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参与减灾的思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社 会基层易受损害的群体 , 并同政府组织 、 企业组织保持长期的联 系, 具有动 员社 会资源的强大功能。一方面 , 通过各种慈善性 的募捐
某一个区域性的灾害 ,而成 为人类共 同面 临 活动筹集善款和吸纳各种社会捐赠 , 员社会的慈善捐赠资源;另一 动 的、 全球性 的问题 。 诸如 S s 高致病性禽 方面 , AR 、 作为志愿性组织 ,可以组织慈善公益活动 ,动员社会志愿服务 流感、 艾滋病 、 国际恐怖主义等这些危及全 人 资源 , 这恰恰是减灾活动中稀缺 、 而 政府和企业又无法有效提 供的社
者 即使达 到 目标 , 却付出 了高昂的成本甚至产生负效应 , 这就是 常常
中发挥作用是 因为 “ 府和市场 有失灵的一 面 , 政 需要有 一些能够弥补
全球化是一种结果 , 更是一种过程 , 一种 说的 “ 政府失 灵” 一些学 者据此 认为 , 政府组 织得 以发展并在减灾 。 非 为 中心 ” 的观念和 “ 以战争解决 冲突” 的模式 , 其各 自缺 陷的中介组织来 沟通这 两方面的联系” 我们认为 , 。 政府失灵
类安 危的重大灾害 ,某一个 国家的行动往往 会资源 。 这种 社会联 系的广泛性和 民众的亲和力以及在减 灾中的独特
难 以奏效 ,需要其他社会行动 主体的参与合 优势 , 为非政府组 织在防灾减 灾领域 预设了 巨大的空间 , 定在该领 注
作, 以共 同应对 。 即使在一国之内 , 减灾仅仅 域必将大有可 为。
式的统治 , 渐次步 入 了合作共治 , 而 它意味着 基本属性 ,即组织性 、非政府性、非营利性 、自治性 、志愿性 、非政 多元权力制 度下 , 国家与社 会之间互动、 商 治性 、 协 非宗教性 。 备七种特性的非政府组织以其 中立的身份广泛接 具
的社 会管理模 式的形成。
全球化趋势下 , 灾害也不再是某一部 门、
政府 的减灾活动也 常常达 不到预期 目标 ,或
非政府组织参与减灾
全球化背景 下,灾害的全球 性、普遍性 , 减灾工作 的想和行为
灾害一旦发生 ,无论灾前、灾 中还是灾后 ,作为可能 、正在 抑或 已经遭受灾害危及 的对象或是 承受灾害冲击的客体 ( 即承灾体 )面对 ,
利性 、志愿性 、自治性 ,并致力于公益事业 ,介于政府组织与经济组织之
或 “ 社会团体” 例如 ,各类 慈善组织 , , 红十字会等。毋 庸置疑 , 非政府组
和适宜 的外在环境 ,但非 政府组织在防灾减灾 中,怎样才能发挥作用 ,我
—
趣
1 .全球治理呼唤非政府组 织减灾
趋势 。 国际上 , 全球 化摒弃 了传统的 “ 国家 以
灾害 ,每年都造 成 巨大的经济损失和 人员伤亡。因此 ,防灾减灾在
中
经济和 社会发展 中举足轻 重。同时 ,防灾减灾 ,不能仅靠政府 ,更需要公 众的广泛参 与 , 尤其要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 在减灾工作中的独特优势 , 动
员全社会力量 开展减灾 。
非政府组织参与减灾何以可能?
非政府组 织 ,英文全称是 N n G v mme tlO g nzt n ( 0 — oe n a r a iai o 简称
救济功能 ,其 “ 非政府 … ‘ 官方 ”的身份 以 非 及强烈的道德呼吁和 积极 的介入政策 ,也再
次确立了在 防灾减 灾领域 的地位和作用 。
2 .独特 属性和 自身优势促成 非政府 组织参 与减灾
政府 曾以指挥者 、 协调者 、 监督者 的多重
身份在防灾减 灾中扮演 着重要 的角色。 但是 ,
减灾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客观形势要 灾害所表现 出来的迥异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直接影响各承灾体的易损性 求作为减灾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 力量——非 程度 。换句话说 ,那些持消极态度 ,口头重视减灾 ,实际上不重视 , 政府组织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那么 ,非政 甚至抵制救援行为的社会成 员比持乐观态度 , 积极应对 、 有效配合救 府组织在减 灾工作 中究竟应该 ,或者说能够 灾行为的社会成员更具易损性 , 从而 ,使灾害损失加 大 , 减灾也会付
依靠政府也 显得力不从心 ,也需要 包括非政 府组织在 内的多种 行为主体的共 同努力。联 合 国全球治理委 员会 曾指 出: 治理在世界层 “
次上一直被主要视 为政府间的关 系 ,如今则
必须看到它与非政府组织 、 各种公民运动 、 跨 国公司和世界资本市场有关 。 非政府组织作 ” 为其 中重要 的一 员 ,长期协助政府行使社 会
( 第三部门 ) 。在 中国 ,就是指那些具有组织性、非政党性 、民间性 、非营 外的组织形态 , 我们主要指那些能够在防灾减灾 中发挥作用的 “ 民间组织” 织在中国兴起并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 自然有其 自身生长、 成熟的内在动力
们认 为有以下几点。
NG , No — rf a l O g nzt n( O) 或 n P oi be r a iai 简称 N O) 也 叫T i etr t o P , hr S co d
Thi k n n NGO ’ n i g0 p rii t0 n d s se a t pai n i ia tr e r d ein e u t0
E 政府组织 参 与 减 灾 的 思 考
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 郭根
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 , 灾害种类多、 分布地域广 、 发生频率高 ,
代之以 “ 合作代替 冲突 ” 的全球 治理 , 其核心 可以为非政府组织提供一 定的生长空 间 , 却不一定能够决 定非政府组 在于治理主体 的扩展 ,即治理 的主体不仅包 织减灾的可能性。因为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 , 政府失灵处 , 非政府 括公共部门 , 也包括私人部 门。 国公司 、 跨 政 组织未必奏效 。 非政府组织独特属性以及 自身的优势与减灾活动嵌入 府 问组织 、非政府组 织和非营利组 织等在治 式的耦合 ,共 同促成 了非政府组织能够在防灾减灾 中发挥功能 。 理 中正发挥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 ;在各国国 美 国约翰 一霍普金斯大学的 L s rM.aa n et S lmo 教授对非政府组 e 内,全球化摆 脱了国家依据其政权 发号施令 织的权威性定义在 国际上得到普遍认 同。 该定义界定 了非政府组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