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注: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总分为160分,请将所有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21分,每小题3分)
l.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逡.巡(qūn) 瞋目
..(chēng) 刎.颈之交(wěn) 数.目项王(shù)
B、哺.育(pǔ) 簇.新(cù) 怙.恶不悛(hù) 天高地迥.(jiǒng)
C、巡徼(jiào) 户牖.(yǒu) 分.当引决(fèn) 共.其乏困(gōng)
D、毗.邻(pí) 旌.旗(jīn) 残羹冷炙.(zhì) 同仇敌忾.(k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驰骋礼上往来一见衷情昙花一现
B、钳制与时俱进历尽沧桑言简意赅
C、辐射消声匿迹截然相反遗笑大方
D、国萃瞠目结舌报残守缺走投无路
3.依次加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小王设计的方案终于获得通过,他难以自己喜悦的心情,忽地站起来大呼:“成功啦!”
(2)分别二十多年后,同学们再相聚时,我已经很难出小学时的同桌了。

(3)然而,我从来没有问过父亲的生日在哪一天,没有为他庆祝过一次生日,这一切现在都已经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

A.抑制辨认竞/更
B.抑制辨别却/也
C.克制辨别竟/更
D.克制辨认却/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超级女声周笔畅唱功很好,专家评价说,她在歌唱事业上会很有前途,一定会成为明.
日黄花
...。

B.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
....地进入中国。

C.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
....、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D.这种药能治疗心脏病,又没有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
....,你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福娃”的色彩与设计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

B.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C.有关专家认为,“十美十丑”行为评选活动,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八荣八耻”教育的一种好形式,对于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目前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着僵化、条文化、成人化的现象,急需培养和提高既懂教育又精通与未成年学生相关法律知识的专职教师。

6.下面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⑴会于西河外渑池⑵人为刀俎,我为鱼肉⑶为巡船所物色
⑷而君幸于赵王⑸以为莫己若⑹若属皆且为所虏
⑺求人可使报秦者⑻沛公安在⑼请罪于先人之墓
⑽蔺相如者,赵人也⑾我之谓也⑿夫晋,何厌之有
A. ⑴⑷⑼/⑵⑸⑽/⑶⑹/⑻⑾⑿/⑺
B. ⑴⑷/⑵⑸⑺/⑶⑹⑼/⑻⑿/⑽⑾
C. ⑴⑼/⑵⑽/⑶⑷⑹/⑸⑻⑾⑿/⑺
D. ⑴⑷⑼/⑵⑶⑹/⑸/⑻⑿/⑺⑽⑾
7.下面各句中加点词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⑴草.行露.宿⑵臣活.之⑶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⑷常以身翼.蔽沛公⑸且庸人尚羞.之⑹沛公欲王.关中
⑺毕礼而归.之⑻亦以明.死生之大⑼安能屈.豪杰之流
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⑾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⑿人皆得以隶.使之
A. ⑴⑹/⑵⑸⑺/⑶⑷⑿/⑻⑾/⑼⑽
B.⑴⑶⑷/⑵⑸⑺/⑹⑿/⑻⑽⑾/⑼
C.⑴⑿/⑵⑺⑽/⑶⑹⑼/⑷/⑸⑻⑾
D. ⑴⑷⑿/⑵⑺⑼/⑶⑹/⑻⑽/⑸⑾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8~12题。

(18分)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日:“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日:“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日:‘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日:“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赵王恐,不敢不献。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相如至,谓秦王日:“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惟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日:“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有约束
..者也。

B.璧有瑕,请指示
..王。

C.宣言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D.臣以为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不如因.而厚遇之
C.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D.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10.找出上面文字中所有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3分)
(1)通(2)通(3)通
(4)通(5)通(6)通
11.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3分)
(1)舍.相如广成传.。

舍(解释):传(注音):
(2)大王见臣列观.。

观(注音):
(3)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注音并解释):
(4)乃使其从者衣.褐衣(解释):
12.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璧有瑕,请指示王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7题(18分)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豪爽好施。

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

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

有薄技,请以相授。

”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

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僧问:“汝益乎?”日:“益矣。

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

”僧笑,命李试其技。

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越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

僧又笑曰:“可矣。

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

”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

既而各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

”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

又数日,僧辞去。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

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

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

”如是三言。

众相顾,迄无应者。

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

尼便笑与合掌。

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

”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

”李请之再四,尼不可。

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

但两相会意可耳。

”李诺之。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

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

少间李腾一踝去。

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

尼笑谢曰:“孟浪忤客,幸勿罪!”李异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

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粗俗
B. 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要:求取
C.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轻视
D. 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适:到……去
14.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少林出也。

有薄技,请以.相授
以.勇气闻于诸侯
B.固请再角,尼乃.起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D.幸先以我名告之.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
①李请之再四,尼不可。

众怂恿之④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②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⑤僧笑,命李试其技•
③三月,艺颇精,意得甚⑥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④⑥
D. ②⑤⑥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

B. 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

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 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和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 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17.将文中划线语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2)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18.默写(见答卷)(8分)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早寒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9.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2分)
20.“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一句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19分)
行吟阁遐想
黄秋耘
前几天,翻出一张旧照片,是我自己拍的武昌东湖旁边的行吟阁。

这张已经开始有点褪色的照片,引起了我一段深沉的回忆。

五年前的初春,我因事去广州,路过武汉。

在一个大雪后的晴天,我前去东湖,在行吟阁和屈原纪念馆一带盘桓了大半天。

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屈原,我有一种“旷百世而相感”的特别感情。

从少年时代起,我就爱读《离骚》,每读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时候,总是“唏嘘而不可禁”。

不过,我真正理解屈原的精神和《离骚》的真谛,还是在直接受到闻一多先生的教诲以后。

说起来,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那时我在北平清华大学读书,闻一多先生主讲的《楚辞》是我最喜欢的功课之一。

