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惩罚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惩罚的适度性策略
一般认为,较轻的惩罚不如较强的惩罚有效,但是 某些过重的却往往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如果惩罚 过于严厉,个体要么力图逃避情景,要么一再重复同 样的反应而不顾后果如何。过于严厉的惩罚或批评会 引起学生对学校或老师的强烈恐惧与厌恶情绪,而不 是一直或消除受惩罚的行为。 根据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惩罚的强度达 到刚能唤起所需要的行为和阻止所需要的行为而又会 消除不协调时是最理想的。(如当学生在课堂上不守 纪律是,老师停顿一下,用眼睛望着他就可制止学生 的违禁行为而不需要再去训斥一遍,这就是一种适度 的惩罚策略,体现了惩罚的艺术。)
惩罚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 术。惩罚应该是在关爱的前提下对 儿童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的强制措 施。这个强制过程中,“罚”是为 了爱,要让“爱做主”,作为教育 者在惩罚学生时更应该”路留一步, 味减三分,给学生留有改正错误的 余地。
谢 谢 关 注
2008.10.22
如果在儿童的错误行为发生几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实行惩罚则效果就会差因为这时儿童很难在自己的行为和惩罚之间建立条件反射那种等你爸妈回来再跟你算账的的威胁充其量只不过是大人解解气而已对儿童的行为制止也没多大作用
浅谈行为纠正的方法之一
惩罚
历 史 背 景
行为纠正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 行为主义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初叶的美国,当时 的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已进入新的垄断阶段,迫切 要求充分利用人的全部潜力来提高生产效率,最 大限度地创造利润,最稳定地维持社会秩序。这 是美国现代资本主义对社会的总要求,也是研究 人的总目的。然而,生产效率是通过身体动作的 效率而体现的,要提高生产效率就的提高身体动 作的效率。而维持社会秩序也要靠人们的行动来 遵守社会秩序。因此,探索和掌握行为的规律, 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量和 效率,是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化大工业机械大生产 的迫切需要。于是产生了纠正人的行为的一些方 法:强化、惩罚、消退、系统脱、敏厌恶疗法等。
不一会就看她不笑了,冷的有些坐不住,又不好意 思告诉老师,宋老师趁机让她换上原先穿的衣服, 并对她说理,勤勤还感激的笑了。 宋老师得出结论是: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可 以适宜的给他们一些惩罚,让孩子意识到错,并为 此承担后果,使他们下不为例。
思考
• 这样的惩罚合理吗?(犯了错误到其他班级亮相)
小 结
实施惩罚的策略
惩罚的及时性策略
这种策略是指对儿童的违禁行为实施的惩罚越早越越 好。如果错误同儿童的违禁行为同时进行,则儿童的这种 违禁行为一开始就同焦虑恐惧相联,当这种条件反射一形 成,从而使得儿童为避免焦虑或恐惧就不得不及早终止违 禁行为。 如果在儿童的错误行为发生几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实 行惩罚,则效果就会差,因为这时儿童很难在自己的行为 和惩罚之间建立条件反射,那种“等你爸(妈)回来再跟 你算账的”的威胁,充其量只不过是大人解解气而已,对 儿童的行为制止也没多大作用。
• 案例分析
1.寓言故事:有个, 第二天年轻人再次发现狗在屋里撒尿,不同的是在撒完 以后狗自觉地从窗户跳了出去。
2.一位幼儿教师的惩罚方式: 勤勤早上看见妈妈穿裙子,也非要穿夏天时穿的 公主裙,妈妈怕她着凉感冒,不让她穿,勤勤呢就哭 闹,连幼儿园也不愿进。妈妈无奈,宋老师终于把她 哄进班级,但还是不认死理,哭闹,还说:“为什么, 妈妈能穿,我怎么不能穿?”宋老师想到了日本小学 的一种做法,不主张学生 用橡皮,孩子写错了字 就让他自己在错字下打 红叉,红叉起到了警觉 的作用。如果擦去了, 孩子下次可能还会写错 。宋老师就让妈妈把裙 子拿来让勤勤穿上,她 穿上后高兴劲就别提了,
惩罚的一致性策略
该策略是指承认对于儿童的同一种行为应该持来 连贯的和一致的态度。原来进行惩罚,现在就不应该 视若无睹;父亲要管,母亲就不应该阻拦。
惩罚的说理性策略
改策略指对儿童实施惩罚时,一般应讲清道理。 告诉孩子他的错在哪儿,为什幺对他们进行惩罚,这 样做的结果往往比非单纯的惩罚效果要好。说理的作 用就在于,它能是受惩罚者进一步体验到认知上的不 协调,从而增大态度转变的心理压力。
惩罚的理论简介:
因为行为主义强调的刺激-反应,行为纠正就 是运用一些外部的刺激来纠正行为,所以惩罚是 指当某种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 的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例如你想 戒烟却觉得坚持不下来,这时就可以运用惩罚的 方法,在自己想吸烟时用某种方法来惩罚自己, 久而久之,让吸烟和这种惩罚所带来的痛苦建立 条件反射,从而在想吸烟时就想到那种痛苦,来 达到自己的目的。生活中这类例子有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