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研心得JIAOYAN XINDE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当中,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内容融为一体,将原本抽象、繁杂的知识以更加形象、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学习当中,并且展开积极思考、探究,将以往的被动学习逐步转变为自主学习,以此切实优化教学效果。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呢?
一、巧设媒体导入,让学生思维受到启发
人类的思维往往是由概念展开的,如果失去了概念,就无法展开切实有效的思维。
小学数学教材中也蕴含着不少数学概念,如数学四则运算等,小学数学知识架构就是由这些内容组成的。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今天,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起来,巧妙设计媒体导入,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然地投入到数学概念的学习中,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树立科学、严谨的思维习惯。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借助以往所教学的内容“三角形”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动态演示:今天是开学第一天,一个名叫“小迷糊”的三角形不小心将自己的一条边遗失在了家里(同时移走三角形的一条边),它开始号啕大哭起来。
路过的三角形叔叔“大智慧”问道:“你怎么哭啦?”“小迷糊”答道:“我把我的边掉了!”于是,教师把握时机,抛出引导性的疑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个‘小迷糊’还是不是三角形呀?”不一会儿,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它不是三角形!”气氛十分活跃。
教师继续引导:“是的,同学们都很聪明。
那么大家知道它是什么吗?——它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新伙伴‘小迷糊’角。
”以此引申出本节课的内容。
可见,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有机融合,可以创新课堂导入方式,通过生动的媒体情境吸引学生眼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找出蕴藏在其中的角,使学生意识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有角的“身影”,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启发。
不仅如此,在如此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会受到兴趣和欲望的驱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后续学习当中,从而在动态演示中理解角的概念,更加轻松地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知识梳理能力的提升。
二、进行微课制作,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即部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相对较少,往往都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获得知识的。
显然,这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强化,还会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流于形式。
尤其是遇到教学重难点时,学生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不利于知识的深入学习,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也难以得到实质性的发展。
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则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广开思路,积极革新课堂教学的手段,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微课制作。
具体来说,微课可以彰显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提前制作符合学生需要的微课视频,让接下来的数学教学更具针对性,促使学生在收获更多新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
张静
55
SHANXI JIAOYU
教研心得JIAOYAN XINDE
知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例如,“分数乘整数”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教学。
本节课的重点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中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做到理解和掌握。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跟上教师的节奏,教师提前给学生制作了相应的微课视频,并且将其上传到相应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下载、观看,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把握将要学习的重点内容。
在微课视频中,除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外,教师还设计了一些习题,以此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1)6个12是多少?(2)8个13是多少?(3)7个5是多少?(4)
23+23+23+23+23=?等。
通过对知识的类比和迁
移,学生意识到:5个23相加,实际上就是5×23;6个35相加,实际上就是6×35。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整合
5个23、6个35相加的结果,归纳出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教师还可以将课后训练题分享到班级群,让学生自主下载并完成习题,从而检验自身的学习情况,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通过微课视频的制作,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从而避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迷失方向,最终保证整体学习的效果。
这样的方式更易于学生接受,让学生把握大致的学习内容,并且及时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针对性地改正不足,在学生知识理解感悟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数学教学效果的进一步优化,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
三、拓宽教学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新课标明确提到,教师需要明确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而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这一要求,就有必要对数学教学的平台进行优化。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媒体的优势,对教学平台进行相应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平台上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在必要时刻,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及时帮助学生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彰显学生学习主人公地位的同时,做到查缺补漏。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简便算法”这部分知
识内容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教师为学生设计了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
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未能完全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记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一对多的在线教学:“期中考试要到了,明明向爸爸要了一些钱,去商场买学习用品,其中,一套数学真题训练用去120.6元,一个文具盒用去24.2元,一本《小学生作文》用去30.8元,一套尺子用去9.3元,两本笔记本用去7.7元,现在明明的口袋里还剩下46.4元,请问明明爸爸一开始给了多少钱?”借助例题来实施教学,让学生在平台上进行交流、探讨,并发表个人的想法。
该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学生而言是不陌生的,因此大部分学生都会踊跃发言,展示心中所想。
对此,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探究,教师予以适当引导:“明明爸爸给了多少钱?要怎么计算?怎么计算可以更快得出结果?”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会发现,其中蕴藏着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小数加法的简便算法”。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有机融合,可以对数学教学的平台进行拓展,加强对学生的课后指导,让学生在宽广的学习田野上自由驰骋,最终从中掌握小数加法运算的简便方法,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促使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进而逐步促进自身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在上述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展开积极的交流、探讨,尽可能地凭借自己的力量完成问题的解答。
同时,要强化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在线教学的功能。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可以从巧设媒体导入、进行微课制作和拓宽教学平台三个方面入手,以此为学生构建一个高质量的数学课堂,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并从中收获丰富的知识与技能,为后续学习和成长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胜坨镇宁海小学)
(责任编辑晓寒)
56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