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符读书城南》辨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0卷第1期V〇1.40 No.l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 Art
2020年1月20日
Jan.20 2020
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0.01.015
韩愈《符读书城南》辨正
张宏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201620)
摘要:韩愈的《符读书城南》毁誉参半,誉之者称赞其真,毁之者质疑其德,二论大致以唐宋为分野。
有前辈学者对争议中的“富贵利达”,以“人情诱小儿读书之常”为之开脱。
爬梳诗中引起争议的“飞黄腾踏”“蟾 蜍”“公与相”之句,发现对典故的不查导致了误解的产生,并且由于人云亦云,终至习焉不察。
关键词:《符读书城南》;飞黄腾踏;蟾蜍;公与相
中图分类号:1207.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853 (2020) 01-0037-02
一、 争议
韩愈好为人师,也善为人师。
其除师者身份又兼 父职,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韩愈作《符读书城 南》®[1] (P1°ll>教其子。
诗中之“符”即其子韩昶。
这 首诗影响极大,同时毁誉参半。
誉之者称赞其真,毁 之者质疑其德,二论大致以唐宋为分野。
称赞者多集中于此诗训子论学的平易,语言浅近 比喻多,如将两个相仿幼童喻为“不殊同队鱼”。
正 如程学恂所说:“教幼子止用浅说……此只作一通家 常话看。
”[1](P1°16)另外进步的一点是,韩愈在此诗 中强调家世是不可靠的:“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
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组。
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
”这也是韩愈的切身经验之谈。
正因此诗恳切坦率,影响的人极多。
如明代民族 英雄于谦,给时年十三的儿子于冕写的《示冕》中有“好 亲灯光研经史”[2] (P71)—句,明显受了韩愈《符读书 城南》中“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影响明代徐渭《四时读书乐题壁》按春夏秋冬选择了四个有代表性的人 物,其中“符读书,秋月随。
新凉人,亲灯火”一句 便是写“符”即韩昶在父亲的教导下“亲灯火”的故事。
但后世对韩愈此诗批评也颇多。
如陆唐老曰:“退 之所学所行,亦无愧矣!惟《符读书城南》一诗,乃 微见其有戾于向之所得者,骇目潭潭之居,掩鼻虫蛆 之背,切切然饵其幼子以富贵利达之美,此岂故韩愈 哉!”黄震为韩愈开脱,称《符读书城南》“亦人情诱小儿读书之常,愈于后世之伪饰者”m(pmi5)。
对于诗中“飞黄腾踏”一句,亦有人称“富贵”也很必要,但这种所谓的“辩白”其实坐实了 “切切 然饵其幼子以富贵利达之美”。
还有前辈学者以唐宋思想变革论解释此诗的争议,但问题的关键其实在于文本本身:韩愈此诗中有无“饵 其幼子以富贵利达”呢?“富贵利达”以何见得?
二、 辨析
细究此诗引起争议的句子不是“三十骨骼成”之前的句子,主要集中在“乃一龙一猪。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诸句。
这里需要对典故有正确了解并洞 察韩愈的用语习惯。
(一)“飞黄腾踏”句
“富贵利达”之说来源于此处“飞黄腾踏”,往 往被认为是“飞黄腾达”,但“腾踏”与“腾达”实 大不相同。
“腾踏”误以为“腾达”一是与对“飞黄”为何 物不了解,再就是“踏”与“达”(挞)音同有关。
不同于常表示官运亨通的“腾达”,“腾踏”其实是 奋力前进的动作。
“飞黄腾踏”指的是“飞黄”在奋 力前进。
何谓“飞黄”?《淮南子•览冥训》提及黄帝治 天下的理想世界:“凤皇翔于庭,麒麟游于郊,青龙进驾,飞黄伏皂,诸北、儋耳之国莫不献其贡职。
”东汉高诱 此处注:“飞黄,乘黄也。
”《昭明文选》卷三十五张 景阳《七命》有言:“乃整云辂,马参飞黄越奔沙,辗流霜, 陵扶摇之风,蹑坚冰之津,旌拂霄鳄,轨出苍根,天清 泠而无霞,野旷朗而无尘,临重岫而揽辔,顾石室而回 轮。
”此处唐代刘良注:“飞黄,神马也。
”[3] (P2282)以瘦马自比的韩琮在其《咏马》诗中描写了一匹“曾经 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的瘦马,期待“早晚 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4](P66〇7)。
因此,“飞黄腾踏”指的是神马奋进努力,并不指“富 贵利达”。
“符”(韩昶)正是天资不错的“神马”,张籍 曾称赞其为“风骨粹美”的“万金产”,孟郊曾写《喜 符郎诗有天纵》赞叹他的天才。
正是因为“符”是天 资非凡的“神马”,所以更要奋力前进,这不正是韩 愈对爱子的鞭策吗?
