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州黄谷子种植气象条件分析及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州黄谷子种植气象条件分析及管理
摘要沁州黄小米是沁县著名物产。

通过对1997~2004年沁州黄谷子的种植研究,分析了沁州黄谷子种植的气象条件(降水、气温、光照、湿度)、科学种植与管理技术,为进一步推动沁州黄谷子的扩大再生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沁州黄谷子;气象条件;种植管理
沁州黄是我国四大名米(山西沁县的沁州黄、山东金乡县的金米、章丘县的龙山米、河北蔚县的桃花米)之一,素有“中国米王”之称。

1986年4月在石家庄举行的中国作物协会谷子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沁州黄就被评为一级优质米,命名为全国最佳小米。

沁州黄独特品质得益于独特的气候、土质。

沁县位于山西省东南地区的太行、太岳两山之间,地处太行山深处,县城坐落于北纬36°46′、东经112°41′。

年平均气温8.9℃,全年无霜期167d,年平均降雨量为606mm,年平均日照时数2 529.1h,太阳总辐射量约为562.7KJ/cm2,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特别适宜于沁州黄谷子的生长发育。

因此,沁州黄谷香味浓,所含脂肪、可溶性糖类、粗纤维、蛋白质含量均高于普通小麦、大米。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县的大力扶持下,沁州黄种植基地开发取得了重大突破,种植面积达0.67万公顷,总产量达2.50万吨,目前可开发面积2万公顷,潜力巨大。

为了进一步推动沁州黄谷物的扩大再生产,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尤其是扩大地域的种植范围,研究沁州黄谷物的种植气象条件和种植管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沁州黄谷子种植的气象条件分析
1.1降水
通过对1997~2004年沁州黄种植的气象条件分析可知,降水多少,尤其是沁州黄生长不同阶段的降水量对其生长至关重要。

沁州黄抗旱性较强,其蒸腾系数小,长治市谷子研究所测定沁州黄的蒸腾系数为310左右。

全生育期总需水量为255~300mm,其各个生长发育期占总需水量的百分比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沁州黄谷子在播种至拔节(苗期)期需水量较少,其间一定程
度的干旱,可起到蹲苗作用,使根系发达、深扎,根据实际观测,当土壤含水量降到10%时仍能维持生长。

拔节至抽穗期,对水分的需要急剧增加,其原因是幼穗分化时期,营养器官生长很快,需要大量水分,占到总需水量的22%。

抽穗至开花期同样需要大量水分,此时正值谷子开花前夕(或正在开花),对水分极为敏感,耐旱力差,需要大量水分,占总需水量的32%。

开花至乳熟期需水量也较大,乳熟也就是最后的灌浆期,需要大量的水分,占总需水量的23%。

乳熟至收获期,占总需水量的18%。

1.2温度
沁州黄谷子属喜温作物,根据实际测定,沁州黄全生育期的有效积温为 2 500~3 000℃。

温度太低时会使生长发育缓慢,甚至冻死幼苗。

在子粒灌浆期昼夜温差较大时,能使白天制造养分多,而夜间消耗养分少,有利于子粒灌浆时养分的积累;但日平均气温持续到15℃时,便会使秕粒增多。

沁州黄谷子各生育期适宜的日平均气温如表2所示。

1.3光照
沁州黄谷子属短日照作物,对日照的长短、强弱很敏感。

据长治市谷子研究所专家介绍,苗期在每天8~10h的短光照条件下,经过10d就可以通过光照阶段;如果每天14h以上光照就会显著延迟发育,使抽穗大为推迟。

苗期如果间苗过晚或草多,谷苗就发生争光徒长现象,造成幼苗细高、黄瘦,生长不良。

在穗分化期间,需要充足的光照,特别在穗分化后期,对光照强度非常敏感,此时光照强度不足,可直接影响花粉发育。

在灌浆期间,光照直接影响营养物质的合成和运转。

1.4湿度
沁州黄谷子在苗期、拔节孕穗期空气湿度不宜过大,一般在40%~50%为宜。

如果空气湿度过大,易发生谷瘟病,造成“热腾”死苗现象;但开花期要求空气湿度达80%~90%,这样有利于沁州黄谷子的开花授粉。

2科学种植与管理
2.1适时播种
沁州黄谷子要适时播种,一般选择在5月10日左右土壤10cm地温达到10~15℃时播种为宜。

在5月上中旬处于降水偏少阶段,有利于蹲苗,使根系发达,谷苗壮实,可提高谷子的抗病害能力。

在拔节期正好赶上雨季初期,使幼穗分化过程处于雨水较多的季节,防止“胎里旱”。

抽穗期赶在雨季高峰期,防止“卡脖
旱”。

在开花灌浆期又处于雨水减少期,日照增多,昼夜温差加大,有利于开花授粉和干物质积累,达到粒多粒饱。

成熟赶在早霜之前。

2.2合理密植
沁州黄谷子的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平均每穗粒数和粒重构成的。

沁州黄谷子种植密度为30~45万株/hm2,苗期叶面积系数为1.2~1.4,抽穗后保持在4.5~5.5,这样光能利用率最高,可获得高产。

3加强田间管理
3.1苗期管理
沁州黄谷子籽粒小,出苗数为苗数的几倍或几十倍,再加之杂草和谷苗一起出土,彼此争光、争水、争肥严重,其中又以争光最为严重,为避免“苗荒”出现,要在三叶期能拿住苗时疏1次苗,五叶期以内要进行除草。

3.2中耕培土,适时浇灌
谷子属中耕作物,拔节后、雨季前进行1次中耕。

在降水不足的情况下,适时灌溉补充土壤水分,以保证沁州黄谷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沁州黄要在硬壳变黄、谷穗断青、子粒变硬时及时收获。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