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1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
1.(1)亚速海中盐度最高的海域是()
1.(2)冬季亚速海风浪最大的海域是()
A. 顿河河口
B. 刻赤海峡
C. 库班河河口
D. 锡瓦什湾
【答案】D
【解析】(1)影响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有蒸发与降水、结冰与融冰、河水的流入、海水的封闭程度等从图中可看出顿河河口和库班河河口由于淡水的汇入盐度低 AC错误由于亚速海深度浅故由刻赤海峡流入亚速海的高盐度海水的水量少使得刻赤海峡附近海水盐度升高不明显锡瓦什湾海域封闭且受周围陆地的影响蒸发量大盐度高相比较而言锡瓦什湾盐度最高 D正确 B错误
故选D
【答案】D
【解析】(2)由图示信息可得亚速海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盛行强大的偏北风由于刻赤海峡狭管效应使得风浪最大 D正确
故选D
2.(1)推测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方式是()
2.(2)关于该河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B. 降水补给
C. 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
D. 地下水补给
【答案】B
【解析】(1)由图可知该河流7、8月份水量较大是降水补给
故选B
【答案】D
【解析】(2)该河流是降水补给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
故选D
3.(1)关于爪哇海表层海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3.(2)巽他海峡年内流入印度洋水量最少的时段为()
3.(3)影响巽他海峡年内海水交换量差异大的原因是()
①季风风向转换②信风风向改变
③海陆轮廓差异④洋流性质变化
A. 常年都是自西向东流
B. 春秋季流速较快
C. 海水表面高度变化小
D. 海域盐度变化小
【答案】D
【解析】(1)爪哇海海域较为封闭且纬度低全年降水多加上周围河流的淡水注入量多海域盐度变化小 D正确
故选D
【答案】A
【解析】(2)该地位于南半球 12~2月气压带风带南移巽他海峡两侧降水增加海水盐度差异减小水交换速度变慢因此该时段巽他海峡年内流入印度洋水量最少
故选A
【答案】D
【解析】(3)当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季风受西北季风的影响爪哇海西北侧海域表层海水向巽他海峡移动增加了爪哇海的海表面高度从而增加了水交换量故①正确
靠近爪哇海一侧的海峡口较宽靠近印度洋一侧的海峡口较窄有利于爪哇海向印度洋流入海水这是海陆轮廓差异故③正确
故选D
4.(1)降水停止多少小时后水文站附近才开始出现洪水()
4.(2)如果洪峰滞延期变长可能的原因有()
A. 4
B. 8
C. 7
D. 9
【答案】A
【解析】(1)由题测站附近才开始出现洪水的时间应该是河流流量从最小值开始增大的时间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应该在降水停止后的4小时 A正确
【答案】B
【解析】(2)由题如果洪峰滞延期变长说明从降水到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变长其可能的原因有测站上游建了水库、测站上游植被覆盖率提高 B正确
5.(1)图中组成海陆间循环的组合是()
5.(2)图中如果表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海陆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5.(3)有关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B
B. A→C→D→E
C. F→D→G
D. I→D→G
【答案】B
【解析】(1)海陆间循环的环节包含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图上表现为A→C→D→E
故选B
【答案】B
【解析】(2)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东南风从海上带来丰富的水汽且气温高蒸发旺盛使得水循环更加活跃故B正确
故选B
【答案】D
【解析】(3)水循环的意义在于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如河流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故选D
6.(1)①曲线的走势在甲处附近与其他纬度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
6.(2)①②曲线在5°N附近海域均出现极小值主要是因为()
6.(3)②曲线上乙、丙两点纬度相当但数值差别较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 气温
B. 降水量
C. 蒸发量
D. 盐度
【答案】D
【解析】(1)
【答案】A
【解析】(2)
【答案】B
【解析】(3)
7.(1)该区域地表径流的水源补给是()
7.(2)该区森林大面积砍伐会使()
7.(3)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湖泊水和大气降水
B. 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C. 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
D. 湖泊水和地下水
【答案】C
【解析】(1)由图可知该区域地表径流的水源补给是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 C正确
故选C
【答案】D
【解析】(2)当地森林遭受砍伐植物蒸腾减少地表蒸发量变多区域小气候干旱降水量减少降水变率增大由于植被的砍伐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地下径流减少植被对地表径流的调蓄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D正确
故选D
【答案】B
【解析】(3)水循环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洋内循环和内陆循环故A错水的循环运动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故B对水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的运动从而使地球表层各圈层之间以及陆地和海洋之间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故C错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等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故D错
故选B
8.(1)该图表示的物质循环类型是()
8.(2)该循环各环节中目前人类不能够直接控制的是()
A. 生物循环
B. 岩石圈物质循环
C. 大气循环
D. 水循环
【答案】D
【解析】(1)读图可知该图表示的物质循环类型是水循环
故选D
【答案】D
【解析】(2)图示各环节中目前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的环节有蒸发与植物蒸腾、凝结降水、下渗与径流等还不能直接控制大气中水汽的输送
故选D
9.(1)这次印度尼西亚的火山活动及由火山引发的海啸涉及和影响的地球圈层包括()
9.(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依据是()
9.(3)关于图示地球圈层及其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9.(4)联系图示的外部各圈层并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是()
A. I、Ⅱ、Ⅵ层
B. Ⅱ、Ⅲ、Ⅵ、Ⅴ层
C. I、Ⅴ、Ⅵ层
D. Ⅰ、Ⅱ、Ⅳ、Ⅵ层
【答案】B
【解析】(1)Ⅰ为地核、Ⅱ为地幔、Ⅲ为地壳、Ⅳ为水圈、Ⅴ为生物圈、Ⅵ大气圈火山喷发一般认为是来源于地幔软流层中的岩浆穿过地壳喷出地表海底火山喷发引发海啸(海洋巨浪)火山喷发和海啸影响生物、大气以及人类
故选B
【答案】C
【解析】(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以综合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而形成的两个不连续界面为依据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故选C
