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陵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2019·滕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首四十余年独特的发展道路,北斗在导航领域成就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东方传奇。
北斗工程诞生前,()。
立项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灯塔计划”作为先驱者,虽然最终因技术方向转型、财力有限等,却如同黑夜中的一盏明灯,为我国积累了宝贵的工程经验。
北斗一号系统原创性地提出双星定位方法,该星座的短报文服务在国际导航领域,在汶川地震等国家重大事件中发挥了的作用。
短报文服务作为北斗的特色,在后续北斗卫星中保留了下来,为许多国家开展导航卫星研制提供了启发。
北斗号系统突破了区域混合导航星座构建、高精度时空基准建立的关键技术,实现了星载原子钟国产化,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该系统建成后,其各项技术指标均与国际先进水平。
近日,北斗三号基系统正式向全球提供基本导航服务,中国北斗距离全球组网的目标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建成后,北斗与国际先进卫星导航系统同台竞技,做到了“核心在手”,美国GPS系统的垄断局面被打了,增强了国际导航领域我国的话语权等主动权。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我国曾在卫星导航领域苦苦摸索,开展工作,在研制实践和理论探索方面卓有成效。
B . 我国曾在理论探索和研制实践方面苦苦摸索,在卫星导航领域开展的工作卓有成效。
C . 我国曾在卫星导航领域苦苦摸索,在理论探索和研制实践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D . 我国曾在研制实践和理论探索方面卓有成效,在卫星导航领域苦苦摸索地开展了工作。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洽当的一项是()
A . 无疾而终独当一面不可或缺棋逢对手
B . 半途而废独一无二不可估量旗鼓相当
C . 半途而废独当一面不可或缺棋逢对手
D . 无疾而终独一无二不可估量旗鼓相当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美国的GPS系统垄断被打破了,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导航领域的话语权等主动权。
B . 美国GPS系统的垄断被打破了,我国在国际导航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增强了。
C . 打破了美国GPS系统垄断局面,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导航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D . 打破了美国CPS系统垄断局面,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导航领域的话语权等主动权。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2. (6分)(2020·安徽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改革开放是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启,也是当代文学一个新的起点。
对民族精神的眷恋与对家国前途的忧思重新迸发,化作“归来者”笔下一行行鲜活的文字和一个个生动可感的人物。
作家们成了普通民众个体情绪与家国思虑的代笔人,受到社会的高度青睐。
他们内心蕴含的崇高感与家国使命感再次被激发,纷纷以极大的激情与勇气去直面现实人生、干预现实生活。
前三十年过度宏大的国家叙事造成的个体压抑与精神“伤痕”需要作家们去抚慰,也促使他们再次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日常生活与非英雄式的普通人物。
新崛起的诗人们在反思历史的同时,虽然也延续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但其视角开始更多地转向个体化的生命体验。
当代文学家国情怀的面向由此开始走向多元,“人”又一次出现在家国同构体系的重要位置。
“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等新的文学现象无不建构在“人”的意义复苏之上,宏大的国家叙事逐渐与幽微的个人体验靠拢并置。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西方现代文化与思想进入中国变得快速而便捷,直接影响了20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和探索戏剧的萌发。
先锋文学和探索戏剧更加强调个体的舒展与极度个性化的表达,试图打破之前三十年累积的过度宏大的家国叙事对个体经验的压抑。
它们不标榜家国情怀,也并非摒弃家国情怀,而是从最细微的个体体验入手,提供另外一个思考个体与家国关系的维度。
当然,不断更新并迅速失宠的西方现代文化思潮的进入,有时候也会让中国作家们应接不暇而变得茫然,以王蒙、韩少功、阿城等为代表的作家干脆返身,到中国悠久传统寻求寄托与解决问题的路径。
“寻根文学”的兴起,意味着当代文学的民族审美自觉的开启。
与现代文学主要以揭露与批判传统文化的基调不同,这些作家的作品,在强调现代意识渗透的同时,也开始有意识地追求民族化的审美方式,着力表现独特的民族文化表征。
正如陈思和教授所言:“文化寻根派作家们对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或反省,都投射在他们那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特别富于想象力的艺术风格中。
”阿城的“三王”系列、韩少功的《爸爸爸》等作品,都在试图从民间与乡土的关怀中,寻求传统文化的病症与潜在的顽强生命力。
这直接影响到后来者莫言基于民间立场讲述家国故事的一系列小说作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形态的转型急速向前,改革开放的大潮总是在瞬息之间改变各个领域的存在方式,以致个体的生命体验也从原先被规约化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变得零碎而尖锐。
商品社会的来临,使民众的焦点从精神层面迅速转向了物质层面。
与此相呼应的,是直接促成当代文学从精英化叙事转向对个人生存空间的理解与表达。
但是,当代文学的家国情怀并没有也不会就此消隐,只是变得更加多元而复杂,也更加去关注国家发展过程中个体的现代性问题。
现代中国的建构依然是进行时,当代文学也不例外。
家国情怀的文学表达在这个时代非但不会消隐,反而会更加饱满。
面对急遽的社会形态变迁和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文学的当代书写者们,依然需要立足民族文化的根基,根据不同的生命体验与擅长的表达路径,去描摹此时中国的情感底色,与这个伟大的时代同呼吸、共成长。
(摘编自林清华《艺术地描摹时代的情感底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改革开放再次激发当代作家的崇高感和家国使命感,促使他们关注普通民众。
B . “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是建构在“人”的复苏之上,仅书写幽微的个人体验。
C . 由于西方现代文化思潮的兴盛,中国当代作家有时感到应接不暇而变得茫然。
D . 家国情怀直接促成当代文学从精英化叙事转向对个人生存空间的理解与表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在分析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聚焦于家国情怀从未在当代文学作品中缺席。
