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浙江省宁海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浙江省宁海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现代文阅读(一)(15分)
母亲的救赎
娄玉启
梁老师睁开眼时,日光映亮了窗户。
稍稍料理,吃过早点后,他沏上一杯茶,点开QQ。
一年多了,头像依然是她穿着白大褂的工作照。
QQ网名:秋桂。
他替她写道:“今日,晴,楼下的桂花开了……”写到这,他眼睛湿了。
自从女儿跟了外婆,每当下班回来,便一个人守着一屋子空气。
两年前,一位高龄产妇在她医院里因不可逆的病因不幸走了;之后,医院按照调解协议给予了适当赔偿,可是产妇的男人一直不依不饶。
那天,男人喝了酒便到医院闹。
作为副院长的她上前阻止,男人竟然将她从12楼掀了下去……那桩事故轰动一时。
人走了,他替她打理QQ。
正伤感时,手机响了,一看,是门卫室的。
“梁老师,有一位乡下来的老奶奶给你送了一篮子鸡蛋!”
“乡下老奶奶?她人呢?”
“她已经走了。
”
“好,等会儿我下去。
”
……
电梯上的红字不停地眨着眼,从“12”开始往下掉,一直掉到“1”。
在这个过程中,他想不出那老奶奶是哪位亲戚。
出了电梯,他散散漫漫走到门卫室。
果然,门卫老马的桌子边搁着一胶袋鸡蛋。
他拎起鸡蛋,问:“老马,她没说其他话?”
老马放下报纸,说:“怎么,她不是你家亲戚?”
“我乡下亲戚多,不晓得她是哪一位?”
老马捧起报纸说:“那我就不晓得了,她只说是送给你的!”
……
一晃,又是一个月,他差不多将这事忘了。
一天傍晚,当他走进小区时,老马又叫住他:“梁老师,鸡蛋!”
他一定,折进门卫室。
又是一胶袋鸡蛋,不多不少,30个。
老马呷了一口茶,说:“你家亲戚真好!”
“还是那老奶奶?”
“是啊,怎么,你还不知道她?”
“大概晓得,就不知道她是哪一个?”
“管他呢,回去,吃你的蛋!”
……
当他第五次收到鸡蛋时,已是寒假的第二天。
那天早晨,他依然按照习惯,点开QQ,写到:“今天,雪停了,温暖的太阳又露出了笑脸……”
这时,他再次接到门卫的电话。
他迅速出门、锁门,刚好,电梯下来了。
出了电梯,他赶到门卫室。
同前四次一样,他又看到桌边的鸡蛋。
“她人呢?”
老马说:“刚走,她包着蓝头巾,手里提着一个竹篮。
”
他顺着老马手指的方向,向斜对面的5路站点快步走去。
站牌下三三两两立着十几个人,他径直向那位“蓝头巾”走去。
“老人家,您好!”
老人转回头。
“噢,梁老师!”
“我怎么老是白吃您的蛋呢?您老是——”
老人支支吾吾道:“哎呀,梁老师,你别说客气话。
”
老人“啊啊”着,说:“我养了几十只鸡,是给那边菜市场的贩子送蛋,只是顺便送点给你……”
他应和着,顺势将两张大钞塞进老人口袋里。
老人却像身上着了火,往后一缩。
“梁老师,这钱我不能收啊!”
“我收这钱,我有罪啊!”
老人将钱往回塞,他挡着,说:“您老这么大年纪,我怎么能白吃呢?”
老人还是将钱塞进他口袋。
他说:“真没办法,那您告诉我,您是不是小丹婆家那边的?”
老人一怔,泪水滚落下来,顺势低下了头,抬手揩了揩,飘出一句:“我是赵牛的妈妈……”
赵牛?
那个将爱人置于死地的酒鬼!
可是,不管有多大的仇恨,这个人早在去年六月化成灰了。
老人的泪管不住,接着说:“我知道王医生是好人呐!他的狗命抵不了她的命啊!”
这时,几个人围了上来。
“梁老师,我是罪人啊!在村里都矮半截,抬不起头啊!”
停了停,又说:“媳妇是肾脏不好,怎么能怪医生呢?都怪我从小没教育好!”
5路车缓缓停住了。
一行人鱼贯而上,老人最后踏上车。
等车门关上时,他才回过神来。
“赵奶奶,鸡蛋的钱——”
可是,车子动了,一会儿汇入车流。
他木木地往回走,下意识地掏出手机,划出“老婆”的手机。
“嘟——嘟——嘟——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已停机!”
他的眼睛湿了,他是多么希望听到那边的声音啊!此时,温暖的阳光照在他身上,也照在复苏的心上……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2期)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梁老师打理QQ开头,并在文中多次出现,体现了梁老师情感变化的过程,使得文章整体结构完整、紧凑,同时表达了梁老师对妻子一往情深。
B. 小说写梁老师听到有人送鸡蛋的事情后,散散漫漫的走出电梯,表现了梁老师的漫不经心,同时与下文迅速出门形成对比,表现了梁老师再次听到有人送鸡蛋的迷惑心理。
C. 文章对赵牛形象的塑造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他酗酒医闹、胡搅蛮缠、最终受到法律制裁的形象。
D. 结尾写梁老师下意识的拨打了妻子的电话一方面表现了梁老师对妻子的怀念,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梁老师内心的释然及对赵奶奶的感激之情。
2. 作者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奶奶的身份?
