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2019-2020学年中考四诊物理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莱芜市2019-2020学年中考四诊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在物理学中,时间的国际主单位是
A.小时B.分钟C.秒D.毫秒
C
【解析】
【详解】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符号是s;故ABD错误;C正确;
2.如图所示,线圈从a位置开始顺时针转动至c,分析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a中,线圈所受的两个力F1、F2是一对平衡力
B.线圈转动至位置b,此时杆ab的受力方向是水平向右
C.线圈继续转动至位置c,却无法继续转动,只能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才能使线圈持续转动D.a、b、c均体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C
【解析】
【详解】
A.图a中,线圈所受的两个力F1、F2没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线圈转动至位置b,此时杆ab的受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故B错误;
C.线圈继续转动至位置c,无法继续转动,磁场方向不变而电流方向发生改变,线圈受到磁场力的方向改变,线圈就可以按原方向继续转动,故C正确;
D.a、b、c说明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故D错误。

3.实验中绘出了小灯泡的电流与电压关系的U-I图象如图所示,则有关此小灯泡功率P与U2或P与I2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A.B.C.D.
D
【解析】
【分析】
在U﹣I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电阻,根据图象斜率判断灯泡电阻的变化关系,然后根据公式P=I2R分
析P与I2的图象,根据公式P=
2
U
R
分析P与U2的图象.
【详解】
由U﹣I图象可知,电压和电流增大时,灯泡的实际功率增大,灯泡的温度升高,且图线的斜率越来越大,即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AB.由P=I2R=
2
U
R
可知,在P﹣U2图象中,图象上某点切线的斜率为电阻的倒数
1
R
,因随温度的升高R
增大因而1
R
应减小,故AB错误;
CD.同理,在P﹣I2图象中,图象上某点切线的斜率为电阻R,而电阻R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C 错误,D正确。

故选D。

4.(2016•山东临沂卷)如图所示,台秤上放一个盛水的烧杯,一个弹簧测力计吊着一个金属块且金属块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现将金属块从水中匀速提起直至刚离开水面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底部的压强逐渐减小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大
C.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块拉力的功率增大
D.台秤的示数逐渐增大
D
【解析】
试题分析:当向上提金属块时,金属块排开的水的体积减小,水面将会下降,烧杯底部的深度减小,所以
压强逐渐减小,故A正确;向上提金属块时,浮力逐渐减小,所以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大,故B正确;由于拉力增大,金属块匀速运动,所以拉力的功率是增大的,故C正确;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浮力减小,则金属块对水的压力也会减小,所以台秤的示数是逐渐减小的,故D错;应选D.
【考点定位】压强和浮力
5.如图所示,带正电的小球甲固定于水平绝缘支架上,另一带正电的小球乙从甲正上方A点由静止释放(图中虚线表示两球球心的连线).已知: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随它们之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若乙运动至B点时,所受重力恰好等于甲对它的排斥力.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对小球乙下落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到达B点前增加的动能等于减小的重力势能
B.到达B点后它能保持平衡状态
C.从A到B的过程中,它始终受到平衡力作用
D.从A点到B点,重力做的功比排斥力的功多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到达B点前,小球乙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变大,由于在下落过程中受到重力和斥力的共同作用,故机械能不守恒,增加的动能不等于减小的重力势能,故A不符合题意;
B.到达B点后,重力恰好等于甲对它的排斥力,由于惯性,小球乙会继续向下运动,不能保持平衡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
C.从A到B的过程中,小球乙受到重力和斥力的共同作用,由于斥力不断发生变化,故没有始终受到平衡力作用,故C 不符合题意;
D.从A点到B点,小球乙受到的重力不变,斥力逐渐变大,在B点时斥力才等于重力,根据功的计算公式可知,从A点到B点,重力做的功比排斥力的功多一些,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1)根据机械能是否守恒分析;(2)根据甲的受力情况分析;(3)根据甲的运动状态分析;(4)根据重力和斥力的大小分析做功的多少.
6.为了响应“低碳生活”,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看到路边的风景树向后“飞过”,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树B.地面C.旁边的楼房D.自行车
D
【解析】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飞过”,则他是以自行车或自己为参照物.
故D正确;
而以树、地面、楼房为参照物时,树与这些物体没有位置的变化,是静止的,故ABC错误;
故选D.
点睛:重点是参照物和相对运动的概念,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7.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吉它发出的琴声来自琴弦的振动
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
C.岳阳开展的“禁炮”行动,是从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D.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测距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琴声是吉它弦的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不能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C.岳阳开展“禁炮”行动,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D不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及传播、噪声的控制,超声波的应用等知识点,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0℃的冰的内能为零
C.物体内能增大,一定吸收了热量
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D
【解析】
【详解】
A、若吸收热量的物体正好是处于熔化状态的晶体或正在沸腾的液体,则其吸收了热量,温度就不变;其他情况下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因此不能确定物体吸收热量温度是否一定升高。