B . 文章以例证法、引证法展开论证,阐明了作家应如何艺术地描摹时代的情感底色。
C . 文章在分析当代文学追求民族化审美方式时,将“寻根文学”与现代文学进行对比。
D . 文章论证严密,主要体现在严格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分析当代文学各阶段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当代文学新的起点,作家创作的作品虽然注重每个个体的现代生命体验,但家国情怀蕴含其中。
B . 当代文学受西方现代文化与思想的影响,曾探索个体的舒展与极度个性化的表达,这使家国情怀的文学表达更趋多元。
C . “寻根文学”拒绝西方现代文化思潮影响,并与现代文学揭露与批判传统文化的基调相反,对传统文化极为认同和推崇。
D . 当代中国作家根据不同的生命体验与自己擅长的表达路径,去书写这个伟大的时代,一定要立足于民族文化的根基。
3.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
只见牛的犄角,富裕农民的长毛绒高帽,农妇们的头巾在集市上攒动。
尖厉刺耳的嘈杂声嗡嗡声一片,持续不断,气息粗犷。
不时还可听到一声从乡下人结实的胸脯里发出的开怀大笑,或者系在墙边的母牛的一声长哞。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
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村奥士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
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
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
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了。
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
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
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
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
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村乌勒大爷家。
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
大声喊道:“奥士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
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
“奥士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乌勒大爷遗失的皮夹子。
马具商马朗丹先生,他看见您捡到了啦。
”
老人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
“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
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
根据奥士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
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
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
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
一味地笑。
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
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村的长工马利,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村的乌勒大爷。
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
奥士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
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在酒馆里、在教堂门口讲。
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
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
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
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
他朝一位庄稼汉走过去。
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
奥士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
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
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
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
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
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
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有了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
然而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
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
年初,他含冤死去。
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始的一、二段属于环境描写,它为奥士纳的出场提供了舞台,也为奥士纳的悲剧命运提供了社会背景。
B . 小说对马具皮件商仅写了三次,着笔不多,因为他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可有可无。
C . 奥士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D . 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纤巧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
(2)小说中置奥士纳大爷于死地的外部力量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3)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奥士纳的?他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4. (11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释①秘演诗集序
欧阳修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
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
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
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
