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冰冻血浆制备时间对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鲜冰冻血浆制备时间对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影响
卢少芬;梁洁贞;仇严妹;李结敏;罗怀雪;陈馥如;何玉冰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制备时间新鲜冰冻血浆对冷沉淀凝血因子(简称冷沉淀)中Ⅷ因子含量(FⅧ)和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影响,以期找到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原料血浆的最佳及最长的制备允许间隔时间.方法以200份的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全血采集后6、8、13、18h内制备成新鲜冰冻血浆,并标识,将四组不同制备时间段的新鲜冰冻血浆分别制备成冷沉淀凝血因子,检测其FⅧ活性和Fg含量.结果四组不同制备时间段的新鲜冰冻血浆制备成冷沉淀凝血因子FⅧ含量活性随制备时间延长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h合格率为96%,8h合格率为94%,13h合格率为86%,均满足质控要求的75%受控要求,而18h内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分离出来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合格率只有54%,达不到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要求,6、8、13h合格率与18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保证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及满足临床用血需求量,用于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新鲜冰冻血浆最佳选择在采集后
6~8h内,最长不宜超过13h分离并速冻的新鲜冰冻血浆作为原料浆.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
【年(卷),期】2017(007)008
【总页数】4页(P247-250)
【关键词】新鲜冰冻血浆;制备时间;冷沉淀;质量影响
【作者】卢少芬;梁洁贞;仇严妹;李结敏;罗怀雪;陈馥如;何玉冰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中心血站,广东肇庆 526020;广东省肇庆市中心血站,广东肇庆 526020;广东省肇庆市中心血站,广东肇庆 526020;广东省肇庆市中心血站,广东肇庆 526020;广东省肇庆市中心血站,广东肇庆 526020;广东省肇庆市中心血站,广东肇庆 526020;广东省肇庆市中心血站,广东肇庆 526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43
冷沉淀凝血因子是用新鲜冰冻血浆(FFP)制备的成分血,主要用于治疗先天性缺乏Ⅷ因子(FⅧ)的血友病A,另外还可对因大失血、肝功能障碍等凝血因子减少
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进行辅助治疗[1-2]。

由于肇庆市地处山区,在四会、广宁、
怀集、德庆、封开分别设立了5个固定献血点,路途最远的往返需要五、六个小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血液的制备,另外在采血数量方面也存在一些难以预估的影响因素,所以更加不利于新鲜冰冻血浆的制备。

本研究通过收集血液采集后6、8、13、18h共4个时间段内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加工而成的冷沉淀凝血因子样本各50份,检测其FⅧ和Fg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找到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原料血浆的最佳及最长的制备允许间隔时间,既可保证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3]中的相关要求,又满足其在临床输注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能最大限度开发利用血液资源,同时对成分制备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意义深远,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也是可观的。

现报道如下。

1.1 材料
采集2014年7月~2016年9月期间我站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全血(保存液为CPDA-1),并按照不同的采集时间段对其进行分组,分别为6、8、13及18h四个时间段,每段制成50份的新鲜冰冻血浆,并制定出相应的标识,
对其进行加工,使其成为冷沉淀凝血因子,一共200份样本。

1.2 试剂与仪器
大容量离心机(CR7、KR4i)、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德国LMB)、血冻速冻机(多美达MBF-21、天商冰源)、三洋低温冰箱、血浆解冻箱、恒温水浴箱、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等;FⅧ试剂盒(德国西门子,546585A)、APTT试剂(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143209012)、CaCl2试剂(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20140821C)、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试剂盒(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142812011)等,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方法
1.3.1 新鲜冰冻血浆的制备采用一次性离心(3800转/min,15min,4±2℃)分离出新鲜冰冻血浆,并按采集后6、8、13、18h内制备分别标识,放于平板速冻机,速冻40min,再置于入-18℃低温冰箱保存备用。

1.3.2 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制备对于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制备,采用虹吸法完成,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版)[4]中相关方法进行操作,严格控制其容量,使其保持在(40±5)mL左右即可,热合后需立即将其转移到-50℃的速冻机中,速冻30min,再将其放置在-18℃低温冰箱进行保存,以备使用。

1.3.3 FⅧ和Fg检测将冷沉淀凝血因子置入37℃恒温水浴箱中,待其融化后,按照质管科的SOP《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检测标准操作规程》、《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标准操作规程》《C2000-A全自动血凝仪标准操作规程》使用凝固法对FⅧ和Fg进行检测。

1.3.4 判断标准[2]依据《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中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来源于200mL全血:FⅧ≥40IU,Fg≥75mg。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
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各组采用不同制备时间冷沉淀FⅧ、Fg含量比较
四组不同制备时间段的新鲜冰冻血浆制备成冷沉淀凝血因子FⅧ含量活性随制备时间延长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各组采后不同制备时间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检测结果
采后6h内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分离出来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合格率为96%,8h内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分离出来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合格率为94%,13h内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分离出来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合格率为86%,均满足质控要求的75%受控要求,而18h内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分离出来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合格率只有54%,达不到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要求,6、8、13h合格率与18h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冷沉淀凝血因子是用新鲜冰冻血浆(FFP)制备的成分血,对于8~18h分离出来的新鲜冰冻血浆所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是否能达到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尚未有详细资料报道,因此研究新鲜冰冻血浆的制备时间对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影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5]。