故A错误。

B、因为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冰的内能不为零,故B错误。

C、物体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对他做了功。

故C错误。

D、同一物体分子个数是一定的,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则分子的动能就越大,从而物体的内能增加。

故D正确。

9.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10Ω,滑动变阻器R2标有“5Ω1A”字样.当R2的滑片P在b端且只闭合开关S、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4A;当R2的滑片P在a端且同时闭合S、S1、S2时,灯泡正常发光;当R2的滑片P在b端且只闭合开关S、S2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如图乙是灯泡的电流﹣电压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4.5V
B.灯泡的额定功率是3.6W
C.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电阻是5Ω
D.当R2的滑片P在b端且只闭合开关S、S2时,灯泡的功率为1.8W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图甲所示电路图可知,当R2的滑片P在b端且只闭合开关S、S1时,两电阻串联接在电源两端,电源电压:U=I1(R1+R2)=0.4A×(10Ω+5Ω)=6V,故A错误;
B. 由图甲所示可知,当R2的滑片P在a端且同时闭合S、S1、S2时,R1与灯泡并联在电源两端,此时灯泡正常发光,则灯泡额定电压U L=U=6V,由图乙所示图象可知,电压为6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8A,则灯泡额定功率P=U L I=6V×0.8A=4.8W,故B错误;
C. 由I=U
R
可知,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电阻:R=
U
I
=
6V
0.8A
=7.5Ω,故C错误;
D. 由图甲所示电路图可知,当R2的滑片P在b端且只闭合开关S、S2时,滑动变阻器阻值全部接入电路,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由题意可知,此时电压表示数为3V,及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3V,灯泡两端电压为:
6V−3V=3V,由图乙所示图象可知,电压为3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6A,此时灯泡的实际功率
P=U′L I′=3V×0.6A=1.8W,故D正确;
10.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乙所示,则电阻R1和R2的功率之比为
A.4:1 B.5:1 C.1:4 D.1:5
A
【解析】
【详解】
如图所示电路图为串联电路,V1测量电源电压,V2测量R2两端电压,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所示,则说明量表的量程选择不同,而且V1采用的是大量程,V2采用的是小量程,而大小量程指针指在同一位置时,大量程是小量程的5倍关系,即R2两端电压是电源电压的1/5,所以可得R1两端电压是电源电压的4/5,由串联分压可得R1:R2=4:1,串联电路电流相等且P=I2R得电阻R1和R2的功率之比为4:1,故A 正确.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1.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两端开口的U型管内注入一定量的水,将A管向右倾斜待稳定后,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管中的水面与B管中的水面相平B.A管中的水面高于B管中的水面
C.U形管底C点的压强不变D.U形管底C点的压强将变小
AD
【解析】
图示装置中,两端开口的U型管A、B构成了连通器,根据连通器的原理,U型管内注入一定量的水,将A管向右倾斜待稳定后,两管中的水面相平,故A正确,B错误.
将A管向右倾斜待稳定后,管中液体深度变小,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U形管底C点的压强将变小,故C错误,D正确.
答案为AD.
12.如图所示电路中,R1、R2为定值电阻,R3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闭合S、S1,滑片向左移动,电压表示数变化量与电流表A1示数变化量的比值变大
B.闭合S、S3,滑片向左移动,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
C.S、S1、S2、S3都闭合,滑片向左移动,R1消耗的功率变小
D .闭合S 、S 1、S 2时,滑片向左移时,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A 1示数变小,A 2示数变大
BD
【解析】
【详解】
A 、闭合S 、S 1,电阻R 1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电压表示数变
化量ΔU 等于R 1的电压变化量,对R 1而言,R 1=1111U U I
I '=',由数学合比定理可得R 1=1111
11U U U I I I '-∆=∆'-,所以,电压表示数变化量与电流表A 1示数变化量△I 比值等于R 1的阻值,即该比值不变,故A 错误; B 、闭合S 、S 3,电阻R 1、R 2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A 1和电流表A 2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R 2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的总电压,滑片向左移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变阻器和R 2的总电阻变大,根据串联分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根据I=
U R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 2的示数变小,故B 正确; C 、当S 、S 1、S 2、S 3都闭合,电路为R 1的简单电路,滑片向左移动,不能改变电路的电阻,根据2
U P R =可知R 1的功率不变,故C 错误;
D 、闭合S 、S 1、S 2时,滑动变阻器和R 2并联后再和R 1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A 2测量通过R 2的电流,电流表A 1测量干路中的总电流,滑片向左移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根据串联分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和欧姆定律22
U I R =得到通过R 2的电流变大,根据电阻的并联和电阻的串联可知电路的总电阻变大,根据I=
U R
得到通过电路的总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 1的示数变小,故D 正确. 1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V 1、V 2的示数变化量分别△U 1、△U 2,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为△I 。

