神状态中找到原因。
因此,父母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要想改变孩子身上的某些东西,就应首先看他们是否能够在自己身上被改变,努力使自己具备明朗、达观、善良、坦诚的心理素质。
这样,才能使孩子具有一个生长良好个性和优秀人格的温床。
幼儿身心发展是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与个人主观努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提供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决定幼儿身心发展,教育条件在幼儿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特别是我们做幼儿工作的 , 更感到骄傲和自豪。
启蒙教育将影响孩子的一生,今天,时代赋予幼教工作者承担起教育的重任,我们责无旁贷、刻不容缓。
我将不断促使自己在实践中多探索,多研究,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用爱心去爱他们,用细心照料他们,用真情拥有他们,用诚心感动他们,脚踏实地地做好一名幼儿老师,和大家共同撑起教育的摇篮,把下一代培养好!
总之,现在独生子女的问题,越来越明显,这也成为我国特有的社会问题。
在一个人生长过程,心智健康的重要性远比在学校学习简单传授的知识更重要,多少惊人的案例证明了这些,我也不必多说。
只是提醒家长,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请用正确的方法尽快耐心的教育你的孩子。
不要等到心智已经达到有严重问题的时候,你才去想到底是哪出了问题,这样在改正你孩子缺点的同时,你会承受更大的痛苦。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实行,将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在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上的研究也将会更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会更加成熟。
但就家庭教育偏移的原因分析得比较详细,当然说详细并非说全面,有许多地方也是没有涉及到的,最后就问题及原因简单地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给独生子女家庭带出一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