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经济学考试——国际经济学复习参考

合集下载

同等学力经济综合国际经济学整理笔记资料

同等学力经济综合国际经济学整理笔记资料

简答题: 1999 简述列昂惕夫反论的基本内容 P349 2000 简述购买力评价论的基本内容 P378 2001 试分析本币对外贬值对进出口的影响机制 P373 2002 确定幼稚产业的内容有哪些 2003 简述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2004 分析一国的最佳外汇储备规模指标 P376 2005 证明国际收支表中经常账户的基本内容 2006 简述倾销的界定,倾销对进口和出口的影响 2007 简述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2008 产业内贸易论同质论产业内贸易的形式 P353
3. 进口配额 P360(去年考过了) 5. 倾销 P361-362 (说过简答) (倾销及三要件,倾销的危害性) 6. 基于利润最大化的倾销 P364-365 简答 7. 反倾销税 P366 简答 8. 补贴与反补贴 P367 简答 9. 幼稚产业保护 (2002 年考过)(幼稚产业保护及三个判别标准 P368) 10. 关税有效保护率计划 P370
图中,实际交换比率将处于由两国国内交换比率界定的两国交换区内,然而具体的交换比率即 dY/dX 的斜 率,仅从供给方面是无法说明的,需由相互需求方程式才能说明。
智力服务于中国,提高企业与个人整体竞争力
第2页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在由比较利益决定的两国交换比率的上、下限内,实际而且是唯一的均衡贸易条件,是由两国对于交易对
的当代理论:(1)产业内贸易理论 (2)政策贸易理论:1.战略政策 2. 贸易扭曲
第一章 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 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 2.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
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P325

经济学同等学力考试复习精粹-完整版

经济学同等学力考试复习精粹-完整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名词解释1、市场经济★※2、所有权※3、产权※4、按劳分配※5、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6、可持续发展※7、经济全球化※二、简答题1、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简述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特点★※3、简述我国渐进式改革成功的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4、什么是产权?产权明晰化的含义是什么?※5、如何理解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6、简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不同含义※7、简述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原则※★★8、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含义※9、简述政府干预(调节)的必要性※10、简述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与具体目标※三、论述题1、试述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演变进程★※※※2、阐述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经济的必要性※补充内容:1、试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2、试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3、试论科学发展观★★4、试述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际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2、国际收支失衡※3、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4、升水与贴水※5、贸易乘数★※6、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国际贸易的次优理论)※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模型※2、简述国际贸易的当代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和政策贸易理论)※3、什么是倾销?倾销的危害有哪些?※4、简述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弹性法和货币法(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理论方法)※5、试推导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理论中吸收法(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理论方法)的公式并说明其政策含义★※6、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一般处理国际收支失衡有哪些调节措施(国际收支失衡的现实调节方法)?★※7、试推导贸易乘数公式并阐述其政策含义★※8、简析衡量一国外债负担的主要指标※财政学一、名词解释1、免费搭车行为★※2、寻租行为★※3、公共物品※4、累进税率★※5、起征点与免征额★★※6、价内税与价外税★※7、税收原则★★※8、国债限度★※9、赤字财政※10、赤字依存度与赤字比率※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2、简述财政职能的基本内容★★※3、简述公共选择理论关于政府失灵原因的分析(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4、简述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趋势的理论解释★※5、简述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方式※6、简述税负转嫁的方式※※7、简述税负转嫁的条件★※※8、简述国债的功能★★※9、简述国家预算的基本原则★※10、简述我国国家预算法的指导思想※※货币银行学一、名词解释1、货币层次★※2、流动性偏好★※3、倒逼机制★※4、单一规则★※5、基础货币6、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7、基准利率★※8、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9、利率与收益率※10、菲利普斯曲线※11、滞涨※12、货币政策时滞※13、“特里芬难题”※二、简答题1、简要说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2、简述金融创新的原因★※3、简要说明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三、论述题1、试述金融工程的方法论背景※※2、试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3、试述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脆弱性及其改革的重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名词解释1、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_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_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_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同等学力申硕考试概述同等学力申硕考试是一种非学历教育,旨在测试个人的学术能力和专业水平。