(灯丝电阻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U 1/△I 增大,△U 2/△I 不变
B .电压表V 2示数与电流表示数比值变小
C .电压表V 1与V 2示数之和变小
D .灯泡变亮,电路的总功率变大
BD
【解析】
【详解】
A .由电路图可知,L 、R 1、R 2串联,电流表A 测总电流,电压表V 1测L 、R 1的电压,电压表V 2测R 2的电压,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V 1与V 2示数都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特点,△U 1=△U 2,所以121L U U R R I I
==+V V V V ,不变,故A 错误; B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电压表V 2示数与电流表示数比值变小,故B 正确
C .由电路图可知,电压表V 1与V 2示数之和等于电源电压,不变,故C 错误;
D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总电阻减小,所以总电流变大,由欧姆定律可得,灯泡的功率变大,灯泡变亮,电路的总功率变大,故D 正确。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14.如图甲所示.一个条形磁铁摔成两段,取右边的一段靠近小磁针,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乙所示,则右边这处裂纹的磁极是______ 极.如果把这段磁铁沿裂纹吻合放在一起(如图甲),这两段会相互______ (选填吸引、排斥).
N 吸引
【解析】
【详解】
如图乙,由于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右边裂纹的磁极是N 极;
如图甲,如果把这段磁铁沿裂纹吻合放在一起,由于左边裂纹的磁极是S 极、右边裂纹的磁极是N 极,所以这两段会相互吸引.
15.我国传统文化中古诗词不仅词句优美,而且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

“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花气袭人”是_____现象;“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_____为参照物。

扩散 高山
【解析】
【详解】
花气袭人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属于扩散现象;坐在船上的乘客随船一起运动,山和轻舟之间的位置有变化,所以以高山为参照物,轻舟是运动的。

16.一盏电灯25 h 耗电1 kW · h ,这盏电灯的电功率是_________。

李芳家的电能表上标着“3 000 revs/
(kW ·
h )”。

她用这个电能表来测量某用电器的功率:她把家中的其他用电器都与电源断开,仅让这个用电器工作,1 min 内电能表的转盘转了15 转。

该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_。

40 W 300 W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这盏电灯的电功率是,……她用这个电能表来测量某用电器的功率,该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是……”可知,本题考查利用电能表测电功率以及电功率的计算。

利用电能表测出用电器所消耗的电能,根据W P t
=求出用电器的功率。

【详解】 根据W P t
=
可得,这盏电灯的电功率是 1kW h 0.04kW 40W 25h
W P t ====n 。

转盘转15转消耗电能:15kW h 0.005kW h 3000
W ==n n , 11min 60
t h ==, 该用电器的额定功率0.005kW h 0.3kW 300W 1h 60W P t ====n 。

17.生活中人们常说“鸟语花香、绿柳成荫”.“鸟语”是通过_____传播到人耳,闻到“花香”说明了______,绿柳“成荫”是由于______.
空气 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光的直线传播
【解析】
【详解】
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一种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的耳中的;人们闻到“花香”说明
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柳荫”就是柳树的影子,它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遇到不透明的柳树时,
光就无法传播过去,于是就在柳树的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便是影子。

18.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人们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是在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小鸟飞翔时有向上的弧度,是利用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_______________获得升力的;我国自行设计的水下滑翔机“海翼”成功下潜至6329米,打破了世界纪录,“海翼”在6000深处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__________Pa. (g 取10N/kg ,海水密度约为1. 0×l03kg/m 3)
大气压 小 76.010⨯
【解析】
【详解】
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入吸管;小鸟的翅膀都有向上的弧度,是利用翅膀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从而获得升力的;“海翼”在6000深处受到水的压强p=ρ海水gh=1.0×103kg/m3×10N/kg×6000m=6×107Pa。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分)
1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5Ω,R2=10Ω,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的示数为2A,求:
(1)电源电压;
(2)通过R2的电流。

(1)10V;(2)1A。

【解析】
【详解】
(1)闭合开关S后,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R1的电流,由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得,电源电压:
U=U1=I1R1=2A×5Ω=10V;
(2)由欧姆定律可得,通过R2的电流:
2
2
10V
1A 10Ω
I
U
R
===。

