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材料 打造精品 ——记叙文如何选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好材料打造精品——记叙文如何选材
训练目标:
1、通过指导与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记叙文选材的方法。

2、引导学生从家庭、校园、社会、自然中寻找好材料,从生活的点滴中选择材料。

3、变“学得”为“习得”,让学生在“练”中增强信心,提高写作的兴趣和选材的能力。

训练难点、重点:
记叙文选材的方法。

课时建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话导入
二、例文导学
(一)选材容易出现的误区
(1)材料雷同内容陈旧
《友谊的脚步》
我记得在一次中段考的考场上,我的笔突然坏掉了,那一次我只带了一只(支)笔,我这时心跳加快,脸都红了‥‥‥我隔壁的一位同学看到我很心急的样子,她问我发生了什么事‥‥‥她二话没说就把自己另外一支笔借给了我。

当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后来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

‥‥‥
上学路上,我才发现作业忘记拿了,当时你已经快要迟到了,但她还是陪我回家拿,这一次她再一次的让我感动。

‥‥‥
谢谢你陪我走过了初三一年的时间,在这里留下了我们俩真诚的足迹。

师:许多同学写到“寻找友情”就是小误会失去朋友,几天或几年后后悔了,又和好了,最后寻到了友情;写到“寻找母爱(父爱)”,就只记得小学的时候,母亲或父亲对我严厉,不疼我,一天夜里,我生病发烧,父亲(母亲)背着我去医院,感动之余我寻到了母爱(父爱)等;写师生情,就是带病给我们上课,深夜加班批改作业之类的材料。

选材不准、不实、不新,就会让阅卷老师不理不睬。

因此,我们只有走进生活,慧眼识珠,采撷亮点,发掘新意,才能写出具有创意的美文来。

(2)架子空大不着实地
师:请同学们看失误例文《轻轻的来,也轻轻的走》,分析所给材料有什么缺点。

《轻轻的来,也轻轻的走》
小结:现在的学生不善于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身边小事中去感悟生活,反而喜欢写一些大事件,大场面,整篇文章都是粗线条的记述。

如果文章没有抓住其中一个让人感动的场面来细细地展开,没有一个具体的中心事件,而是泛泛而谈,只能令内容空洞,情感苍白。

(3)材料杂糅缺乏剪裁一幅完整的布料,需精心剪裁,才能做成得体的衣服。

精心剪裁作文材料,截取精要,能使文章写得精彩扼要,中心突出。

为此,在选择材料时,一是要通过分析、比较的方法选取那些最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摒弃那些一般性的材料。

如魏巍在写《谁是最可爱的人》之前,他的头脑里“有关这方面的材料是非常多的”,但作者只选了三个最有代表性的、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其他一般化的材料都舍弃了。

二是要对被选取的材料进行再提炼,滤除材料中的那些表面的、片面的、枝节性的成分,使材料更精粹。

(二)方法点拨
师:大家都知道,笋尖比笋身好吃,菜心比菜梗好吃。

但是,有些同学写起文章来,却忘记了这个道理,不去区别什么是生活材料中的笋尖和笋身,菜心和菜梗;这样,文章写出来自然是平平的,可见,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第一招:留心生活熟中取新
要点:只有留心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才能慧眼捕捉,熟中取新,发掘新意。

例如《手足情深》一文,文中叙写老二不小心踢到了老三的耳朵,导致老三左耳后出现了一道一寸来长的裂痕,结果是老二挨打,老三却为老二求情。

夜里,家人都已人睡,恍然间,“我”突然被搬动椅子、打开电灯的声音惊醒了。

“我”一跃而起,冲到女儿的房间,就在那一刻“我”看到了极为难忘的一幕:“我家老二,跪在老三床畔,正轻轻地拨开她的头发,低着头,细细地看着她耳后的伤痕。

一股热潮,蓦地泛上了我的双眼。

”作者从熟悉的生活中来取材,真可谓信手拈来,情韵悠长。

由此观之,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典型的素材,只是我们发掘得还不够,没有看出它的亮点来。

因此,请留心日常生活,从中去获得最有价值的“金子”,为作文增光添彩!
第二招::围绕中心以小见大要点:写作时要坚持“以小见大”这个原则,通过对小的事件,小的片断的叙述和描写来抒发某一种情感,揭示出某一种哲理。