该考试是针对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举办的,通过考试可以获得相应的学位证书。

近年来,随着职场竞争的加剧,同等学力申硕考试越来越受到在职人员的青睐。

二、国际经济学学科介绍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学科。

它涉及到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国际规则和秩序等问题,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同等学力申硕考试中,国际经济学学科的考察范围包括基本概念、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市场、国际投资以及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三、复习资料1、教材选择:建议选择正规出版社的教材,如高教社、人社社等。

同时,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系统的教材,如《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市场》等。

2、重点内容回顾:在复习过程中,要重点回顾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市场、国际投资等核心知识点。

对于每个知识点,要理解其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际应用。

3、题型解析:了解题型对于复习很有帮助。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中,国际经济学的题型通常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综合题等。

可以根据不同的题型,进行相应的练习和解析。

4、模拟试题:模拟试题可以帮助考生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

建议多做一些往年的真题和模拟试题,特别是要注意试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

四、复习方法1、制定复习计划:在复习前,建议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复习进度等。

2、多做练习:做题是巩固知识的好方法。

在复习过程中,要多做一些练习题,特别是综合题,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整理笔记:在复习过程中,可以整理笔记,将重要知识点、公式、例题等记录下来,方便以后的复习和回顾。

4、注重思路和方法: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除了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外,还要注重思路和方法的学习。

国际经济学复习大纲及课后答案

国际经济学复习大纲及课后答案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H-O定理(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论指狭义的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又称要素比例学说。

该学说由赫克歇尔首先提出基本论点,由俄林系统创立。

即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2、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罗伯津斯基定理的原因在于,当某种生产要素增加时,要将其投入生产,必须与另外一种生产要素相结合。

在生产要素被充分利用的条件下,就要求另外一个部门释放出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结果使得释放生产要素的部门的产品产量减少。

3、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报酬下降。

4、重叠需求理论:瑞典林德提出,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相似,则其需求结构的相似性越大,从而两国发生贸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依据重叠需求理论,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则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新的重复需要的商品便不断地出现,贸易也相应地不断扩大,贸易中的新品种就会不断地出现。

5、产品周期理论:维农在1966年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模型。

新产品首先在最先进的国家被开发和生产出来,随后,需求向国外扩展,并且首先在来自美国的出口中得到满足。

然而,由于国外需求增长,生产过程变得逐步标准化,在国外进行生产逐渐变得比较有吸引力了。

随后,产品进入它的自然周期,从研究与开发、熟练劳动力密集型转入资本和(或)非熟练劳动力密集型,结果,它的主要产地转移到不太发达的国家,贸易方向逆转。

6、进口配额: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进口金额加以限制。

同等学力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真题解析

同等学力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真题解析

国际经济学1. 费雪效应的影响( 2016 选择、2013 选择、2008 选择) 费雪效应是指名义利息率之差,应等于预期通货膨胀之差。

通过考察利息率、通货膨胀率、货币相对价值汇率的关系,可了解名义利息率的相对变化对一国货币对外价值的影响。

一国相对于其他国家发生通货膨胀,将会伴随该国货币价值的下降,同时伴随该国名义利息率相对于外国利息率的提高。

两个过程放在一起,即把利息率关系、通货膨胀与货币价值关系结合在一起的考虑,即为国际费雪效应。

当通货膨胀上升时,名义利率上升,汇率下降。

2. 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 2016 选择、2009 选择)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集中在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个方面。

贸易创造是指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较低成本的关税同盟中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一种过程和现象,贸易创造对于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贸易转移是产品从过去进口自较低生产成本国,转向从较高成本国进口的过程现象。

对进口国是种福利损失。

3. 产品同质性和异质性及产业内贸易种类、产业内贸易理论 (2016 名词、2012 简答、2008 简答) 产品同质性是指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市场区位不同,市场时间不同;产品的异质性是指产品间不能完全替代(尚可替代) ,要索投入具有相似性(1) 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有以下几类国家大宗产品,如水泥、木材和石油的贸易@合作或技术因素的贸易,如银行业、保险业走出去、引进来国转口贸易@政府干顼产生的价格扭曲,使进出口同种产品有利可图季节性产品贸易,如季节性瓜果的进出口(2) 国际产品异质性体现在产品牌号、规格、服务等特点上的不同,需求因特点不同产生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

异质产品产业内贸易主要有三种情况@使用价值完全一样,但生产投人极不相同的异质产品@在生产投人方面极为相似,但使用价值极不相同的异质产品国产品的使用价值几乎完全一样,生产投入又极为相似的异质产品贸易。

