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西省会昌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江西省会昌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业态是指基于不同产业间的组合、企业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产业链环节的分化、融合、行业跨界整合以及嫁接信息及互联网技术所形成的新型企业、商业乃至产业的组织形态。
如无人超市,是一种顾客通过手机扫码或人脸识别进入超市购物、无现金支付的新商业模式。
它24小时营业、无干预购物、结账速度快,为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近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
其中,针对“新业态,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部分,方案明确,要大力发展共享经济、数字贸易、零工经济,支持新零售、在线消费、无接触配送、互联网医疗、一站式出行、共享员工、远程办公、“宅经济”等新业态。
(摘编自MBA智库·百科、搜狐网)材料二:
2012-2019 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走势图
因受新冠肺炎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06504亿元,增速同比下降6.8%,1-2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21万亿人民币,较同期大跌20.5%。
但是,疫情催生下,“宅”经济发展迅速,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逆势增长3%。
2月中旬,各省陆续复工复产,国内消费逐渐回暖。
3月,部分产业产值降幅明显收窄。
(摘编自《宏观看行业:网上生活之直播带货》)材料三:
疫情期间,由于贸易往来受限,通过跨境电商对接海外客户时降低交易成本,传统外贸大额交易的特点改变了,变为多批次、小批量地把本土产品通过网络“卖到全球”。
广东社会科学院专家丁力将这些在疫情期间催生的新经济现象称为“隔离经济”。
他用四句话来概括“隔离经济”,分别是线上交易主流化、线下生产无人化、企业运营虚拟化、终端服务视频化。
在这些变化背后,本质是市场需求的改变。
“既然市场需求改变了,未来需要怎么样的产业结构来对接则是一个大问题。
”丁力说。
(摘编自南方周末《一季度GDP成绩单复盘》)材料四:
记者:很多人也担心,非常时期培养出来的用户消费习惯或理念,能否成为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王微:这一阶段产生的一些创新,有些可能是暂时性的需要,但总归是有需求基础的。
如果这些行业企业能够加快完善服务,拓展应用场景,增强用户粘性,多数创新前景是可期的。
记者:为应对疫情影响,如何更好地推动这些新业态经济发展?
王微:行业协会要广泛开展新模式、新业态知识普及活动,让更多的企业+”、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产业链整合及企业组织创新等方式发展新模式、新业态。
抓好新一代信息技术设施建设,在全球范围内聚集制造资源和需求,提前抢占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先机,积极拓展新模式、新业态应用范围。
政府部门一方面要着力提升现代化监管能力,如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缩短审批流程,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互联网+监管”;另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推动解决新业态涉及的分工协作问题、新模式涉及的体制障碍问题,为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摘编自《王微:疫情催生五大行业机遇爆发式红利需转为持续动力》)
1. 下列不属于疫情防控中催生出来的经济新业态是()
A. 知名企业短期租用多家餐饮企业员工,实现“员工共享”。
B. 博物馆将馆藏文物的资料分类录入云端,开设线上展览。
C. 多家企业采用云签约、云招标等形式进行线上远程办公。
D. 教育部门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停课不停学”的在线教育。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疫情的影响下,餐饮、住宿、旅游、娱乐等传统行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宅”经济却发展迅速,可见新业态将逐步取代传统行业。
B. 材料二中可见,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逐年稳步上升。
2020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降,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却逆势增长。
C. 防疫期间爆发式涌现的新业态,有些是昙花一现的应急之计,有些则培育了新的生活、学习、办公、社交习惯,给经济带来了新机遇。
D. 云计算、大数据、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防控防疫、复兴经济提供了巨大的支持,抓好新一代信息设施建设,是发展新业态的技术前提。
3. 疫情下活跃的经济新业态如何在未来成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是战胜病毒的决定性力量,也是抗疫战斗取得胜利的最有力武器。
