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离子方程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改写成离子的形式,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
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均写化学式。

拆的是可溶性的强电解质
记住不拆的就可以了:
沉淀CaCO3 BaSO4 CuS等
弱电解质NH3.H2O H2O CH3COOH等
2、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拆写为离子,若是悬浊液写为化学式。

微溶物作
为生成物,一般写为化学式,并标“↓”符号。

常见的微溶物:CaSO4 Ag2SO4 MgCO3 Ca(OH)2
3、固体与固体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浓H2SO
4、浓H3PO4与固体的反应不能
写离子方程式。

4、氨水作为反应物或稀溶液的生成物时写NH3.H2O,加热或者反应物浓度大生成物写
NH3.
5、多元弱酸酸式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写。

6、一些特殊反应(如酸式盐与碱的反应、部分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要考虑并满足反
应物物质的量的比值。

基本的步骤:
1、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把能拆成离子的拆成离子
3、两边相同的离子消除
4、配平,化简(配平要注意电荷相等)
然后就是书写原则问题。

1、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改写成离子的形式,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均写化学式。

2、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拆写为离子,若是悬浊液写为化学式。

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为化学式,并标“↓”符号。

3、固体与固体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浓H2SO
4、浓H3PO4与固体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4、离子方程式要做到两守恒:原子数目守恒,电荷数目守恒。

5、多元弱酸酸式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写。

6、一些特殊反应(如酸式盐与碱的反应、部分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要考虑并满足反应物物质的量的比值。

应做到7看
“一看”电荷是否守恒:在离子方程式中,两边的电荷数及原子数必须守恒。

如FeCl3溶液与
Cl2反应,不能写成Fe3++ Cl2 = Fe2++ 2 Cl―
“二看”拆分是否恰当:在离子方程式中,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拆分成离子形式;难溶物、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均不能拆分,要写成化学式。

如HCO3―不能写成CO32― + H+,HSO4― 通常要写成SO42― + H+;
“三看”是否漏掉离子反应:如Ba(OH)2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既要写Ba2++ SO42― 的离子反应,又要写Cu2+与OH― 的离子反应,应为Ba2++ 2OH― + Cu2++ SO42― = BaSO4↓ + Cu(OH)2↓。

“四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离子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必须是客观事实相吻合,不能凭主观想象,想当然地自己编造一些物质出来,如FeBr2 溶液中通入过量Cl2不能写成Fe2++ Cl2 = Fe3++ 2Cl― ,它就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合,
“五看”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配比是否合理:如稀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不能写成H++ OH― + SO42― + Ba2+= BaSO4↓ + H2O
“六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题设条件往往有“过量”、“少量”、“适量”、“任意量”、“滴加顺序”等字眼,解题时要特别留心。

如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不能写成HCO3― + Ca2++ OH = CaCO3↓ + H2O
“七看”各种符号是否表正确:如“=”、“ ”、“↑”、“↓”及离子符号写成价态符号等。

如Na2CO3的水解不能写成CO32― + H2O = HCO3― + OH―
2.强酸:HCL,H2SO4,HNO3,中强酸:H3PO4
弱酸:HAC(醋酸),H2CO3,H2S,H2SO3
强碱:KOH,NAOH,CA(OH)2,弱碱:AL(OH)3,CU(OH)2等不溶性弱碱.
3.物质
1纯净物2混合物
1.1化合物1.2单质
1.1.1共价化合物1.1.2离子化合物
1.1.
2.1酸1.1.2.2碱1.1.2.3盐
一般活泼性相近的就形成共价化合物,相差较远的就形成离子化合物
强酸:元素周期表右上角的最高价氢氧化物,越右上越强.若低价,则越下越强.如:HF<HCl<HI,H2SO4<HCLO4
强碱: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氢氧化物,越左下越强.
2.强酸:HCL,H2SO4,HNO3,中强酸:H3PO4
弱酸:HAC(醋酸),H2CO3,H2S,H2SO3
强碱:KOH,NAOH,CA(OH)2,弱碱:AL(OH)3,CU(OH)2等不溶性弱碱.
3.物质
1纯净物2混合物
1.1化合物1.2单质
1.1.1共价化合物1.1.2离子化合物
1.1.
2.1酸1.1.2.2碱1.1.2.3盐
1. 强酸:元素周期表右上角的最高价氢氧化物,越右上越强.若低价,则越下越强.
如:HF<HCl<HI,H2SO4<HCLO4
强碱: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氢氧化物,越左下越强.
2.强酸:HCL,H2SO4,HNO3,中强酸:H3PO4
弱酸:HAC(醋酸),H2CO3,H2S,H2SO3
强碱:KOH,NAOH,CA(OH)2,弱碱:AL(OH)3,CU(OH)2等不溶性弱碱.
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1.十字交叉法的依据:
⑴特性数量为某物理量的分数时,则求得的组分数量比值就为该物理量之比。

如特性数
量为质量分数或质量百分数时,则组分数量比值就为质量之比;特性数量为摩尔分数时,则组分数量比值就为物质的量之比;特性数量为体积分数,则组分数量比值就为体积之比;特性数量为微粒个数分数,则组分数量比值就为微粒个数之比等。

2.
⑵特性数量的物理量单位为“分数式”时,则求得的组分数量比值就为“分数式”单位
分母部分所对应的物理量之比。

如特性数量分别为摩尔质量(g/mol)、反应热(KJ/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密度(g/L)等时,则组分数量比值就分别为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mol)、溶液体积(L)、气体或液体体积(L)之比;另外还有一类物理量,如式量、原子量和化合价等,其单位都隐含有一意义——即“ * / 个”,故当特性数量为式量、原子量和化合价等时,组分数量比值都是对应的微粒个数之比(也等于微粒的物质的量之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