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初一初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初一初中历史期末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毛泽东曾撰文祭祀一位人文始祖:“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大意是:我们显赫功高的始祖,最先建立了华夏民族;……)文中的“始祖”是指
A.禹B.舜C.尧D.黄帝
2.《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是指西周管理地方的
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分封制
3.春秋时期,诸侯纷争,首先实现霸主美梦的是齐桓公,他通过下列哪一事件坐上了霸主地位的
A.葵丘会盟B.问鼎中原C.合纵连横D.卧薪尝胆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秦能够统一全国的主要原因是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D.牛耕得到推广
5.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产生了累累硕果,下列有关商代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B.通过礼仪教化稳定社会秩序
C.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代表作
D.编钟是商代贵族祭祀用的酒器
6.文字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的文字是
A.金文B.小篆C.甲骨文D.隶书
7.下列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A.道家——无为而治B.儒家——兼爱非攻
C.法家——仁爱、民贵君轻D.墨家——“法治”
8.孔子曾经说:“中上之人,可以语上也;中下之人,不可以语上也。

”(大意是:中上等资质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下等资质的人,不可以告诉他们这些问题。

)这表明孔子提倡的教育思想是
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独立思考
9.某同学利用下图《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A.夏朝王位世袭制的开始
B.西周分封制的推行
C.秦朝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的建立
D.西汉大一统局面的实现
10.李白诗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反应了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英雄壮举。


秦王朝很快就走向灭亡,其根本原因是
A.陈胜吴广起义B.秦朝的残暴统治
C.秦二世无能D.匈奴进攻
11.为巩固统一,秦始皇推行一系列措施。

下图反映的措施是
A.统一货币
B.统一文字
C.统一度量衡
D.统一车辆轨制
12.秦始皇为了防御匈奴的进攻,采取的措施是
A.修筑长城B.派昭君和亲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焚书坑儒
13.下图是汉代“司隶校尉”印文拓片。

汉武帝为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的这一官职的职责是
A.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B.掌管国家军事
C.监督和检举京城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D.替皇帝起草政令
14.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古代“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
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这一“主轴”的起点是A.商朝都城殷B.西周都城镐京
C.秦朝都城咸阳D.西汉都城长安
15.秦汉时期我国的文化进入昌盛时期,下列有关秦汉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佛教产生于中国本土,具有关注现实、重现世的特点
B.道教来自印度,期待“来世天国”
C.《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出秦朝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
16.《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一
场关键战役有关。

这场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17.东汉末年,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向南方迁移,为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人手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经验。

这一现象产生的最重要的积极影响是
A.南方人可以吃到北方人做的面食
B.北方人成功躲避了战乱
C.北方得到安定团结
D.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18.东晋南朝时期,我国在冶炼技术方面取得的一大进步是
A.织锦业迅速发展B.灌钢法的发明
C.青瓷成为日常生活用具D.建康是经济最活跃的城市
19.郦道元是北魏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他通过搜集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在前人的基础上写成的一本地理学著作

A.《齐民要术》B.《水经》
C.《水经注》D.《九章算术》
2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艺术大放光彩的时代。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赞誉的是
A.云冈石窟B.龙门石窟
C.顾恺之的绘画D.王羲之的书法
二、判断题
辨析改错:(下列每题两处标有着重号的内容,其中一处是错误的,请指出错误之处并加以订正。

每小题4分,
共20分)
(1)孟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死后,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刘邦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儒家学说从此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西汉前期,我国人民就发明了纸。

东汉时期,华佗改进了造纸术,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魏诸葛亮推行改革,要求鲜卑人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促进了民族融合。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贾思勰是南朝宋、齐之际著名的科学家。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专题填空:(每个空格2分,共20分)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分裂时期,但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按朝代更替顺序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历史时期,并完成相关填空。

(1)A是。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建立者是,他死后,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4分)
(2)B是。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它建立的意义
是。

( 4分)
(3)C是。

该王朝统治者汉武帝颁布“”,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

公元前60年,该王朝在西
域设置,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6分)
(4)D是。

曹丕建立政权,刘备建立蜀政权,孙权建立政权,结束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军阀混战的
局面,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6分)
四、综合题
材料解析:(共20分)
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

某校七年级同学探讨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请你参与同学们的小组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兴修水利工程】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都与战国时期秦国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有关,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这是什么水利工程?是哪两个人主持修建的?(4分)
【调整统治政策】
材料二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
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次变法的内容?这项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是什么?(4分)
【引进优良作物】
材料三……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
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

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
(3)材料三中新的农作物是通过哪条商路传入内地的?汉武帝派谁两次出使西域?这条商路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6分)
【采用先进技术】
材料四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湖田。