但由于冷沉淀凝血因子中的Ⅷ因子是一种不稳定的凝血因子,因其半衰期短,仅8~12h,其活性受献血者自身凝血因子水平、血液采集过程、制备时间、制备温度、制备方法、运输温度等影响[6]。

研究结果显示4组不同制备时间段的新鲜冰冻血冰镇制备成冷沉淀凝血因子FⅧ含量活性随制备时间延长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不同制备时间段的新鲜冰冻血浆加工而成的冷沉淀凝血因子中6h合格率为96%,8h合格率为94%,13h合格率为86%,均满足《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质量控制中“75%的抽检结果落在质量控制指标范围内可以为血液采集和制备过程受控”的规定[7],而18h内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分离出来的冷
沉淀凝血因子合格率只有54%,达不到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要求,这说明选择合适的制备时间段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对冷沉淀凝血因子中Ⅷ因子含量(FⅧ)含量的有较大影响。

众所周知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制备经历了全血、新鲜冰浆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三个阶段,有些环节可控,有些不可控,任何一个环节的误差都会影响质量。

我站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主要是采用虹吸法,在虹吸过程中,一部分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容易随血浆流入空袋,冰渣量很少或基本无冰渣,都会造成冷沉淀凝血因子的Ⅷ因子含量降低,这要求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质量意识,合理控制好每次放入血浆解冻箱的原料新鲜冰冻血浆袋数,制备完成后,及时放入速冻机迅速冻结,尽量缩短从新鲜冰冻血浆到冷沉淀在室温停留的时间,减少Ⅷ因子损失[8]。

随着成分输血理念的推广和血站成分制备能力的提高,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应用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掌握,冷沉淀凝血因子在改善凝血方面具有其它血液成分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肇庆地区冷沉淀凝血因子的临床使用数量逐年上升,将来北大医疗肇庆康复医院以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肇庆医院等政府项目的建设完成,也会加大冷沉淀凝血因子的使用[9]。

我站血液全部来源于无偿献血,范围多为县、市、区及街头等,血液采集后到站时间往往较长,受原来时间条件限制不能及时分离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大多数血液只能分离制备冰冻血浆,未能做到一血多用[10]。

自2012年颁布新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11]及第3版《临床输血》[12]中,对新鲜冰冻血浆进行了重新定义,对之前全血采集后6h(全血保养液为ACD)或8 h(全血保养液为CPD、CPD-1)内进行了更改,使其变更为6~8h内但不超过18h,血浆分离后对其进行速冻,使其成为固态成分血。

国外在该方面规定,对于新鲜冰冻血浆,其制备时间不可高于18h[13-15]。

本研究于2014年向市科技局申报《新鲜冰冻血浆制备时间对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影响的研究》科研项目,通过两年的时间收集血液采集后6、8、13、18h共四个时间段内
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加工而成的冷沉淀凝血因子样本共200份,检测其FⅧ和Fg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认为用于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新鲜冰冻血浆最佳选择在采集后6~8h内,最长不宜超过13h分离并速冻的新鲜冰冻血浆作为原料浆,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血液成分制备工作当中,使辖区内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原料新鲜冰冻血浆制备量平均每年增加了8175500mL,既满足临床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又能满足临床日益增长的冷沉淀凝血因子需求量。

【相关文献】
[1] 郑望春,叶有玩,王艳春,等.血浆制备时间和速冻方法对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0):734-736.
[2] 杨孝顺,安梅,阮光萍,等. 冷沉淀在临床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255-25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M].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版)[M].
[5] 何红.延长制备时间对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质量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6,23(1):
79-81.
[6] 章怿,邱颖婕,金魏名,等.冷沉淀制备时间对凝血因子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2,15
(s1):169-170.
[7] 王晓峰,张美萍,刘自安,等.不同温度、时间制备新鲜冰冻血浆中各种凝血因子含量研究[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2):128-131.
[8] 李建伟,蒲维薇.冷沉淀制备技术和时间对凝血因子的影响探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3,14
(z1):326-327.
[9] 刘川桥.不同时间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观察[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1):1172-1173.
[10] 陈皞,李晓荣,林玉蓓,等.病毒灭活冰冻血浆与新鲜冰冻血浆临床应用价值的比较[J].海南医学,2012,23(23):105-106.
11] 李诗敏,黄彦,张颖,等.新鲜冰冻血浆制备时间对冷沉淀质量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6):36-37.
[12] 李建华,周忠英,张瑜.2种速冻方式对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质量的影响比较[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8):979-980.
[13] 王淑婵.白细胞滤过器对新鲜冰冻血浆主要成份及活性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5,44(1):96-98.
[14] 宋春明,颜峰,王岩,等.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前后凝血因子变化研究[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5,26(5):25-26.
[15] 陈盛旺,罗庆宗,古全英,等.采后不同时间分离的血浆所制备的冷沉淀质量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6):708-7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