20.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为6伏,定值电阻R1阻值为10欧.电键S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1安.求:
①通过R1的电流.
②电源的电功率;
③现有三个滑动变阻器,A:50欧1安;B:100欧 1.5安;C:150欧1安,请选择其中一个替换定值电阻R1和R1.要求:闭合电键S,在保证各元件都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分别在滑动变阻器上的三个不同位置a、b、c时,电流表示数情况如下表所示.
滑片位置电流表示数(安)
a 0.5
b
1.1
c 1.4
①0.6安②6瓦③B或C;R2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由图知,R2和R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中的电流,电源电压恒定为6伏,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和欧
姆定律,通过R2的电流为:1
1
6V
0.6A 10Ω
U
I
R
===.
②电源的电功率:P=UI=6V×2A=6W;
③在原电路中,通过R2的电流:I2=I-I2=2A-0.6A=0.4A,在原电路中,因通过R2的电流I2=0.6A,由表中数据知,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分别在滑动变阻器上的三个不同位置a、b、c时,电流表示数(干路电流)分别为0.5A、2.2A和2.4A,因滑片在a处时,电流为0.5A<0.6A,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故应换下R2,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影响,所以通过R2的电流为0.4A保持不变,则通过替换R2的变阻器的最小电流为:I2小=0.5A-0.4A=0.2A;由欧姆定律可得,替换的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阻值至少为:
R′2=
1
6V
=60Ω0.1A
U
I

=,而变阻器A的最大电阻为50Ω,故不可行,而替换定值电阻的变阻器通过的最大电流为:I大=2.4A-0.4A=2A,根据BC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分别为2.5A和2A,所以只能选用滑动变阻器B、C替换定值电阻R2.
21.质量为20kg、底面积100cm2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5s内将物体匀速竖直提升3m,已知动滑轮重50N,不计绳重和摩擦.(g=10N/kg)求:
(1)提升前,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
(2)拉力F的功率;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2×104pa;(2)150W;(3)80%
【解析】
【分析】
【详解】
(1)物体对地面的压力:F压=G=mg=40kg×10N/kg=400N,
对地面的压强:p=F压/S=200N/100×10−4m2=2×104Pa;
(2)由图可知,n=2,则绳端移动的距离:s=nh=2×3m=6m,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拉力大小:F=(G+G动)/n=(200N+50N)/2=125N,
拉力做的总功:W总=Fs=125N×6m=750J,拉力F的功率:P=W总/t=750J/5s=150W;
(3)有用功:W有=Gh=200N×3m=600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600J/750J×100%≈80%.
五、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22.在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闭合电键S,向A 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发光,但亮度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
【解析】
试题分析: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小灯泡与变阻器是串联的,符合要求的连线如上图所示.
考点:实物图的连线
23.如图所示,一小磁针静止在磁场中,请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和小磁针的N极.
(_____)
【解析】
【详解】
根据电源的正负极由安培定则可判断出图中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判定小磁针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根据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
极,可以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2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采用_____作为平面镜。

如图所示,为了找到虚像的位置,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为比较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应将蜡烛A放在_____位置多次实验(选填“同一”或“不同”),同时发现所成像的大小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玻璃板在A蜡烛一侧观察A蜡烛像的位置,在玻璃板另一侧移动B蜡烛,直到蜡烛B像点燃似的不同相同
【解析】
【详解】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应采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这样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为了找到虚像的位置,接下来的操作是在A蜡烛一侧观察A蜡烛像的位置,在玻璃板另一侧拿一支未点燃的B蜡烛移动B,直到蜡烛B像点燃似的此处即A的像;为比较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应将蜡烛A放在不同位置多次实验(选填“同一”或“不同”),同时发现所成像的大小相同。

25.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图甲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实验中某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为_____℃.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由图可知本实验中水的沸点为_____℃。

(3)撤去酒精灯后,水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_____。

自下而上92 98 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还会继续吸热
【解析】
【详解】
(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该次温度计的示数为92℃;由图象丙知,水在第2min开始沸腾,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本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
(3)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当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

26.测量是生活和学习中一项基本技能.
甲乙丙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如图(乙)所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如图(丙)所示电能表的读数是________kW ·h.
(1.44—1.46)36.7 2508.6
【解析】
【详解】
(1)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对准4.00cm,右端对应的刻度为5.45cm,所以测量物体的长度为5.45cm-4.00cm=1.45cm,因为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所以在一定范围都是正确的;
(2)如图(乙)所示用体温计,分度值为0.1℃,该体温计的示数是36.7℃;
(3)如图(丙)所示电能表单位是kW ·h,最右边一位是小数位,所以电能表的的读数是2508.6kW ·h.【点睛】
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温度计和电能表的读数,关键是一定要记住长度的记录结果必须有一位估计值,这是很多同学容易忘记的地方,多加练习形成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