4. 国际收支调节中的J 曲线效应( 2016 简答)1、J 曲线效应的含义:当一国货币贬值后,最初会使贸易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不是改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后贸易收支恶化才会得到控制并好转,最终使贸易收支状况得到改善。

同等学力申硕国际经济学辅导:简答题与计算题

同等学力申硕国际经济学辅导:简答题与计算题

同等学力申硕国际经济学辅导:简答题与计算题简答题与计算题1.试推导贸易乘数公式在开放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增长可以使国民收入成倍增加,贸易乘数探讨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和就业之间的关系,描述了开放经济体系内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

从总需求角度有 Y=C+I+G+X;从总供给角度有 Y=C+S+T+M;令T=G,变换: C+I+X=C+S+M I+X=S+M设dI为投资增量,dX为出口增量,dS为储蓄增量,dM为进口增量,则有 dI+dX=dS+dM变形后 dI+dX=(dS/dY+dM/dY)dY整理 dY=(dI+dX)×若令 dS=dI=0则有 dY=dX ×。

即:贸易乘数是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之和的倒数。

从以上分析中还可以发现,在出口增加时,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越小,国民收入最终增加的倍数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在现实中,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总小于1,即出口扩大所增加的收入中总会有一部分用于购买本国产品,这样便可循环往复地连续推动国民收入和就业量一轮一轮地增加。

2.试画出出口贫困增长的图形并做出分析说明:图中生产力提高,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生产点从A移至A′,社会无差异曲线与价格线的切点,从C移动至 C′点,由于这时新的价格线T′较原价格线了更为平缓,导致了贸易条件向不利于X产品的方向变更,无差异曲线Ⅱ,低于无差异曲线Ⅰ,福利水平降低。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根源于贸易条件恶化,但并不是普遍的现象,常出现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

它的发生需要具备的条件为:出口国经济单一;产品为初级或劳动密集型;出口国占有极大的市场份额;产品弹性小,且国民经济高度依赖于出口,以至于国际价格的下降要用更大量的出口来弥补损失等。

图中生产可能性曲线外推,说明生产能力扩大,但由于国际价格线 T在生产扩大后发生变化,较从前平坦,对 X出口不利,结果出口增长,价格下降,总体福利水平下降。

题库参考答案:国际经济学

题库参考答案:国际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同等学力《国际经济学》参考答案题库版本:20200513一、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单个经济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经济理论。

微观经济学主要包括价值和价格理论、市场和厂商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以及福利经济理论。

微观经济学主要讨论在一个市场经济环境中,生产者如何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实现产出最高,消费者如何在收入既定的条件下实现福利最大,以及要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它研究经济中各个有关的总量及其变化,所以宏观经济分析又称总量分析或总体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国民收入、就业量、经济周期、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等经济总量与总体的经济活动。

宏观经济学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个方面分析问题。

3.国际经济学:是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西方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西方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和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国际贸易的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理论、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理论等。

4.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经济学意义上的封闭是指一个经济体在经济活动中没有与国外经济体的经济往来。

本国经济与外国经济之间不存在密切的联系,则被称为封闭经济状态。

开放是指一个经济体与国外经济体有着经济往来,本国经济和外国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称为开放经济。

5.绝对利益:在某一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表明它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占有绝对优势,若各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6.比较利益:就是相对优势,是本身各种优势之间的比较,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所有的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国际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

他认为,各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比另一个国家高,那么该国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2、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则更进一步。

即使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它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仍然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进口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从而实现贸易利益。

3、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

一个国家应该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4、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动态的角度解释了贸易模式的变化。

产品通常会经历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生产和贸易的模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5、规模经济理论克鲁格曼等经济学家提出的规模经济理论认为,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即使两国在要素禀赋和技术方面完全相同,但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各国仍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和贸易来获得利益。

二、国际贸易政策1、关税关税是一国政府对进出本国关境的商品所征收的税收。

关税可以分为从量税、从价税和混合税等多种类型。

关税的经济效应包括价格效应、消费效应、生产效应、贸易效应和财政收入效应等。

2、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进口配额、自愿出口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

这些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往往比关税更加复杂和隐蔽。

3、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依据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依据包括幼稚产业保护论、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论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度的贸易保护往往会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如降低经济效率、引发贸易摩擦等。

