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雅克· 卢梭及其代表作《新爱洛依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雅克· 卢梭及其《新爱洛依丝》
我把所有一切的书都合起来。只有一本书是 打开在我们大家的眼前的,那就是自然的书。 正是在这本宏伟的著作中,我学会了怎样崇 拜它的作者。 ——卢梭《爱弥尔》


一、卢梭其人 二、卢梭其作 三、《新爱洛依丝》

多面卢梭

卢梭(1712年—1778年)是18世纪法国思想家, “人生来是自由的,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是理 解卢梭生平的一把钥匙,也是弄清他对艺术、政 治和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不二法门。卢梭出生在 一个思想与政治变革的时期,既像古代哲人一样 为德性辩护,又像现代思想家一样为个体辩护, 同时还认为城市生活与道德败坏紧密相连。主张 人性本善,倡导教育改革、政治改革,从而塑造 自然人,他蔑视社会偏见、舆论及习俗,财产是 产生不平等的根源,而社会习俗使其合法化。
跟父亲在一起的时候, 我肆无忌惮;在朗拜尔 西埃先生家里的时候, 我无拘无束;在舅父家 里,我谨言慎行;到了 我师傅那里,我就变得 胆小如鼠了。 ——《忏悔录》

1724年因为兰博希尔的妹妹在一些小事上责 打卢梭,致使此段生活结束(弄断梳齿)。 “对我来讲,拜倒在让人折服的小姐脚下, 顺从她的指令要求,乞求她的宽恕和原谅, 真是妙不可言的快事。我那生动的想象力让 我热血沸腾,我看上去像一位痴迷的情人”。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 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 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 切更是奴隶。 ——《社会契约论》

隐居与决裂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 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要强使 一种土地滋生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使 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他将气 候、风雨、季节搞得混乱不清;他残害他 的狗、他的马和他的奴仆;他扰乱一切, 毁伤一切东西的本来面目;他喜爱丑陋和 奇形怪状的东西,他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 个样子,甚至对人也是如此,必须把人象 练马场的马那样加以训练;必须把人象花 园中的树木那样,照他喜爱的样子弄得歪 歪扭扭。 ——《爱弥尔》


1749年,卢梭拜访狄德罗从而得知全国论 文大赛的消息,大赛的主题是“科学与艺术 的复兴是否有利于道德净化”。结果卢梭提 交《论科学与艺术》一文参赛并获得一等奖 (即第一论)。哲学家的生涯因此开始。声 誉也因此而如日中天,社会交往也日渐增多, 但卢梭不善交际,深感不自在。卢梭也因此 疑心周围的那些朋友设计合谋毁掉自己。他 们表面上似乎在努力使我幸福,实际上却努 力使我成为笑柄”。

研究卢梭思想的参考书目



梁启超:《卢梭学案》 李平沤:《主权在民VS‚朕即国家‛》——解读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 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复旦大学出版社。 赵 林:《浪漫之魂——让·雅克·卢梭》,武汉大学出版社。 尚 杰:《社会契约论》导读,四川教育出版社。 于凤梧:《卢梭思想概论》,北京师范大学1986年出版。 钱弘道:《为卢梭辩护——卢梭政治法律思想批判》,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卡西尔:《卢梭·康德·歌德》,三联1992年。 雷蒙·特鲁松著,李平沤译:《卢梭传》,商务印书馆。 罗曼·罗兰著,王子野译:《卢梭的生平与著作》,三联书店1993年。 威尔·杜兰:《卢梭与大革命》,东方出版社1999年。 保罗·约翰逊:《知识分子》——卢梭:‚有趣的疯子‛,江苏人民出 版社2000年。
1743年,卢梭出任法国驻威尼斯公使的秘书 工作。因与公使交恶,不欢而散。 1744年卢梭重返巴黎认识瑟瑞斯· 瓦塞尔小 姐,此人是卢梭下榻的一家饭店的洗衣工, 并伴随卢梭此后的余生。卢梭对她的评价是: “我觉得她是一个正直、质朴而又不卖弄风 情的女子。我们心心相印,气质相投,我永 远不会抛弃她,也永远不会与她结婚”。 卢梭与瑟瑞斯一共生有5个孩子,他们被卢 梭全部遗弃。卢梭的说法是:“我为孩子作 出了可能是最佳的选择,我希望他们像其父 一样得到国家的培养和教育。”
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何时吹响, 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 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 “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 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这 样的人。 ”……看看有谁敢于对 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卢梭自称唯一爱过的女人苏菲·居德托伯爵夫 人的评价是:他丑陋得令我害怕,爱情没有使 他更有吸引力。不过他是个可怜的人,我只有 用温柔和仁慈去对待他。他是一个有趣的疯子。 现代学者的评价是: 受虐狂,暴露狂,神经 衰弱者,疑病症患者,手淫者,隐性同性恋, 缺乏父母人情,早期妄想狂患者,孤芳自赏, 满腹内疚,病态的胆怯,盗窃癖,幼稚病,易 怒而且贪财。