闻先生上课是不拘形式的,别的教师都在日间上课,他偏偏把课程排到晚间。

我还记得,每当华灯初上,或者皓月当头,他总是带着微醺的感情,步入教室,口里高吟着:“士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可为真名士!”接着,他就边朗诵,边讲解,边发挥。

时而悲歌慷慨,热泪纵横;时而酣畅淋漓,击节赞赏。

与其说闻先生是以渊博学识、翔实的考证、独到的见解吸引着我们,毋宁说他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沉的悲悯情怀感动着我们。

1935至1936年间,敌人的铁蹄已经越过了长城。

那时候,几千里锦绣河山,几十座繁荣城市,都已经遭受践踏。

旧时在那些暂时还没有沦陷的国土上,南瞻北望,又何处不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艰难的岁月跟屈原的时代是多么相像啊!因此,闻先生的孤愤高吟、长歌当哭,就更容易引发我们的共鸣同感了。

有时候,我甚至感觉到:在闻先生的灵魂里就活着一个屈原,他好像就是屈原的化身。

且说我那天来到了行吟阁畔,东湖两岸,积雪茫茫,素裹红装,江山如画,四顾无人,万籁俱寂,连几里外水鸟振翅的声音都听得到。

我参观过屈原纪念馆之后,又在矗立湖滨的屈原像前凭吊一番。

我仿佛看到这位项上挂着花环、腰间佩着长剑、足下穿着芒鞋的古代诗人,披发伫立,蹙额低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我又仿佛看到穿着破旧的长袍、飘拂着长髯、背着双手的闻一多先生,昂首仰天,血脉偾张,作狮子吼:“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想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后来这两个形象就合而为一,何者是屈原,何者为闻先生,我都分不清楚了。

我无意以古人喻后人,以后人比古人,但一接触到与屈原有关的事物,总是情不自禁地联想起闻一多先生的风貌。

的确,他们虽然相隔两千多年,但无论是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贞,还是斗志的坚强,死事的壮烈,都是颇有些相似的。

因此,漫游之余,我又忽生遐想:闻先生是湖北人,且曾几度寓居武昌,假如在行吟阁上,屈原馆中,另辟一室,陈列先生的衣冠遗物、著作手稿以及金石
创作,使这古今两位伟大的受国诗人相得益彰,也许不见得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吧。

作为一个景仰闻一多先生的学生,我是殷切地期望着的。

21.作者在行吟阁畔产生了哪些“遐想”?请简要概括。

(3分)
22.结合原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6分)
(1)作者对屈原“旷百世而相感”,“相感”的是什么?
(2)引发作者对屈原“相感”的因素有哪些?
23.屈原与闻一多的形象在作者心目中“合而为一”,原因是什么?(4分)
24.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6分)
六、语言表述题(10分)
25.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次“什么是幸福”的社会调查活动,请你根据随机调查的10个行人的回答,写出一条对幸福的调查结论。

(3分)
调查问题:什么是幸福
调查记录:
1.三轮车夫:有钱就是幸福。

2.忙的白领:有闲就是幸福。

3.下岗工人:有工作就是幸福。

4.去双亲的人:父母在就是幸福。

5.捡破烂的人:多捡些垃圾就是幸福。

6.落榜考生:考上大学就是幸福。

7.双目失明的姑娘:能看见就是幸福。

8.椅上的瘫痪病人:站起来就是幸福。

9.高三老师:每周放一天假就是幸福。

10.小学生:妈妈能带上我上公园玩就是幸福。

调查结论(不超过20字):▁▁▁▁▁▁▁▁▁▁▁▁▁▁▁▁▁▁▁▁▁
26.把下面这则消息改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字)。

(3分)
正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百余名香港特区的政协委员,共同提交了一份提案。

提案指出,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先。

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已经发挥并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

把它们作为法定假日,就是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为此委员们建议增设清明、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作为国家法定的假日。

27、在下面横线处,续写两句话,构成排比句。

(每句写出与季节相应的植物特点,后两个形容词语义相对。

)(4分)
兰因春而存在,而春也因有了兰的幽美,才多了些温煦,少了些清寒;
荷因夏而存在,而夏也因有了荷的淡雅,才多了些凉爽,少了些燥热;
;。

七、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辞书上说:命运是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

有人说:命运是生命的一种运行方式。

生命平常地运行,就是平常的命运;生命异常地运行,就是异常的命运;生命超常地运行,就是超常的命运。

命运与环境有关,改变了环境,便能改变命运;命运与选择有关,把握好选择,也就把握好命运;命运与机遇有关,抓住了机遇,也便抓住了命运……
也有人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生活中,你对“命运”有何认识,请以“命运与”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请先补全题目, 自定立意, 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答卷
姓名班级学号
选择题(39分,每题3分)
10. 找出文字中所有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3分)
(1)通(2)通(3)通
(4)通(5)通(6)通
11.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3分)
(1)舍(解释):传(注音):(2)观(注音):
(3)间(注音并解释):(4)衣(解释):
12. 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璧有瑕,请指示王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7. .将文中划线语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2)
18 . 默写(8分)
(1)顾吾念之,,。

(2),吾将上下而求索。

(3)大阉之乱,,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4),徒慕君之高义也。

(5)吾所以为此者,。

(6)故余与同社诸君子,,而为之记。

(7)惟草木之零落兮,。

19.
20
21.
22.(1)
(2)
23.
24.
25. 调查结论(不超过20字):
26. (不超过25字)
27.兰因春而存在,而春也因有了兰的幽美,才多了些温煦,少了些清寒;
荷因夏而存在,而夏也因有了荷的淡雅,才多了些凉爽,少了些燥热;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