三、国际金融1、外汇与汇率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同等学力研究生考试: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同等学力研究生考试: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一、简答题:1、简述技术差距模型和产品周期理论。

技术差距模型由波斯纳(Posner)于1961年提出。

技术差距模型是把技术作为独立于劳动和资本的第三种生产要素,探讨技术差距或技术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理论。

技术差异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该理论认为,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生产要素,并且实际的科技水准一直在提高,但是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准不一样,这种技术上的差距可以使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从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

但因新技术会随着专利权转让、技术合作、对外投资、国际贸易等途径流传到国外,当一国创新的技术为外国模仿时,外国即可自行生产而减少进口,创新国渐渐失去该产品的出口市场,因技术差距产生的国际贸易逐渐压缩。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技术最终将被技术模仿国掌握,使技术差距消失。

贸易即持续到技术模仿国能够生产出满足其对该产品的全部需求的时候。

由于技术差距产生的贸易格局是:技术创新的发达国家出口创新产品,进口传统产品;落后国家进口创新产品,出口传统产品。

产品周期理论认为,一种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里,需要很多不同的投入成本,如研究与开发、资本和劳动投入、促销及原材料等。

随着技术的变化,产品像生物一样,从出生到衰落,完成一次循环。

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投入上的相对重要性也将发生变化。

由于各国在各种投入上的相对优势不同,因此,随着时间的变化,各国在该产品不同阶段是否拥有比较优势,取决于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

根据产品周期理论,产品完成一次循环,需要经历初始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

在初始期,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主要是研究与开发,在成长期资本是最主要的成本构成,在成熟期非熟练或半熟练劳动则成为决定比较优势的最主要力量。

2、简要论述重叠需求论的假设条件和主要观点。

重叠需求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其理论核心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重叠需求理论有两个假设条件: 1、消费者行为假设:假设在一国之内,需求受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决定。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国际经济学部分)》复习全书【核心讲义+模拟试题详解】【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国际经济学部分)》复习全书【核心讲义+模拟试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核心讲义第一章绪论1.1大纲要求1.2大纲详解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经济增长的自然过程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经济增长,意味着更多的产出,即一个国家的产品、服务数量的增加,或按人口平均的实际产出的增加,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NI)或它们的人均数值来衡量。

(2)经济发展,是伴随着经济结构、社会和政治体制变革的经济增长。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脉络(1)微观经济学以企业为经济活动中心,针对企业行为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研究。

(2)宏观经济学是对一个国家经济总量(如经济增长、就业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3)国际经济学是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国际经济的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彼此经济关系日益紧密,国家便成为国际经济往来和活动的主体,出现了各种国际经济往来的形式(如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便产生了国际经济。

二、国际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发展的结果1.经济目标与福利(1)宏观经济四大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

(2)微观经济单位追求的经济福利是资源既定条件下获得最大的利润。

(3)个人追求的经济福利是收入既定条件下获得最大的效用。

(4)处于国际经济背景下的国家,其经济运行的目的最终也是围绕福利展开的。

2.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相对,它是指没有和外部发生任何经济往来关系的经济;开放经济意味着一个经济与外部世界存在着经济往来关系,如对外贸易、资金流动等。

3.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一般理论在国际经济范围中的延伸和应用,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整个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1.经济运行主体的异同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经济活动主体都是个人、企业、国家和国家集团。

2.经济运行目的的异同追求个人、企业、国家和国家集团经济福利的增长,以最小资源的耗费,获取最大经济福利,以有限的收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用。

同等学力经济学考试——国际经济学复习参考

同等学力经济学考试——国际经济学复习参考

国际经济学复习指南名词:1、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纯理论与贸易政策、国际收支、外汇理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经济发展、经济一体化、开放经济的宏观调节、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指数等。

2、绝对利益:指在某种商品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3、比较利益:由托伦斯提出、李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

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

4、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即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就是指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是社会分工从一国国内向国外延伸的结果。

各国对于分工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工的变化,反映了彼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各国经济联系的程度。

国际分工主要有产业间、产业内、垂直、水平以及不同要素密集度之间的分工等类型。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是国际市场产生的前提,而国际市场则是国际分工的表现。

(机工社445页)5、贸易乘数:在开放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增长可以使国民经济成倍增加,对外贸易成熟研究一国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就业之间的互相影响,描述了在开放经济体系内部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

