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湖南省常德市新兴乡联校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湖南省常德市新兴乡联校高三历史联考
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王夫之的著作在生前身后相当长时间内未曾整理出版。

1840年湖南人邓显鹤主持校刻《船山遗书》,形成著作18种150卷。

1865年由曾国荃主持重刻、曾国藩校阅的《船山遗书》正式出版,共56种280卷。

这主要体现了
A.传统思想文化具有持久生命力
B.洋务思想植根于湖湘文化
C.近代士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
D.王夫之唯物思想的先进性
参考答案:
C
材料“1840年湖南人邓显鹤主持校刻《船山遗书》,形成著作18种150卷。

1865年由曾国荃主持重刻、曾国藩校阅的《船山遗书》正式出版,共56种280卷”反映的是近代知识分子对王夫之的著作的整理和出版,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近代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C符合题意;A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没有涉及洋务运动的相关信息,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王夫之的主张是否先进,D不正确。

点睛:表明类选择题的解题可以转化为“问题意识”,本题可转化为曾国藩等人为什么要重刻、校阅《船山遗书》?是为了保存和宣扬王夫之的思想,这体现了近代士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

2.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参考答案:
B
3. 因反对“元首谋逆,蔑弃《约法》,背食誓言,拂逆舆情,自为帝制,率召外侮,警告迭来,干涉之形既成,保护之局将定”而采取的行动是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五四运动
参考答案:
C
4. 意大利人弗吉里奥(1349—1420)曾说:“通才教育是一种符合自由人的价值的、使受教育者获得德行与智慧的、能唤起和发展那些使人趋于高贵的身心与最高才能的教育。

”弗吉里奥的教育思想所体现的时代主题是
A.浪漫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自由主义
参考答案:
B
据材料“1349—1420……通才教育是一种符合自由人的价值的……唤起和发展那些使人趋于高贵的身心与最高才能的教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重视人的价值的教育思想,属于人文主义,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浪漫主义的特点,故A项错误;理性主义属于启蒙运动,材料未涉及,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自由主义思想,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信息“符合自由人的价值、人趋于高贵的身心与最高才能”,学生可以联系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得出人文主义的结论,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5.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
参考答案:
C
6.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

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下列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
A.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C.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D.辛亥革命完成了中国的近代化
参考答案:
C
从材料“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可以看出作者肯定辛亥革命在于实现了制度的变革,即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故C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项错误;D项错误,错在“完成”。

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

《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作出死亡判决。

”这主要表明( )
A.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B.环境问题影响苏联经济可持续发展
C.环境问题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D.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参考答案:
B
8. 毛泽东在1949年《新年文告》中提到: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

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

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已经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他们就一天比一天地重视政治斗争的方法。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解放战争已胜利结束
B.政治斗争比军事斗争更加重要
C.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
D.美国放弃了“扶蒋反共”政策
参考答案:
C
由材料“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

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可知毛泽东强调敌人不会自行消灭,还会继续存在,因此还应该将革命进行到底,C符合题意;A与史实不符;材料没有比较,因此得不出两种斗争方式的地位高低,B不正确;D与史实和材料不符。

9. “将他们‘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这一“重大的决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B.开始独立领导中国武装斗争
C.政治上从幼稚走向成熟
D.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材料“将他们‘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结合所学判断是1931年的遵义会议。

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所以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遵义会议
10. 下表是对唐代尚书省勾检官(从事勘覆稽失的官员)的相关记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唐代
A.政府注重官员行政规范
B.三省六部制走向成熟
C.尚书省隶属于监察部门
D.对政务犯罪惩罚严厉
参考答案:
A
史学研究讲究孤证不立。

而从三部典籍中找到对同一事情的同质描述,基本可以判断这个史实的真实性。

第一行反映出不同文案有不同程期,不得有违;第二行反映违期后具体的刑罚度;第三行反映文案完成形式的严谨性。

综合三行可得知,政府注重官员行政规范,A项正确;材料信息与三省六部制无关,排除B项;C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唐六典》卷一没有涉及犯罪惩罚,排除D项。

11. 下图是“BP”公司(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石化集团公司之一)对世界能源消费与燃料结构的分析及预测。

该分析及预测反映了:
A.“电气时代”,世界能源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B.“新经济”时代,新能源改变经济增长模式
C.科技进步逐步改变能源结构和经济增长动力
D.人类对能源的过度开采必将带来经济的衰退
参考答案:
C
12. 右图是晚清甲午战前工业企业资本构成图,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B.清政府是早期工业化的主导力量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发展缓慢
D.实业救国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
参考答案:
B
13. 1939年1月2日,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提出:“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

