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教育·教研7/2017
“翻转课堂”(FlippingClassroom)指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学生在课外时间通过看视频、听播客、查阅资料获取需要掌握的知识。

反而将上课的时间用于师生间的对话和讨论,以因材施教的方式、通过个性化的辅导解决学生的疑惑,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近一年来,“翻转课堂”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从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一年间,中国国内出现了13,000余篇与“翻转课堂”相关的论文。

总体来看,“翻转课堂”的理念已经渗透到了各个学科和各个课程之中。

但在高等专科学校的古代文学课程方面仍是空白。

长期以来,高等专科学校在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方面,采取跟本科院校相类似的教学方法。

即在课堂上进行一般性知识的讲授,在课堂之外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完成。

这样的学习模式造成的结果有利弊两个方面:从有利的一面来说,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可以让每个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都有所了解,即使学生之间存在兴趣、天赋等因素的差异,仍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从不利的一面来说,上课时间的冗长拉低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后布置的作业由于缺乏针对性的辅导,又容易让学生“学而不思”,造成迷惘而无所得。

利用“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深化学生所学到的知识。

正如张新明先生指出的:“第一,课外真正发生了深入的学习;第二,高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与观点的相互碰撞能够深化学生的认知。


田爱丽教授也认为:“相对于一般形式的先学后教,微观视频学习更加生动活泼,……视频学习可以取代教师的知识讲解;而学生最需要教师帮助的时候,是做作业遇到困难和迷惑的时候,翻转课堂更能实现这一点。

”具体到古代文学这门课程,基础性讲授的知识比较多,将这些知识放到课外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进行监督,同样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而在课内,有针对性地对某些专题进行讨论,将会使学生收获更大。

以下基于笔者的实践,具体谈谈如何在古代文学课程中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

一、制作教学视频
“翻转课堂”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制作和上传有质量的教学视频。

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引人入胜。

由于第一阶段是学生自主学习,所以视频是否有吸引力很重要。

如果视频引人入胜,那学生吸收知识的效果就会好得多。

例如对于先秦历史散文,要尽量将其讲成一个令人着迷的故事,然后再对其中的生字、生词、句子进行解释,学生头脑中有了故事的雏形,在理解一般性知识时就会容易得多。

对于唐诗宋词,尽量要找到一些经典的朗诵视频给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如此一来,接下来的解析才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对于古典小说,则可适当将相关影视作品的片段进行剪辑,提起学生的胃口,然后再结合文本进行讲解。

而对于最难提起学生兴趣的论说性文章,则不妨先接入一段视频对同一话题的讨论———如在上鲁褒《钱神论》时,先接入一段当前年轻人对金钱重要性的讨论视频———
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第二,有效监督。

在学生通过视频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不加以监督,部分学生有可能因为缺乏自觉性而放弃学习,这样就会造成后面一系列的教学完全失效。

因此采取有效的监督手段,对“翻转课堂”来说至关重要。

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依靠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建立起网上课程学习平台。

学生输入指定的账号和密码后,才可登录课程系统。

上完课后,系统平台会自动记录该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

另外,系统中的课程每五分钟自动暂停,重新点击开始按钮后才能继续,用这个办法可以防止学生
“挂机”的不良行为。

当然,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只能因陋就简,采取一些基本的监督方法。

比如在视频中设置一些关键知识点,在之后的课堂学习中进行抽查,以抽查结果评定该生的平时成绩。

又如让学生归纳学习纲要,教师进行批改等。

第三,复习检测。

在视频的结束部分,教师应该设置一系列问题,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和确认。

问题的设置应该难度适宜,不可因为太难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亦不可因为太容易而使学生生出倦怠之心。

与理工科不同,在提问的内容上,应该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类。

这是因为古代文学这门课程作为人文学科,除了客观知识以外,还有更多感悟、情怀
翻转课堂在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焦健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桂林541001)
摘要:“翻转课堂”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深化学生学到的知识。

在古代文学课程中运用
“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要制作引人入胜的教学视频,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监督和复习检测。

在线下的课堂上,教师则要通过组织研讨等方式使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关键词:翻转课堂;古代文学;教学视频;课堂研讨高等
教育
教学
6
上的内容。

这些主观的内容并没有标准答案,但它们能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

教师应提前要求学生:如果回答不出客观题,应通过反复观看教学视频解决问题;如果回答不出主观题或对答案没有把握,可在线上向教师提问,由教师进行在线辅导。

或将问题带到课堂上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

二、组织课堂研讨
“翻转课堂”这个概念往往使很多人头脑中产生一个念头——
—让学生看视频自学。

事实上,教师组织起丰富的研讨活动是更重要的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深。

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地方是见仁见智的,只有通过学习者之间的相互讨论才能得到比较公允和可靠的答案。

