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秋白梨》第一课时 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的秋白梨》第一课时之一
教学目标
1、知道读懂一句话,不光要读懂每个句子,还要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所描绘的梨园美景,并初步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理解第2段,初步学会阅读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领悟梨花的多而好看,以及秋白梨给人们带来的无限情趣,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揭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10家乡的秋白梨
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这篇课文写得可美啦,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请小朋友打开课本。
我们都是三年级的学生了,相信小朋友一定能把生字读准,句子读通顺。
如果你读通顺了就举手表示一下。
2、反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抽3位学生)你想读哪段?注意纠错。
三、感知课文
真能干,小朋友一下子就把课文读得这么正确流利。
读了课文,我们已经知道了(手点课题)家乡就在江湾,秋白梨是江湾的特产。
那么,你对家乡,对秋白梨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请小朋友快速默读课文,呆会儿老师请大家来说一说。
1、反馈(注意面要广)(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把书放下来说,那就真的是你大脑中的印象了。
)
2、小结真了不起,你们已经会读书了,有了自己的感受。
大家把家乡美、秋白梨吸引人都读出来了。
那么美在哪里呢?就让我们走进家乡的梨园吧。
3、小朋友们再来读读课文第2段,边读边想象,你仿佛来到了梨园,看到了什么?(觉得什么特别美?)等会儿老师要请你们来谈一谈。
4、反馈板书:
春天
初夏
秋天
四、品读课文
教学春天
小朋友们走进了不同季节的江湾,那就先让我们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到江湾去走走。
(.课件出示)
1、读。
你觉得哪些词句特别美,请你读一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也可以与同桌交流交流,
呆会儿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让大家分享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
2、反馈
A、梨花很多,很白,像银海(录象展示满山的梨花)
B、梨花又香又美,连蜜蜂也被引来了,假如你是蜜蜂,你会对你的同伴怎样介绍江湾呢?
C、……
3、朗读
不仅春天的江湾景色迷人,初夏、秋天也同样美丽,请你也用同样的方法细细地品读一下,也可以找朋友一起学习。
教学初夏
1、到了初夏,你来到梨园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象呢?
2、怎样读,让人感觉到果实很可爱呢?
3、学生读、评。
4、体会“躲”。
果实藏在那儿,在给我们捉迷藏呢。
这时,我们来到江湾,不是一片银海,而是一片绿色的海洋了。
教学秋天
到了秋天,梨再也藏不住了。
1、说感受。
2、秋高气爽:到段中体会。
秋高气爽就是秋天,不过你还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体会:挂
4、此时的梨已经成熟了,此时的梨园里挂满了怎样的梨呀?相信我们读了课文,能在这里填上很多合适的语言。
秋高气爽的时候,一个个黄中透白的梨挂满了枝头,微风吹来,像在对客人们点头微笑。
(.课件:划线部分在学生朗读课文时隐去)
5、交流
6、这样的梨挂满了枝头,此时的梨园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呀?
五、小结这样的梨挂满了枝头,摘一个尝一尝,甜水直流。
小朋友,要是你有机会到江湾,一定要尝一尝咱家乡的秋白梨。
问问我们的客人们,想去吗?
让学生通读课文,读通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受。
用开放式的问题,给予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凭已有的知识、思维方式来谈谈印象,同时也便于老师了解学生已掌握哪些内容。
通过细细品读,感悟梨园美景。
用.课件展示一片一望无边的梨花,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借“蜜蜂”之口,来说说江湾的春景,同时也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
注重学生有不同的体验,让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体验。
给予学生一个句式,让学生有说话的依据。
同时隐去部分内容,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
以谈话的方式贯穿整堂课,进行平等的交流。
宁波市小学语文研究会团体会员学校首次活动研究课
《家乡的秋白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三只白鹤》的教案
【教学过程】
一、初读文,练说话。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三只白鹤》。
认真看老师写的“鹤”字,左右结构,鸟字旁。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标清自然段的序号。
师:哪组小朋友愿意读书给大家听。
其他同学注意听。
师:请小朋友再读文,想一想,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三只白鹤埋鱼,记地点,找鱼的事。
)
师:如果你能用“先……接着……最后……” 这种句式来说就更好了。
二、质疑。
师: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你能提几个问题吗?
