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 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 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C. 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D.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时间“17世纪上半叶”,排除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是在18世纪;C说法错误,正是由于欧洲殖民扩张促使中国实行“海禁”“闭关”政策;D说法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A符合题意,17世纪时期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C. 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 暴露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户口迁移的事先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目的是‘既不能让城市劳动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让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结合所学,主要是限制城市人口扩展,有利于工业化建设的实现,故C项正确;当时经济结构不合理,故A项错误;B是1956年;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9.据统计,1978年,全国住宅投资仅38亿元,占GDP的1.2%:1997年,全社会对市场化的房地产投资就高达3178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的12.74%,占GDP的3.99%,其中住宅性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的1.93%。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A.城镇经济结构比例失调B.经济体制改革有效推进
C.民众消费需求日益变化D.城乡生活差距逐步缩小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
1.《春秋左传》载:“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没有嫡子),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这些做法
A.确立了长子的优先继承权
B.表明嫡长子继承制被废除
C.导致王位继承的混乱无序
D.利于保证宗法制正常运转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所有节日都应当废除,唯有礼拜日应该保留。假若有意要保留圣母和较大圣徒的节日,就应当把它们并入礼拜日,或在节日仅举行一个早晨弥撒,把那日的其余时间仍用为工作的时间”,可得出,马丁.路德主张建立廉简教会,以节省时间进行工作,这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资产阶级要求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愿望,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削弱了基督教信仰,故B项错误;“反对所有教会节日”的说法太绝对,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路德的这一主张只针对德意志贵族,故D项错误。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学家吉拉尔从历史史料、法律史料以及文学史料三个方面论证《十二(铜)表法》的真实性,说明不同类型的史料进行互证能形成更具说服力的解释,故C项正确;单凭历史叙述无法科学确认历史事实,故A项错误;“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来判断历史真实与否”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文学作品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只是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故D项错误。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
C.内阁制代替丞相制
D.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
【答案】A
【解析】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故A选项正确;九品中正制替代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故排除B选项;内阁制代替丞相制是中国古代官制的变化,排除C选项;土地私有制替代井田制是土地制度的变革,排除D选项。
6.如表是1867-1876年中国的棉布进口交易量和交易价格的变化。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进口棉布在华竞争优势增强B. 外资涌入促使民族工业诞生
C. 外国进口的棉布取代了土布D. 外国的棉布占领了中国市场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867-1876年中国的棉布进口交易量和交易价格均呈增长趋势,这说明,进口棉布在华销售量较大,意味着其竞争优势明显,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民族工业诞生,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居主导,材料不能说明外国进口的棉布已取代了土布,故C项错误;材料只能说明外国棉布有竞争优势,不能说明其占领了中国市场,故D项错误。
3.宋代民事立法较之唐代有大规模发展,内容广泛,条文细密,涉及所有权、债、财产继承、契约关系等十几个方面。宋代民事立法发展表明
A. 社会治理体系实现法制化B. 经济发展强化私有权观念
C. 政府对经济活动控制加强D. 私有财产权得到法律保护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宋代民事立法涉及所有权、债、财产继承、契约关系,这说明宋代的私有权观念比唐代有所加强,即经济发展强化私有权观念,故B正确;此时的社会治理体系远未实现法制化,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故C错误;古代社会不是法治社会,故D说法错误。
4.下图为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这反映了
A. 民间风俗和习惯对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决定作用
B. 基层社会的矛盾体现出明代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C. 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
D. 明朝徽州地方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已失效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可以看出多数纠纷是“经乡村各种调停和仲裁解决”和“提起诉讼后经调停和解解决”,真正“提起诉讼后经地方官裁定解决”的较少,说明民间纠纷多数由基层治理中根据习惯法处理完毕,只有难以处理的才经过诉讼由国家法裁定解决,体现了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故选C;民间风俗和习惯也是以法律为基准的,不能说风俗习惯起决定作用,A错误;基层社会的矛盾不能说就是阶级矛盾,B错误;D说法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A.工业革命后开始实行专利授予制度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D.专利的授予量始终处于持续增长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从1750~1851这一时间内,英国专利授予量不断增加,这反映出英国政府在科技发明,专利申请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有利于促进英国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工业革命前已经有专利授予了,排除A项;没有与其它国家比较,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从数据的趋势来看,也有回落的时候,排除D项。
