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必修1教学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固体、液体均为293 K时的测定值,气体为1.01×105 Pa、273 K时的测定值。 ①前后相邻的四位同学合作完成表中数据的计算。(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 后第二位) ②仔细观察表中所涉及的物质的状态,根据你们的计算结果,分析不同状态 下的1mol物质的体积有何特点? ③通过数据分析,你认为什么样的物质的体积有规律可循?你能得到怎样的 规律? ④注意表格的说明,从中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⑤针对这个表格,你们小组在讨论时还对什么问题进行了关注?
这通常是科学方法中最难的部分。它要求对假设进行仔 细分析。在不同的试验中,至少有一个变量需要改变。同时, 无论你在改变的变量重要与否,总有一些变量得保持不变。 例如你正在研究用盐水浇灌植物的效果。你手中有两株植物, 你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培育它们,同样的种子、土壤、日照和 温度等,这些是控制不变的变量。这两株植物惟一的区别是 其中一株是用自来水浇灌的,而另外一株是用盐水浇灌的, 这些就是被控变化的变量。
第二个小故事
彩色的肥皂泡

/200701/bubble.html
二、寻找教学中的科学方法

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 巧妙地设计探究实验



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 在知识深广度的处理上,把握课标 要求,不作随意拓展
注意: (必修1第三章章节复习题)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HCO3- + OH- = CO32- + H2O
课例二
《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
不宜拓展(留待选修学习) 电子得失守恒原理在化学计算等方面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的配平。 课例三
《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的教学
质量 H2 O2 物质的量 O2、H2物质的量之比
根据实验观察和推算能否初步得出下列结论:在相同温度和压 强下,1mol O2和H2的体积相同? 3. 根据0℃、101KPa时O2和H2的密度,请计算出O2、H2的体积。计算结 果与你的推论是否一致?
4. 已知下列物质的密度,计算下列物质的体积,并将计算结果填入下表:

问题二:药厂如何计数每天生产的药丸?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 1. 根据电解水原理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时间试管内的气体体积的变化。 生成的O2、H2的体积比大约是多少。 2. 假设电解铝1.8g 水,根据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的O2、H2的质 量。根据O2、H2的摩尔质量,计算物质的量,并通过下表进行比较。
新课程人教版化学必修1
教学体会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曹淑芳
第一个小故事
DHMO
/facts.html
一、领会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从学生已有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 活实际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中寻找到 新知识的生长点,在课程中完成自我知识 的建构。 提倡 “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 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重视 学习过程的亲历性,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 系,创设情境。

• 设计探究实验
课例十一
必修1 第三章第二节(章节复习课、高三复习课)
氢氧化亚铁的实验室制备
• 设计探究实验
课例十二
必修1 第三章第二节
探究Fe2+离子是否具有还原性
《科学是……》(加拿大 苏珊.博萨科)对科学探究过程的描述:
1. 确定问题
2. 收集资料 3. 提出假设
4. 找出变量,即那些可以改变和控制的东西。
教材
学与问
思考与交流
章主题图
资料卡片
科学视野
科学史话
实验 章引言 章
提示 各节 图、表 归纳与整理
科学探究
实践活动