【答案】B
【解析】(3)岩石圈由上地幔顶部和地壳组成外部圈层由生物圈、水圈、大气圈三部分组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态环境的总称大气圈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
故选B
【答案】C
【解析】(4)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联系四大圈层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不断塑造地表形态所以联系图中四大圈层并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是水循环
故选C
10.(1)装置内淡化出的水滴最先附着在()
10.(2)多孔介质层(由羊毛黏合而成)的作用主要是()
①增强太阳光照强度②阻止水滴降落
③吸附海水杂质④扩大蒸发面
A. 玻璃盖层外侧
B. 玻璃盖层内侧
C. 淡水集水器内
D. 塑料槽壁上
【答案】B
【解析】
【答案】D
【解析】
11.(1)图中组成海陆间水循环的是()
11.(2)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③①⑦⑧
B. ③①④⑦⑤⑧
C. ⑥④⑤
D. ⑥④⑦⑧
【答案】B
【解析】
(1)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据图分析图中的③是蒸发①是水汽输送②是海上降水、④是陆地降水⑤是地表径流⑥是植物蒸腾⑦是地表水下渗⑧是地下径流海陆间循环是沟通海洋和陆地的水循环模式因此其主要环节是③海洋水汽蒸发①水汽输送④降水⑤地表径流⑦地表水下渗⑧是地下径流最后汇入海洋因此B符合题意
故选B
【答案】C
【解析】(2)据图分析图中的③是蒸发①是水汽输送②是海上降水、④是陆地降水⑤是地表径流⑥是植物蒸腾⑦是地表水下渗⑧是地下径流
修建水库可以稳定地表径流的水量、增大地表水的下渗量从而增大地下径流 A错误
跨流域调水可以均衡地表径流的水量但不会增加地表径流 B错误
植树造林可增大降水量以及地表水的下渗量从而增大地下径流 C正确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如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等 D错误
故选C
12.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
A. 人类的活动
B. 大气运动
C. 地质大循环
D. 水循环
【答案】D
【解析】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同时由于地球的形状造成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温度的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质大循环是指结晶岩石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风化变成细碎而可溶的物质被流水搬运迁移到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成沉积岩当地壳上升沉积岩又露出海面成为陆地再次经受风化淋溶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形成水循环根据定义可以
得出水循环联系了四大圈层而水循环的意义之一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故选D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
13.(1)若该图示意热力环流则甲、乙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 气压较高的是
________ 最可能出现晴朗天气的是________
13.(2)若该图示意城市热岛效应则图中甲为________(城市/乡村)为改善城市大气质量①处适宜布局________
13.(3)若该图示意海陆间水循环则图中甲处为________ 人类对图中环节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3.(4)若该图示意南太平洋海域洋流分布则世界著名的四大渔场之一的秘鲁渔场位于图示________(填序号)位置该渔场成因与上升流有关洋流性质为________ 该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
【答案】(1)乙, 甲, 甲
【解析】(1)若此图示意热力环流甲处气流下沉气压较高最可能出现晴朗天气乙处气流上升气温较高
【答案】(2)乡村, 绿化带
【解析】(2)若此图表示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为热岛中心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则乙为城市甲为乡村为改善城市大气质量①处适宜布局绿化带
【答案】(3)陆地, ①
【解析】(3)若此图示意海陆间水循环②为蒸发④为降水则图中甲处为陆地乙处为海洋人类对图中环节影响最大的是①
【答案】(4)②, 寒流, 降温减湿
【解析】(4)若该图示意南太平洋海域洋流分布则世界著名的四大渔场之一的秘鲁渔场位于② 秘鲁渔场的成因与上升流有关洋流性质为寒流该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
14.(1)图示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__ 在C海区附近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形成与图示中的________(水循环环节)有密切关系
14.(2)A是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它对海洋和陆地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3)促使这种水循环运动的能量是________和重力能
14.(4)若在B处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会造成________和________问题
14.(5)在图中的河流东西两岸其河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特点是西岸________ 东岸________
【答案】(1)海陆间循环(大循环), 地表径流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应为海陆间循环 C是大陆架海区其丰富渔业资源的形成与地表径流环节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有关
【答案】(2)水汽输送, 调节海洋和陆地的热量、水分平衡
【解析】(2)根据箭头的指向可看出 A为水汽输送环节由此可以实现海洋和陆地的热量及水汽调节
【答案】(3)太阳辐射能
【解析】(3)水循环得以实现的内因是在常温下水可以进行三态变化而外因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答案】(4)地面沉降, 海水入侵
【解析】(4)B位于沿海地区若在B处附近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可能会引
起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
【答案】(5)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解析】(5)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的西岸地下含水层潜水水位高于河流水面因此会出现地下水补给河流水而东岸是河流水位较高所以会出现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15.(1)指出图中①②③④四处表层海水密度最大的海域并简述其原因
15.(2)科研人员认为欧洲鳗鲡洄游产卵时并非自东向西直接前往马尾藻海域而是绕道南方迂回到达推测鳗鲡洄游产卵路径的合理之处
【答案】(1)④ ④处的纬度最高有寒流经过海水温度最低
【解析】(1)主要从纬度、温度等方面分析④处的纬度最高且有寒流经过海水温度最低因此密度最大
【答案】(2)(绕道南方迂回)顺着洋流游动省时省力
【解析】(2)主要从洋流角度分析欧洲鳗鲡洄游产卵时绕道南方迂回到达会顺着洋流(加纳利寒流、北赤道暖流等)游动省时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