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关键在于抓落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管理的关键在于抓落实
内容提要:本文围绕“企业管理的关键在于抓落实”这一主题,阐述了落实的基本内涵和要求,提倡落实是一种观念、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意志、是一种文化;归纳出了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重点围绕建设落实文化提出了方式方法,明确了落实文化的基本内含和主要构成,强调要重点建设责任文化、流程文化、细节文化、创新文化和表率文化,通过五个分项文化的建设,突显落实文化,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不断向文化管理迈进。
从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管理职能来讲,除了计划之外,都是围绕“落实”来做文章的。
应该说,通过思考形成思路,通过分析找出问题,通过研究制定措施,这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基础,但是把思路付诸于行动,把问题解决在现场,把措施运用到实践,让思路和措施转化为生产经营工作的具体成果,才是根本点,才是落脚点。
有这样一句话:知道更要做到。
其意义在于“知道”固然重要,但如果仅仅停留在“知道”上,我们思考的方法、讨论的方案、制定的措施都是纸上谈兵,我们需要的是知行合一,需要的是既坐着思考,更站起来行动。
因此说,企业管理的关键在于落实。
一、深刻把握落实的内涵和要求
通俗地讲,落实就是把心里想的、口头上讲的、纸上写的东西,如战略、规划、方案、制度、政策、安排、意见、思路等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目的的过程。
落实有三要素:行动设想、动作过程、活动效果。
如果没
有行动设想,便无从落实或是盲目落实;如果没有动作过程,也不可能落实;如果没有活动效果,就不应该落实或是无效落实,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除此之外,“落实”还有更深刻的内涵:
首先,落实是一种观念。
有一位哲人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一种是观念,一种是宝剑,但观念最终总是战胜宝剑。
”强烈的“落实观念”是落实的前提条件,只有时刻想着落实,时刻注意落实,才能不折不扣的抓好落实。
其次,落实是一种责任。
责任就是自己分内应该做好的事情。
因为每个人在企业这个职场里都有一个岗位,都扮演着一个角色,也都承担着一份责任,都应该按照组织的要求,尽心尽力地完成工作任务。
这种责任的履行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也关系到个人与家庭的生活质量。
“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与企业共荣辱”的强烈责任感,是抓好落实的动力。
第三,落实是一种意志。
落实不是把一件事情做好,也不是把一天的事情做好,而是把岗位工作要求的事情千百遍做好,是把每一天的事情都做好,需要有坚定不移的意志,需要养成坚持不懈抓落实的习惯。
英国首相邱吉尔一生中最短的一次演讲是:“我只告诉大家,永远不要放弃,永远不,不管是大事小事,永远不要放弃,除非是为了自己的荣誉和别人的善意。
”
第四,落实是一种文化。
这就是说,落实应该是一种组织氛围,一种团队意识。
如果一个组织或团队内的绝大多数成员,都能够主动的、按质按量地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把工作要求、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大家都在“人人讲究落实,个个重视落实”的氛围内进行工作,那么这个组织就具有了落实的文化。
二、认真解决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
很多人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如果训练一个日本人,让他每天擦六遍桌子,他一定会这样做;而一个中国人开始会擦六遍,慢慢觉得擦五遍、
四遍也可以,甚至一遍两遍,原因在于中国人做事不认真,不重视落实,缺乏落实的文化。
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国家在许多地方都没有形成浓厚的落实文化,较为普遍的是“拖拉文化”、“差不多文化”、“知道文化”:拖拉文化,就是推推动动,不推不动;能拖就拖,明天干也不晚。
