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共20分)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ùììù( )
二、默写。
(3分)
5.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
三、运用。
(8分)
6.仿照例句;任选下面的一个词;展开联想;给它一个精彩的解释。
(2分)
例句:固执;你是一堵墙;使人封闭自己;看不清外面的世界。
风筝
友情
7. 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的片断;仔细阅读后;用规定的修改符号(不必全使用)。
对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有语病和错别字包括标点使用不当的地方加以修改。
(6分)(1)换用号:(2)增补号:(3)删除号:
(4)复原号:(5)调位号:(6)留空号:
同学们;我们不能忘记;曾有多少志士仁人不惜抛头颅;撒热血;为祖国的兴亡而英勇斗争。
我们也不能总沉醉于我国有世界上所没有的万里长城和四大发明;作为祖国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我们将要担负的责任并不轻快;我们更不能不忘记;当年少先队员的誓词;准备着;时刻准备着……
四、综合实践活动。
(5分)
8.如果有一群外校的学生慕名来你校参观校园环境;学校派你当陪同参观的小导游;你将如何介绍?请简单写一段能吸引参观者的解说词。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50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5题。
(19分)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
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
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 ]祭殿。
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
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
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 ]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
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
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9.在文中找出两组近义词、两组反义词。
(4分)
近义词:()—()()—()
反义词:()—()()—()
10.在文中[ ]内填上适当的标点(2分)
1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4分)
12.在这段文字中;涉及了哪些说明对象?(2分)
13.作者描写眼前景物时使用了哪两个比喻。
(2分)
14.对于本段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本段主要介绍了站在中山陵的平台上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B.本段综合运用了描写和说明的表达方式。
C.本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和摹状貌。
D.本段的主要参观顺序是由南往北。
15.结合你自己的登山经验;分析文中加点的词语如何理解?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六、阅读《黄鹤楼》;回答16—20题。
(19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16.给下列加【】的词注音。
(4分)
(1)四【闼】霞敞(2)费【祎】登仙
(3)耸构【巍峨】(4)州城西南【隅】
17.解释下列加【】的词语。
(4分)
(1)坐【窥】井邑(2)遂【以】【名】楼
(3)返【憩】于此(4)州城西南【隅】
18.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2)(2)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19.文中概括黄鹤楼外观特征的句子是。
为了说明黄鹤楼这一外观特征;具体描写黄鹤楼的位置;外观以及登楼所见的句子是;;。
(5分)
20.对这篇文章解释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
A. 费祎登仙的传说;给全文抹上了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
B.“荆吴形胜之最”这一句;是对黄鹤楼的重要性的扼要概括。
C.“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一组对偶;从正面突出了黄鹤楼的价值。
D.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附加题。
(5分)(注:本题附加;不记入总分)
以下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七言律诗《黄鹤楼》;试比较在内容上与上文有什么不同。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七、阅读短文;回答21—25题。
(12分)
今日翠亨村
在伶仃洋旁;槟榔山下;有一个美丽的小镇。
这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诞生地——闻名海内外的翠亨村镇。
眼前的翠亨村镇;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兴旺发达的景象:绿树翠竹丛中;一幢幢装饰华丽的小“洋楼”鳞次栉比;显示出主人的富有和气派;新建的工业区内;一座座工厂平地而起;运送货物的车辆往来如梭;宽阔的公路两旁宾馆、酒店、舞厅、商场、银行、邮局一应俱全;门庭若市;孙中山故居和纪念馆前;更是游人如织;终日不断。
近几年里;翠亨村镇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起镇办企业和“三资”企业49家;初步形成了以电子、针织、食品、制衣、塑料、玩具、家具、皮革制品和陶瓷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去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4800万元;创汇35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2%和32.3%。
办企业;自然离不开人才。
这几年。
翠亨村镇从全国各地引进了100多名科技和管理人才;其中;有中高级专业职称的人就占一半左右。
翠亨村镇的经济崛起;也吸引了大批外来劳工。
据介绍;目前在该镇各企业里的外来劳工已达1.3万多人;超过了本镇的居民。
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在翠亨村镇也得到长足发展。
这里涌现了一批新的旅游景点和设施;中山故居的后面;镇里新开发古民居展览;向游人再现了这里晚清历史风貌。
据镇政府有关部门统计;每年到翠亨村旅游观光的海内外游客达100多万人次;给全镇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收入。
如今的翠亨村;确实富了:1992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近2000元;镇上职工人均收入超过3000元。
中山先生“建设之首要在民生”的遗愿;在他的故乡已经实现。
镇长仇锡康指着墙上一幅翠亨村镇发展规划图对记者说;今年;镇里要继续筹集资金;增加工业投入;再扩建3万平方米的厂房;投产一批新项目。
力争工业总产值超过两亿元;实现全镇工业总产值比去年翻两番。
与此同时;镇里正与中山市政府合作;在环境优美的翠亨湾进行首期开发;通过移山填海;引进外资;建造多幢高层商用楼宇、别墅、花园以及各种配套生活设施;计划在今后几年内;把翠亨村镇建成一座新型的多功能的海滨城市。
(1分)
修辞方法;描绘了。
(用文中的话填空)(2分)
23.作者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为了突出重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4分)
“翠亨村镇利用了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你认为“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指什么?(2分)“翠亨村镇建成一座新型的多功能的海滨城市”;假如你是设计者;你将怎样考虑设计方案?(3分)
第三部分:作文(30分)
“发现”为题作文;也可以根据你要写的内容;在“发现”二字的前面、后面或前后加上适当的词语;然后按自拟的题目作文。
文体不限;450字左右。
3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二、5.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自由;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6.风筝;你是我飞向蓝天的理想;放飞你;就是放飞自己的心灵。
友情;你是冬天里的一盆炭火;在人们需要你的时候;奉献上你的温暖。
7.参考:“撒”改“洒”;“兴亡”改“兴盛”;“。
”改“;”;“没有”改“独有”;“轻快”改“轻松”;“不忘记”改“忘记”;“誓词”后的逗号改破折号。
四、8.抓住特征;突出重点;按一定的顺序介绍;语言要有吸引力。
第二部分
五、9.近义词:眺—望;犹—若;反义词:晨—夕;远—近。
10. ;——。
11.无论都作用:与上文呼应;总结上文的景色描写。
12.石阶、平台、祭殿。
13.……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
14.C。
15.“垂直”意味着从入口处的石坊到平台之间的纯高度差是70米;但因为在实际游览中;中山陵是依山势而建;逐渐攀升的;所以游客可能不一定能感受到如此之大的高度差;这也体现了设计者的精巧构思;所以“垂直”一词不能删去;否则会产生歧义。
à yī lài yú
七、21.地理位置;22.排比;眼前的翠亨村镇;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兴旺发达的景象。
23.重点介绍翠亨村富了;运用作比较、列数据、举例子等方法。
24.人文环境优势;地理位置优势。
25.与环境协调;与孙中山先生的人格一致;体现多功能等。
答案不统一。
第三部分
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