全面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必须发挥科学的力量,让科学防治贯穿疫情防控全过程。
历史上,人类战胜大灾大疫,
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的防控和技术的支撑。
认清病毒,才能战胜病毒;科学防控,才能有效遏制病毒蔓延势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快速分离出病毒毒株、成功研发检测试剂盒到不断优化临床救治方案,从延长假期、错峰上班到精准复工复产,从如何戴口罩、如何乘车到如何召开会议……一系列积极进展和防控成效,都离不开有力的科研攻关,离不开科学的防范措施。
病毒传播有其规律,顺应规律、科学防控,就能降低疫情传播的峰值,加速疫情的衰减。
然而,也有少数人在疫情面前乱了阵脚,甚至我行我素。
他们有的在疫情面前搞“特殊”,搞聚会、乱扎堆、不戴口罩,把防控要求当作耳旁风;有的听信谣言,被一些网上信息左右,信奉所谓“靠喝茶、吃大蒜预防”,甚至“喝漂白粉消毒”,丧失了基本的科学精神;有的不去积极认识病毒,听风就是雨,整日处于恐惧、焦虑、担忧的负面情绪之中;还有的片面夸大危机,对特定人群一律敌视,不能正确对待发热病人。
诸如此类,不仅不利于遏制疫情蔓延,还会影响和干扰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是一场总体战,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无论是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还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都不可能单纯依靠人工来完成,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现在,很多追踪密切接触者、查询周围疫情形势、精细到小区的数据显示软件广泛应用。
这些都极大地减轻了人力物力,提高了防疫抗疫的效益。
只要善于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就一定能为疫情防控研判形势、科学决策提供坚实保障。
有人说,恐惧是更可怕的传染病。
战胜疫情,保持健康心态,筑牢心理防线至关重要。
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的战斗员,既不能惊慌失措、畏首畏尾,也不能掉以轻心、轻举妄动,而要尊重科学、相信技术,用理智去思考、用勇气去战斗,坚定必胜信心,高度负责地做好个人、家庭和单位的科学防护。
病毒虽然是魔鬼,但只要我们坚持科学思维,弘扬科学精神,按照科学要求严防严控,就不会让魔鬼藏匿,也一定能消灭疫病。
知识就是力量,科技就是利器。
当前,正值疫情防控最吃紧的关键时候,更加需要用好科学技术这一最有力的武器,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从而汇聚起科学防疫、科学抗疫的强大力量。
(选自《求是》2020年6月,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有力的科研攻关和科学的防范措施让我国的防控有了一系列的积极进展,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B.顺应病毒传播的规律,做到科学防控,能降低疫情传播的峰值,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加速疫情的衰减。
C.将追踪密切接触者、查询周围疫情形势等疫情监测都交给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百姓就能安心放
心。
D.全面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需要我们保持健康心态,筑牢心理防线,坚持科学思维,弘扬科学精神。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体部分围绕“科学是抗疫最有力的武器”展开论述,论证过程中各部分在逻辑上呈逐层深入的关系。
B.文章第三段列举一系列疫情防控中的乱象,从反面说明顺应病毒传播规律,科学防控能有效遏制疫情蔓延的观点。
C.作为全文的“结论”部分,文章末段呼吁人们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要用好科学技术这一利器。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主体部分论证过程中运用了事例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病毒面前,我们要坚持科学思维,弘扬科学精神,理智思考,不能有丝毫的恐惧和焦虑等负面情绪。
B.作为一场总体战,疫情防控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善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提高防疫抗疫的效益。
C.对来自重点疫区的特定人群保持警惕,对发热病人进行严格的分诊隔离治疗,这是片面夸大危机,不利于遏制疫情蔓延,可能干扰防控。
D.在湖北等主要疫区疫情清零之后,我国的疫情防控重点转为“外防输人,内防反弹”,我们只需要做好个人、家庭和单位的科学防护,就能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当下中国诗坛,不少作品过于炫耀“技巧”,喜欢设置“阅读陷阱”,没有韵律,没有结构,没有意境,没有内容,没有美。
一些作者写诗,一天写一首,甚至好几首,不断成批量、重复地生产文化“快餐”。
诗歌丧失了至真至善至美的品质,丧失了应有的典雅、庄重和高贵,失去了风度。
那么,诗歌的风度是什么?诗歌的风度是人们精神的筋脉,是渺远的苦难意识的复活,是生命的旗帜和光明的导向。
那么应从哪些方面重振诗歌的风度呢?