人们还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
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东晋南朝时北方人口南迁,将哪些先进技术带到了南方?(6分)
江苏初一初中历史期末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毛泽东曾撰文祭祀一位人文始祖:“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大意是:我们显赫功高的始祖,最先建立了华
夏民族;……)文中的“始祖”是指
A.禹B.舜C.尧D.黄帝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文始祖知识点。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始祖”,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在距今约四五千年,传说时代,炎黄打败蚩尤,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称为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黄帝被称为“人文始祖”,故答案为D。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
2.《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是指西周管理地方的
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分封制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封制知识点。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结合课本所学分析,西周时期,为了巩固对周边的统治,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故答案为D。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3.春秋时期,诸侯纷争,首先实现霸主美梦的是齐桓公,他通过下列哪一事件坐上了霸主地位的
A.葵丘会盟B.问鼎中原C.合纵连横D.卧薪尝胆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齐桓公称霸知识点。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齐桓公”、“坐上了霸主地位”,结合课本所学分析,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通过改革,齐国富国兵强,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在葵丘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故答案为A。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争的纷争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秦能够统一全国的主要原因是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D.牛耕得到推广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知识点。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变法,秦国经过这次变法,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使秦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成为秦能够统一全国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B。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时代
5.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产生了累累硕果,下列有关商代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B.通过礼仪教化稳定社会秩序
C.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代表作
D.编钟是商代贵族祭祀用的酒器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商朝的历史。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商朝”、“不正确”,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通过礼仪教化稳定社会秩序;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代表作;编钟是战国时期的钟鼓乐器而不是商代贵族祭祀用的酒器。

故答案为D。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6.文字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的文字是
A.金文B.小篆C.甲骨文D.隶书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甲骨文知识点。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的文字”,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A是商周的青铜器上烛刻的文字,B是秦朝建立后统一使用的文字;C秦朝推广的文字。

故答案为C。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7.下列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A.道家——无为而治B.儒家——兼爱非攻
C.法家——仁爱、民贵君轻D.墨家——“法治”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知识点。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连线正确”,结合课本所学分析,道家在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庄子认为“无为而治”;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爱”,儒家在战国时
期代表人物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法家代表人物战国末期的韩非提倡法治。

故答案为A。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8.孔子曾经说:“中上之人,可以语上也;中下之人,不可以语上也。

”(大意是:中上等资质的人,可以告诉他深
奥的道理;中下等资质的人,不可以告诉他们这些问题。

)这表明孔子提倡的教育思想是
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独立思考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知识点。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中上之人,可以语上也;中下之人,不
可以语上也”,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孔子对不同资质的人,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这就体现了孔子提倡因材施教的
教育思想。

故答案为A。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9.某同学利用下图《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A.夏朝王位世袭制的开始
B.西周分封制的推行
C.秦朝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的建立
D.西汉大一统局面的实现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知识点。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秦统一六国后,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故答案为C。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10.李白诗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反应了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英雄壮举。


秦王朝很快就走向灭亡,其根本原因是
A.陈胜吴广起义B.秦朝的残暴统治
C.秦二世无能D.匈奴进攻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知识点。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秦王朝很快就走向灭亡”、“根本原因”,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这次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
残暴统治,秦朝最终在公元前207年被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了。

故答案为B。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伐无道,诛暴秦”
11.为巩固统一,秦始皇推行一系列措施。

下图反映的措施是
A.统一货币
B.统一文字
C.统一度量衡
D.统一车辆轨制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秦朝统一文字知识点。

题干提供了关键图片信息“秦统一文字”,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秦
朝统一后,为巩固统治,以小篆作为统一后的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的六国的而文字。

故答案为B。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12.秦始皇为了防御匈奴的进攻,采取的措施是
A.修筑长城B.派昭君和亲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焚书坑儒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知识点。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为了防御匈奴的进攻”,结合课本所学
分析,秦朝建立后,为了安定北边,对北方匈奴采取了积极防御的策略,又来又让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

故答案为A。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13.下图是汉代“司隶校尉”印文拓片。

汉武帝为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的这一官职的职责是
A.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B.掌管国家军事
C.监督和检举京城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D.替皇帝起草政令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监察知识点。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汉武帝”和关键图片“司隶校尉”,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武帝在征和四年(公元前 89 年)设置司隶校尉,主要职责是监督和检举京城百官及皇族的不
法行为。

故答案为C。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
14.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古代“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
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这一“主轴”的起点是A.商朝都城殷B.西周都城镐京
C.秦朝都城咸阳D.西汉都城长安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知识点。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丝绸之路”、“起点”,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丝绸
之路的路线是这样的:从西汉都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到中国内地,起点是长安,终点是欧洲的大秦。

故答案为D。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5.秦汉时期我国的文化进入昌盛时期,下列有关秦汉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佛教产生于中国本土,具有关注现实、重现世的特点
B.道教来自印度,期待“来世天国”
C.《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出秦朝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知识点。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秦汉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佛教产
生于古印度,期待“来世天国”;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具有关注现实、重现世的特点;《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
一部纪传体通史;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出秦朝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

