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汽车风道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I汽车风道通用设计规范
3。
1. 风道系统设计需考虑的因素
在汽车风道系统设计时,要保证将其制冷和采暖设备的出风均匀地送入车厢内.在满足该使用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与车内内饰设计及附件相协调。
风道系统设计时,需考虑以下因素:
1. 必须考虑车身总布置设计、内饰造型设计以及底盘设计中和风道设计相关的情况;
2。
由于汽车车厢空间有限,空调汽车的风道压力损失问题较为严重,因此在设计、布置风道时,应特别注意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3。
要考虑风道各支管路之间的风量平衡,各支管路之间的空气流动的压力损失差值不得超过15%,并要详细计算各支管路的沿程阻力损失;
4. 必须将风道的气流噪声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因此要对风道的风速进行控制。
通常出风
口风速控制在6。
5~11m/s,新风入口处风速5~6m/s,主风道风速5。
5~8m/s,支风道风速4~5.5m/s,过滤器风速1~1.5m/s;
5. 风道不能有大的泄漏点,以保证空调系统功能的发挥;
6。
对风道要进行隔热保温处理,以减少空气在风道输送过程中的冷、热量损失,并防止低温风道表面结露。
常用的保温材料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玻璃棉、聚氨脂泡沫塑料等,为了防止火灾,车外风道最好用泡沫石棉隔热,并用石棉布包扎;
3.2. 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由于汽车车室内部的空气流动受有限的车厢空间的限制,汽车空调风道的压力损失问题较为严重,风道压力损失是由沿程压力损失和局部压力损失两部分组成。
3.2。
1。
风道沿程压力损失
风道沿程压力损失是空气沿风道管壁流动时,由空气与管壁之间的摩擦、空气分子与分子之间的摩擦而产生。
风道单位长度的沿程压力损失p m (又称比摩阻)的计算式如下: 2
412ρυλs m R p = 式中:λ——摩擦阻力系数;
ν——风道内空气的平均速度(m/s);
R S ——风道的水力半径(m);
R S =A/P ;
A -—风道的过流横截面面积(m 2);
P --风道的周长(m );
摩擦阻力系数λ是雷诺数Re 和管壁粗糙度n 的函数。
若空气流动呈层流状态时(Re<2300),λ值与管壁表面粗糙度无关,只与Re 有关,即
λ=64/Re
当空气呈紊流状态时(Re >2300),有三种状态:
⑴当层流边界层覆盖住管壁凸起高度时,为水力光滑管,此时影响λ值的只有Re ,即
25.0e R 0.3164
≈λ
⑵当层流边界层只是覆盖住管壁一部分凸起高度,而另一部分凸起高度在边界层外时,为过渡状态,此时λ既与Re 有关,又与管壁粗糙度有关。
⑶如果层流边界层很薄,管壁凸起高度完全突出在边界层外部,属于水力粗糙管,λ只与管壁表面粗糙度有关而与Re 无关。
但是对于大部分风道而言,空气的流动处在紊流过渡区,λ值既与Re 有关,又与管壁表面粗糙度n 有关,λ值与Re 和n 的关系可参阅一般空调设计手册和管道设计手册中的有关图表.
风道内空气的平均速度ν对风道沿程压力损失的影响最大,如果在相同风量时,风道中风速选得过大,虽然可减小风道的尺寸,但同时也会使风道内空气流动的沿程阻力以速度的平方值增加,而且还需要配置高压风机来满足风道出口风速的要求;反之,在相同的风量条件下,把空
气速度选得过小,虽然风道阻力损失减小,但同时使风道尺寸过大,造成安装不方便,风道在车厢里所占空间过多。
为此,空调汽车风道的风速应控制在如表3。
1所示的低速风道送风范围内:
风道摩擦阻力系数λ和单位长度的沿程压力损失p m 也可采用如下的简化计算式计算: ①风道材料为薄钢板,风道内壁表面各凸出部分的平均高度为0。
15mm 时,
0.210.0750.0175D λυ--=; 2
1.21 1.925
0.01052m p D D λρυυ-==
D ——圆形风道内径或风道当量直径(m );
适用范围:0.2m ≤D ≤2m ; 3 m/s ≤ν≤20m/s;
②风道材料为塑料板或玻璃钢,风道内壁表面各凸出部分的平均高度(绝对粗糙度)为1mm