其政策含义:一国出口收入应更多的购买国内产品,如果出口收入中较大部分用于进口,则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较小,反之较大;因此当需求倾向不变时,出口收入的增量应尽量少用于进口,这样可以扩大出口对经济的刺激作用。

同等学力国际经济学

同等学力国际经济学

2011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国际经济学主讲:王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新阳光教育1●《国际经济学》出题特点●《国际经济学》往年真题●《国际经济学》体系框架●《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新阳光教育2《国际经济学》出题特点2007年以来经济学科综合考试题型一、单向选择题(2分×8=16分)二、名词解释(3分×4=12分)三、简答题(8分×4=32分)四、论述题与计算题(20分×2=40分)◆紧扣课本重点知识,考核基本理论,未出现发挥题。

◆未曾在大题中出现图形推导或公式推导等难题。

(总分值比重在12-15分之间,未在论述与计算题中出过题)◆主要考点反复出现,其中国际金融部分与《货币银行学》有大量内容重复。

新阳光教育3《国际经济学》往年真题2010 年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16 分)5. 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最优货币区的条件为________。

①要素市场融合②价格与工资弹性③商品市场高度融合④国际收支顺差⑤宏观经济协调和政治融合⑥金融市场融合A. ①②④⑥B. ①②③④⑥C. ①②③⑤⑥D. ①③④⑥新阳光教育46. 利用货币对外贬值调节一国国际收支逆差,需要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即本国出口的价格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弹性之和的绝对值________。

A.大于1B. 小于1C. 等于1D. 小于0新阳光教育5二、名词解释(3 分×4 题=12 分4.里昂惕夫反论P349三、简答题(8 分×4 题=32 分)4.试推导贸易乘数公式。

P395-396新阳光教育62009 年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16 分)2. 在国际贸易相关法律上所指的倾销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

①产品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销售②这种低价销售行为对进口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③低价销售是长期持续的④损害与低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A. ①②③B.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新阳光教育73. 1995年起,世界银行采用现值债务率代替名义债务率指标。

国际经济学复习范围

国际经济学复习范围

《国际经济学》复习范围题型: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二、判断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范围:I. Explain the following terms.1. Interindustry trade2. Intraindustry trade3. Intraproduct trade4. The Balance of PaymentA country’s balance o f payments accounts keep track of both its payments to and its receipts from foreigners.Every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 automatically enters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twice: once as a credit (+) and once as a debit (-).5. Comparative AdvantageA country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producing a goods if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that goods in terms of other goods is lower in that country than it is in other countries.6.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effect)If the relative price of a good increases, holding factor supplies constant, then the nominal and real return (in terms of both goods) to the factor used intensively in the production of that good increases, while the nominal and real return (in terms of both goods) to the other factor decreases.The reverse is also true.7. Heckscher-Ohlin TheoremA country will export that commodity which uses intensively its abundant factor and import that commodity which uses intensively its scarce factor.8. 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International trade leads to complete equalization in the relative and absolute returns to homogeneous factors across countries.It implies that international trade is a substitute for the international mobility of factors.9. Optimum tariffThe tariff rate that maximizes national welfareIt is always positive but less than the prohibitive rate that would eliminate all imports.It is zero for a small country because it cannot affect its terms of trade.10. Exchange Rate Overshooting11.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The exchange rate between two counties’ currencies equals the ratio of the counties’ price levels.It compares average prices across countries.12. Law of one priceIdentical goods sold in different countries must sell for the same price when their prices are expressed in terms of the same currency.13. The Fisher EffectIt is a hypothesis in international finance that suggests differences in nominal interest rates reflect expected changes in the spot exchange rate between countries.he hypothesis specifically states that a spot exchange rate is expected to change equally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of the interest rate differential.14.The J-CurveIf imports and exports adjust gradually to real exchange rate changes, the CA may follow a J-curve pattern after a real currency depreciation, first worsening and then improving.It describes the time lag with whicha real currency depreciation improves the CA.15. managed floating exchange ratesA system in which governments attempt to moderate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without keeping exchange rates rigidly fixed.16. sterilized interventionCentral banks sometimes carry out equal foreign and domestic asset transactions in opposite directions to nullify the impact of their foreign exchange operations on the domestic money supply.17. Capital flightThe reserve loss accompanying a devaluation scareThe associated debit in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accounts is a private capital outflow.18.vehicle currencyA currency that is widely used to denominate international contracts made by parties who do not reside in the country that issues the vehiclecurrency.19.interest parityInterest Parity: The Basic Equilibrium Condition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is in equilibrium when deposits of all currencies offer the same expected rate of return.The expected returns on deposits of any two currencies are equal when measured in the same currency.20.inflation biasHigh inflation with no average gain in output that results from governments’ policies to prevent recessionII. Give a T(True) or a F(False) for each of the following sayings.涉及每章重要的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复习指南名词:1、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纯理论与贸易政策、国际收支、外汇理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经济发展、经济一体化、开放经济的宏观调节、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指数等。