差不多文化,就是不追求到位,差不多就行;条件有限,这就不错了;何必那么较真。
知道文化,就是说起来头头是道,知道的很多,就是不想做,做不到位。
有人曾问管理大师杰克·韦尔奇:“我们大家知道的都差不多,但为什么我们与你们的差距那么大?”他回答说:“你们知道了,但我们做到了。
”一语道出了管理的真谛:不光让员工知道,还要做到,还必须落实到位。
不可否认,我们在工作的落实上也存在着一些倾向性问题,一是一些人在工作中推三阻四,敷衍了事,踢来扯去,没有抓落实的态度,更没有解决问题的行动。
二是领导的率先垂范作用表现不突出。
我们说,领导的作用,首先是“领”,就是带领、率领、引领的意思;其次是“导”,就是教导、疏导、辅导的意思。
而发挥“领”的作用,必须要求领导者走在队伍的前面,通过以身作则的行动来感召员工。
因为在领导活动中,真正能打动员工或其他追随者的,是领导人员躬身落实的具体行动。
如果领导自己不学无术,马马虎虎,技能平平,却又态度傲慢,不可能形成良好的人格魅力,无法让员工佩服和效仿,距离一盘散沙就不远了。
也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则兴;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三是管理者对员工的岗位要求交待不清,员工只能稀里糊涂地去落实,落实的结果可想而知。
四是在工作中存在着目的不明确,没有工作预期的盲目落实。
五是责任不清。
落实不了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责任问题,或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楚,分不出是谁的责任;或相互推脱,即使能分清责任,也都充当老好人,不去追究,你好我好大家好。
于是,一些人根本不担心自己做得好不好,因为它总能找到借口,总能找到其他的人或事来推卸责任。
这样就逐渐形成了应付、凑合、得过且过的行为习惯。
三、切实掌握抓落实的方法
抓好落实,关键是两点:一是抓好落实的内容,也就是“做正确的事”;二是掌握落实的方法,也就是“正确的做事”。
关于落实的方法,是一个重点问题,因为任何出色的、高效的落实,都是讲求方法的落实。
由于一个组织的文化对个体成员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我们提出“建设落实文化”的问题。
“落实文化”,就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关于落实的理念和看法、以及体现这种理念的行为习惯和活动方式。
“落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责任文化、流程文化、细节文化、创新文化和表率文化,这也是我们今后要关注的重点方面。
1、关于责任文化。
所谓责任文化,就是企业员工对责任的理解和看法、以及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的程度。
建设企业的责任文化,要通过教育引导,使员工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要通过职责界定,做到人人都有责,个个都管事;要通过绩效考评,使每个人的责任落实到位。
要形成这样一种方式:如果你对下属的工作不满,不要马上责怪,要先检查自己是否用人不当或领导无方所造成;如果你觉得领导对你有所偏见,不要怪罪领导,要先检查自己是否能力不强或协调不当所导致;如果你不能完成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不要抱怨难度太大,要先检讨自己,是否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这样,从自身开始,人人都做一个“责任文化”的建设者
2、关于流程文化。
我们先看一个装瓶子的操作方法:要把大石块、小砾石、沙子和水装进一个大瓶子里,最好先把大石块一块一块的放进瓶子里,然后再将小砾石倒进去,之后再把沙子灌进石块的空隙,最后将水倒进瓶子里,从而完成一项完整的工作。
如果你不先把大石块放进瓶子里,那么就再也无法把它们放进去。
道理很简单,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就是工作流程的问题。
实践证明,一些工作不能有效的落实,很大程度上是落实的流程不合理造成的,于是我们经常讲“流程再造”。
在这里,提出将“流程再造”提升为建设“流程文化”。
所谓企业流程文化,就是员工对工作流程的认知度和关注度、以及流程设计、运转和对管理的作用的总和。
