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地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地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
1.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一座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古城遗址时,发现的下列古代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
A.在甲骨上刻字B.用泥土筑城墙C.磨制玉石饰品D.烧制陶器瓷器2.“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物质可作为氮肥的是
A.CaCl2B.Ca(H2PO4)2
C.K2SO4D.NH4HCO3
3.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用油B.白醋C.白糖D.食盐
4.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学习方式.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量取液体体积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D.稀释浓硫酸
5.小刚用pH试纸测得家庭常用洗涤剂的pH如下表所示:
在没有除锈剂的情况下,可以用来代替除锈剂的是A.厕所清洁剂B.洗发精
C.洗衣液D.厨房清洁剂
6.下面四个标志中,属于“塑料包装上的回收标志”的是
A.B.C.
D.
7.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方案错误
..的是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燃烧的方法鉴别羊毛和棉纱线
C.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D.用稀盐酸鉴别碳酸钠粉末和碳酸钙粉末
8.根据下图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少量KCl
B.20℃时将40gNaCl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40g溶液
C.80℃时,KNO3饱和溶液比NaNO3饱和溶液含有的溶质多
D.分别将等质量的KNO3和NaNO3的饱和溶液由80℃降温至20℃,前者析出晶体较多
9.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
下列意
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错误
..的是
A.A B.B C.C D.D
10.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二、填空题
11.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现有℃二氧化硫℃盐酸℃碳酸℃熟石灰℃烧
碱,选择适当物质用序号
...填空。
(1)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_____;
(2)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__________________;
(3)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_________。
1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1)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填字母序号);
A.蔬菜B.牛奶C.大米(2)厨房中的下列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
A塑料保鲜膜B橡胶手套
C棉布围裙D不锈钢炊具
(3)厨房中常用加碘盐作为调味品使用,加碘食盐中含有NaCl和KIO3,其中KIO3里碘
元素化合价是_______;
(4)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迅速用锅盖盖灭,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
(5)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的功能。
13.某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请分析上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花汁(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2)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痛痒。
要缓解这种症状,简易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
(3)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和小苏打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写出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4.在大自然中,CO2与O2能相互转换,以保持空气成分相对稳定。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
6 H2O
光照
叶绿素
C6H12O6+6O2,此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为____________;
(3)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光合作用等,不利的影响有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__________效应。
15.生石灰是白色块状固体,生石灰被大量用做建筑材料,也是许多工业的重要原料,在日常生活的应用非常广泛,人类很早就会通过烧制石灰石来获得生石灰,请回答关于生石灰的相关问题:
(1)工业用烧制石灰石的方法获得生石灰,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
(2)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干燥剂,其成分是生石灰,生石灰做干燥剂不可以干燥的气体有__________。
A H2
B O2
C CO2
D HCl
E NH3
(3)养鱼的池塘里也会定期洒少量的生石灰粉末,用以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撒入生石灰,池塘水的pH________7。
(填“>”“<”或“=”)
三、实验题
16.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标号a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选择C作为收集装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已知甲烷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在实验室中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判断: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可选
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_________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17.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他们在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才发现忘记滴加了酸碱指示
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
.....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一:只有NaCl猜想二:______________猜想三:NaCl和NaOH
【实验设计与验证】
(1)小猛同学设计用无色酚酞溶液验证“猜想一”是否成立。
取少量上述实验中烧杯里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不变色。
于是可以确定“猜想三”不成立,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小华同学设计用碳酸钠溶液验证“猜想一”和“猜想二”是否成立。
取少量上述实验中烧杯里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有
_____生成,于是可以确定_______成立。
【交流与反思】
经过同学们讨论和交流,发现只需用下列一种物质就能验证得出以上三种猜想中的哪一种猜想成立,请在下列物质的选项中选择出你认为合理的物质是________(填序
号)
A.锌粒B.紫色石蕊溶液C.二氧化碳
18.据有关资料介绍: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与纯碱(Na2CO3)在水中作用,可以得到氢氧化钠。
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们为了制取氢氧化钠,将少量碳酸钙充分灼烧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10%的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冷却后过滤、洗涤得到固体A和溶液B,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请你与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固体A中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只有CaCO3乙同学:CaCO3、Ca(OH)2
【实验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分别做了实验:
【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
_____________;而另一个同学的实验能证明他的猜想,因此小组同学确定了固体A 的成分。
【提出问题2】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丙同学:NaOH、Na2CO3丁同学:NaOH、Ca(OH)2
【表达与交流】你认为哪位同学猜想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除去杂质,得到氢氧化钠溶液,还需要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小组同学通过相应的实验操作最终制得了氢氧化钠溶液。
五、计算题
19.我市著名的化工企业安邦集团,用电解NaCl溶液的方法来制取NaOH、Cl2和H2。
现取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214.6g进行电解,当NaCl完全反应时,生成
0.4gH2。
(已知该反应是:2NaCl+2H2O 通电
2NaOH +H2↑+ Cl2↑,假设生成的Cl2和H2
全部逸出)试求:
(1)当NaCl完全反应时,生成Cl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参加反应的NaCl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2)当NaCl完全反应时,所得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在甲骨上刻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用泥土筑城墙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磨制玉石饰品过程中只有玉石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烧制陶器瓷器过程中有新物质陶、瓷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睛】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2.D
【解析】
【详解】
A、CaCl2不含有氮、磷、钾元素,不属于化肥,故选项错误;
B、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C、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D、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A
【解析】
【详解】
溶液的特点:1.均一性:溶液各处的密度、组成和性质完全一样;
2.稳定性:温度不变,溶剂量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透明);
3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A食用油不能溶于水,混合后一段时间后,油飘浮在水的上面,不具有均一、稳定的特点。
此项错误。
B白醋与水混合后,可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此项正确。
C白糖与水混合后,可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此项正确。
D食盐与水混合后,可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此项正确。
考点:溶液的特点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特点,从能否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
4.A
【解析】
【详解】
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读数,图中操作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取用的液体的用量不能超过试管溶积的三分之一,要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图中操作错误.
