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名著导读《红楼梦》专题: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红楼主题素材 新人教必修3新人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专题: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主题
《红楼梦》的主题历来有争议。
较有代表性的首先是爱情悲剧说。
小说以清初社会政治生活为背景,深入细腻地描写宝黛的爱情幽微曲折及其悲剧结局,肯定了追求自由自主的叛逆人物,表达了对青春生命的礼赞及其悲剧命运的深沉叹息。
这种爱的破碎、美的消灭表达了对生命和生活的深刻体验和追问,翻开了一向封闭的中国情感世界。
其次是贾家盛衰说。
小说描写贾府从外表上“峥嵘轩峻〞、“蓊蔚洇润〞,实际上却是“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的内在危机,到忽喇喇大厦倾覆、“树倒猢狲散〞的可悲结局,同时也以贾府为中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传统社会的全貌,以及它内部复杂而深刻的矛盾,贾府的衰败也使读者清楚地看到传统社会肌体的内部结构,昭示了这一“末世〞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
再次认为小说主要是描写一个理想世界的兴起、开展及其最后的幻灭,原因不只在这个理想世界的脆弱,更在于这个理想世界自始就和现实世界是分不开的:大观园的干净本来就建筑在会芳园的肮脏根底之上,并且在大观园的整个开展和破败的过程之中,它也无时不在承受着园外一切肮脏力量的冲击。
干净既从肮脏而来,最后又无可奈何地要回到肮脏去。
应当说,上述三种说法只是概略言之,并不排除其他解说。
显然,像《红楼梦》这样的伟大作品,其主题意蕴是无限丰富的。
在红学史上,几乎任何观念、任何方法都不能穷尽它的意义。
从清末到当代,蔡元培的反清复明论、王国维的悲剧论、胡适等人的自传论、毛泽东的政治小说论、余英时的两个世界论等等,虽影响甚大却也只能从一个方面解释《红楼梦》。
其实,我们的阅读和欣赏完全可以不受任何理论、观点的束缚,只要真正沉浸到红楼世界中,我们总能有自己的发现。
《红楼梦》的伟大正在于它不断地召唤着读者的参与和对话。
推荐文本
四大家族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宝黛痴情
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黛玉归天
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宁府被抄
第一零五回锦衣军查抄宁国府骢马使弹劾平安州
宝玉出家
第一二零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资料链接
1、曹雪芹自述创作动机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
故曰“甄士隐〞云云。
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
何我堂堂须眉,诚不假设彼裙钗哉?实愧那么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那么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
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
2、鲁迅论读者对《红楼梦》各有所得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
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喜欢,少有碍。
然而憎人却不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与宝玉之终于出家,同一小器。
3、蔡元培论《红楼梦》是政治小说
《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