归纳为三个:1、为什么埋鱼?
2、怎样记埋鱼的地点?
3、第二天,哪只白鹤找到了鱼,为什么?
三、细读,交流探究。
1、读文。
师:同学们提出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你对哪个问题感兴趣,你就带着这个问题读一读有关课文,可以与身边的同学讨论。
2、交流。
A. 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发表见解,尊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
B. 重点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采用填空的形式。
C. 第三个问题,教师总结:太阳和白云的位置不固定,而树长在土里,在短时间里是固定不变的。
3、探究。
A. 假如河边没有那棵柳树,第三只白鹤能想出别的办法吗?
B. 找不到大鱼的白鹤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呢?
四、总结。
师:这篇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小朋友们通过自己读文——质疑——读文——解疑,自己就学会了,真棒!
【板书设计】
14、三只白鹤
埋
1 太阳底下
记2 白云下面——动
3 柳树旁边——静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株紫丁香》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一首儿童诗,讲的是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表达了小朋友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
这首诗充满着童真、童心、童味,字字句句都清纯明洁,诗的想象是丰富、美好、贴切,是对学生进行敬师、爱师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绿线内二类字只会认读即可。
3、通过对课文的吟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崇敬老师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情境渲染,启动情感。
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导入:老师像一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水;老师像一艘航船,载着我们驶向知识海洋。
看着辛勤工作的老师,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为老师栽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块儿学习课文《一株紫丁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紫丁香插图,谁能向大家介绍紫丁香?(学生汇报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①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能给大家说说吗?(图上画了一株紫丁香,一位老师正在台灯下备课、批改作业……)
②想象:如果你看到这个情景,你会为老师做些什么?
(给老师沏茶,给老师唱歌……)
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
紫丁香是怎样和老师做伴的?紫丁香为老师做了什么呢?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
①看清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画出生字、生词,
借助音乐渲染和老师富有情感的语调,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中,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
培养学生观察收集资料的能力
巧妙凭借插图,训练学生的观察和口语表达能力。
<P class=MsoHeader style=“BORDER-RIGHT: medium none; BORDER-TOP: medium none; MARGIN: 0cm 0cm 0pt; BORDER-LEFT: medium none; LAYOUT-GRID-MODE: both;
TEXT-INDENT: 18pt; LINE-HEIGHT: 12pt; BORDER-BOTTOM: medium none; mso-padding-alt: 0cm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你曾去过哪些地方?(生答略)
师:(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图)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有许多旅游胜地。
在我国的东南沿海,有一个岛,名叫——台湾岛(出示台湾岛图,板书:台湾)师:你知道台湾吗?(生答略)
师:台湾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许多山(多媒体出示一座座山)人们把山与山之间低凹狭长的地方叫做“山谷”。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台湾的蝴蝶谷走一走,看一看,想去吗?
生:想!(齐读课题)
[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上课,教师就由学生们很感兴趣的“旅游”话题谈起,并通过自己优美生动的语言和多姿多彩的图画,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也为下面教学的顺利展开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
师:出发之前,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蝴蝶谷的景色怎么样?
生:人们为什么叫它“蝴蝶谷”?
生:台湾为什么会有蝴蝶谷?……
师:小朋友想知道的可真多!只要我们认真读书,就一定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初读之前,让学生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去读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
师:先请大家自由试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后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辅导一些读书稍差的学生。
学生读完之后,交流: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然后,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读一读,相机正音,表扬读准音、读通句的同学。
)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蝴蝶谷的景色怎么样?人们为什么叫它“蝴蝶谷”?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师巡视。
)
师:你知道了什么?