C、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在瓶底放水,防止生成的熔融物炸裂瓶,图中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防止水浮在浓硫酸的水面上沸腾溅出,图中操作错误.
故选A
5.A
【解析】
【详解】
A、厕所清洁剂的pH小于7,显酸性,能和铁锈反应;
B、洗发精的pH大于7,显碱性,不能和铁锈反应;
C、洗衣液的pH大于7,显碱性,不能和铁锈反应;
D、厨房清洁剂的pH大于7,显碱性,不能和铁锈反应.
故选A.
6.A
【解析】
【详解】
A、图中标志是塑料包装上的回收标志,所以正确.
B、图中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所以错误.
C、图中标志是节能标志,所以错误.
D、图中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所以错误.
故选A.
7.D
【解析】
【详解】
A、向水中加入适量肥皂水,充分摇匀后会发现,有较多浮渣无泡沫的为硬水,无浮渣或者少浮渣而有较多泡沫的为软水,能区分,不符合题意;
B、燃烧时羊毛会产生烧焦羽毛味,棉纱线没有这种味道,故能区分,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使得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氨气不能,能区分,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均能与碳酸钠、碳酸钙粉末发生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反应现象一致,不能区分鉴别,符合题意。
故选D。
8.D
【解析】
【详解】
A、如图所示,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氯化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故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硝酸钾中的少量氯化钾,选项错误;
B、如图所示,20℃时氯化钠溶解度小于40g,说明此时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小于40g,则20℃时将40gNaCl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会有部分氯化钠不溶解,故得到溶液质量小于140g,选项错误;
C、如图所示,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硝酸钠溶解度大,说明此时二者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但未指明溶液质量是否相等无法判断硝酸钾溶质与硝酸钠溶质质量关系,选项错误;
D、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硝酸钠的饱和溶液由80℃降温至20℃,如图所示,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的量比硝酸钠的大,则由于二者原溶液质量相等故硝酸钾析出晶体较多,选项正确;
故选:D。
9.A
【解析】
【详解】
A、碱液沾在皮肤上,可用较多的水冲洗后,再涂上硼酸溶液,而不是硫酸,故选项说法
B、硫酸沾到皮肤上处理方法就是先用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误服有毒重金属盐的溶液能破坏人体中的蛋白质,应立即喝鸡蛋清或鲜牛奶,并送医院救治,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少量酸液滴在实验台上,可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0.C
【解析】
【详解】
A、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发生的反应,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除了中和反应外,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也能生成盐和水,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A选项不正确;
B、单质是指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与臭氧的混合物”,虽然只含有氧元素,但却是混合物,故B选项不正确;
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符合化合物的定义,故C选项正确;
D、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此外,碳酸盐或碳酸氢盐也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D选项不正确。
综上选C。
11.(1)℃
(2)℃
(3)℃
【解析】
(1)酸雨的形成与二氧化硫有关,故应填:℃;
(2)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盐酸,故应填:℃;
(3)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熟石灰,故应填:℃。
12.(1)A
(2)C D
(3)+5##+5价
(4)隔绝氧气
【解析】
(1)A 、蔬菜富含维生素;B 、牛奶富含蛋白质;C 、大米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A ;
(2)A 、塑料保鲜膜的材料是一种塑料,不是纤维;B 、橡胶手套用的是合成橡胶,不是纤维; C 、棉布围裙是用棉花制成的,棉花属于天然纤维;D 、不锈钢炊具的材料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厨房中的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C ,属于金属材料的是D ;
(3)KIO 3里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为-2价,设碘元素化合价为x ,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则有()3102=x +++-⨯,解得想x =+5;
(4)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迅速用锅盖盖灭,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5)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能,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13.(1)可以;(2)肥皂水;(3)NaHCO 3+HCl═NaCl+H 2O+CO 2↑
【解析】
【详解】
(1)该花汁可以作酸碱指示剂,因为遇到酸和碱都会显示不同的颜色。
(2)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简易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肥皂水,肥皂水显示碱性。
(3)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NaHCO 3+HCl═NaCl+H 2O+CO 2↑。
14.(1)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答对一点即可)
(2)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3)温室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二氧化碳的来源及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植物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化。
(1)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故填“碳燃料的燃烧”或“动植物的呼吸”;
(2)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就是把太阳能转化为植物体内的化学能供植物利用,故填“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3)二氧化碳增多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为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故填“温室”。
【点睛】
本题与二氧化碳的来源及影响联系紧密,考察内容较易但需要规范作答。
15. CaCO 3
高温CaO+CO 2↑ CD > 【解析】
【详解】
(1)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为:CaCO 3
高温CaO+CO 2↑.
