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分段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阅读分段的方法
分段一般是在我们认真阅读课文,搞清楚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找出自然段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阅读分段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阅读分段的方法
(1)按时间的变化分段。
按时间的变化分段,就是按时间变化的先后顺序给文章分段。
首先要认真地阅读全文,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和句子。
不过要注意,不能每见到一个表示时间的词句就把文章分出一段,而应该以比较大的时间变化为标准。
写人、记事、写景的文章常常可按时间的变化来分段。
有的文章中表示时间的词句很明确,如“早上”“中午”“傍晚”等。
有的文章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句不十分明显,但只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就能看出时间的变化,如“暮色苍茫”就是指傍晚,“月亮渐渐地移到了当空”就是指深夜。
(2)按地点的变化分段。
按地点的变化分段,就是以地点转换的顺序来分段。
先要在认真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找出表示地点的词语和句子;然后把同一地点的内容归并为一段,地点变了就必须另换一段。
记事、写景、游记、参观记,各种写活动的文章常常可按地点的变化来分段。
(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必须先要了解文章中所写事情的发展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或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束等几个基本部分。
每个部分可分作一段。
在这种方法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倒叙的方法。
先写事情的结果,再写发生、发展。
这种倒叙的方法也可以成为分段的依据。
(4)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
先要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事物;然后仔细分析思考,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事物的,每个方面就是一段;分段后再看看这几个方
面的内容是否并列。
(5)按文章的总—分结构分段。
总—分结构的文章就是指总起分述的文章。
实际上也是写事物的几个方面的,所不同的是它在开头有个总起段,有的结尾还有个总结段。
这类文章分段时应把总起段、总结段各分成一段,把中间的部分合成一段。
(6)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例分段。
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例分段,必须先弄清楚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例,然后找出主要事例在文中的起始和结束,把这部分确定为一段。
再看看除去主要事例的前后部分还可以怎么分段。
写人、记事的文章常常可抓住主要事例来分段。
2小学语文阅读分段的方法
1、按时间顺序分段
典型的课例有《杏儿熟了》,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我家杏树结的杏儿又多又好,邻居的孩子偷杏时,我和奶奶的态度截然不同的事。
课文三段内容都有表示时间性的词句作为标志。
第一段开头“每年到了麦收时节”,第二段开头“这一年杏又熟了”第三段开头“今天的杏儿又熟了”在教学时,我首先提示学生通过读文,找出有时间性标志的词句,然后再让学生分段,这样就容易掌握了。
2、按空间位置变化分段
我们学过的课文有《海滨小城》,本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两部分叙述的。
先写海滨,后写小城,学习给课文分段时,首先让学生出示分段分段的依据,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最后把意思相近或围绕一个意思写的几个理由,进一步明确分段方法。
3、按具体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
典型的范文有《燕子》,这篇文章短小精悍,从外形美、春光美、飞行美、停歇美四个方面赞美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读文,去感受小燕子各方面的美,引导学生明确文章每个自然段都从不同角度赞美了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每个自然
段都单独讲一个意思,所以文章4个自然段都可以独立成段。
4、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这种分法比较普遍,这类课文主要是写一件事情的前后经历,要求学生在读课文时明确作者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什么。
以《表里的生物》为例来说:作者首先写小时候以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然后写对父亲的表能发出滴答的声音特别好奇,接着写父亲把表盖打开给他看,于是就相信了那个摆着小尾巴的东西是蝎子,能蜇人,最后写随着年龄的增长,才知道了表的内部结构,内心的疑问也就解开了。
这类文章的分段对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分段关要让学生仔细默读课文,把握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事情的起因,哪几个自然段写事情的发展或经过,哪几个自然段写事情的结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再引导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去分段。
5、按课文的结构分段。
这种分段方式包括三种,即按总—分—总,总—分分—总的结构去分段。
这种分段方法并不难,只要掌握了文章的结构,很容易就可以分出段落。
我仅以我们刚刚学过的《豆腐颂》为例,课文开头写者对豆腐的总体印象,中间从五个方面去赞美豆腐,最后总结全文,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这类文章教学生记住:掐头去尾是一段,中间为一段的方法,学生只要掌握了这一方法,就很容易给课文分段了。
3小学语文阅读分段的方法
一、从文章的题目入手,用快读的方法获取各种信息
小学课本里所选的课文一般说来都比较典型,而课题又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提示了文章的重点、人物、事情、时间、地点。
对文章进行分段的时候,不可忽视课题提供给我们的这些信息。
例如:《今天我喂鸡》课题可以向我们提供:人物:我;文章是写“我喂鸡”这件事;重点写喂鸡部分;时间:今天。
那么,文章所写的事情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的,即使不看课文也
