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灵变与诗化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式灵变与诗化境界
1989年,那是个多事之秋,第七届全国美展照常规举办,陈家泠的《不染》荣获银奖——这是个相当不错的奖项,因为花鸟画几乎从来没有
在全国美展上获得过金奖。
两片淡墨的荷叶仿佛是两扇门刚刚打开,在那
中间的“门缝”里,屋漏痕般的焦墨荷杆上亭亭立着一朵淡墨的花。
一切
都趋于平面的构成,唯有那画中央的莲子立体地凸显着那即将成熟的果子。
它分明寄寓着中国古代文人心目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喻莲
为“花之君子”的审美理想,却以极现代的结构方式呈现在你的面前,于
是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察品操之高洁之余,又品出些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
现代构成相契合的新的艺术趣味出来。
其实,它现代却不算前卫,我当年
就思考过这现象,当批前卫青年艺术家将西方现代艺术囫囵吞枣移来时,
成熟的中年艺术家却巧妙而有分寸地择取西方现代因素化八了民族艺术的
躯体,使中国画“软着陆”般发生了现代性的演化。
此后近十年,在“98上海美术双年展”上又见到陈家泠的《风清灵》组画,格调还是那么淡雅,荷花与莲蓬还是那样高洁,荷杆还是积点成线
那般隐含着飞白笔趣,而线型结构却发生了向弧状圆转的演化,那空白的
形和淡墨的形太极图般互相咬合着,使有笔墨处和无笔墨处均为画,使画
面的整体结构婉若女人体般更富阴柔之美。
荷叶消失了肌理变成了平面的形,于是画作进步平面化、抽象化。
此时,笔者虽然在多篇文章中提到他,却尚未与其有直接交往,我遐想他定是个项尖的聪慧灵俐之人,有心计,
富灵性,这“风清灵”之画题即见其性情不凡,智慧非浅。
而这种灵性是
他由人物画转向自然题材时,才在现代的“天时“和上海的“地利”得以
开发的吧。
悠悠岁月,倏忽又十载,陈家泠古稀之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以“灵变”为题的大型个展,画册中更录入《灵变》等文,将陆俨少先生的艺术主张
化作了艺术的旗子。
仔细端详这老兄的面孔,虽已见折皱之线、老年斑之点,头发也发白了,而那炯炯有神的眸子却似放射着灵光般映照着他的灵府。
2022年的个展,是风格成熟的陈家泠以“灵变”论为主脑,以是年
之作为证,展示了“陈家图式”的独特魅力,被誉为“上海新水墨”、
“新海派”或“海派新风格”的代表人物。
综览“陈家图式”,寻其灵变轨迹,是否可以说一是由传统折枝花卉
写生章法向点、线、面准抽象构成及满构图的演化,二是由书写性笔墨向
参用设计型笔墨的演化:三是由参用前人工笔重彩、水墨彩墨技法到大量
独创自家画法,向平、纯韵致的演化;四是由诗文题跋共一纸向基本上仅
落穷款的纯绘画倾向的演变。
如果说以上演化又大都为现代性水墨所共有,其独特性在于浓淡相参以淡为宗,方圆共用以圆为形,刚柔相济以柔化刚,色墨并施以墨居多,叠色、叠墨以透为度,综合绘制以“走、守、露、
透”(陈家泠曾言“我画时都是用笔的,但具体画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走、守、漏、透。
走,是让水分与色彩自然流动,守,流到定程度就守住它,不让它流漏,让上面的色彩通过纸背,漏到下面的层宣纸透,或两纸
相透,或两背相透。
”《无为而为,自然而生——庄艺岭访陈家泠先生》,《陈家泠作品集——绘画卷》p213,人民美术出版社2022年8月第1版)
为独,注重材料使纸性与水变形成自家肌理。
他灵活地漫步穿行于古今中
外的艺海之中,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国学与西学、自我与社会之间徜徉,
可谓灵变者也。
2022年9月初,笔者走访陈家泠室,没想到那多半是个陶瓷艺术的
世界,他已经将绘画图式与“泠”字招牌的釉下彩绘瓷、窑变工艺冶为一炉,朝生活的美化领域跨去。
他谈陶瓷时眉飞色舞,其兴趣好像更甚于绘
画,显然这陶瓷艺术的色彩流变也影响和丰富了他的绘画。
我们就坐在他设计的瓷板画桌上谈天说地,谈海派精神,谈艺术生命,他那些艺术观点及艺术符号仿佛已经和黄浦江的层波叠浪,和南京路上不断变换着花样的霓虹灯交融在一起,呈现出与京城异样的气场,一个催生了海派与新海派的时空。
按文章套式,我总应该提几点建议或说些期望如何的话语,但直到那日在浙江美术馆看到了题为“神州国光”的黄宾虹书画展时,才想起来怎样同他讨论在这以创新为主导的时代里进一步深化国学修养和书法内力的课题,其实这应该和他“传统很深,创新很远”的主张是一致的,因为只有在传统和创新这两极走向高端的人才能矗立起新的高峰。
家泠君年方七十,凭他那精神头脑必有古稀之后耄耋之年更深更精的灵变诗化之境,唯此所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