第一,要重振诗歌的思想深度,将诗歌推向历史的纵深。
诗歌应当具有“高格”境界,诗歌是人的灵魂的镜子,有什么样的灵魂就会有什么样的诗歌和诗人品格。
诗人的心是赤诚的,他试图以不同的表现方式温暖人类受伤的心灵,使诗歌的魅力与创作者的人格魅力合二为一,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只有活着的人才会感受到时间的意义,只有思考的人才会感受到时间的重量。
因此,时间的观念在优秀诗人的文本中不仅表现出对家园深切的春恋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它更象征着一段记忆,一种情愫,有着铭文般的质感,让人看着炊烟从贫瘠的大地上升起,想起古老的歌谣消失在时间尽头的河流里。
这样的生命体验,既是诗人个人的,更是人民大众的。
第二,要重振诗歌的精神广度,诗人要肩负起时代的责任与使命。
人有两种本能:即生存本能和艺术
本能。
生存本能是物质上的,浅层次的,吃饱了喝足了,即可满足;艺术本能是精神上的、深层次的,因为精神的空间是无限的,这就决定了艺术创作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艺术本能不仅可以见证生命的意义,而且可以使人得到精神的抚慰和振奋,失去这个本能,人就沦为行尸走肉。
因此,作为以艺术本能存在的诗歌不仅要有思想的深度,更要有精神的广度。
第三,要重振诗歌的艺术密度,彰显人民视角的叙事张力。
诗歌不是空洞的喊叫而是充满矛盾与对质、紧张与平衡,充满丰沛的意蕴,其诗意的密度主要通过人民视角叙事的张力来彰显。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的叙事就是人民视角的最好例证,它展现的诗意是对贪官的愤恨和对劳苦大众的深刻同情。
不仅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痛苦生活,也深刻地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精神诉求。
诗歌应当充溢密集的诗意,创作者在古典诗词和优秀新诗的熏陶下,充分吸收西方后期象征派和现代派的某些表现手段,从人民视角出发,通过叙事张力的表现,还原诗歌的“歧义性”“丰富性”和“纯粹性”,拓晨诗歌艺术的表现力。
第四,要重振诗歌的抒情厚度,诗人要有悲悯情怀。
无论诗歌的思想有多深、精神有多广、诗意有多密,诗歌都离不开抒情。
因为,抒情是诗歌的本质特征,由坚固的信念牢牢支撑。
这是一种来源于生活、自然、启示和宗教民族的信念。
这是一种产生魔力感和梦幻的信念。
阅读充满抒情的诗歌,使人陡然对敬畏的文字产生由衷的尊崇之情。
这样的诗歌必须是过着绝对诚实生活的人所写,他的诗写得越好,他的人生态度就越虔诚。
事实证明,人们需要诗歌,更需要有风度的诗歌。
当世界浮躁的时候,诗人应该进入思考,变得安静。
诗人要和读者对话,诗人要和诗歌对话,读者要和诗歌对话,诗人与读者要和自己的灵魂进行对话。
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歌的美誉度亟待重建。
(摘编自聂茂《重振诗歌的风度之美》)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重振诗歌的思想深度,需要诗人以赤诚之心完成由追求时间的意义到重量的创作转向。
B.重振诗歌的精神广度,诗人要肩负起时代的责任与使命,用诗歌来满足人的两种本能。
C.重振诗歌的艺术密度,必须借鉴多种艺术表现手段,通过人民视角叙事张力来实现。
D.重振诗歌的抒情厚度,诗人需要始终抓住抒情这一诗歌的本质特征,体现出悲悯情怀。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当下中国诗坛存在的一些弊端,作者进行了批驳,继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B.文章紧扣中心论点,展开了多角度的论证,呼吁诗人的创作需要重振诗歌风度。
C.在论证诗意密度主要通过人民视角叙事张力来彰显的论点时,文章采用了例证法。
D.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四个分论点各有侧重又关联对比,论证有力。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多过于炫耀“技巧”、喜欢设置“阅读陷阱”的诗歌作品,没有意境和内容,丧失了应有的典雅、庄重和高贵。
B.精神上的艺术本能可以见证生命的意义,故而能抚慰人的精神,以艺术本能存在的诗歌也要有精神的广度。
C.诗歌充溢密集的诗意,离不开诗人对古今中外优秀诗作的借鉴,诗人应从人民视角出发,拓展诗歌艺术的表现力。
D.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乳母大堰河由衷的怀念、感激和赞美可见艾青有着虔诚的人生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
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
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
常从,沛公击章邯军濮阳,攻城先登,斩首二十三级,赐爵列大夫。
复常从,从攻城阳,先登。
下户牖,破李由军,斩首十六级,赐上闻爵。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
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项羽目之,问为谁。
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
”项羽曰:“壮士。
”赐之卮酒彘肩。
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项羽默然。
沛公如厕,麾樊哙去。
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明日,项羽入屠咸阳,立沛公为汉王。
汉王赐哙爵为列侯,号临武侯。
迁为郎中,从入汉中。
从攻项籍,屠煮枣。
击破王武、程处军于外黄。
哙还至荥阳,益食平阴二千户,以将军守广武。
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