5.元朝的地方行政区,--是代表朝廷监临各地的行中书省与宣慰司,二是直接牧民的路、府、州、县,具有典型的多层级、复式结构的特征。元朝地方行政设置
A. 适应了多民族国家统治的需要B. 反映了蒙古文化对制度的影响
C. 旨在促进不同区域的协同发展D. 有利于强化大一统的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元朝通过设置行中书省与宣慰司,特别是行省制度用路、府、州、县的多层级、复式结构,适应了多民族国家统治的需要,A项正确;行省制是对唐宋地方制度的继承与发展,没有反映出蒙古文化的特色,B项错误;元代行省制的目的不是为了促进不同区域的协同发展,而是旨在维护蒙古贵族地主的统治秩序,C项错误;行省制强化了中央集权,而不是君主专制,D项错误。
①发表于斯大林格勒战役胶着之际
②表达了对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落空的遗憾
③致力于协调英法苏等国的相互谅解与协作
④肯定了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建设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据材料提到,1942年10月……苏联在战争中的行动显示出它在一切工业和技术领域里的伟大成就。过去25年里,它惊人的发展速度是史无前例的。在(苏台德及其所在国)被出卖的日子里,……它就被迫同德国签订那不幸的条约。……它从未犯过加强德国和日本冒险家力量的罪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正值斯大林格勒战役胶着之际,故①正确;材料反映了慕尼黑阴谋的史实,反映了对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落空的遗憾,故②正确;材料未涉及英法苏等国的相互谅解与协作,故③排除;材料体现了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建设成就,故④正确。故①③组合错误,故A排除。①②④组合正确,故B正确。①④组合错误,故C排除。②③④组合错误,故D排除。
7.1929年,古田会议指出: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 ,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这一决议
A.推动了民主革命 进程B.反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性
C.促进了工作重心的转移D.表明了反“围剿”形势的严峻
【答案】A
D.科技发展拓宽了民众的视野
【答案】C
【解析】
文艺复兴时期的“回到希腊去”是对中世纪的蒙昧不满。而18世纪末思想家们又提出“回到中世纪”是对启蒙运动过分推崇理性的反思,故选C;两次文化“回归”的出现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排除A;文艺复兴时期尚未工业化,排除B;材料与科技发展无关,排除D。
14.下图是1750~1851年英国专利授予量示意图。这反映出英国( )
【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荷兰的殖民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3. 17世纪欧洲思想家高举“回到希腊去”的大旗,18世纪末思想家们又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提倡人道主义。这两次文化“回归”的出现都主要是因为
A.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B.工业化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
C.思想家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8.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条例》以法律形式规范了全国的户口登记制度,规定了控制人口迁徒的两项基本制度一户口迁移的事先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目的是“既不能让城市劳动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让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这在一定程度上
A. 形成了相对合理的经济结构B. 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解析】
【分析】
【详解】古田会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等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强调红军除了军事任务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将建立革命政权和党组织作为红军的重要任务,这一决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建军方面的经验教训,划清了无产阶级军队和一切旧式军队的界限,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为主要成分的中国红军,建设成为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问题,推进了民主革命的进程,A正确;古田决议的中心是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工农武装割据不是其强调的中心,排除B;古田会议中并未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C;第一次反“围剿”时间是在1930年12月,排除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全国住宅性投资占GDP比重的上升说明社会资本更多的进入房地产领域,国家计划调节的因素减少,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故选B项;住宅性投资比重的变化并不能证明我国城镇经济结构比例失调,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都是住宅性投资,不能体现民众需求的日益变化,排除C项;材料内容无法说明城乡生活差距逐步缩小,排除D项。故选B。
【答案】D
【解析】
【分析】
宗法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如果没有嫡长子,由长子继承,主要是维护宗法制的原则,故D正确;A不符合宗法制原则;B中废除说法错误;C与材料信息不符合。
【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
2.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历史地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
15.【加试题】1942年10月,爱因斯坦在一次演讲中指出,苏联在战争中的行动显示出它在一切工业和技术领域里的伟大成就。过去25年里,它惊人的发展速度是史无前例的。在(苏台德及其所在国)被出卖的日子里,别的大国粗暴地把它(苏联)排斥于欧洲协作之外,它就被迫同德国签订那不幸的条约。不同于西方大国,它从未犯过加强德国和日本冒险家力量的罪恶。据此判断,该演讲
10.罗马法学家吉拉尔力证《十二(铜)表法》 真实性。他从三个维度表明《十二(铜)表法》并非虚构,吉拉尔的求证过程表明( )
A.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是确认历史事实的方法
B. 从当时社会发展状况来判断历史真实与否
C. 运用不同形式的史料相互印证更具说服力
D. 文学作品中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记录最为可信
11.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指出:“所有节日都应当废除,唯有礼拜日应该保留。假若有意要保留圣母和较大圣徒的节日,就应当把它们并入礼拜日,或在节日仅举行一个早晨弥撒,把那日的其余时间仍用为工作的时间。”路德的这一主张( )
A.有利于工商业发展B.削弱了基督教信仰
C.反对所有教会节日D.只针对德意志贵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