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
书中本领,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
当时既虑触文网,又欲别开生面,特于本领以上,加以数层障幂,使读者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状况。
最外表一层,谈家政而斥风怀,尊妇德而薄文艺。
其写宝钗也,几为完人,而写黛玉、妙玉,那么乖痴不近人情,是学究所喜也,故有王雪香评本。
进一层,那么纯乎言情之作,为文士所喜,故普通评本,多着眼于此点。
再进一层,那么言情之中,善用曲笔。
如宝玉中觉,在秦氏房中布种种疑阵,宝钗金锁为笼络宝玉之作用,而终未道破。
又于书中主要人物,设种种影子以畅写之,如晴雯、小红等均为黛玉影子,袭人为宝钗影于是也。
此等曲笔,惟太平闲人评本能尽揭之。
太平闲人评本之缺点,在误以前人读《西游记》之眼光读此书,乃以《大学》《中庸》“明明德〞等为作者本意所在,遂有种种可笑之傅会,如以吃饭为诚意之类。
而于阐证本领一方面,遂不免未达一间矣。
阐证本领,以《郎潜纪闻》所述徐柳泉之说为最合,所谓“宝钗影高澹人,妙玉影姜西溟〞是也。
近人《乘光舍笔记》谓“书中女人皆指汉人,男人皆指满人,以宝玉曾云男人是土做的,女人是水做的也〞,尤与鄙见相合。
4、胡适论《红楼梦》是作者的“自叙传〞
因为《红楼梦》是曹雪芹“将真事隐去〞的自叙,故他不怕琐碎,再三再四的描写他家由珍贵变成贫穷的情形。
我们看曹寅一生的历史,决不像一个贪官污吏;他家所以后来衰败,他的儿子批发市场亏空破产,大概都是由于他一家都爱挥霍,受摆阔架子;讲究吃喝,讲究场面;收藏精本的书,刻行精本的书;交结文人名士,交结贵族大官,招待皇帝,至于四次五次;他们又不会理财,又不肯节省;讲究挥霍惯了,收缩不回来:以致于亏空,以致于破产抄家。
《红楼梦》只是老老实实的描写这一个“坐吃山空〞“树倒猢狲散〞的自然趋势。
因为如此,所以《红楼梦》是一部自然主义的杰作。
那班猜谜的红学大家不晓得《红楼梦》的真价值正在这平淡无奇的自然主义的上面,所以他们偏要绞尽心血去猜那想入非非的笨谜,所以他们偏要用尽心思去替《红楼梦》加上一层极不自然的解释。
曹雪芹所写的极富贵、极繁华的这个贾家,宁国府、荣国府在极盛的时代的富贵繁华并不完全是假的。
曹家的家庭实在是红过富贵繁华的家庭。
懂得这一层,才晓得他里面所写的人物。
曹雪芹在这一回里面所讲的,我不写旁的事,我不写朝廷大事,我要写我一生认得的这些人,这几个人,尤其我认得的这几个女人,这几个女孩子。
懂得曹家这个背景,就可以暴利这部小说是个写实的小说,他写的人物,他写王凤姐,这个王凤姐一定是真的,他要是没有这样的观察,王凤姐是个了不得的一个女人,他一定写不出来王凤姐。
比方他写薛宝钗,写林黛玉,他写的秦可卿,一定是他的确实确是认识的。
所以懂得这一点,才晓得他这部小说,是一个“自传〞,至少带着自传性质的一个小说。
5、毛泽东论《红楼梦》是政治历史小说
《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
我是把它当作历史读的。
开始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
《红楼梦》里有这样的话:“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篷窗上。
〞这段话说明了在封建社会里,社会关系的兴衰变化,家族
的瓦解和崩溃。
《红楼梦》里就可以看出家长制度是在不断分裂中。
贾琏是贾赦的儿子,不听贾赦的话。
王夫人把凤姐笼络过去,可是凤姐想各种方法来积攒自己的私房。
荣国府的最高家长是贾母,可中贾赦、贾政各人又有各人的打算。
十七世纪是什么时代呢?那是中国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
再过一个世纪,到十八世纪上半期,就是清朝乾隆时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生活在那个时代,就是产生贾宝玉这种不满意封建制度的小说人物的时代。
乾隆时代,中国已经有了一些资本主义的萌芽,但还是封建社会。
这就是出现大观园里那一群小说人物的社会背景。
读一遍没有资格参加议论,你最少要读五遍。