从高帝攻反燕王臧荼,虏荼,定燕地。
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
更赐爵列候,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号为舞阳侯,除前所食。
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
从,斩首百七十六级,虏二百八十八人。
别,破军七,下城五,定郡六,县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
(节选自《史记·樊哙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
B.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
C.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
D.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从百余骑从:跟从。
B.项羽既飨军士飨:犒劳。
C.项伯常屏蔽之蔽:遮挡。
D.与沛公有隙隙:隔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出身寒微,官至封侯。
他曾隐居乡间以杀狗卖肉为职业,后追随高祖南征北战,建功立业,食邑封地,晋为列侯,世代承袭。
B.樊哙临机果断,勇气可嘉。
高祖身处鸿门宴的危险境地时,他带剑拥盾,直闯军帐,慷慨陈词,项羽无言以对,高祖化险为夷。
C.樊哙忠心不二,屡平叛乱。
他跟随高祖打下西汉基业,并追随高祖征讨叛军,攻打燕王臧荼,平燕地;又攻打韩王韩信,平楚地。
D.樊哙骁勇善战,军功卓著。
他跟随高祖攻打秦军时,身先士卒登上敌人城池;他曾独自带兵打垮七支敌军,攻下五座城池,平定了六个郡,五十二个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①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②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注释】①此词很难确切系年,当作于丈夫赵明诚重新出仕,而李清照自己仍独自留居青州时,夫妻二人曾有过短暂的离别。
②山枕:枕头。
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
14.下列对本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首三句,词人由春景落笔,既是对春天来临总的概括,亦是怀春之情已动的流露。
B.上片末两句,貌似直露,实则含蓄,传递出词人对丈夫矢志不渝的情意。
C.词的下片选取了闺中生活的三个典型细节,表明其心境郁闷,慵懒至极。
D.全词从白天写到夜晚,刻画出一位热爱生活、向往幸福、深切思念丈夫的思妇形象。
15.“柳眼梅腮”一句历来被称为“易安奇句”,请结合词的上阙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故事,紧紧扣住“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面是一封书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语文报》编辑部:
我是清远XX中学学生李小红,是一位酷爱写作的妹仔。
久闻你刊大名,决定投稿。
现奉上大作《擂茶飘香》一篇,敬请拜读。
还望务必拨冗回示为谢!
此致
敬礼!
李小红
2020年11月2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 对学生话剧社要排演经典话剧《雷雨》这事,校团委一定鼎力支持。
B. 兹介绍我校齐凯扬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C. 承蒙奉书并赐佳作,拜读之时,获益匪浅。
因琐务未及回复,深以为歉。
D. 三年同窗,朝夕相处,今毕业在即,特赠小照一张,敬请笑纳!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总是有人要赢的,那么为什么不能是我呢?”——科比·布莱恩特
信念是辉煌的光,照遍周围也引导着人自身,信仰是人生的动力。
——列夫·托尔斯泰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D项,对象错误,结合“新业态是指基于不同产业间的组合、企业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产业链环节的分化、融合、行业跨界整合以及嫁接信息及互联网技术所形成的新型企业、商业乃至产业的组织形态”分析,新业态是企业、商业乃至产业的组织形态,教育部门属于政府事业单位,故不属于此类。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A项,分析错误,疫情背景下,部分传统行业受挫,新业态兴起,但无法推论出“新业态将逐步取代传统行业”。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①结合“基于不同产业间的组合、企业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产业链环节的分化、融合、行业跨界整合以及嫁接信息及互联网技术所形成的新型企业、商业乃至产业的组织形态”“在这些变化背后,本质是市场需求的改变。
既然市场需求改变了,未来需要怎么样的产业结构来对接则是一个大问题”“通过跨境电商对接海外客户时降低交易成本,传统外贸大额交易的特点改变了,变为多批次、小批量地把本土产品通过网络‘卖到全球’”等分析,企业需要加快新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加速产业间的组合、企业内外分化融合、行业跨界整合,把握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等。
②结合“行业协会要广泛开展新模式、新业态知识普及活动,让更多的企业+’、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