习题
• 对教材的创新
课例五
高中第一堂化学课
三个故事
• 对教材的创新
课例六
必修1 第一章第一节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 对教材的创新
课例七
必修1 第一章第二节
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入
2
• 对教材的创新
教学情境是情感环境、认知环境和行为 环境等因素 的综合体,好的教学情境总是有 着丰富和生动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学生全面 发展,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情境的创设要紧紧围绕化学学科教学的 内容、目标和方法。以核心内容进行整合, 激活教学过程,强化焦点注意,使学生头脑 保持警觉和知觉集中,注意把握内容深度和 广度 ,避免脱离教学的目标随意扩展。
物质 Al Fe H2O H2SO4 C2H5OH N2 CO2 物质的量 mol 1 1 1 2 2 a b 摩尔质量/g· mol-1 26.98 55.85 18.02 98.08 46.07 28.02 44.06 密度 2.70 g· cm-3 7.86 g· cm-3 0.998 g· cm-3 1.83 g· cm-3 0.789 g· cm-3 1.25 g· L-1 1.96 g· L-1 物质的体积
课例八
必修1 第一章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 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 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即“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 四大因素。 教材呈现时,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把授课内容与 学生日常生活真实事例紧密联系起来,从多角度、多方位创造比较逼 真的化学事实、实验、问题、模拟等情境,有意识制造玄机,留下探 究空间,促使学生在具体的化学情境中萌发灵感,为学习者进行问题 解决和意义建构搭建平台。
这一部分仍然有一些不宜拓展的内容,例如: ① CO32-、HCO3-的水解。 ② 铝热反应。 ③ Fe3+与H2S、HI的反应。 ④ Fe2+与HNO3、KMnO4反应。 ⑤ NaAlO2的性质。 课例四
《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的教学
卤族其它元素的性质(仅仅在科学视野中出现)
• 教材主要栏目的作用
章名
5. 决定回答问题的方法。详细写出你要做的每一步, 不要假设或省略那些似乎“明显”的步骤。 6. 准备好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 7. 进行实验,记录数据。通过重复实验检查数据的准 确性。 8. 对比实验结果和假设 9. 作出结论 10. 向别人公布你的发现
• 设计探究实验
课例十三
必修2 第二章第二节
引入:维生素C泡腾片
成份:本品每片含维生素C1克。辅料为阿朴胡萝卜醛,橘味 香精,橙味香精,维生素B2,糖精钠,碳酸氢钠,氯化钠, 蔗糖,酒石酸。 实验:向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1. 计算1mL0.1mol· L-1 CuSO4和1mL 0.2mol· L-1 NaOH中,各离子 的物质的量;反应前后各Cu2+、OH-以及Na+、SO42-离子的
• 教材主要栏目的作用 • 对教材的创新
• 在知识深广度的处理上,把握课标要求,不作随意拓展。
课例一
《离子反应》的教学
基本要求(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学习时要求掌握) 弹性要求(有条件的可在本节增补) 发展要求(必修2结束前掌握) 不宜拓展(留待选修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相关 知识;涉及量的关系的离子反应,如过 量、不足量等。
物质的量怎样变化?
2. Cu(OH)2在反应后的溶液中以什么状态存在?为什么? 3. 试分析其他离子反应,思考这些离子反应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Fe2+离子是否具有还原性
1. 从化合价上预测Fe2+离子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2. 证明某物质具有还原性的方法是找到合适的氧化剂;
3. 如何证明Fe2+离子确实被氧化;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 设计探究实验
课例十四
必修1 第三章第二节
铝的重要化合物两性探究
视频
• 设计探究实验
课例十五
必修1 第三章第一节
过氧化钠水溶液中滴加酚酞, 溶液褪色原因的探究1 2
• 设计探究实验
课例十六
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
第三个小故事
会发光的蛋白质
/content/18463
三、加强教师间的合作研讨
参加培训 校际交流
校内合作

国家级实验区交流 科协的聚焦课堂、同课异构活动 省级新课程培训 市级集体备课、校际互相听课评课


备课组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活动 首次课后及时交流 分工合作自编习题
问题一:如何在实验室取2g氢气和16g氧气, 使其反应生成水?
4. 实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课例九
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Fra bibliotek离子反应
引入情境设计 实验情境设计
• 创设教学情境
课例九
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
失败的引入情境设计 成功的实验情境设计
• 创设教学情境
课例十
必修2 第二章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其他的教学情境


巧妙地设计探究实验
教师事先设计好,为实现某种教学目的的 引导式的探究实验。 课题研究型的探究实验,是使学生参与科 学研究全过程的开放式的探究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