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百工程”强力推进晚熟柑桔产业发展的意见-眉府发〔2018〕8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眉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百工程”强力推进晚熟柑桔产业发展的意见
正文:
----------------------------------------------------------------------------------------------------------------------------------------------------
关于实施“三百工程”强力推进晚熟柑桔产业发展的意见
眉府发〔2018〕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眉山都市现代农业强市,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就实施“三百工程”,推进晚熟柑桔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定发展目标,建设全国晚熟柑桔优势区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立足生态环境、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坚持“市场引路、合理规划,政府引导、因地制宜,园区引领、品牌发展”的原则,加快发展现代晚熟柑桔产业,攻坚示范园区、观光走廊、新型主体、品牌创建、产业延伸等重点环节,全面提升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精品化、多元化发展水平。
(二)发展目标。
力争通过全市努力,晚熟柑桔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三百工程”的建设目标。
到2021年,全市建成柑桔产业基地100万亩,其中晚熟柑桔达到70万亩,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带和高标准的融合园区;实现柑桔产业产值100亿元,晚熟柑桔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提升;带动100万人增收致富,晚熟柑桔成为全市农业发展拳头产业。
将我市打造成全国规模最大、品质最优、品牌最响、效益最好的晚熟柑桔优势区。
二、实施园区工程,建设全国一流产业基地
(一)形成四大产业带。
坚持全域推动,突出重点,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四条晚熟柑桔跨区域产业带,力争在产业规模、集中度、优质化方面全国领先。
一是眉山晚熟柑桔产业示范带。
包括丹棱县全境、东坡区岷江以西区域等,重点发展不知火、春见、爱媛38等优势品种,建设40万亩产业基地。
二是天府新区南部晚熟柑桔产业带。
包括彭山区和仁寿县西北部区域,重点发展不知火、春见、清见等优势品种,建设20万亩产业基地。
三是眉山岷江东岸晚熟柑桔产业带。
包括青神县全域和东坡区岷江以东区域,重点发展马克斗、椪柑、沃柑等优势品种,建设20万亩产业基地。
四是仁寿县中东部晚熟柑桔产业带。
包括富家镇、新店乡等仁寿中东部乡镇,重点发展清见、春见、爱媛38等优势品种,建设20万亩产业基地。
(二)打造20个产业园区。
坚持园区示范,集成现代要素,建设一批万亩以上高标准晚熟柑桔产业园区。
重点县(区)分别规划建设四个以上园区,做到生产、加工、物流于一体,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园区要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生产能力;要全面实施标准建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推进绿色发展;要探索物联网基地建设模式,扩大农业信息化服务示范;要积极引进业主,推进土地流转,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要积极发展初深加工和休闲农业,培育知名品牌,探索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创新创业。
(三)建设1+5柑桔良繁园。
坚持品种优先,完善全市晚熟柑桔良种繁育体系,抢占国内外柑桔优新品种先机。
突出公益性,全市扶持建设一个柑桔母本园,及时引进、选育、储备适宜眉山生态气候条件的优新品种,满足柑桔产业品种更新换代的需要。
突出示范性,重点县(区)分别扶持建设一个以上标准化柑桔种苗繁育园,发挥种苗供应主渠道作用。
突出市场性,积极引导业主建设一批规范化苗圃,加强监管和技术指导,繁育无病毒优质壮苗,保证全市晚熟柑桔产业发展种苗供应。
三、实施品牌战略,扩大晚熟柑桔全国影响
(一)严格质量标准。
制定晚熟柑桔从建园到销售一整套标准规范,实施生产、采摘、储藏、运输全程标准化。
健全晚熟柑桔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将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和产品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全程可追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全市制定晚熟柑桔全产业链配套标准八个,建成质量安全可追溯基地20个以上,积极创建农产品出口备案基地。
(二)强化检疫执法。
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加强柑桔种子、种苗、接穗检疫和执法检查,防止检疫性病虫害传播,保障产业安全。
完善柑桔种苗繁育备案制度,强化产地检疫。
实行市外引进种苗强制检疫,严禁引进疫区种苗。
加强柑桔种苗专项执法,发现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种苗,坚决依法处置。
(三)打造知名品牌。
聘请专业机构,整体策划、包装、宣传眉山市晚熟柑桔区域品牌,争创“国字号”“省字号”知名品牌。
鼓励县(区)突出主导品种,打造县级区域品牌。
鼓励柑桔生产经营企业进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注册商标,创建企业品牌。
全市认证柑桔有机、绿色食品20个以上,创建柑桔类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四个。
坚持精品化发展路线,推出一批“果王”“特优果”“保护树”“精品果园”,抢
占高端消费市场。
(四)举办全国会节。
坚持举办以柑桔为主题的论坛、博览会、品鉴会等会节活动,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农博会”“西博会”“旅博会”等国内外重要商贸活动,宣传展示优质产品。
积极争取全国性、全省性柑桔行业会议、论坛、会节活动在眉山举办,努力建设行业高地。
四、推进融合发展,提高晚熟柑桔综合效益
(一)培育经营主体。
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晚熟柑桔产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一批柑桔种植、产品加工、综合服务、市场营销等多层次、多环节的新型经营主体。