1724年—1728年,卢梭师从一位雕刻家,卢梭 认为师傅的管教使其失去了自由和财产,“未 被满足的欲望导致邪恶”。于是卢梭开始偷窃 他所欲求的东西,尽管经常因此挨打,但卢梭 想得开,“既然偷窃,挨打是应该的。这是等 价交换”。“我的欲望极其强烈,每当我激动 的时候,我的那种狂热是无与伦比的,审慎、 恭敬、畏惧、礼节,我全然不顾,我完全变成 一个胆大包天的人。羞耻心阻挡不住我,危险 也不能使我畏缩不前,除了我迷恋的对象之外, 天地虽大,却仿佛空无一物,”这就是欲望导 致奴役,导致苦难的明证。
1752年卢梭创作歌剧《乡村巫师》,演出后获得 成功。 1753年,第戎科学院以“人类的不平等”为题再 次向全国征文,卢梭提交《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和基础》(即第二论)一文参赛,结果虽未得奖, 但此文于1755年出版后导致的影响远远超过《论 科学与艺术》一文。 1754年,卢梭拜访华伦夫人,八年后,华伦夫人 痛苦地死去。卢梭的评价是:“妈妈过惯了豪华 的生活,她注定要遭受贫困和不幸,她因此也就 不致过分留恋人生。至于我,这个各种灾难的牺 牲品,注定要留在社会上,以便给热爱幸福、正 义等人说真话”。

卢梭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哲学家,他上承柏拉 图、蒙田、孟德斯鸠、洛克,下启康德、马 克思、杜威等无数思想家。但是自己一生坎 坷,备受磨难。“我把一生奉贤给神圣而纯 洁的真实,我的情感从未玷污我对真实的挚 爱,利害与恐惧也从未腐蚀或败坏我对真实 的敬意,只有当我手中的笔担心自己是出于 复仇的目的时才拒绝起出逃流浪,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来 维持生活,饱尝人间苦难,也广泛地接触 了社会。其间结识了华伦夫人,并在她家 度过了8年的宁静、甜蜜的生活,醉心于山 间乡村的的美丽景色,勤奋自学各门学科, 积累了广博的知识。
“ 一切否认心灵感应的人,假使他 们能够的话,就请他们讲讲吧,为什 么我和华伦夫人第一次见面,第一次 交谈,第一次凝视,就不仅令我对她 无限钟情,而且产生了对她的一种永 不磨灭的完全的依赖。” ——《忏悔录》

巴黎扬名
“科学、文学与艺术…… 用花冠点缀在束缚着人 们的枷锁之上,它们窒 息人们那种天生的自由 情操。”
“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 我们的科学和我们的艺 术之臻于完美而越发腐 败的” ——《论科学与艺术》
1741年,来到巴黎,以抄写乐谱、 传授音乐为生。结识了狄德罗,逐 渐形成了自己的启蒙思想。1749 年,应征论文《论科学与艺术》 (否认科学与艺术有助于人类道德 的净化) ,获一等奖,从此声誉 鹊起;后又撰写《论人类不平等的 起源和基础》,获得更大反响。
一、卢梭其人

《忏悔录》(1770年完稿)记载了卢梭的人生经 历。他撰写《忏悔录》的目的,一方面是为自己 的生活辩护;另一方面是给自己的生活作出解释。 “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 当时我是卑鄙龌龊,就写我的卑鄙龌龊……,万 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请你把那 无数的众生叫到我的跟前来,让他们听我的忏悔, 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种种恶行而羞 愧。”
我收到了你的反人类的新书, 谢谢你,在使我们都变得愚蠢 的计划上面运用这般聪明伶巧, 还是从未有过的事,读尊著, 人一心向往四脚走路。但是, 由于我已经把那种习惯丢了六 十多年,我很不幸,感到不可 能再把它捡回来了。 ——伏尔泰致卢梭信
其激进思想及行为引起封建王朝和 僧侣们的的不安,也使其与伏尔 泰、狄德罗等启蒙学者决裂。

“ 田野的风光,接连不断的秀丽景色,清新的 空气,由于步行而带来的良好食欲和饱满精神, 在小酒店吃饭时的自由自在,远离使我感到依赖 之苦的事物:这一切解放了我的心灵,给我以大 胆思考的勇气,…… ” —— 《忏悔录》