其实课本里的很多文章已经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范例。

比如《老王》﹑《羚羊木雕》﹑《散步》等等,无不是写平凡人生,小人小事的,但是读起来却十分深入人心。

可见“平平淡淡才是真”。

选材不仅要“小”,而且要“细”。

要写得“细”,特别是对人物,对景物的描写要细,对“我”的心理,情感也要写得细,这样才能感人。

第三招:放开视野关注热点
有些中考作文喜欢选择新闻中“焦点人物”作为文字材料,比如以“感动校园十佳好少年”“道德小模范”“全国十大真情人物”为材料来进行作文的;例如以周杰伦不走寻常路、蔡伟不走寻常路作导人,巧妙引出命题作文《不走寻常路》。

这些人物的事迹一般都刊载于新近的《青年文摘》《读者》《意林》《杂文报》等报刊上,同学们要格外关注。

我们只有捕捉住这些“焦点”,考场上才能从容应对。

而且这些“焦点”又可充当我们写作中最新的素材,变成抢人眼球的“珍珠”。

第四招:反常立意材料出新
要点:1、妙用逆向思维。

人家这样说,我偏那样讲,跳出常规思维的框框,更容易受到瞩目。

在选材上从反面切入,从别人未想到的或不敢涉及的领域切入,这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反弹琵琶唱新调”会让选材新意迭出。

比如,以“最需要____________”为题,有一位考生以“最需要的不是呵护”为题,故意唱反调,说我们最需要的是独立、坚强、不怕困难的品格,这样,材料的选择也会一反常态,新意迭出。

2、具备多角度意识。

即使是陈旧的题材,也应注意换个角度去写。

同学们还要善于跳出第一人称的寞臼,突破“我”的局限,也能做到选材出新。

如中考作文《战胜自己》一文,先从项羽“无法战胜自己”“无法跨越心墙”,说到陶潜的“弃官归隐山林”“战胜了自己”,再说到周敦颐对“趋炎附势的世风鄙视,战胜自己,永留芳名”,然后结合生活谈感悟,最后点明主旨:“唯有战胜自己心中的心魔,跨越心墙,战胜自卑,在你的面前就会升起一轮新的太阳。

”此文就是引古论今,借名人素材来点亮我们的眼眸,增添文章的文化底蕴,彰显考生广泛的阅历。

3、“旧瓶装新酒”。

此法不失为选材出新的一条好途径。

所谓旧瓶装新酒”就是要突破旧的思维定式,从已形成固定看法的人、事中翻出新意,或者发掘一些老题材的内在潜质,进行再创作,使旧题材显示出新意。

例如,“班门弄斧”“世故圆滑”等人们往往持否定、批评态度,但在改革开放、高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们认为:弄斧应到班门,圆滑未必不是合作中的一支粘合剂。

这样,立意新了,材料自然也就新起来。

四、实战演练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

从前有一个猎人,养了一条忠实的狗。

有一天他外出打猎时,把狗留在家里看护自己年幼的儿子。

等他回来后,发现儿子不见了,那条狗却满嘴是血。

猎人顿时火起,认为是狗把儿子吃掉了,便一枪把狗打死了。

这时,儿子从床底下钻出来告诉父亲,有条大蟒蛇要吃自己,是狗把蟒蛇赶跑了。

猎人后悔不已,特意修了一座塔来纪念那条忠实的狗。

猎人因为缺乏信任,失去了一条忠实的狗。

想想我们自己,是否因为缺乏信任,而失去了很多很多……
五、拓展阅读
我眼中的色彩生命的光芒折射出五光十色,会聚成我眼中的色彩。

——题记
霍金是一抹绿。

十七岁的花季遭遇了病魔的狂风骤雨,把他原本笔直挺拔的“花梗”打折了,把他原本美好而又充满希冀的生活也给打得面目全非。

在等待春暖花开的寒冷的日子里,他重拾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用果壳里的宇宙——《时间简史》向命运呐喊。

终于他迎来了生命的绿洲,他在冬日中开出了一朵傲人的仙人掌花。

这抹沙漠中的绿被我尽收眼底,成为我眼中的色彩。

分析与评价
这是一篇满分作文,请你读后想一想:
1、你认为本文在选材方面有什么特点,请具体说明。

2、文章的内容与题目、题记是怎样呼应的,请你谈一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