这部书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也是一部形象的阶级斗争史,……不读《红楼梦》,就不知道中国的封建社会。
《红楼梦》这部书写得很好,它是讲阶级斗争的,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多少年来,很多人研究它,并没有真懂。
什么人都不注意《红楼梦》的第四回。
那是个总纲,还有《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好了歌》和注。
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讲护官符,提到四大家族……《红楼梦》写四大家族,阶级斗争剧烈,几十条人命。
统治者二十几人〔有人算了说是三十三人〕,其他都是奴隶,三百多个,……讲历史不拿阶级斗争观点讲,就讲不通。
6、李希凡论《红楼梦》的主题、情节及其社会历史价值
《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是描写阶级斗争的书。
但是,事物又是多么矛盾,《红楼梦》清楚是一部充满批判精神的政治历史小说,曹雪芹却扬言他的《红楼梦》“其中大旨谈情〞。
而且在这部小说的情节里,也确实写了各式各样的婚姻爱情小悲剧。
这如何解释?原来,他是用“谈情〞的“假语村言〞,来掩盖他“伤时骂世〞,也就是用那些婚姻爱情的悲剧故事来遮掩贯串全书具有鲜明政治内容的主题和情节。
自然,《红楼梦》的主题和情节的典型概括的客观意义,远不止是一个贵族家庭衰亡史的写照,外表烜赫内里腐烂的荣宁二府,只不过是清代雍、乾“盛世〞以至整个封建社会即将破败的缩影。
它的艺术形象清楚地揭示给人们:这外表繁荣的“昌明隆盛之邦〞,实际上是滋生着各种毒菌的腐烂的机体,愈是那所谓“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就愈是埋藏着最肮脏、最见不得人的事物,增长着不可克服的矛盾,酝酿着种种行将爆发的危机……不管它怎样修饰装璜,也掩盖不住它的腐朽不堪,挽救不了它的即将崩溃的历史命运。
7、李希凡、蓝翎论宝黛爱情的社会意义
贾宝玉以一个叛逆者的光芒形象,出现在腐朽的散发着霉烂臭气的封建贵族生活的环境里,出现在死抱着顽固的道统形式的封建统治者的人群中,出现在消灭着生活的美和理想的吃人的礼教制度面前,这种现实与他的生活直接而密切地联系着。
他的对抗也只能从这里开始,因而他所提出的要求也就最突出鲜明地表现出与这种现实直接对立的色彩。
他的要求虽不可能是自觉地代表着但在客观上却表达着符合着社会的进步要求。
他反对笼罩着生活的压迫、痛苦、哀伤、牺牲的烟雾,追求贯串着愉快、欢笑、青春、幸福的基调的合理的人生——不仅是在爱情领域里,而且是在整个生活领域里。
透过这种要求鲜明地反映出了人生的道路问题。
它说明了封建社会所规定的人的生活不是真正的人的生活,而是奴隶的生活。
真正的人的生活应该是平等自由的,不受任何干预而独立地开展自己的个性。
就历史的性质说,这明显地具有了与封建社会不同的新的意义,标志着个性的觉醒与要求个性的解放,这是贾宝玉悲剧性格中最根本的也是决定性的因素。
在那样一个强大的现实的压力之下,贾宝玉表达出了这种要求,绝不能解释为个别的偶然的现象,而是反映着历史开展的要求下的新课题。
8、叶嘉莹论《红楼梦》意义的矛盾性
一般说来,中国旧小说大都取材于神话、历史,或民间之传闻,即使是写社会人情的小说,作者也并无介入的感情,所写者只是观察和知解的所得而已。
可是《红楼梦》一书那么
不然,它的取材乃是作者曹雪芹一段铭心刻骨的切身经历。
然而此书又决非浅薄的自传,作者之感情的介入,也并非偏狭盲目的发泄,而是透过切身的感受,表现了他对人间诸相的更深刻的观察和理解。
惟其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这本小说才能具有极强烈的感发之生命,可以提供应不同的读者以不同的感受和联想。
因而批评者便也可以自不同的观察角度,归纳出许多不同的结论。
《红楼梦》所写的出世解脱之情,其实并非哲理的彻悟,而不过是一种感情的发抒而已。
小说中虽然表现了对于出世的响往追求,然而整个小说的创作的气息那么仍然是在感情的羁绊之中的。
所以书中对于过去生活的怀思悼念,固然是一种情感的表现,即使是对于出世解脱的追求响往,也同样仍是一种情感的表现。
作者既以其最纯真深挚之情,写出了入世的耽溺,也以其最纯真深挚之情,写出了出世的响往。