1728年由于返家太晚,城门已闭致使卢梭离开日内瓦,来到萨 瓦地区的贡菲农镇。认识彭菲尔神甫并皈依天主教,该神甫将 卢梭送往影响卢梭一生的华伦夫人(时年29岁),由于华伦夫人 得到萨迪涅尔国王赐予每年高达2000法郎的养老金,致使神甫 们经常将一些流浪汉送往她家,目的是想赢得更多的天主教徒。 华伦夫人将卢梭送到意大利的都灵研究天主教,因卢梭视该修 道院之人为流氓恶棍而无法共同生活。离开修道院后,卢梭成 为维塞利斯伯爵夫人的仆从。这位夫人很快死去,在分房产时, 卢梭偷了管家侄女的粉银色丝带,被抓后,卢梭硬说是一位女 仆送给他的。结果女仆遭受惩罚,卢梭也因此一生内疚。
1712年6月28日,卢梭出生在日内瓦,父亲艾萨克· 卢梭, 钟表匠;母亲苏珊娜·伯纳德(还有一位离家出走不知 下落的哥哥)。卢梭的母亲死于难产,这是其人生的 第一大不幸。由热爱读书、感情丰富、性格正直的钟 表匠父亲抚养长大。
瑞士日内瓦湖上的卢梭岛 及塑像

1722年,其父与市政议员等人 打架斗殴,举家被迫离开日内 瓦,卢梭声称其父乃是根据原 则离开此地,即“宁愿离开日 内瓦到国外度过余生,也不愿 由于妥协而失去自由和荣誉。” 卢梭之父来到法国里昂,卢梭 本人则寄居舅父家,托付给姨 妈照管,这位姨妈有一个与卢 梭年龄相仿的儿子,这两个孩 子被送到兰博希尔神甫手下接 受教育卢梭读过两年书,后又 作雕刻匠学徒,受到奴役。
法国,阿尔卑斯山下的美丽小城安纳西(Annecy ) 卢梭在此度过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在那短暂的时间里,我享 受了一个世纪的生命和纯洁、完美的幸福。”
1731年经过一段时间的闯荡之后,卢梭又 回到华伦夫人身边,此时开始对音乐感兴趣, 也开始对华伦夫人感兴趣。 1732—1738年,卢梭一边自学,一边享受 华伦夫人的关爱。哲学、科学、历史和文学 是此时自学的主要内容。 1740年,卢梭离开华伦夫人,来到里昂担 任马布里先生两个孩子的家庭教师。

卢梭是浪漫主义之父,他推崇自然、情感,主 张人与自然融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对启蒙 运动的理性主义,但不抛弃理性,启蒙运动所 盛产的知识只是鼓励人性中的邪恶,为了适合 公众舆论而研究无用的信息、纸上谈兵的阅读、 久坐不起的案牍生活,会使个体无聊和虚弱。 卢梭是法国大革命的哲人,他拒绝君主政体的 武断统治,憎恶因财产导致的人间不平等。
一、学界对卢梭的评价 休谟的评价: 和蔼、谦逊、多情、无私而且极 其敏感,他简直是个怪物,自以为是世间唯一 的重要人物。 狄德罗的评价:不老实,像撒旦一样自负、忘 恩负义、残忍、伪善、充满敌意。 伏尔泰的评价:一个自负而卑鄙的怪物。 艾皮奈夫人的评价:我没有什么东西留给你, 只有怜悯。

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人尊敬卢梭及其作品。 在卢梭的一生中,无论他与多少朋友反目成 仇,他总能找到新的朋友,招募到新的崇拜 者、信徒、显贵,为他提供住宅、晚宴和奉 承。 康德的评价: 卢梭有一个无比完美的敏感的 心灵。 雪莱的评价:卢梭是卓越的天才。

席勒的评价:只有天堂中的安琪尔才与他的 基督一般的灵魂相匹配。 艾略特、雨果、福楼拜对卢梭表示敬意。 托尔斯泰认为:卢梭和福音书,两者对我的 一生起过重大和有益的影响。 列维-施特劳斯说:我们的大师,我们的兄弟, 如果把书的每一页都献给他,并非是同他的 伟大不相称的纪念。
1756—1762年,声望日高但鄙弃 与贵族为伍的卢梭告别巴黎, 在乡间过隐居生活,此时一边 倾慕着瑟瑞斯,一边又开始了 对乌德托夫人的热恋。《爱弥 尔》、《新爱洛伊斯》,都有 此段生活的印记。正因为乌德 托夫人之缘故,卢梭怀疑狄德 罗从中毁掉他的名声(即将平时 告知的秘密传给他人),于是与 他绝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