”毛泽东旨在说明
A.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始终密切合作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C.百团大战取得最终胜利的主要原因
D.国民党军队在两个战场的重要贡献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国民政府抗战作用的认识。

由材料关键信息“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等,材料主旨,即“肯定国民政府的作用”。

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可知:A项“始终密切合作”,不符合史实;BC两项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

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抗日战争·国民政府的作用
【名师点睛】关于近代中国的抗日战争,首先要把握住两个战场与两条抗战路线的相互配合。

具体,即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以及全民抗战路线;国民党政府的正面战场与片面抗战路线。

其次,要把中国的抗日战争纳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里面,要肯定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和民族牺牲。

再次,关于国民政府的抗战,要本着客观、公正的立场,不受传统革命史观的影响,要做到正确认识和评价。

14. 十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马尼拉帆船贸易,在浩渺的太平洋上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

藉此,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

这条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开辟
A.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
B.完成了美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C.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D.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参考答案:
C
【详解】根据材料“十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结合所学,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专业的工商业市镇兴起与了展,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太平洋丝绸之路促进中国与拉美之间的贸易,并没有体现菲律宾所受影响,故A项错误;B项“完成”表述有误,排除B项;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是鸦片战争,排除D项。

15. 梭伦指出:“我制订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

”这表明梭伦制订法律的目的是
A.树立古代法律的典范
B.协调雅典公民阶层的利益关系
C.保护雅典贵族的利益
D.协调雅典各阶层的矛盾与冲突
参考答案:
B

16. 图是英国部分年份申请专利数变化图。

它反映了英国这一时期
①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②不断改进生产技术
③重视专利保护④已取得“世界工厂”地位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
A
17. 1877年,对西方持否定态度的刘锡鸿作为副使出使英国,抵达伦敦两个月后,他对英国政治评价道:“无闲官,无游民,无上下隔阂之情,无残暴不仁之政,无虚文相応(应)之事。

”据此分析,刘锡鸿
A.仍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伦理和儒家价值观
B.肯定了英国政体中体现的民主和法治精神
C.主张对中国传统政治体制进行全面批判
D.从反对学习西方向支持学习西方制度转变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据材料“无闲官,无游民,无上下隔阂之情,无残暴不仁之政,无虚文相応(应)之事”得出刘锡鸿对自己所见到的英国政治风俗有值得称道之处。

但他是用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儒家的价值观来看待西方文明的成就,故A项正确;据材料“无闲官,无游民,……,无残暴不仁之政”得不出民主和法治精神,故B 项错误;对中国传统政治体制进行全面批判,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材料“刘锡
鸿对西方持否定态度”表明他反对学习西方,而他支持学习西方制度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18. 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

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参考答案:
D
19. 1929年,中国的入超额由以前的每年3亿美元增加到8.16亿美元,1932年入超增加至8.67亿美元,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B.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C.国共十年对峙的影响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影响
参考答案:
A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

从材料中“1929年”、“1932年”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现象出现在大危机时期,资本主义各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国倾销产品、增加捐税以转嫁危机,造成中国入超剧增,故选A项。

20. 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

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分子。

由此可以看出
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化社会的公敌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A
21. 在饿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丁,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如接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正确的是()
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形势非常不利。

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

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④结论: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A
22. 西汉学者贾谊在其《治安策》中宣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

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脚趾)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身心担心无法依靠)。

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

”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A.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B.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C.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D.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
参考答案:
C
23. 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

但最近的20年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事件,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

对此理解最全面的是
A.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是和平主要因素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D.最和平指“冷战”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参考答案:
A
24. 尽管理学从北宋中叶便登上了思想舞台,但对政界的影响并不大,可以说有宋一代,理学一直受到朝廷的压抑。

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在于( )
A.理学不为封建统治服务
B.理学提倡格正君心C.统治者深受佛道的影响
D.理学并未形成系统
参考答案:
答案:B
解析:理学是儒学的发展,为封建统治服务,A错误;宋代理学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统治者也不例外,因此受到朝廷的压制,B正确;宋代儒学融合佛道思想形成理学,因此不是受佛道思想的影响,C错误;宋代经过二程和朱熹,理学已形成完整的体系,D错误。

25. “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

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
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

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

……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

”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
参考答案:
A
解析:军机处一开始仅是临时性机构,但因为它便于皇帝对国家政务的独裁,初设时仅为军事方面,后来发展成总揽军政大权的中枢决策机构。

实权远远超过内阁。

它的设置彻底清除了宰相制度的残余和影响。

军机处不下属机构,所以权力虽大,但并不同于宰相,仍同皇帝的秘书班子。

“直接寄给……旁人谁也不知道”表明古代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解题时注意题干字眼“目的”。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军机处机构的目的。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之一是皇权不断加强并强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亡。

