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切除和不同范围肝切除术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DICAL TREATMENT
临床上肝内胆管结石病主要发生于左/右肝胆管或者其分支
内的结石,一般会伴随有肝外胆管结石、胆管狭窄以及肝脏的纤
维化等诸多病变,目前在中国其属于一种高发的常见的病。
在基
层医院怎样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进行选择以及对术中出血进
行有效控制、良好预防术后复发一直为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
所面临的重要难题[1-2]。
该次研究中出于对肝切除和不同范围肝
切除术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该
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不同治疗
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临床患者病例,共抽取86例,其
中采取肝切除术进行治疗者45例,未实施肝切除者41例。
肝切
除组中有男18例,女27例,年龄31~76岁,平均(51.4±13.7)岁;
未切除组中有男19例,女22例,年龄33~78岁,平均(53.1±13.4)
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将所抽取的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成两组,
一组为肝切除组,一组为未切除组。
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
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3]。
1.2.2治疗方法肝切除组:患者给予全麻处理后展开肝切除术。
主要术式包括左外叶切除、左半肝切除、双侧多肝段切除、右肝
段切除、右半肝切除。
未切除组:全麻后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
引流或胆肠吻合+胆总管取石,部分患者接受肝门部肝胆管狭窄
整形[4-5]。
1.3疗效评价标准
优:通过治疗患者的症状小或者是存在轻微的症状;良:存在
间歇性腹痛发作,不存在比较严重的胆道感染症状,仅给予一般
治疗便能够得到改善;差:患者的发作次数相对较多或者是临床
症状相对较重,需要休息或者是接受住院治疗[6-7]。
1.4统计方法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
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肝切除组患者的治疗的优良率为97.78%;未切除组患者治
疗的优良率为80.49%。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
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2.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经统计发现肝切除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者2例,发生胆漏
者3例,发生肝断面感染者1例,共6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
13.33%;未切除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者4例,发生胆漏者3例,
胆道出血者4例,肺部感染2例,共13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
31.71%。
肝切除组治疗安全性较未切除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0.05)。
3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肝胆管结石的病理变化具有病变沿胆管树呈
现严格的区段性分布的特点,一般会伴随有病变胆管树的多重
狭窄,很容易发生长期反复发作的胆管梗阻以及感染现象,从而
导致受累肝叶或者是肝段为单位呈现出局限性分布的不可逆性
的损害。
即便是将结石取净,由于内有对肝胆管病灶进行根本解
除,很易引起复发[9]。
其为引起胆道再手术率高的直接因素,同时
是胆道外科治疗的一个难点。
然采取肝切除术不但能够去除含
有结石以及相应病变的肝叶,又可以将狭窄胆管予以去除,能够
肝切除组
未切除组
P
组别
45
41
-
例数
29(64.44)
10(24.39)
<0.05
优
15(33.33)
23(56.10)
<0.05
良
1(2.22)
8(19.51)
<0.05
97.78
80.49
<0.05
差优良率(%)肝切除和不同范围肝切除术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
效果观察
朱程
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西修水332400
[摘要]目的对肝切除和不同范围肝切除术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5月—2012年5月间该院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病例86例,将其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肝切除组和未切除组。
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肝切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高于未切除组,未切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切除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取肝切除法对肝内胆管结石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肯定。
[关键词]肝切除;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2)12(b)-0036-02
36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
CHINA FOREIGN MEDICAL
置或范围选择不合理;⑤过度牵引:牵引过度所带来的张力会导致血肿内部新生的血管受到绞窄,进而撕裂已经成形的纤维组织,或是严重影响血运情况,导致断端出现分离;⑥反复多次或粗暴实施手法整复,可能会破坏局部的血运情况,还可能造成骨折部位失去稳定性;⑦应力受到干扰:肢体重力、肌肉收缩等过程都会产生应力,特别是旋转应力和剪式应力,这些应力的发生
都会造成骨折部位发生会对骨愈合造成不良影响的活动[8]
,因此,
在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需对患者患肢实施较为牢固的固
定;⑧骨折部位条件不良:一般包括骨质发生严重缺损、肌肉等组织嵌入骨折断端、软组织受到严重损伤等;⑨感染:术后感染的发生会影响患者的血运情况,从而加重骨折部位的坏死程度,进而使骨折断端发生骨缺损症状,发生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
综上所述,骨膜瓣移位术治疗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手术后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治疗更加彻底、安全,能够显著缩短骨折端的愈合时间,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闫天胜,孔新兴.骨膜瓣移位术治疗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89例临床分
析[J].航空航天医药,2009,19(8):63-64.[2]李晓乾.骨膜瓣移位术治疗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J].北方药学,2011,8(1):77-78.
[3]危立军,沈烈军,陈昉,等.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股骨骨折骨延迟愈合13
例[J].江西中医药,2009,40(2):49.
[4]许伟东,刘家富,钱红,等.脉冲电磁场治疗骨延迟愈合的临床分析[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5):440-441.
[5]冯世义,徐建高,王奇才,等.肥胖与四肢骨折愈合的相关性探讨[J].中
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7):585-586.[6]杨海成,杨驰.骨折骨不连与延迟愈合的加压外固定器疗法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2):150.
[7]程鹏,陈约西,徐影,等.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附15
例报告)[J].新医学,2008,39(11):742,747.
[8]张开欣,段友建,孙天全,等.游离髂骨皮瓣移植治疗胫骨骨不连并重度
贴骨瘢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7(3):247-248.
(收稿日期:2012-07-31)
达到“去除病灶、取尽结石、矫正狭窄”的治疗效果,为现阶段对肝内胆管结石进行治疗的最有效的方法。
所以,以肝叶或者是肝段为单位实施规则性肝切除,将病变胆管树及所引流的肝脏区域予以完整切除,为获得优良治疗效果的基本条件与关键[10-11]。
该研究中,45例肝切除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较未切除患者高,且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表明,采取肝切除术对肝胆管结石进
行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石刚,李敬东,陶涛,等.多肝段联合切除术在双侧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治
疗中的合理应用[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0,22(3):210-212.[2]周飞国,刘才峰,黄亮,等.多处肝切除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病的并发症分析及防治[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9,21(2):110-112,117.[3]李铮良,夏中平,罗世云.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166-167.
[4]肖金桥.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8):130.
[5]余一平,张从雨,汪东树,等.肝叶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J].中国基
层医药,2005,12(7):815-816.
[6]张凤瑞,彭利,王顺祥,等.肝切除术治疗区域性肝内胆管结石[J].河北
医科大学学报,2001,22(6):347-348.[7]黄奋,邝才湜.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611例临床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0,9(2):180-181.
[8]金晓波,梅一军,兰跃福,等.肝段(叶)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0,2(2):777-778.
[9]余再斌,李向国.规则性肝段(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26例
的体会[J].肝胆外科杂志,2011,19(3):216-217.[10]张学文,杨永生,张丹.肝内胆管结石分型及治疗方法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9):77-78.[11]陈平,董家鸿.肝内胆管结石再次手术的肝切除术[J].中国实用外科
杂志,2006,26(3):171-173.
(收稿日期:2012-07-23)
(上接第35页)
正文主体部分之“讨论”
1.着重讨论研究结果的创新之处及从中导出的结论,包括理论意义、实际应用价值、局限性,及其对进一步研究的
启示等。
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通过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待解决的问题等。
2.应将本研究结果与其他有关的研究相比较,并将本研究结论与目的联系起来讨论。
3.不必重述已在前言部分介绍过的背景和在结果部分详述过的数据或资料。
不应列入图或表。
37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