例如关于人物的心理特征,便非常需要不同观点的学生相互讨论。

下面试举几例:
在讲授《战国策》中的“苏秦始将连横”一段故事时,教师在线上学习完成之后的课堂上,拿出两段文字让学生进行人物心理的分析讨论,第一段文字是:“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

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羸滕履跷,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状有愧色。


在实际讨论过程中,A同学发表意见:“文中苏秦‘状有愧色’,所以他的心里首先应该是惭愧的。

”这时,教师应迅速提出问题:“仅仅如此吗?秦王明明不采纳苏秦的意见,为何还对秦王上书那么多次?”B同学进行补充:“这说明苏秦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此时教师进行驳难:“生活中我们都见过一些锲而不舍的人,他们也这般死缠烂打吗?”C同学再补充:“一方面是他在精神上锲而不舍,另一方面,从黑貂之裘、黄金百金看,他排场大、花费多,如果不成功,会有很大损失。

所以精神压力很大。

”而C同学的说法最被大家所认同。

第二段文字是:
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
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在对苏秦心理的讨论中,D同学认为:“苏秦的嫂子在他成功前后对他的态度很不一样,苏秦心中感到疑惑,所以发问。

”教师顺着她的发言接着引导:“苏秦是如此聪明的一个人,嫂子为何态度不一,难道他不知道吗?”D同学想了一想后,说:“应该知道。

”教师问:“为什么明知故问?”E同学进行补充:“这是苏秦想羞辱她。

”教师问:“连自己的嫂子都要羞辱,这说明什么?”F同学补充:“可以看出苏秦的自尊心极强,多年前被嫂子侮辱,这口气咽不下去,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通过明知故问的方式逼着嫂子回答,这才解恨。

”F同学的说法最被大家认同。

不光是《战国策》这样的先秦历史散文,在学习戏剧作品的
过程中,也要讨论人物的心理特征。

如《西厢记》中“长亭送别”
这篇课文,教师也可在学生进行线上学习的基础上,抽出一段
文字让学生讨论人物心理:〔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

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
要回避。

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没了俺孩儿,挣揣一个
状元回来者。

〔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
芥耳。

教师抛出问题:“在这段对话中,老夫人的心理是怎样的呢?”G同学认为:“她祝福张生考上状元,是喜欢张生的。

”教师
顺着问:“既然喜欢张生,为何安排张生跟长老坐,而让莺莺跟
自己坐?”H同学说:“她讨厌张生,所以不让女儿跟他在一起。


教师再辩驳:“不喜欢他,为什么要说‘把莺莺与你’?”I同学则
得出比较合理的答案:“老夫人非常虚伪,一方面不喜欢张生,
不想把女儿给他,另一方面又要摆出慷慨大方的样子。

”教师再问:“那张生是怎么应对的呢?”J同学认为:“张生说‘托夫人余荫’,很有礼貌,很有涵养。

”K同学认为:“张生说自己‘凭着胸
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可见他很有自信。

”此时教师做一个引导:“我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很多自信的人,但他们中有没有说自
己能轻而易举得到全国第一的?”L同学受引导后认为:“张生在
说大话。

”教师紧接着问:“为什么说大话?”L同学补充道:“他看
透了老夫人的虚伪,在气老夫人。

”教师这时再回到J同学的意见,问:“既然是气,为什么还那么礼貌。

”M同学得出结论:“既
然老夫人虚伪,张生也就装模作样地气他,既然老夫人不希望
他带走女儿,他偏偏要说自己会轻而易举地中状元!”
从这几段课堂讨论不难看出,教师在讨论中须起到主导的
作用。

他要针对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行恰当的引导,在这
个过程中,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各方面的理解才能逐渐加深。

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组织研讨并不是唯一的手段。


置任务,让学生分组发言也是不错的办法,这个方法笔者在拙
作《论<红楼梦>的研究性学习》中有过详细讨论,本文不再赘述。

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唱诵演,以各种
艺术形式带动学生,加深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张新民,何文涛.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8):21-25.
[2]田爱丽.借助慕课改善人才培养模式[J].中小学信息技育,
2014,(2):13-15.
[3]焦健.论《红楼梦》的研究性学习[J].时代教育,2014,(2):
20-21.
高等
教育
教学
7
吉林教育·教研7/20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