(二)“不能顾蟾蜍”句
此处“蟾蜍”往往被误认为蛙类,实则为出自《相 马经》之典故:“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蚨日蹄如累麴’
收稿日期:2020-01-05
作者简介:张宏( 1976—),女,山东曲阜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讲师,博士。
研究方向:中国文学批评史。
.37•
之语,其子执《相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 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
’”由此可见“蟾蜍”表达的是“不堪御”之意。
韩愈此诗中的“蟾蜍”正如孔子所说不可雕之朽木,墨子上太行不策之牛。
而与“蟾蜍”形成对比的“飞黄”,就是墨子将上太行所策之骥。
韩愈对“伯乐”相关典故是极为熟悉的。
他的诗 文中多处写到马,如《马说》“世有伯乐,后有千里马”[5] (P35)
进一步结合韩愈诗中常出现的“青蛙”,便可以 发现这个“蟾蜍”确实并非“蛙”之属。
韩愈《题张 十八所居》中出现了“蛙”[1] (W86),《盆池》五首中 有两首出现了“青蛙”m (P945)。
值得注意的是,《杂 诗》之四中“蛙黾鸣无谓,閤閤只乱人”[1](|>246>—句 “蛙”与“邑”(金线蛙)尚且区别开,可见韩愈对“蛙”之属非常熟悉,“蟾蜍”不可能是误用。
典故有时不易觉察,如“熊丸”少见,反而容易 引起注意,偏“蟾蜍”这种看似常见的词语易被忽略,误认为不是典故。
(三)‘‘一为公与相”句
韩愈此诗被认为是“切切然馆其幼子以富贵利达”,还因为“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之句,论者对其 教子方式屡屡质疑。
其实,此处应细读文本,辨析韩 愈诗中之意。
提到“公与相”,读者极易误会是谈及“富 贵”,其实“公与相”并不等于“富贵”。
“公与相”的确是高官,但高官不仅仅意味着随 之而来的是“富贵”,同时意味着建功立业。
钱穆说过,对于中国古代读书人,“做官便譬如他的宗教。
因为 做官可造福人群,可以发展他的抱负与理想”[6]<PIW)。
韩愈早年在《与卫中行书》中也对自己的人生方 向作了定位,“至于汲汲于富贵,以救世为事者,皆 圣贤之事业”,“其所不忘于仕进者,亦将小行乎其 志耳”(P193)。
韩愈生活在唐代贞元、元和年间,当时藩镇跋扈,国困民穷。
这个时候做官,其实是在“行 道以利世”,做高官,相当于“补天裂”。
韩愈也正 是这样做的。
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关中大旱,灾民流 离失所、饿殍遍地,韩愈在查访后发现京兆尹李实封 锁消息,谎报称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韩愈 在愤怒之下上《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5] (P588),反遭谗害,由监察御史被贬为阳山县令。
元和十四年 (公元819年)正月,韩愈上《论佛骨表》[5] (P612)极 力劝谏宪宗,引起宪宗震怒,要用极刑处死韩愈,在 裴度等人的极力劝谏下韩愈才得以保命,被贬为潮州 刺史。
到潮州后,他并没有消极避世,而是尽心尽力 为当地百姓谋福祉。
如果韩愈真是所谓的“官迷”,他大可不必如此。
因此,就连质疑他诱子以富贵利达的苏轼,也在《潮 州韩文公庙碑》中评价他“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⑴(剛。
如果吹毛求疵的话,苏轼亦有“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之句。
南宋孙奕在其《履斋示儿编》序中说:“杜子美示儿有诗,韩退之示儿有诗,学者 至今诵之。
而东坡先生一以为圣贤诗,一以为利禄诗,殆若有所区别。
”
细细推究被东坡认为写“圣贤诗”的杜甫也有《奉 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其中“立登要路津”之句,如果孤立地看,和韩愈的“一为公与相”有什么区别 呢?好在杜甫接着补充道“致君务舜上,再使风俗淳”。
而杜甫这诗中言传的,韩愈是真正地躬行笃行了。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韩愈究竟是否为“官迷”,在此诗中 并没有证据,“饵其幼子以富贵利达”更是无稽之谈。
相反,韩愈以诗训子论学,继承并发展了我国的诗教 传统。
他这位真诚负责的父亲,作为学业的成功者—-少年高中的进士、教育的内行——国子监的祭酒,写出这篇名为写给“符”实则写给无数学子的诗,是 非常有说服力的。
韩愈本人曾精辟地说过:“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 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 [5](P169>这种认识,在他的时代,是有进步意义的;在现 在这个时代,仍有意义。
注释
①《符读书城南》原文: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
人之 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学,所人遂异闾。
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 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
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 渐乖张,清沟映污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
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
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
学问藏之 身,身在则有余。
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
不见公与相,起身 自犁组。
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
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菌畲。
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
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行身陷不 义,况望多名誉。
时秋积雨霁,新凉人郊墟。
灯火稍可亲,简编 可卷舒。
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恩义有相夺,作诗劝涛賭。
参考文献
[1 ]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2]林寒,选注.于谦诗选[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2.
[3 ]吕延济,刘良•新校订六家注文选[M].郑州:郑州大学出
版社,2007.
[4]彭定求.全唐诗:卷565 [M] •北京:中华书局,2018.
[5 ]韩愈.韩昌黎文集校注[M].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6]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2018.
(责任编辑:梁士奇)
•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