建设流程文化,要全面提高流程意识,使大家都重视流程,讲究流程,设计流程;要进行系统的流程分析,看看哪些环节需要删除,哪些环节需要调整,哪些环节需要扩展;要制定可行的流程方案,按照市场化精细管理的要求,优化各个层次的工作程序;要实施新的工作流程,并做到动态调整;要关注流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强化系统的整体功能。
3、关于细节文化。
我们所要建设的细节文化,就是员工牢固的“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和“关注细节、从小事做起”的态度,以及周密计划、精细操作、量化管理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因此,要广泛组织细节理念的学习教育,培养员工坚持标准、追求极致的精神;要强化各个层次的工作计划和事项安排,并尽量使制定的计划和安排,周密细致;要全面推行“日清日结日公开”的精细化方式,切实做到真公开、实公开;要大力提倡刨根问底、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作风和行为方式,培养认真负责的行为习惯;要制定和推行“零事故、零缺陷”的管理规则,打造把任何事情都做到位的团队。
4、关于创新文化。
落实不是机械的运作,真正的落实到位,需要创新,需要建设创新文化。
所谓创新文化,就是员工的创新欲望,企业的创新氛围和创新机制,以及创新成果情况的总和。
要破除制约创新的思维观念,跳出权威型、习惯型、经验型的思维定势,培养逆向型、发散型、转向型的思维习惯;要建设学习型区队,培养学习加思考型的员工;要广泛开辟交流、研讨、观摩的渠道,增加创新灵感;要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主动、超前性的落实工作任务,逐步形成创新文化。
5、关于表率文化。
表率文化,主要是针对领导者而言,也就是领导者如何抓好落实的问题。
首先要以身作则,用感召力强化落实力。
中国领导力研究院院长刘峰教授指出:“领导者应该是先知者,尤其是先行者,更要做示范者,做你说要做的事情,并作出好样子,不做你说不要做的事情,
并且坚决不做,学会用榜样和信誉去领导。
”这段话至少有四层含义:一是需要员工学习理解的,领导者必须首先学习理解,领会上级意图,为落实提供保证。
二是想让员工做到的,领导者首先要做到,切不能只说不做。
三是不让员工去做的,领导者首先不要做。
四是在领导者身上要体现出榜样和信誉,培养人格魅力,从而让员工效仿和追随。
其次要讲究领导艺术,排定科学的落实次序。
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讲,强调以身作则,并不是事必躬亲,应该讲究领导艺术,掌握有效落实的方法。
一是80/20法则,就是在众多影响成败的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少数,即“关键少数,一般多数”。
领导者在自己所面对的诸多事项中,有20%的工作至关重要,应该投入足够的精力抓好落实。
二事变革领导方式,由重事到重人;由重控制到重激励;由重效率到重价值;由重程序到重变革。
三是运用ABC分类法,分清轻重缓急,去做最紧要的事。
按照重要且紧迫、重要但不紧迫、紧迫但不重要、不紧迫也不重要的次序去抓落实。
第三要把落实的任务合理的分配下去。
有人问艾森豪威尔将军,成功领导的公式是什么,他提出:权力下授+赢得追随+实现目标。
权力下授,就是正确的安排下属去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指挥并调动他们最有效的落实工作任务。
授权要掌握方法,一是视能授权,就是根据对象的能力大小和工作方式授权。
对此,我们可以对下属分为五类:等着做的;问着做的;提出建议后想着做的;主动做,边做边汇报的;主动做,然后按程序汇报的。
对于前两种人难以授权,第三种人考量授权,最后两种人大胆授权。
二是有效监控,就是在分配任务、授予权力的同时,讲清工作准则、报告制度、考核方式、监督办法等。
三是信任下属,做到用人不疑,并作为下属的坚强后盾。
第四要加强沟通,强化认同感。
新领导观认为:没有认同就没有领导。
尤其是在强调人本化管理的今天,更应该关注员工的认同感,而增强认同感,需要加强沟通。
管理人员必须学会与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有效沟通,沟通的过程是教育疏
导的过程,也是调查研究的过程。
在沟通过程中,要承认相互之间的不同点,做到尊重对方;要寻找相互之间的共同点,做到靠近对方;要强化相互之间的共鸣点,建立共同预期。
通过有方法、有技巧、有成效的沟通,架起落实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