2、绝对利益:指在某种商品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3、比较利益:由托伦斯提出、李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

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

4、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即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就是指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是社会分工从一国国内向国外延伸的结果。

各国对于分工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工的变化,反映了彼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各国经济联系的程度。

国际分工主要有产业间、产业内、垂直、水平以及不同要素密集度之间的分工等类型。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是国际市场产生的前提,而国际市场则是国际分工的表现。

(机工社445页)5、贸易乘数:在开放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增长可以使国民经济成倍增加,对外贸易成熟研究一国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就业之间的互相影响,描述了在开放经济体系内部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

其政策含义:一国出口收入应更多的购买国内产品,如果出口收入中较大部分用于进口,则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较小,反之较大;因此当需求倾向不变时,出口收入的增量应尽量少用于进口,这样可以扩大出口对经济的刺激作用。

(395-396)6、一价定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相同的交易产品或金融资产经过汇率调整后,在世界范围内其交易成本一定是相等的。

这个定律在经济中市通过诸如购买力平价、利息平价、远期汇率等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

(379页)7、贸易创造: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较低成本的关税同盟中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一种过程和现象。

贸易转移:产品从过去进口自较低成本国转向从较高成本国进口的过程和现象。

(398页)8、流动借贷:国际金融中决定汇率的理论——国际借贷说中的重要概念,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系并且进入了实际支付的那种债权、债务关系,它对国际收支的平衡从而对汇率的走向有着重要的决定性影响。

(机工社445页)9、固定借贷: 国际金融中决定汇率的理论——国际借贷说中的重要概念,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系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的那种债权债务关系。

它对国际收支从而对汇率的走向无实质决定性作用,有时甚至会产生相反的影响,既债务存在时汇率反而走高。

(机工社446页)10、边际进口倾向: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每一单位增量国民收入中用于进口的比重。

通常在公式中用m来表示边际进口倾向越大,则每单位国民收入中用于进口的比重越大,乘数效应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就越小,反之则较大。

(机工社478页)11、外汇倾销:本币对外的贬值在一定条件下有促进商品出口的功能,以本币贬值作为促进出口、改善贸易状况的重要手段称为外汇倾销。

具体说,是指在有通货膨胀的国家中,货币当局通过促进本币对外贬值,且货币对外贬值的程度大于对内贬值的程度,借以用低于原来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价格倾销商品,从而达到提商品的海外竞争力,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和最终改善贸易差额的目的。

(机工社446页)12、幼稚产业:具有比较利益的产业处于幼稚状态,经过保护使之发展,具有现实的比较利益。

穆勒标准:某种产业由于技术不足、生产率低下、成本高于国际市场,无法竞争,在保护下,能够在自有贸易下获利,自我投资发展,即为幼稚产业。

(368页)13、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和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用作支付使用的国际支付手段或债权。

(376页)14、汇率:汇率是一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比关系,是外汇在市场中的价格。

汇率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固定汇率、浮动汇率、远期汇率、即期汇率等。

(376页)15、倾销: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三个构成条件: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对进口国产业造成了损害;3损害与低价这间存在因果关系。

(362页)16、关税壁垒:指高额进口税,通过征收各种高额进口税,形成对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阻碍,可以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削弱其竞争能力,起到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的作用。

是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之一。

它是在贸易谈判中迫使对方妥协让步的重要手段。

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可分为两类:1)直接的,指进口国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国直接限制商品出口,如进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限制等。

2)间接的,指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制定严格的条件和标准,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如进口押金制、苛刻的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规定等。

