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研究 专题八 实验探究题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仪器连接:①实验方案各环节装置间的连接,实验前处 理装置、反应装置、检验装置、除杂净化装置、尾气处理装 置等(一般检验水的装置在前);②气体检验、净化、收集装 置,主要指多功能瓶的连接(多功能瓶的使用详见P106)。 2. 完善实验步骤、现象或结论 第一种:根据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完善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以及物质的性质判断是否存 在要验证的物质,而得出结论。
猜想3.________________; 猜想4.氧化铜、木炭、二氧化锰。 【解题思路】由题干可知,黑色粉末物质可能由氧化铜、 木炭、二氧化锰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故确定该粉末的成 分:①木炭和氧化铜;②木炭和二氧化锰;③氧化铜和二 氧化锰;④氧化铜、木炭、二氧化锰。
考向4 有关物质性质的猜想
解题技巧
结论的判断主要包括两类:一是通过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成立, 直接判断对应猜想;二是通过实验方案、现象剖析结论,直 接推出物质或性质。 第二种:根据实验结论完善实验现象或步骤。 这种存在两种情况:①试剂和现象之间相互确定;②根据实 验操作中所选试剂和结论确定现象。可以根据第一种方法进 行反推,然后确定试剂和现象。
(1)审题(把握试题探究的方向):每一道探究试题,都要解决一个 问题,审题过程中,对探究试题进行整体把握。获取有用信息, 并融入解题过程。 (2)写出试题中相关的化学方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注意试题中涉及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4)分割试题,和以往做过的试题建立起联系。 (5)若遇到陌生的知识,进行知识迁移。 (6)实验设计按“操作—现象—结论”这个书写格式作答,而思考 的方式则为“结论—现象—操作”。
解题技巧
江西探究题一般有【查阅资料】栏目,题目直接给定资料。 资料内容常包含物质的性质,如物理性质:熔点、沸点,物 质的状态,溶解性等;化学性质:稳定性、酸碱性、反应的 吸放热情况和涉及的陌生反应等。 探究过程常常要利用到其中的信息,一方面要剖析资料中的 各种信息,另一方面要结合具体的设问进行判断。
考向2 有关破损标签类的猜想
解题技巧
(1)根据标签包含的信息: ①液体药品标签包含的信息:a.药品名称(或化学式);b.溶 质质量分数。 ②固体药品标签包含的信息:a.化学式或汉字名称;b.质量 分数。
(2)根据破损标签上的名称和质量分数或化学式和溶质质量分 数排除不符合标签的物质。 ①名称:排除不符合命名的药品。如借助“X酸钠”可排除 氯化钠。 ②化学式:排除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下标不符合的物质。 如借助“Na2”可排除NaCl、NaNO3等。 ③质量分数或溶质质量分数:排除与质量分数不符合的物质, 如纯净物H2O。
(5)若针对金属混合物,利用金属能否与酸反应产生气体或 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反应、是否有固体析出或溶液颜色的变 化情况来判断。
能力点突破 能力点1 提出猜想(7年8考) 综述:首先根据题目对要探究的物质提出存在的可能性;然 后对提出的多种猜想进行判断。不合理猜想的判断依据:① 猜想的物质间本身可以发生化学反应;②猜想的物质含有反 应物中未涉及的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③提出的猜 想与事实不符。 考向1 有关反应后物质成分的猜想
(3)根据药品的特性(颜色、气味、状态)排除,如含Cu2+的溶 液为蓝色、含Fe3+的溶液为黄色、含Fe2+的溶液为浅绿色、 某些铵盐有刺激性气味等。
例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化学药品柜时,发现一瓶标签 受损的无色液体,如图所示,老师告诉大家,该瓶液体是下列5 种液体中的某一种:稀H2SO4、H2O、NaNO3溶液、NaOH溶液、 CuSO4溶液。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该无色液体 一定不是__________和________。 【解题思路】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而已知该液体是无色的,且 该液体的质量分数为10%,而水是纯净物,故该无色液体一定不 是硫酸铜溶液和水。
考向3 有关物质组成成分的猜想
解题技巧
根据试题提供的物质,分析混合物中含有的成分是所提供的 一部分还是全部,确定混合物可能含有的物质,然后对题干 所给定的物质自由组合,如可能含有的物质有三种(A、B、 C),则可能的组合有:AB、AC、BC、ABC(必须排除组内 能够直接发生反应的物质的组合)。
例 (2017乐山节选)有一黑色粉末物质可能由氧化铜、木炭、 二氧化锰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某兴趣小组对该粉末的成 分进行了如下探究和验证。 【提出问题】该黑色粉末含有哪些成分? 【做出猜想】大家认为黑色粉末的组成共有下面四种可能: 猜想1.木炭和氧化铜; 猜想2.木炭和二氧化锰;