[评:教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通过默读寻找答案,并根据学生的答案来确定品读感悟的段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
生:我知道了“蝴蝶谷里的景色”。
师:从哪一自然段中知道的?
生:第三段。
师:请你读一读,其余学生思考:蝴蝶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蝴蝶谷很迷人。
师: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三段,边读边找出你认为写得迷人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想想:迷人在哪里?
(生自由读,找句子。
)
师:你觉得哪一句很迷人?
[评:教师再次放手让学生确定品读感悟的句子,又一次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
生:有的山谷里有好多种蝴蝶,五彩缤纷的蝴蝶上下飞舞,就像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美丽极了!(出示相应的句子)
师:请大家细细读读,想想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蝴蝶谷很迷人?
生:五彩缤纷、上下飞舞、像花瓣那样飘来飘去。
师:蝴蝶和花瓣哪里像?
生:它们都是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
生:蝴蝶上下飞舞和花瓣随风飘舞很像。
师:想看看吗?(多媒体放映一段蝴蝶飞舞的录象。
然后练习朗读,读出这句话的迷人。
)[评:教师在学生想象初步感知蝴蝶谷迷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的优势,播放一段与句子相配的许多蝴蝶飞舞的录象,刺激学生的感官,不断加深了学生们对蝴蝶谷迷人景色的印象。
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也变得水到渠成了。
]
师:除了这句,你还觉得哪句话也很迷人?
生: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
师:自己读读,说说迷人在哪里?
生:这些蝴蝶金光灿灿的,十分壮观。
师:说说什么东西是金光灿灿的?
生:金子,珠宝……(读好“金光灿灿”)
师:它们怎么会这么美?
生:因为这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而且有阳光的照耀。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多媒体播放黄蝴蝶飞舞的录象,师配乐叙述)你看,这些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得金光灿灿,多么壮观啊!
(生练习朗读,读出黄蝴蝶的迷人。
)
[评:教师再次利用录象,刺激学生的感官,再次加深了学生对蝴蝶谷迷人景色的印象。
]
师:你还知道了什么?从哪段知道的?
生:我还知道了人们为什么叫它“蝴蝶谷”,我是从第二段知道的。
(生自由读第二段,想想人们为什么叫它“蝴蝶谷”?)
师:谁能用“因为,所以人们就把这些山谷叫做蝴蝶谷。
”(出示句式)说说?
生:……
[评:在精读感悟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从而以读促说,读说结合。
]师:这些蝴蝶是怎么飞来的?(出示句子)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生:我好象看到了一群又一群的蝴蝶在飞舞。
生:我好象看到了蝴蝶们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跨过小溪,越过山岭。
生:我好象看到蝴蝶们在山谷里聚会。
师:这些蝴蝶可真多,真美呀!请你来想想这些蝴蝶会有些什么颜色呢?
生:有红的,有白的,有蓝的,有紫的,还有绿的,等等。
师:小朋友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想出了这么多的颜色,这真是——谁能用一个词语来说出它们的颜色多和美?
生:五彩斑斓。
生:五彩缤纷。
生:五颜六色。
[评:在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同时,通过学生的举例,又加深了对“五彩斑斓”、“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这三个近义词的理解。
]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多媒体放映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跨过小溪,越过山
岭”的动画,师配乐朗读。
然后,学生练习为动画配音。
)
师:刚才,我们一起走进台湾的蝴蝶谷,欣赏了蝴蝶谷的迷人景色,并了解人们把山谷叫做蝴蝶谷的原因。
我们来学做小导游,把知道的介绍给大家听,好吗?
生:好!
师:请四人小组合作,用上“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蝴蝶谷。
”这个句式介绍第二、三段,要求:语句通顺,声音响亮。
(生自由练说,师巡视辅导。
然后,教师给学生带上导游帽介绍。
)
[评:教师设置的这一环节,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争当“小导游”的活动,引导学生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身的语言,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介绍”,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互帮互学的精神。
]
19《台湾的蝴蝶谷》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