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传祥纪念馆受冷落,“革命工作没有贵贱之分”成为遥远的历史回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传祥纪念馆受冷落,“革命工作没有贵贱之分”成为遥远的
历史回响。
今天上午再次参观时传祥纪念馆,心中有些戚戚然。
纪念馆里就我一个参观者,工作人员倒有两三个,管理人员比参观的人多。
纪念馆里很干净,内容也很丰富,图片、遗物、雕塑等等,很有吸引力。
我想参观的人少,应该是我们社会的价值取向变了,“革命工作没有贵贱之分”成为遥远的历史回响了,没有人再会把时传祥作为榜样了吧。
网传北京大学一位教授公开讲,上职高的学生就是“没出息”。
言外之意,做普通劳动者就是“没出息”。
我一想,我们这个社会“没出息”的人还真的挺多。
扫马路的,疏通下水道的,搬家的,卖早点的,送快递的,送饮用水的,种庄稼的,做保安的,做流水线工人的,等等,在北大这位教授眼里,恐怕都是“没出息”的。
可是,那些有出息的人,真真离不开这些没出息的人。
离开这些没出息的人,我们的生活恐怕什么事都得亲力亲为。
明明我们离不开这些没出息的人,还歧视这些没出息的人,谁还会愿意当这些没出息的人呢?难怪现在的家长都焦虑,难怪现在许多年轻人宁可躺平宁可啃老也不愿当普通劳动者,是因为他们怕被人歧视,怕人说自己没出息呀!
我曾经种过地,在建筑工地搬过砖,修过路,挖过土方,挖过矿石,给人挑过脚,油漆过门窗等等。
在我干这些体力活的时候,我不怕出力,不怕辛苦,不怕流汗,不怕收入低,就怕遭人歧视,让人觉得我没出息。
这是很伤自尊的。
我又想到现在不少人怀念六七十年代,绝对不是怀念那个时候的贫困,绝对不是还想再过那种少吃缺穿的日子,而是怀念那个时候普通劳动者也能受到尊重。
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是有社会分工的,既需要高层次人才,也需要低端劳动者。
有人享受服务,就得有人提供服务。
高层次人才固然应该受到尊重,低端劳动者也不能被斥为没出息。
两极分化的社会,既不健康,也不文明,更不容易和谐与稳定。
社会应该尊重普通劳动者,恐怕这就是时传祥纪念馆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