(356页指南无答案)17、开放经济*:一国与国外有着经济往来,如存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往来,也就是对外有进出口和货币、资本的往来,本国经济与外国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即为开放经济。

(机工社479页)18、经济全球化:IMF权威定义是跨国商品、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19、提供曲线: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

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的价格。

(341)20、贸易条件:一般指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即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简称“交换比价”。

一般用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对比来表示。

所谓贸易条件改善,是指与基期相比较而言,交换比价上升,即同等数量的出口商品能换回比基期更多的进口商品;反之则称贸易条件恶化。

(344页指南没有)21、官方储备:指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或其他官方货币机构所掌握的外币储备资产及其对外债权。

包括货币、黄金、外汇和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普通提款权。

(机工社446页)22、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固定汇率是在金本位制度下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通行的汇率制度,这种制度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维持一个固定比率,汇率波动只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由官方干预来保证汇率的稳定。

浮动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对外汇率根据市场的供求状况,任其自由涨落,国家货币当局没有义务进行干预的汇率。

在实践中存在着完全的自由浮动与货币当局一定程度干预的有管理的浮动的情况。

(机工社455页)23、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用一定本币来表示其价格。

简言之,外币不动本币动。

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标准,用外币表示本币的价格,简言之,本币不动外币动。

(377页)24、关税同盟: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统一对非成员国实行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

其特点是:成员国在相互取消进口关税的同时,设立共同对外关税,成员经济体之间的产品流动无须再附加原产地证明,(机工社494页)25、升水与贴水: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额用升水、贴水和平价来表示,升水意味着远期汇率比即期的要高,贴水则反之。

一般情况下,利息较高的货币远期汇率大多呈贴水,较低的货币则大多为升水。

(382页)26、现值债务率:在经济上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债务水平的指标,即该债务国当年未偿还债务的现值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世行认为80%为临界值,债务超过临界值60%的为中等债务国。

(机工社465页)27、偿债率:在经济上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债务水平的指标,即该债务国年还本付息/年出口收入。

实践证明,该比率在20%以内为宜,30%为警戒线。

(392页)28、国际收支:狭义的指的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同其他国家由于贸易、劳务、资本等往来而引起的资产转移。

广义的是指系统记载的在特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

(371页)29、贷方与借方项目:借方项目:在国际收支表中表示国家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项目,是本国商品、劳务的进口或金融资产的流出。

贷方项目:在国际收支表中表示国家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项目,是本国商品、劳务的输出或金融资产的流入。

(371页指南无答案)30、所有权特定优势:是指企业具有的组织管理能力、金融融资方面的优势、技术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企业的规模与其垄断地位及其能力,这些优势组成了企业比投资所在国公司更大的优势,可以克服在国外生产碰到的附加成本和制度风险。

(385页)简答题与计算题1、试推导贸易乘数公式(395页)答:1)在开放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增长可以使国民收入成倍增加,贸易乘数探讨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和就业之间的关系,描述了开放经济体系内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

2)从总需求角度有Y=C+I+G+X;从总供给角度有Y=C+S+T+M;令T=G,变换: C+I+X=C+S+M I+X=S+M设dI为投资增量, dX为出口增量, dS为储蓄增量, dM为进口增量,则有dI+dX=dS+dM变形后dI+dX=(dS/dY+dM/dY)dY整理dY=(dI+dX)×[1/(dS/dY+dM/dY)]若令dS=dI=0则有dY=dX ×[l/(dM/dY)]。

即:贸易乘数是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之和的倒数。

2、试画出出口贫困增长的图形并做出分析(344页)答:如图:1)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生产点从A移至A′,2)社会无差异曲线与价格线的切点,从C移动至C′点由于世界价格线T在生产扩大后发生变化,较原价格线了更为平缓,结果是出口增加,但出口相对价格下降,同量出口可换回的进口下降,总体福利水平降低。

发生条件:出口国是发展中国家且为单一经济;产品为初级产品或劳动密集型,且出口占据世界销售的很大份额,该国的任何出口增长都会导致世界市场几个的波动;该种产品弹性小,不会因为价格变化而促进销量的增加;国民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该种产品的出口,以致国际价格的下降需要靠更大的出口量去弥补损失。

政策含义:发展中国家的产品结构单一,许多国家根据东亚的发展模式在走出口导向的道路,产生了出口增多价格越拉越低的情况,说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从长远看应该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