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
二人欢然无所间。
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
然喜为歌诗以自娱。
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
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
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
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
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
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
已老,胠②其橐,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
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
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
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注)①释:僧人,和尚。
②胠(qū):打开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廓然有大志廓:心胸开阔,旷达
B . 庶几狎而得之狎:亲近而态度随和
C . 二人欢然无所间间:隔阂,嫌隙
D . 以适天下之乐适:合适,适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B . 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削木为吏,议不可对
C . 东之济、郓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D . 遂欲往游焉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构思独特,写的对象是秘演,但处处以另一男子石曼卿作陪衬,石曼卿对秘演诗的称颂,他的死使秘演感到痛苦等细节,都写出了两人深挚的交情。
B . 本文对人物形象的描摹生动传神,两个“胸中浩然”“廓然有大志”的男子,都嗜酒,但秘演醉后乐在放浪形骸的嬉戏,石曼卿醉后乐在兴会淋漓的歌吟。
C . 本文立意高远,通过对秘演、石曼卿均是气节高远的奇男子,却“隐”于草野这一事实的叙述,尖锐地指出了当时压抑和埋没人才的严重的社会问题。
D . 本文感情真挚,作者虽然已步入仕途,却仍求贤若渴,对以秘演和石曼卿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笔端没有流露歌颂之意,更多的是感叹惋惜之情。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
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5. (7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
王令①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②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③太平。
狂去④诗浑⑤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煞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王令:短暂的一生是在贫困交加中度过的。
他在世期间,北宋常受到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进扰。
②蜺:古同“霓”,虹的一种。
玉蜺,指白虹。
③却:此处指“返回”。
④去:作“来”讲。
⑤浑:简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以奇肆的笔触勾勒了形容枯槁、面色似冰、俊伟慷慨的自我形象,显示出一种浩乎沛然的堂堂正气。
B . 颔联作者感叹自己虽然不甘身世贫贱,但奈何老去,只好消极地等待明主出现,返回到太平盛世去。
C . 诗人曾经谦虚地说“狂搜得无奇,猛吐复自吮”。
颈联“狂”字和此处的“狂”字都是诗人兴酣落笔情状的自我写照。
D . 颈联“过人声”不应理解为比常人美妙的声音,而是说诗人有过人才学、过人抱负、过人识见。
(2)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
6. (4分)(2020·浙江模拟)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________,________。
“(《论语》)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3) ________,________。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4)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5)江畔何人初见月?________?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六、其他 (共1题;共5分)
7. (5分)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成功是由自强不息铸造的奇迹。
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的女主角吉塔最终在摔跤场上的成功,完全取决于日常大量枯燥的训练。
成功就像是一朵小花,需要用你的坚持、你的努力、你的激情等去细心培育。
人生如同一场战
斗,只有在战斗中取得胜利、名利双收,才能算是成功的人生。
作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像吉塔一样付出辛勤的汗水,就也能如她一般,取得最好的成绩。
①吉塔最终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日常大量枯燥的训练。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8. (5分)(2019·广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赵州桥建于隋朝,巍然挺立,气势雄浑,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港珠澳大桥已正式开通,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中国人心中有座鹊桥,传说农历每年七月初七夜晚,牛郎、织女相会,喜鹊群集银河,相衔成桥,以渡织女。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桥梁,也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交流的和平友谊桥梁。
从历史到现实,从传说到梦想,中国桥的内涵在发展变化。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以中国代表的身份,在一次模拟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2-1、
2-2、
2-3、
3-1、
3-2、
3-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4-1、
4-2、
4-3、
4-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5-1、
5-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
6-1、
6-2、
6-3、
6-4、
6-5、
六、其他 (共1题;共5分)
7-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