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2008年贵阳市遭受水灾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阳市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加之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暴雨是洪涝灾害的主要成因。

5—10月为
汛期,降雨量点占全年的70%左右,其中大暴雨多发生在6—7月。

由于山高坡陡,洪水陡
涨陡落,从历年观测资料看,较大洪水多为单峰型,其特点为洪水涨洪历时短,峰顶持续时
间短一次洪水历时2—3天。

其次为双峰型,其特点为两次洪水过程相隔2—3天。

据贵阳水
文站历年观测数据,贵阳市境内发生的较大洪水为1984年、1985年、1991年、1996年、2002年、2003年、2004年。

其中,1991年6月30日至7月12日发生了50年一遇的大洪水,1996年7月2日发生了100年一遇的大洪水。

1984年5月30日晚21时30分至22时零3分,乌当区在33分钟内降雨57.5毫米,为历史
上罕见,同期贵阳市区45分钟降雨38毫米,引发山洪,贯城河水猛涨,水没北门桥35厘米,全市受洪水影响的水利工程100处,其中蓄水工程13处,引水工程32处,提水工程55处,
水电站4座。

郊区经济损失54.8万元,受灾面积22600亩,其中田8300亩,土9300亩,菜
地5000亩;冲毁鱼塘48口计300多亩,其中田2700多户,重灾400多户;房屋倒塌176间。

1985年6月至7月上旬,贵阳地区连降几次大雨、暴雨和特大暴雨,6月3日至5日市区降
雨量为同期多年平均值2.87倍,白云区降雨274毫米,为历史记载同期极值。

7月1日至7日,市区降雨量为同期多年平均值2.04倍,花溪区达310毫米,其中7月2日最高达190毫米,均为有记载的极值。

松柏山水库水位达最高设计洪水位,阿哈、花溪水库和市郊其他大
部分塘库均超过设计水位或限制水位。

十二滩水库、沙田水库出现险情。

贯城河两岸,其中
河南街、四川巷、龙井巷、团结巷、沙井街以及市西路、指月街等底洼地带受淹严重,北门
桥桥面过水0.77米,水淹最深达2米。

全市受灾农户2889户,其中重灾706户,冲坏房屋1277间,其中倒塌363间;死亡4人,伤3人,死耕牛3头、猪17头。

田土受灾面积76800亩,其中重灾20500亩,受淹菜地8900亩;冲毁鱼塘175个477亩;受淹提水站115处,冲
坏沟渠78处,山塘175口。

全市116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受灾,部分学校被迫停课;有54家
工矿企业不同程度受淹,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1991年6月30日至7月12日,贵阳市实测降雨量518.6mm,达多年平均降雨量的一半,是
多年同期降雨均值的六倍,7月8日贵阳降雨81mm、花溪120mm暴雨形成的洪水来势凶猛,南明河水位持续上涨,7月9日23时贵阳水文站,实测洪峰水位1050.14m,洪峰流量537
m3/s。

7—12日的统计1日暴雨达99毫米,3日连续暴雨达233毫米,5日连续暴雨为305毫米。

贵阳城市上游三座中型水库水位急速上涨,松柏山水库水位上升12米多,花溪水库水位上升14米多,阿哈水库水位上升15米多。

由于南明河行洪能力低,花溪水库出口下游不到
4公里处的花溪大桥行洪流量一直控制在180秒立米左右,连降暴雨后花溪水库下泄洪水量
最高达到205秒立米,已过花溪大桥下游的安全泄量。

南明河上游花溪区境内的凯偏伦河、
车田河、小黄河、冷饭河、青岩河、翁岗河,以及贵阳城区内的市西河贯城河和流经乌当区
的南门河等21条河流山洪暴发,泛滥成灾,全市39座小II型以上水库106口山圹暴满,开
始溢洪。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达9000余万元。

其中农业损失5784万元、商业
系统500余万元,城建城管353余万元,工矿企业1767余万元,电力、供水、交通、通讯多次中断,损失148万元,水利设施受淹毁,损失260余万元。

本次洪灾损失80%是南明河洪
灾所致,其中干流两岸的损失又占总损失的50%以上,估计达5000余万元。

此次洪灾是贵
阳市50年一遇的大洪水。

1996年7月1日19时,全市大面积降特大暴雨,来势猛,范围宽,强度大,至2日19时24
小时内,降雨量在市区达213.8毫米(为贵阳1921年建立气象站以来最高记录),乌当区达
252毫米,花溪区达231毫米,白云区达124毫米。