知识储备
1. 常见的易变质物质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放置于空气 中,成分猜想如下:
没有变质 部分变质 NaOH
全部变质
原样品,即NaON 原样品和变质生成的物质, 即NaOH和Na2CO3 变质后生成的物质,即Na2CO3
没有变质 部分变质 Ca(OH)2
全部变质
原样品,即Ca(OH)2 原样品和变质生成的物质,
例 某化学小组同学做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对反应后 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不考虑CO2溶于水),请你 参与完成下列猜想和实验(查阅资料知: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作出猜想】 甲同学:溶液中溶质可能是:碳酸钠、氯化氢、氯化钠。 乙同学:溶液中溶质可能是:氯化钠。
实验方案设计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1)对比法:如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时,从 对比的角度出发,设置几组溶质相同且溶剂不同的实验,通 过对比每组实验的不同现象得出结论。 (2)控制变量法:如在探究铁锈蚀条件时,确保每组实验中 只能有一个变量,通过将不同的组进行组合、分析,得出结 论。
(3)结论反推法:当已知实验结论,要求设计相应的实验方 案时,可从结论入手进行反推,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 常考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 装置的选择或连接 (1)装置选择:需要考虑物质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 置。如固体、液体加热装置及制气实验反应、除杂、净化装 置,尾气处理装置等;
①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为 NaCI ②当Na2CO3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CI、 Na2CO3 ③当盐酸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CI、
HCI
排除题中已知猜想
溶液中溶质可能是NaCl、Na2CO3或NaCl、HCl; 不正确猜想分析:因为溶液中碳酸钠和氯化氢不能共存, 所以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即Ca(OH)2和CaCO3 变质后生成的物质,即CaCO3
2. 常见溶液的颜色:含Cu2+⇔蓝色溶液;含Fe2+⇔浅绿色
溶液;含Fe3+⇔黄色溶液
3. 溶液的酸碱性与pH:pH>7⇔碱性溶液;pH=7⇔中性溶 液;pH<7⇔酸性溶液 4. 常用物质的检验(若存在其他物质对检验造成干扰,需排 除干扰后再进行检验) (1)检验氢氧化钠:其实质是检验OH- 常用方法:①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②用pH试纸测定 其pH,pH>7;③加入硫酸铜溶液,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2)检验碳酸钠:其实质是检验CO32-
根据物质自身的性质,进行猜想,如:①溶液中加入指示剂
或使用pH试纸判断酸碱性;②金属与金属盐溶液反应判断 金属活动性;③酸的化学性质(与碱、盐、活泼金属、金属 氧化物反应);④碱的化学性质(与酸、盐、非金属氧化物反 应);⑤固体加热是否分解;⑥CO、H2的还原性(与金属氧 化物反应)等。
例 (2016宁夏节选)M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MSO4溶液是 无色液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M与铜、铝的活动 性顺序,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M、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猜想与假设】小敏的猜想是Al>Cu>M; 小强的猜想是Al>M>Cu; 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
解题技巧
猜想分两种情况:①只有生成物;②生成物和其中一种过 量的反应物。 按照下列步骤提出合理猜想: 第一步:写出化学方程式,A+B→C+D
第二步: 进行猜想
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物质的成分为C+D A过量:反应后物质的成分为C+D+A B过量:反应后物质的成分为C+D+ B
第三步:作出猜想,根据已给的猜想写出化学式或物质 名称。
第二部分 江西中考专题研究
专题八 实验探究题
专题突破 1. 实验探究题的基本环节:
2. 实验探究题的考查内容及要求: (1)考查提出问题或猜想假设的能力→能力点1→提出猜想 (2)考查分析、筛选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力点2→资料分析 (3)考查设计和实施实验的能力→能力点3→实验方案设计 (4)考查解释和提出质疑的探究能力→能力点4→方案评价 (5)考查探究知识应用及延伸、举一反三的能力→能力点5→ 讨论与拓展 3. 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
例 (2017江西节选)为了解甲酸的分解产物,实验小组进行
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甲酸(HCOOH)的熔
点为8.6 ℃,能分解生成两种物质。
【提出猜想】实验小组对甲酸的分
解产物提出了猜想: 猜想1. H2和CO2; 猜想2. CO和H2O。
图一
【设计实验】20 ℃时,甲酸的状态为________;从图一装 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________(填序号)对甲酸进行加热。, 【解题思路】根据【查阅资料】中信息“甲酸的熔点为8.6 ℃”,分析出甲酸在8.6 ℃以下为固态,则甲酸在20 ℃时为 液态,加热液体时装置中的试管应稍向上倾斜,选择A装置 进行加热。
【解题思路】题中给出的三种金属分别为Al、Cu、M,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l和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确定的, 即为Al>Cu,则M的活动性可以在Al之前、Al和Cu之间 或Cu之后,故三者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可能的猜想为:① Al>Cu>M;②Al>M>Cu;③M>Al>Cu。
能力点2 资料分析(7年6考)
丙同学:溶液中溶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 你的猜想:溶液中溶质可能是:____________。 你认为甲、乙两同学的猜想中______(填“甲”或“乙”)猜 想不正确。,【解题思路】 第一步: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 2NaCl+H2O+CO2↑;
第二步:分析 反应物之间量 的关系
能力点3 实验方案设计(必考)
解题技巧
实验方案设计是指在进行实验探究之前,实验者依据实验目 的、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并对方案的正确性进行 检验,得出相应的结论。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探究必须建立在 科学性、可行性、安全性与简约性的基础上。 其中实验操作(实验设计)、现象、结论的关系为:物质+试 剂 反应 现象 推导 结论
常用方法:①加入稀盐酸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中,溶液变浑浊; 可能考查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 2NaCl+H2O +CO2↑;Ca(OH)2+CO2=== CaCO3↓+H2O ②加入氯化钙等可溶性钙盐或氢氧化钙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可能考查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 2NaCl+ CaCO3↓或Na2CO3+Ca(OH)2=== 2NaOH+CaCO3↓
3. 化学方程式书写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直接给出原理书 写化学方程式:如电解水、气体制取等;②给出反应物,结 合实验现象,判断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③没有明确给 出物质,需结合题干信息、实验现象及结论进行分析,判断 各物质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详见P30)
(3)检验氢氧化钙 Ⅰ.性质: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Ⅱ.常用方法: ①通入二氧化碳,出现白色沉淀; 可能考查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 H2O+CaCO3↓ ②加入碳酸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可能考查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 2NaOH+ CaCO3↓ (4)气体的检验:常结合气体的性质探究,如CO2通入紫色石 蕊溶液中能使溶液变红或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溶液变浑 浊;水蒸气可以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等;或将某些气体转化 为能与其他物质反应且产生明显现象的物质探究,如CO通 过灼热的氧化铜,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