故答案为C。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二)
16.《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一
场关键战役有关。

这场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赤壁之战知识点。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公元208年,孙刘联军与袁绍战于赤壁,周瑜
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结果曹操失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故答案为C。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
17.东汉末年,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向南方迁移,为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人手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经验。

这一现象产生的最重要的积极影响是
A.南方人可以吃到北方人做的面食
B.北方人成功躲避了战乱
C.北方得到安定团结
D.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点。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向南方迁移”、“最重要的积极影响”,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为躲避北方战乱和灾荒,大批中原汉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增加那里的劳动力。

故答案为为躲避北方战乱,北方民众纷纷南迁;南迁民众带来劳动力和生产经验,促进了南方
经济发展。

故答案为D。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江南地区的开发
18.东晋南朝时期,我国在冶炼技术方面取得的一大进步是
A.织锦业迅速发展B.灌钢法的发明
C.青瓷成为日常生活用具D.建康是经济最活跃的城市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冶铁技术的进步知识点。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东晋南朝”、“冶炼技术方面取得的一大进步”,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东晋南朝时,南方的手工业发展非常迅速,灌钢法的采用是冶金技术的一大进步,人们
将生铁溶液注入熟铁中,再锻打锤炼,成为质地优良的钢,用来制造兵器、农具,故答案为B。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江南地区的开发
19.郦道元是北魏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他通过搜集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在前人的基础上写成的一本地理学著作

A.《齐民要术》B.《水经》
C.《水经注》D.《九章算术》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水经注》知识点。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郦道元”、“地理学著作”,结合课本所学分析,A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B是《水经》是一部专门记载我国江河水道的古书;C是我国地理学家郦道元
写的地理专著;D是东汉时期一部数学专著;故答案为C。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2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艺术大放光彩的时代。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赞誉的是
A.云冈石窟B.龙门石窟
C.顾恺之的绘画D.王羲之的书法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王羲之书法成就知识点。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东晋王羲之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人们形容他的书法或端庄秀丽,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作品《兰亭序》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王羲之还被后人称为“书圣”。

故答案为D。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二、判断题
辨析改错:(下列每题两处标有着重号的内容,其中一处是错误的,请指出错误之处并加以订正。

每小题4分,
共20分)
(1)孟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死后,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刘邦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儒家学说从此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西汉前期,我国人民就发明了纸。

东汉时期,华佗改进了造纸术,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魏诸葛亮推行改革,要求鲜卑人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促进了民族融合。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贾思勰是南朝宋、齐之际著名的科学家。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错误:孟子;(2分)改正:孔子。

(2分)
(2)错误:刘邦;(2分)改正:汉武帝(2分)
(3)错误:华佗;(2分)改正:蔡伦。

(2分)
(4)错误:诸葛亮;(2分)改正:孝文帝。

(2分)
(5)错误:贾思勰;(2分)改正:祖冲之。

(2分)
【解析】(1)本问主要考查的是孔子思想成就知识点。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死后,
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所以应把“孟子”改为“孔子”。

(2)本问主要考查的是汉武帝的大一统知识点。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为了巩固统治,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儒家学说从此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刘邦是西汉的建立者。

所以应把“刘邦”改为“汉武帝”。

(3)本问主要考查的是蔡伦改进造纸术知识点。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在西汉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在东
汉的时候,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华佗是东汉时期的医学家,所以,应把“华佗”改为“蔡伦”。

(4)本问主要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点。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北魏孝文帝推行改革,要求鲜卑人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促进了民族融合,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

所以应把“诸葛亮”改为“孝文帝”。

(5)本问主要考查的是祖冲之的数学成就知识点。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祖冲之是南朝宋、齐之际著名的科学家,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贾思勰是北朝著名的农学家。

所以应把“贾思勰”
改为“祖冲之”。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中华文化的
勃兴(二)、大一统的汉朝、昌盛的秦汉文化(一)、北方民族大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三、填空题
专题填空:(每个空格2分,共20分)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分裂时期,但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按朝代更替顺序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历史时期,并完成相关填空。

(1)A是。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建立者是,他死后,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4分)
(2)B是。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它建立的意义
是。

( 4分)
(3)C是。

该王朝统治者汉武帝颁布“”,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

公元前60年,该王朝在西
域设置,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6分)
(4)D是。

曹丕建立政权,刘备建立蜀政权,孙权建立政权,结束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军阀混战的
局面,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6分)
【答案】(1)夏;(2分)禹。

(2分)
(2)秦;(2分)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2分)(3)西汉;(2分)推恩令;(2分)西域都护。

(2分)
(4)三国;(2分)魏;(2分)吴。

(2分)
【解析】(1)本问主要考查的是夏朝的建立知识点。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建立者是禹,他死后,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了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