26. 敦煌莫高窟作为艺术的宝库,不同时代的艺术风尚在这里汇集成斑斓景观。

敦煌壁画是我国古代宝贵的艺术遗产,下面三幅敦煌壁画反映了该艺术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这种变化说明了
魏晋壁画隋唐壁
画宋朝壁画
A.佛教思想的中国化
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中外艺术的交融性
参考答案:
A
27. 1976年发掘的妇好(殷商王后)墓,是殷墟中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出土了卜甲、玉蚕、各类兵器等千余件随葬器物。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刻辞卜甲上的文字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B.金属兵器反映出当时冶铁业达到较高水平
C.玉蚕等遗物反映了早期丝织业的发展情况
D.随葬品的豪华可以证明当时女性地位很高
参考答案:
C
【详解】根据材料“玉蚕”可知与早期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有关,C项正确。

刻辞卜甲上的文字符号是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但不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排除A。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

商周时期,女性地位较低,排除D。

28.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对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 A.希望完全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革命指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C.希望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 D.我国民本思想自古就有且最为发达
参考答案:
C
解读材料可知孙中山看到欧美国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之后,出现了贫富分化、社会运动,为避免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在中国出现,提出了进行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革命的同时,保障民生问题完成社会革命,而不是完全学习欧美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孙中山主张的政治革命是指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社会革命是指解决民生问题,故B项错误;从“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
功于一役”可知,孙中山主张是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民本思想历史悠久的内容,故D项错误。

29. 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前提。

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

这体现出罗马法
A.通过法律塑造道德
B.契约关系的道德化
C.道德意识的法律化
D.以商品经济为基础
参考答案:
C
【详解】根据材料“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可知体现的是道德意识的法律化,C选项符合题意。

通过法律塑造道德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材料体现的是罗马法对诚信的重视,A选项排除。

契约关系的道德化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

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的说法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对善意和诚信的重视,D选项排除。

30. 1959年9月外交部和中联部送来了苏联经济学硕士格洛托夫所写的《论集体农庄所有制的发展前途》一文。

毛泽东看后批示:“此人根本不研究马、恩、列思想,并且连斯大林公社必定是集体农庄的高级形式这一观点也否定。

总之,作者认为公社无论何时都是有害无益的。

”毛泽东这一批示说明了
A.中苏两国的国家关系已经出现了严重恶化
B.苏联学术界与其政治价值观相背离
C.赫鲁晓夫取消集体农庄的办法被中国指责
D.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出现曲折
参考答案:
D
中苏两国的国家关系已经出现了严重恶化是在20世纪60年代,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只是对集体农庄所有制不同观点,并不能说明政治价值观,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赫鲁晓夫取消集体农庄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毛泽东对斯大林公社给予充分肯定,根据所学知识,集体农庄损害农民利益,这反映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出现曲折,故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勃列日涅夫执政之初苏共中央文件指出:“近年来农业增长的速度减慢了,这给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破坏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经济规律,……,这些是农业落后的基本原因。

”这表明苏共中央
A.正确揭示了农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B.决定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强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D.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扩大市场的作用
参考答案:
C
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材料把农业落后的基本原因归结为破坏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经济规律,即坚持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故C 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

3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王艮(1483 15 41),明代哲学家,师从王阳明,泰州安丰场(今属江苏东台)人。

其“七岁受乡书塾,贫不能竞学”“十九岁即奉命商游四方”,贩卖私盐于山东及其他各地,施教之后,其徒也多为樵夫、陶匠、农人、商贾。

王艮强调个人是自然之体,是物质社会乃至经济社会的基本元素。

严酷的社会现实使王艮清醒地认识到“良知之学,保身而已……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则默足以容,既明量哲,以保其身”,强调“修身,立本也;立本,安身也”。

王艮一反经典的传统和说教,进一步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认为圣人之道,就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饥食渴饮,夏单冬棉,孝顺父母,友爱兄弟,都是至道。

他还说:“满街都是圣人”,“人人君子”,“庶人非下,侯王非高”。

他在《王道论》中说:“为人君者,体天地好生之心,布先王仁民之政,依人心简易之理,因祖尊正大之规,象阴阳自然之势,以天下治天下斯沸然矣。

”王艮在这里说的以“天下治天下”,其含义就是让天下人治理天下,或者说让人民参与治理天下;“依人心简易之理”就是要反映人民的愿望;“象阴阳自然之势”就是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王艮的思想,开启了中国民主政治思想的先河。

——摘编自杨呈胜《王艮人本主义思想论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艮思想的主要内容。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