耽溺的痛苦固是人生的真相,因痛苦而求解脱也是人类共同的响往,真实的人生原就蕴含着真实的哲理,不过《红楼梦》所写的毕竟是人生而并非哲理,所以才会同时表现出入世与出世的两种矛盾的感情。
9、余英时论《红楼梦》的两个世界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创造了两个鲜明而比照的世界。
这两个世界,我想分别叫它们作“乌托邦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
这两个世界,落实到《红楼梦》这部书中,便是大观园的世界和大观园以外的世界。
作者曾用各种不同的象征,告诉我们这两个世界的分别何在。
譬如说,“清〞与“浊〞,“情〞与“淫〞,“假〞与“真〞,以及风月宝鉴的反面与正面。
我们可以说,这两个世界是贯穿全书的一条最主要的线索。
把握到这条线索,我们就等于抓住了作者在创作企图方面的中心意义。
作者处处要告诉我们,《红楼梦》中干净的理想世界是建筑在最肮脏的现实世界的根底之上。
他让我们不要忘记,最干净的其实也是在肮脏的里面出来的。
而且,如果全书完成了或完整地保全了下来,我们一定还会知道,最干净的最后仍旧要回到最肮脏的地方去的。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这两句诗不但是妙玉的归宿,同时也是整个大观园的归宿。
妙玉不是大观园中最有洁癖的人吗?曹雪芹一方面全力创造了一个理想世界,在主观企求上,他是想要这个世界长驻人间。
而另一方面,他又无情地写出了一个与此比照的现实世界。
而现实世界的一切力量那么不断地在摧残这个理想的世界,直到它完全消灭为止。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不但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是动态的,即采取一种确定的方向的。
当这种动态关系开展到它的尽头,《红楼梦》的悲剧意识也就升进到最高点了。
总结地说,《红楼梦》这部小说主要是描写一个理想世界的兴起、开展及其最后的幻灭。
但这个理想世界自始就和现实世界是分不开的:大观园的干净本来就建筑在会芳园的肮脏根底之上。
并且在大观园的整个开展和破败的过程之中,它也无时不在承受着园外一切肮脏力量的冲击。
干净既从肮脏而来,最后又无可奈何地要回到肮脏去。
在我看来,这是《红楼梦》的悲剧的中心意义,也是曹雪芹所见到的人间世的最大的悲剧!
研读交流
1、贾宝玉、林黛玉的恋爱绝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其间充满误会、埋怨和矛盾,但为什么,自小说问世以来,无数人为他们的爱情而感动?
2、林黛玉临终时叫“宝宝,宝玉,你好〞是什么意思?通读全书,你能否代林黛玉写出下面的话?
3、林黛玉归天时有几个人在场?作者为什么安排这几个人物?
4、林黛玉归天与贾宝玉婚礼同时,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5、关于《红楼梦》的主题,影响较大的是爱情悲剧、家族盛衰和“两个世界〞三说。
应当说三说都有文本根据,但又都不能概括其全部意义。
请不考虑三种说法,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6、《红楼梦》内容丰富,红学界对此有两个完全不同、且影响很大的理解,一是自传论,
二是政治小说论。
假设你不接触有关论著,能否从中体会到自传因素或政治性动机?
7、在本专题参考选题中选择一题,或结合本专题学习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并与同学交流。
参考选题
如何理解曹雪芹的“真事隐去〞“假语村言〞
曹雪芹所谓的“空〞和“情〞
曹雪芹的反传统思想的主要内容
曹雪芹是否绝望于人生?
谈《红楼梦》的主题与主线
社会矛盾特别是阶级斗争是否《红楼梦》的主要内容?
贾府的经济危机
贾府的政治困境
论《红楼梦》“谈情〞的思想意义
从贾雨村乱判葫芦案说起
查抄宁国府与《红楼梦》的政治意义
贾宝玉的人生追求
论林黛玉归天的过程
论贾宝玉出家的原因
《红楼梦》对专制制度的揭露和批判
《红楼梦》有没有消极影响?
《红楼梦》主题之我见
《红楼梦》给我的人生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