评选一批晚熟柑桔产业发展的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营销经纪人。
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大园区+小业主”等模式,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格局。
全市培育柑桔产业新型经营主体1000个,对产业发展的带动率达80%以上。
(二)提升加工水平。
加强柑桔筛选分级、包装贴牌、储藏冷库等加工设施建设,培育商品化生产与冷链物流为一体的龙头企业20个,柑桔初加工率提升到60%以上。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创造条件引进国内外柑桔加工企业来眉山建厂建基地。
积极培育柑桔加工龙头企业,鼓励企业进行技改和资源整合,提升加工技术水平,扩大加工规模,提升加工效率和产品品质。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领军示范带动作用,形成紧密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
(三)发展休闲农业。
推进柑桔基地景区化建设,深度融入东坡文化、长寿文化、孝廉文化、农耕文化,充分挖掘乡土人文、青山绿水等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完善柑桔产业基地休闲步道、停车场、观景台、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打造农业主题公园、美丽休闲乡村。
积极组织开展观光采摘、农事体验、科普教育、休闲度假等活动。
(四)拓展销售市场。
在中心城市、旅游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重点区域,探索设立晚熟柑桔直销点、形象店和宣传展示牌,不断提升眉山晚熟柑桔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一批依托产业基地的物流配送中心。
实施“互联网+晚熟柑桔”行动,推动晚熟柑桔重点县(区)和产业园区与京东、淘宝等知名电商平台开展合作,积极依托村级益农信息社、电商服务站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展电商销售,建立基地到消费终端的直供模式。
五、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眉山市晚熟柑桔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落实专门机构,配齐工作力量,统筹负责全市产业规划、生产指导、市场开拓等工作。
各县(区)要把晚熟柑桔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农增收的重要抓手,强化领导,狠抓落实,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
(二)强化科技保障。
加强与国内柑桔科研院所合作,组建眉山市晚熟柑桔专家团队,支持成立晚熟柑桔科研机构,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完善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柑桔重点乡镇配备果技员,
强化技术指导和培训。
充分发挥柑桔产业“土专家”“田秀才”的作用,探索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打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
(三)强化政策保障。
市财政设立柑桔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8年安排1000万元,重点奖补产业园区、良繁体系、品牌创建等。
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在基础设施、初深加工、新型主体、融合发展等方面给予扶持。
创新金融支农政策和金融保险服务,将柑桔纳入财政支持的特色农业保险,逐步建立柑桔价格指数保险机制。
探索建立农业投资公司,引导和集聚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投入晚熟柑桔产业发展。
县(区)要制定晚熟柑桔发展扶持政策,落实专项资金推进产业发展。
附件:眉山市晚熟柑桔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眉山市人民政府
2018年3月23日
附件
眉山市晚熟柑桔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罗佳明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
副组长:黄剑东市委副书记
肖忠良市政府副市长
成员:廖宇勇市委副秘书长、眉山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党工委书记
杨大兴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扶贫移民局局长
邓川市政府副秘书长
宋骥东坡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
罗万东彭山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
顾贵鹏仁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宋良勇洪雅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黄秀航丹棱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徐琳青神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陈明芳市委农工委主任
王世林市投促局局长
邹汝林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白灵贵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
彭远畅市科技局局长
岳剑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
刘永洪市财政局局长
何万高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
徐成良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江昌淆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李俊市水务局局长
熊英市农业局局长
王继市商务局局长
黄劲松市旅游局局长
杨忠市畜牧局局长
杨云峰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
贺建文市工商局局长
王绪市质监局局长
邓见文市政府金融办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熊英同志兼任。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