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条件下稻种资源简易保存方法的研究与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温条件下稻种资源简易保存方法的研究与运用
钏兴宽;孙文涛;康洪灿;李国生;陈国松;尹正钦;王锦艳;徐光
【摘要】研究常温条件下保存稻种资源的简易方法,并贮存1 700份稻种资源,对贮存4.5年3种类型的8个水稻品种进行发芽率和发芽势测定,结果表明:研究成功的稻种资源保存方法实用有效,贮存4.5年的稻种资源发芽率为82.9%~98.8%,发芽势为73.3%~98.7%,均达到GB 4404.1 - 2008种用发芽率质量标准,贮存4.5年发芽率下降0~2.7%,发芽势下降0.1%~7.2%.不同品种间和不同品种类型之间发芽率和发芽势下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发芽势下降较发芽率下降明显.
【期刊名称】《种子》
【年(卷),期】2012(031)003
【总页数】2页(P110-111)
【关键词】稻种资源;常温贮存;发芽率;发芽势
【作者】钏兴宽;孙文涛;康洪灿;李国生;陈国松;尹正钦;王锦艳;徐光
【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保山678000;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保山678000;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保山678000;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保山678000;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保山678000;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保山678000;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保山678000;云南省施甸县水长农科站,云南施甸6782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
稻种资源收集保存是水稻育种最基础的工作。
通常稻种资源的保存有种植保存和贮藏保存两大类,但频繁的种植保存不仅费工费时,而且容易造成材料混乱和影响种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稻种资源的贮藏保存除利用现代种子库低温贮存外,还利用干燥剂进行密封贮存,如广西农业科学院曾研究吸湿剂密封贮存稻种资源的方法,隔1~3年轮种1次[1];20世纪60~70年代河北、江苏、天津均进行了吸湿剂密封贮存稻种资源的研究,并取得很好效果[2]。
研究常温条件下延长稻种资源贮存年限的简易方法对提高稻种资源贮存效率和利用稻种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6年10月~2011年3月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多年贮存稻种资源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常温条件下贮存4.5年稻种资源发芽率和发芽势变化试验,为稻种资源的简易保存提供科学依据。
按照种子贮存条件要求,按下列流程完成1 700份稻种资源贮存。
1.1.1 贮存材料的制备
2006年10月对田间种植的1 700份稻种资源进行选种,根据品种特征每品种选
完熟的稻穗4~6穗,确保每份资源实粒数600粒以上,并对每份资源挂牌编号。
选种材料按一定顺序置于簸箕中在阳光下充分晾晒。
1.1.2 脱粒装袋
将晒干的稻种资源(水分含量12%以下)进行脱粒,装入大小适中的牛皮纸袋中并登记,按一定顺序置于簸箕内,装入纸袋的稻种资源在阳光下继续晒2~3 d。
1.1.3 干燥剂硅胶的制备
在脱粒清理稻种资源的同时,将适量的硅胶在烤箱中烤干,待冷却后装瓶备用。
1.1.4 稻种资源装罐
选择4~5个容积30 L无裂缝、无孔洞的土陶罐贮存稻种资源。
按1层干燥硅胶(硅胶用纱网袋装)1层种子进行放置。
首先在罐底放1层硅胶,然后放1层袋装种子,再放1层硅胶,每罐依次放3层硅胶2层种子,硅胶与种子基本等同重量。
1.1.5 贮存
用大小适中的木塞裹上塑料薄膜塞紧罐口,然后用融化的石蜡将罐口封圆。
在装好的罐外打上稻种资源编号,并将其置于干燥没有阳光直射的贮存室内,尽量减少开门开窗次数。
按上述稻种资源贮存办法,于2006年10月选取杂交粳稻滇杂32、滇杂35;常规水稻品种软红(粳)、红银丹(粳)、JN 283(籼);杂交籼稻岗优 158、D优158、汕优63,8个品种均匀分成3份,每份种子300粒与1 700分稻种资源一起贮存。
贮
存前测定供试品种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结果见表1。
2011年3月将贮存4.5年的供试品种做发芽试验。
试验在种子恒温发芽箱中进行,用双层滤纸作发芽基质,加入纯净水至饱和,发芽温度30℃,3次重复。
从表2可看出,参试8个品种的发芽势在73.3%~98.7%之间,平均发芽势
85.61%,最高为常规粳稻品种红银丹,最低为籼型杂交稻品种D优158。
参试品种发芽率在82.9% ~98.8%之间,平均发芽率88.63%,常规粳稻品种红银丹最高,达98.8%,最低为杂交粳稻滇杂32。
贮存4.5年后杂交粳稻发芽率在
82.9% ~86.6%之间,杂交籼稻发芽率在83.3% ~85.3%之间,常规品种发芽率
在93.0% ~98.8%之间,全部达到GB 4404.1-2008种子发芽率质量标准。
从表2可看出,贮存4.5年后,参试品种发芽势均有所下降,平均下降2.74%。
发芽势下降最多的是籼型杂交稻D优158,为7.2%;下降最少的是常规粳稻红银丹,为0.1%,其余品种发芽势下降变幅0.3% ~6.5%。
显著性测验结果表明,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参试品种贮存4.5年后发芽率平均下降1.03%,
常规粳稻红银丹发芽率与贮存前一致,发芽率下降最多的是籼型杂交稻D优158,为2.7%,其余品种发芽率下降变幅0.1% ~2.1%。
显著性测验结果表明,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贮存4.5年后发芽势下降较发芽率下降明显。
贮存4.5年后常规水稻品种平均发芽势94.37%,下降0.33%;杂交粳稻平均发芽
势 83.95%,下降1.45%;杂交籼稻平均发芽势 78.00%,下降 6.00%。
显著性测验结果表明,3种类型品种发芽势下降值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贮存4.5年后常规水稻品种平均发芽率95.53%,下降 0.10%;杂交粳稻平均发芽率84.75%,下降0.75%;杂交籼稻平均发芽率 84.40%,下降2.13%。
显著性测验结果表明,3种类型水稻品种发芽率下降值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云南是中国最大的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中心[3],除云南省农科院收集保存6 121份稻种资源外[4],各地均保存一定数量的稻种资源,研究应用简易的稻种资源贮存方法意义深远。
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经过多年研究得出一套完整的稻种资源简易贮存方法,效果十分显著。
试验结果表明,贮存4.5年后3个类型水稻品种发芽势平均下降2.74%,发芽率平均下降1.03%,且全部参试品种均达到国家种用标准。
为此,可通过每4.5年轮换1次稻种的简易贮存方法保存稻种资源。
运用上述方法贮存稻种资源,不同品种之间和不同品种类型之间发芽势和发芽率下降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这与品种特性有关,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贮存4.5年后发芽势下降较发芽率下降明显,可能与种子酶的活动有关。
【相关文献】
[1]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稻作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70-72.
[2]俞履圻,高倩竹,韩宝蕴.水稻种子贮存技术研究[J].河北农学报,1982,7(1):3 -6. [3]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中国稻种资源目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4]杨忠义,卢义宣,曹永生.云南稻种资源生态地理分布研究[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