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高中英语衔接的基本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高中英语衔接的基本方法
龙山高级中学陈利辉
高一新生入学后,学习英语时普遍感到听不懂,念不顺,译不出,课堂气氛沉闷,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分析其原因主要由三个因素导致:一是教材跨度大,词汇量猛增。
二是学生实际水平较低。
三是学生对高中教学方法不习惯。
鉴于此,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就成了高一新生入学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经过探索与实践,本人认为主要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正确引导,树立信心。
高一新生入学后不久,有的学生认为,初中时由于英语基础不是十分牢固,到了高中不仅内容增加了,而难度加大了,英语肯定是学不好的,思想上有畏难情绪。
对于那些学习上有畏难情绪的学生来说,首先要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让他们认识到高中英语与初中英语都是阶段性的,初中英语基础对高中英语学习的影响不是太大。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者的重要职责。
学生升上高中后,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又较易接受老师的意见,这就有利于对他们重新塑造。
1、朗读的习惯。
英语不光是文字,它首先是语言。
语言是要讲要读的。
而我们学外语又缺少环境,所以朗读是很必要的。
它既可以帮助学生练口语,又可以帮助记忆。
因此每天早读时我都要求学生开口读,养成朗读的习惯。
2、预习的习惯。
课前的预习就是为了给自己寻疑,有了疑问才有一种探寻答案的迫切愿望,才能重视寻求答案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
所以我要求学生在学新课前都进行预习。
预习主要是记忆单词、浏览课文和了解要学的语法,要求他们把疑难问题记下,从而提高了听课的质量。
3、写日记的习惯。
写日记,贵在平时坚持,没有捷径可走。
一开始我让学生养成动笔的习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时间多写,没时间少写。
但随着词汇的增加,鼓励学生朝着使用高级词汇、复杂句子结构和多使用关联
词语的方向过渡。
通过长期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4、整理错题的习惯。
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改错本,对每次作业、考试中出现的错误都要求及时认真地进行整理,把错误原因弄明白,以便对症下药;同时提高改错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这样,学习中的每一个问题就会及时得以解决,学习就会步步顺利。
三、指导记忆方法
记忆单词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困难。
我平时要求学生运用各个感觉器官,从读其音、观其形、释其义几方面有的放矢地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而不是机械地死记硬背每个单词。
指导学生采用归纳段落大意、尝试回忆、关键词提示、整体与部分背诵结合等方法,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四、指导思维的方法
思维是抽象的人脑活动,但思维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它的土壤就是知识。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英语知识。
到了高中,教师如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经常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学生就可以将初中所学知识与眼前所学知识作为思维活动的对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有效的思维。
1、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
如在预习课文的时候,我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各个段落进行分析,了解各段的中心思想。
待熟悉了每段中心内容之后,要求学生合起课本仔细回味各段要点或重点内容,并进行整理。
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再次呈现课文的整体概念,然后再重点解决各段内容的重点、难点。
这样,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有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感觉。
2、比较思维和归类思维。
这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
我把这些方法教给刚上高中的学生,并教他们如何利用这些方法进行学习。
通过各种比较思维,再进行归类思维,这样就可以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带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思维和归类思维,对知识进行比较思维,把握好异同,进而分类理解。
学生在学习中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五、查漏补缺,夯实根基
很多农村中学生源较差。
因此,在高一第一学期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各种摸底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初中英语掌握的程度,看是否有该会未会、该记未记的东西,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填平补齐”的教学工作。
在考查中发现有些学生对音素和读音规则掌握得不好,语音、语调有待改进,词汇也遗忘了许多,语法仍比较模糊。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进行复习和补缺是势在必行的。
六、注意初高中的衔接
1、词汇的衔接
首先,在教授新课前,结合教材所配的单词表,补充教学生这些人教版(新目标)教材所没有的生词。
尽管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比较能够接受这种知识的传授步骤。
其次,适时地把这些词汇分类集中打印给学生,让学生在早晚读课上专门强化记忆,并进行检测。
2、教的衔接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旧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大力提倡小组合用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合作等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共同参与,积极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