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政教育•
如何在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摘要 在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要善于发现古诗词与思政的契合点和切入点,善于挖掘古诗词与现实的共鸣处和相通性,针对古诗词的不同主题,融入不同的思政话题,从而在古诗词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既获得传统文化上的浸润熏陶,也获得思想政治上的丰富营养。
关键词 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思政融入
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课是所有非思政类课程里思政元素
最多的一门课程,在语文课中融入思政元素,既可以使学生在
享受语言文化之美的同时,获得思想政治上的教育和感召。
尤
其是语文课中的古诗词部分,记录着古人的心迹和情感,凝聚
着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是传统文学的精华和代表。
在课程思政
背景下,如何在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如何发
挥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在青少年思政教育中的价值?是值得进
一步研讨的课题。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阶段,是性格的养成阶段,
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塑造阶段,最需要教师的精心引
导和栽培。
中学语文是中学阶段的核心课程,古诗词作为中学
语文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学习
时间里,学生在必修教材、选修读本乃至试卷鉴赏题中所学所
见的古诗词不下两百首。
不仅数量多,且绝大多数要求背诵默
写,因此古诗词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远非其他学科和课
程所能比拟。
因此,巧妙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古诗词的教学,引
导学生关注历史现实、关心家国天下、思考社会人生,极其必
要。
至于如何融入?就是根据不同诗词的情感和主题,引入与
之相应的现实话题和观念,使之溶盐与水、不着痕迹,达到自
然而不刻意、协调而不牵强的教学效果,例如以下几个案例。
1 在田园诗词中融入乡村振兴的话题
田园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流派,也是中学语文中诗词
板块的必选内容。
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陆游的《游
山西村》、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都是田园
诗词的经典之作,诗词中对当时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民
形象都有生动地记录和描写,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三农”问题
的重要文献。
因此,在讲授田园诗时,不妨融入脱贫攻坚和乡
村振兴两个话题,融入耕读传家的传统文化。
讲授《归园田居》
时,可以引入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体验;讲授《归去来兮辞》
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当今人们离乡与还乡的困境,讲授《桃花
源记》时,可以引发学生对未来乡村振兴的想象等等。
以古鉴
今,触类旁通,使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体验也更加深刻。
2 在边塞诗词中增进学生的家国情怀
边塞诗和军旅题材的诗词也是中学语文的重要内容,虽然
古代的“忠孝观念”与现代的家国情怀有很大的区别,但是边
塞诗里诗人对于国家的情感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例如杜
甫《兵车行》里直书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困难,可以通过那种忧
国忧民的情感,引导学生思考当下国家定的来之不易以及边疆战士保家卫国的艰难。
又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里那种忠君报国的执著,与当代青年人报效国家的愿望也有相通之处,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理想。
此外在讲授杜甫的《春望》《石壕吏》、岑参的《白雪歌武判官归京》、范仲淹的《渔家傲》、陆游《书愤》等诗词作品时,都可以适当融入现代的家国观念,增进学生的家国情怀。
3 在恋情诗词中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基金项目:贵州农业职业学院2020年院级课题《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YJKT2020-8)。
]【参考文献】
[1]曲健.课程思政视域下古代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学刊,2020,(09):81-83.
[2]牛晓玉.浅析古诗词文学作品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J].语文建设,2013,(26):48-49.
[作者简介:陆坤(1993--),男,布依族,贵州望谟,硕士,教师,贵州农业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古典诗词和语文教育。
]
文/
陆坤
恋情诗词是中国古代诗词中艺术成就最高、创作数量最多
的一类,也是中学生兴趣最浓、接触最多的一类。
从先秦到现
代,每个时代都有大量的恋情类诗词名篇和名句出现,如《诗
经》中的“死生契阔,与子成悦。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楚
辞》中的“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卓文君的“愿
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
山不是云”,秦观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等等,这些作品脍炙人口,流传极广,难免会在耳濡目染和潜
移默化中影响到中学生的爱情观念。
因此教师在讲授到与恋情
主题相关的作品时,不能不进行正确地引导。
中学语文中所选的《秦风·蒹葭》《卫风·氓》以及秦观《鹊
桥仙》等,都是恋情诗中的名作。
在讲授“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时,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伊人”象征意义,不一定是指
情人、爱人,也可能是理想以及任何美好的事物。
在讲授秦观
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时,可以
引导学生探讨恋爱的忠贞问题。
再如《卫风·氓》,“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
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讲授时可以借助社
会上的离婚事件或分手事件,引导学生谨慎对待爱情和婚姻要,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学会自我保护。
4 在送别诗词中养成健康的友谊观
诗词是古代文人之间的社交载体,因此送别诗也是古诗词
的常见类型,蕴含着中国古人重情重义的友情观念。
中学语文
中选录有不少经典的送别诗词,如李白的《送友人》《闻王昌
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江南逢
李龟年》、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在讲授这些送别
主题的诗词作品时,可以将古人的友谊观与现代人的友谊观进
行对比,同时将网络上的一些同学矛盾相关的现状,作为探讨
的案例。
在欣赏送别诗词之美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纯洁健康
的友谊观。
总之,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和途径是
多样的,也是多维的,以上探讨的四个案例只是其中的冰山一
角。
如何巧妙融会贯通,就是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古
诗词与思政的契合点和切入点,善于挖掘古诗词与现实的共鸣
处和相通性,针对古诗词的不同主题,融入不同的思政话题,
如在咏史诗词中融入历史人文观念,在山水诗词融入生态文明
理念等等,从而在古诗词教学的同时,让学生获得传统文化上
的浸润熏陶,也获得思想上的丰富营养。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