时,
0.190.1670.0188D λυ--=; 2
1.19 1.833
0.01132m p D D λρυυ-==
D —-圆形风道内径或风道当量直径(m);
适用范围:0。
2m ≤D ≤2m ; 5 m/s ≤ν≤30m/s ;
要降低风道沿程压力损失,就要求风道内表面光滑平整,以降低风道表面的绝对粗糙度,从而减小摩擦阻力。
3.2.2。
风道的局部压力损失
局部压力损失是由于空气在风道中的流量、流动方向或速度骤然突变时,会在风道内发生涡流或速度的重新分布,从而使流动阻力大大增加,造成能量损失。
例如当空气流过三通管、
四通管等部件时,因流量改变而产生的局部阻力损失;当空气流过弯管、渐扩管、渐缩管、风门等部件时因气流速度或方向改变而产生的局部阻力损失。
不论哪类局部构件,其所引起的局部阻力损失
j p ∆均可根据下式计算:
2
2j p ρνξ∆= ξ—-局部阻力系数,其取值根据相应的风道截面气流速度查阅有关的工程手册;
设计风道时,为了减小局部阻力,通常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① 避免风道截面突变
风道截面突然扩大,会使部分气流因流速的变化而脱离扩管的壁面,在扩大截面处产生涡流,形成局部阻力损失。
因此,在风道布置长度允许的条件下,应采用渐扩或渐缩管道,使局部阻力损失和噪音减小。
一般渐扩管中心角≤14°,渐缩管中心角〈40°为宜(如图3.1)。
图3.1 风道截面突变角度
② 风道应尽量减少转弯
由于空气流过弯管时,气流主流会因流向突变而脱离管壁表面,使局部区域出现真空,气流会在局部区域回旋,造成能量损失,而且产生噪音。
为了减小转弯处的局部阻力系数,可以减小转弯处的曲率半径和减少弯管过渡的节数。
矩形风道的弯头,除了减小曲率半径之外,还可在弯头内部设置导流板来减小局部阻力系数。
在处理竖直风管与车内纵向风管的接头时,两者截面应尽量接近,并尽可能地增大90°弯头的圆角半径,若增设导流板,风阻可明显减小(如图3.2a )。
在紧靠弯头的后面气流还未稳定(如图3。
2b ),不宜设置出风口,如果必须设置出风口,应在弯头或风口处加导流板。
图3。
2 风道弯头
③处理好局部管件的形成与连接
局部管件不仅涉及局部阻力而且关系到噪音,如果处理不好局部管件的形成和连接,涡流的生成可能性大大增加.则不仅会大大增加局部阻力,而且会使局部管件成为噪声源。
增设导流板和合理确定弯曲半径会改善局部管件的连接情况。
(如图3.3)
图3.3 风道局部管件设计举例
④风道与风机连接应合理
气流在进出风机处要求均匀分布,不要有流向和流速的突然变化。
气流出口的连接管应保持直管段,长度最好不小于出口边长的1.5~2.5倍,如果受空间限制,出口管必须折弯时,应在弯管中增设导流板,而且转弯的方向要顺着风机叶轮转动的方向(如图3.4a)。
风机进口接管的连接要注意涡流,由于设计不好,涡流损失大,使风量减少,加装导流板后,风量损失就减少到5%(如图3.4b)。
图3.4 风道与风机连接方式优劣对比
⑤出风口的局部阻力
为了减小出风口的局部阻力系数,应尽量降低出风口的出口流速。
气流从风道排出时,当出口处无阻挡时,能量损失等于出口动压。
当有阻挡,例如网罩、百叶、风球等,能量损失将大于出口动压,即局部阻力系数会大于1。
因此,只有局部阻力系数大于1的部分才是出口局部阻力损失,等于1的部分是出口动压损失。
将出口做成扩散作用较小的渐扩管,以减小局部阻力系数(如图3.5,ζ<0。
1)。
图3。
5 风道出风口的阻力系数
⑥进风口的局部阻力
气流进入风道时,由于产生气流与风道内壁分离和涡流而造成局部阻力。
不同的进口形式,其局部阻力系数相差很大(如图3.6),因此,选择风道进口形式非常重要。
图3.6 风道进风口的阻力系数
⑦风道的截面要与车身总布置及内饰造型相协调
对于不同的车型,通过考虑内饰造型和车身总布置等因素,将风道截面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对于公共汽车类空调客车,往往采用榄核形截面的送风管道,能产生宽敞车厢的效果;对于长途
空调客车,采用矩形截面的送风管道,有利于与车内行李架的紧密配合,与车厢内装饰更为协调(如图3。
7).
图3.7 风道截面形状
在确定了风道的基本形状后,根据空调设备的出风量和选定的风道内空气流速,参考车厢内装饰的要求,即可定出风道截面的具体尺寸.对于矩形断面的风道,当风道截面一定时,应尽量减小长宽比,以减小风道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