能大致作出判断:从这一天的某一时间到某一时间。
结合课文一看,很容易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在第1节里有“早上”,第9节里有“中午放学”,再一读第9节,知道写的是“中午放学捡蛋登记”的事,这里是一段,显然不会错。
其余的暂且算作一个部分,待细读后再分,不必要求一步到位。
再如:《在炮兵阵地上》一文课题:重点:在炮兵阵地上发生的事;地点:炮兵阵地上;人物:没有直接点出,但一阅读,就知道有两个主要人物――彭总和团长。
可以看出,在炮兵阵地上发生的事自然是一个内容,作为一个部分是不会有疑问的,其余的部分讲的事是晚上发生在团部,地点发生了变化,内容也发生变化了,自然成为另一个部分。
这样文章的结构就清楚了。
二、从课文后的问题入手,用查读的方法画出范围和有关内容
课文后问题编者或出题者并非只是简单地罗列,而是由浅入深地安排,抓住课文的各个主要部分提出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能抓住主要内容,同时也加深了对主要内容的理解。
这些问题同时也显示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的发展顺序,提供了分段的信息。
例如:《马背上的小红军》一文后的问题: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红军过草地非常艰苦?课文是怎样描写掉队的小红军的?小红军是怎样说服陈赓骑上马走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陈赓觉得自己对不起这个小红军?这三个问题应该说是课文的三个部分。
三、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文章的各段总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这种联系为我们提供了分段的信息,因此,我们要掌握这些技巧:
1.开始段和结束段
有些文章的开始段是全文的总起,结束段是全文的总结,文章表现为“总―分―总”的结构,例如:《颐和园》《穆老师的眼睛》《参观刘家峡水电站》《富饶的西沙群岛》等课文。
但不能笼统地认为开始段都是作为一个部分出现的。
2.段首句和段尾句
有时段首句或段尾句也是一个段落,甚至是全文的总起或总结,例如:《饲养员赵大叔》《今天我喂鸡》第一段的首句都是对全文的总起。
有时也是联系上下两个部分内容的关键句,例如:《马背上的小红军》第2节的最后一句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注意到这一句,这部分内容就不会分错。
例如:《今天我喂鸡》一课,让学生在阅读后画出每一段的段首句,连起来读一读:能发现什么问题?其中2~3两节似乎容易混为一部分,那么看一下第2小节的段尾句:“一会儿鸡栅里让我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可见这里是讲打扫鸡栅,而后面则讲了放鸡,这里要断开。
至此,课文分四段是显而易见的。
3.过渡段和过渡句
文章在安排几个内容的时候,当作者思路从一个问题转向另一问题时,往往需要过渡段、过渡句来连接。
过渡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多数是“启下”,归入下一段;也有承上的,归入上一段,这是少数,例如:《饲养员赵大叔》的第11小节,就是过渡段。
承接上文赵大叔最了解每头牲口的性格特点;启示下文:在这群牲口中他最关心的是母马“金皇后”,它的作用主要是启示下文,所以在分段的时候把它归入下一部分。
文章中过渡句的作用与过渡段相同。
例如:《猫》中的第四小节“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腿脚还站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这是一个过渡句,连接了上下文,使第一段与第二段成为一个有机体,并点出了文章的中心,使读者一下子就可以把握住猫的性格特点。
对话的整一性。
文章中人物的对话,有些虽然很长,但它总是围绕一定的内容展开的,对话清晰地显示了作者的思路和内容的发展。
例如:《西门豹》。
西门豹提了四个问题,老大爷分别做了回答,这段对话讲了邺这个地方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而下文谈的是其他内容,显然这里是一个部分。
再如:《马背上的小红军》。
陈赓提了四个问题,都围绕一个内容:即想帮助小红军。
而小红军也回答了四次,都是想办法说服了陈赓,拒绝了陈赓的帮助。
可见这些应归为一部分。
4小学语文阅读分段的方法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分段、分层
一、适用于什么种类的文章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你为了写的清楚、明白,总要交代起因、经过和结果。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分段,就是从文章中找出哪儿是起因,哪儿是经过,哪儿是结果,并把每一部分划分一个意义段。
这种分段方法适用于写事的记叙文,能清楚地看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二、分段方法一般按“起因、经过、结果”分三段。
如果事情的经过特别长,要把“经过”分成“发展”和“高潮” 两段。
那么比较长的记叙文就可以分四段。
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划分。
按时间顺序分段、分层
一、适用于哪种文章有的文章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的。
在叙述内容时,往往用一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或句子,找出这些语句,就可以划分段落。
这种分段方法适用于时间顺序十分清楚的记叙文,一眼就能看出时间词语很多,时间变化很清楚。
二、分段方法首先,把表示时间的词语全部找出来,然后进行归类,这样就可以分了。
比如,把表示“早上”的时间归为一段,表示“中午”的时间归为一段,表示“晚上”的时间归为一段。
春、夏、秋、冬更是典型的时间顺序。
凡此种.种都要按时间顺序来分段。
按方位顺序分段、分层
一、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文章有的文章,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故事的地点发生了变化。
这时,我们就按地点变换给文章分段。
访问记、参观记和游记,多用这种分段的方法。
适用于写景的文章,尤其是写参观或游览的文章。
这种文章的地点变化十分的清楚。
二、如何分段先把表示地点的词语都找出来,再进行归类,一个大的地点就是一段,地点变化了几次就分成几段。
按事物的不同方面分段、分层
一、适用于什么文章有的文章为了介绍清楚事物,往往用了好些材料,从几个方面表现它的中心。
这样就可以按照所述的几方面来分
段。
在分段以后,可以把内容相同的方面划分为一段。
适用于说明文,要说明某一种东西的文章。
二、如何分段一般说来这种文章会从几个方面来说明一种东西,不同的方面就一定要分开,有几个方面就分成几段。
按“总分总”的关系分段,或按“活动前、活动时、活动后”的顺序分段
一、适用于哪些种类的文章有的文章,在开头先总的概括介绍一下要写的内容,然后再一一叙述事情,最后又进行总结。
这就是总起分述总结的文章,我们可以按照总分结构的方法分段。
适用于按“总分总”和“活动前-----活动时-----活动后”这种顺序进行写作的文章。
二、如何分段第一自然段为一大段,最后一自然段为一大段,中间全部合为一大段。
于是分成三个大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