(2)CaO 是碱性氧化物,会与酸性气体反应,CO 2和HCl 都能与氧化钙反应,不能干燥;
(3)氧化钙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撒入生石灰后的池塘水的pH 大于7.
答案:
(1)CaCO 3
高温CaO+CO 2↑.
(2)CD ;
(3)>.
16.(1)长颈漏斗
(2) 22222MnO 2H O 2H O+O 分解反应 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答对一点即可)
(3) A C##E
【解析】
(1)由图可知,仪器a 为长颈漏斗;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222MnO 2H O 2H O+O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故可选择C ,即排水法收集氧气;
(3)在实验室中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 ;甲烷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C 或E 。
17. NaCl 和HCl 如果有NaOH ,则无色酚酞会变成红色 气泡 猜想二 B
【解析】
【详解】
提出猜想: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如果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为氯化钠,如果稀盐酸过量,则溶质为氯化钠、氯化氢,如果氢氧化钠过量,则溶质为氢氧化钠、氯化钠,故猜想二:NaCl 、HCl ;
实验设计与验证:(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不含氢氧化钠,则猜想三不成立;
(2)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猜想二成立;
交流与反思:A 、锌粒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锌和氯化钠、氢氧化钠不反应,只能得出猜想二是否成立,不符合题意;
B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如果溶液变红,说明猜想二成立,如果溶液不变色,说明猜想一成立,如果溶液变蓝,说明猜想三成立,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和氯化钠、稀盐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现象相同,无法验证哪种猜想成立,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18. 稀盐酸(或者稀硫酸) 酚酞 无法证明不含有氢氧化钙 丙同学,滤渣中含有氢氧化钙,则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钠 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至不在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加入碳酸钠溶液,氧化钙与其中的水
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详解】
实验与探究
甲同学:只有CaCO 3 ,由碳酸钙能和稀酸反应生成钙盐溶液、水和二氧化碳,而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气体生成,故根据实验现象是有气泡冒出判断加入的物质是稀盐酸或是稀硫酸;
乙同学:CaCO 3、Ca(OH)2,加水充分溶解后,碳酸钙不溶于水过滤被滤出,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钙,显碱性,根据实验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故判断加入的试剂是:酚酞试液,故填:酚酞;
反思与评价
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如果固体A 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酸溶液后也会由有气泡冒出,故填:无法证明不含有氢氧化钙;
表达与交流
根据题意,滤渣中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钙,因此说明最终氢氧化钙有剩余,而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因此丙同学的猜想不准确,故填:丙同学,滤渣中含有氢氧化钙,则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钠;
为了除去杂质,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即除去氢氧化钙,由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至不在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即可达到目的,故填: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至不在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
19.(1) 14.2 23.4
(2)解:设当氯化钠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2222NaCl+2H O 2NaOH+H +Cl 80
20.4g z ↑↑
通电
8020.4g
z = z =16g 所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g 100%8%214.6g 0.4g 14.2g
⨯=-- 答:所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解析】
(1)解:设当氯化钠完全反应时,生成氯气的质量为x ,参加反应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2222NaCl+2H O
2NaOH+H +Cl 117
2710.4g y x
↑↑通电 7120.4g
x = x =14.2g 11720.4g
y = y =23.4g 答:生成氯气的质量为14.2g ,参加反应的氯化钠的质量为23.4g
(2)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