至7月3日8时,市内降雨量达223.8毫米,乌当区达268.7毫米,白云区达197.2毫米,花溪区达241.4毫米,清镇市达217.5毫米,修文县达316.8毫米,开阳县达208.2毫米,息烽县达162.4毫米。

雨量集中时均超过40毫
米/小时,市区达62.3毫米/小时,降雨量均超过国家关于特大暴雨的标准。

特大暴雨导致市
区主要河道水位猛涨,7月2日11时30分,南明河最大洪峰流量达878立方米/秒,洪水漫
过连接甲秀楼的浮玉桥,冲断石栏杆,危及甲秀楼底层。

贯城河、市西河及排水沟泄流不畅,城内大十字、喷水池等低洼地段及沿河一带大面积受淹。

特大暴雨袭击使全市各区、县(市)不同程度受灾,其中云岩区、南明区,乌当区、花溪区、清镇市、修文县灾情尤为严重。


市城乡居民受灾273090户929022人,成灾178259户606083人;房屋倒塌8671间(城镇居
民住房4707间),损坏14503间(城镇居民住房7906间),死亡89人(云岩区53人、南
明区5人、花溪区7人、乌当区3人、清镇市11人、修文县5人、开阳县2人、小河镇1人、林业系统1人、石化机械1人),伤1124人(重伤16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2.58亿元
(其中市区损失8亿元)。

此次洪灾受灾面积、损失程度在贵阳历史上罕见,为贵阳100年
一遇的大洪水。

2000年6月24日,息烽县九庄、石硐等7个乡镇遭受特大洪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2508
公顷,房屋倒塌515间,死亡4人。

《贵阳百年》598
2002年6月18日20日,全市普降中到大雨,部分县(市)降了大暴雨和特大暴雨,清镇占
街降雨量达230毫米,开阳县达202毫米,息烽县永清靖镇达203毫米,此次降雨因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造成较严重的洪灾,特别是息烽县永清靖镇阳朗坝因地势较低,消水洞被堵塞,造成约3平方公里面积被淹,最深积水处达7米,该片区3个村民组87户共245人被洪水围困,210国道中断交通7小时,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万元。

2002年,全市因洪水造成6个
县(市)共50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达43.93万人,房屋倒塌2350(间),死亡6人,农作物
受灾面积17.14千公顷,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5000多万元,洪水还造成6个工矿企业停产,铁路中断1条(次),公路中断17条(次),23.05千米的输电线路和4.5千米的通讯
线路被损坏,水利设施方面损失也非常严重,“6·18”特大暴雨使息烽、开阳、清镇、等县十
多座山塘、病险水库发生险情,20多处拦河坝被冲毁,9座桥梁函洞被毁坏,损坏的灌溉设
施达966处,机电泵站23座,水利设施经济损失近800多万元。

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达
7827.46万元。

2003年5月15日18时50分到16日2时左右,贵阳市出现了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并伴随冰
雹和大风,瞬时最大风速20.4m/s。

贵阳市城区降雨量达88mm,由于降雨历时短、强度大及
城区部分排水大沟断面较小,排洪不畅,致使40余处受淹。

其中喷水池、鹿冲关路、万江小区、八角岩路、北京路、客车站转盘、大营坡转盘处和东新区路等低洼地段积水深20cm至
50cm。

6月25日晚及7月9日至10日大部分区、县(市)普降大到暴雨10多个乡镇出现大暴雨,息烽县养龙司降雨量达156mm ,乌当区水田、新堡分别达161mm、158mm。

2003年,
全市因洪水造成7个县(市)共67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20.84万人,房屋倒塌441间,死亡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85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受灾面积为5.95千公顷),农作物成灾面积2.56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成灾2.39千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1.04千公顷(其中粮
食作物0.76千公顷)农林牧渔业损失3970万元洪水还造成21个工矿企业停产公路中断7条
损坏输电线路7.4千米损坏通讯线路0.5千米损坏堤防866处31.7千米冲毁塘坝20座损坏灌
溉设施1467处损坏机电泵站18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129.66万元。

2004年7月21日,全市普降暴雨,其中6个乡镇降了100mm以上的大暴雨,部分区县出现灾情。

2004年,全市因洪水造成6个县(市)共46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9.0万人,房屋倒塌1452间,死亡5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16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受灾面积为2.66千公顷),成灾面积2.98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成灾0.83千公顷)绝收面积2.94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0.78千公顷),农林牧渔业损失4700万元洪水还造成3个工矿企业停产公路中断8条损坏输电线路45.74千米损坏通讯线路1000米损坏灌溉设施240处损坏机电泵站11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202.84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