3. 结合全文内容,试探究文章标题中“救赎”的丰富意蕴。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秋战国之交,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场社会大变革的风暴。
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旧的奴隶主阶级没落了,新的地主阶级兴起了;旧的奴隶制度和道德伦理观念,被新的封建制度和意识形态取代了;一部分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阶级矛盾尖锐激烈,兼并战争连年不断,整个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大动荡大改组局面。
在这个时期,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应运而生,这就是士。
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虽然地位较低,但
很多是有学问有才能的人。
他们有的是通晓天文、历算、地理等方面知识的学者,有的是杰出的政治、军事人才。
其代表人物如孟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以及商鞅、申不害、许行、陈相、苏秦、张仪等,都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或科学家。
至于一般的出谋划策、谈天雕龙之流,以及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更是人数众多。
由于士的出身不同,立场不同,因而在解决或回答现实问题时,提出的政治主张和要求也不同。
他们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许多学派。
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儒、墨、道、法四家,而《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则是这四家的代表著作。
其中《论语》《孟子》《老子》和《庄子》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公元前2世纪中叶,汉武帝认识到孔子学说有利于形成中央集权大一统的社会格局,因而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中国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一直尊奉孔子为圣人,尊称孟子为亚圣。
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以及孔子后裔和孟子后裔,都自觉或不自觉地相信或认为孟子的学术思想与孔子一脉相承或完全一致,简言之,即所谓的孔孟一家。
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或许也是一个持续两千年的政治阴谋。
因为,实际情况是,孟子的学术思想一部分继承于孔子的思想,另一部分则是孟子自己的创造,而这后一部分内容已经大大地超越了孔子。
孔子倡导的社会结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致命的问题在于,当君王不尽君王的责任时,或君王胡作非为时,人们没有正当合法的途径去纠正君王的错误或更换君王。
对这个难题,孔子心里是明白的,但是他没有找到或不敢(不愿)提出解决的办法。
对比之下,孟子则鲜明地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在中国的历史中,他是第一个明确主张民众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朝廷的利益要服从民众的利益,君王的利益要服从民众的利益和朝廷的利益。
为了约束君王的行为,孟子主张在任命或罢免官员的问题上,不能由君王一个人说了算,也不能由少数几个大臣说了算,而是必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在定罪量刑上,也不能由君王一个人说了算,也不允许君王的亲信左右或大臣私自说了算,同样必须征求国人的意见。
对于不称职的君王,孟子以大无畏的精神提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孟子·万章下》)”在君臣关系上,孟子坚持人格的尊严与平等,他曾当面对齐宣王说:“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做。
(《孟子·离娄下》)”
事实上,孟子的上述主张,都是孔子未曾提出过的,这表明孟子的学术思想、政治理念与孔子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严格说来他们并不是一个学派,孔孟并非一家。
其实,孟子思想与孔子思想存在着本质不同,封建帝王及其御用文人心里都是明白的。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对《孟子》一书的许多主张都大为恼火,一怒之下要把孟子像从孔庙里迁出,但是他冷静下来后却发现把孟子像放在孔庙中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这是因为,只要宣扬孔孟一家,那么孟子便永运屈居亚圣地位,孟子思想主张的正确与否,也就必须以孔子思
想为准,这样便可以用正圣压制亚圣,用孔子的思想埋没孟子的思想,从而扼杀了孟子倡导的民主思想的传播。
(节选自《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使旧的奴隶主阶级没落、新的地主阶级兴起的社会大变。
B.“士”出身地位较低,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皆是有学问有才能的人。
他们有的是通晓天文、历算、地理等方面知识的学者,有的是杰出的政治、军事人才。
C.百家争鸣的局面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儒、墨、道、法四家,而《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则是这四家的代表著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D.孟子的学术思想中有自己的创造,这一部分内容已经大大地超越了孔子,而从皇帝到百姓及孔子、孟子后裔,相信或认为孔孟一家或许是一个持续两千年的政治阴谋。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证了春秋战国之交,“士”这个新的社会阶层应运而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并列举了涌现出的众多代表人物。
B.在中国的历史中,孟子是第一个明确主张民众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这个主张是孔子未曾提出过的,是孟子超越孔子的根本原因。
C.本文作者认为严格说来孔孟并不是一个学派,并非一家。
虽然孟子的学术思想一部分继承于孔子的思想,但孟子思想与孔子思想存在着本质不同。
D.孟子思想与孔子思想存在着本质不同,封建帝王及其御用文人心里都是明白的,但也知道把孟子像放在孔庙中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春秋战国之交的社会大变革中,一部分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导致阶级矛盾尖锐激烈,兼并战争连年不断。
B.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因为认识到孔子和孟子的学说有利于形成中央集权大一统的社会格局。
中国在封建社会时期,一直尊奉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
C.在解决或回答现实问题时,士提出的政治主张和要求不同,是因为士的出身不同、立场不同。
他们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D.孟子主张在任命或罢免官员的问题上,不能由君王一个人或少数几个大臣说了算,而是必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
其目的是约束君王,坚持人格的尊严与平等。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孝心
王春迪
开春了,老街富商海爷要南下跑趟生意。
上了马,海爷却坐不住,马背上跟有着啥硌着他屁股似的,海爷下马招呼大奶奶,说,这一趟回来,保不准牡丹花都开了。
娘就交给你了,好生照料着,特别是府上的大事小事,勤和她商量点。
我说的,你可都记住了?大奶奶头点得跟捣蒜似的。
说起海爷府上的老太太,那可不是一般的女人!男人死得早,没改嫁,愣是一人忍饥挨饿,挑着个薄粉摊儿,风餐露宿,把海爷拉扯大,直至今天这样的家业!吃的苦、受的累,都被街上的说书人编成了故事,整日街头巷尾地讲!
这几年,老太太得了病,卧床不起,眼黑耳背,跟她说话,声音都得跟敲锣似的。
海爷虽然接了家,但生意场上,里里外外的事儿,还得找她拿主意。
老太太眼睛虽然瞅不见,但心里头跟明镜似的。
她咳嗽一声,顶海爷喊十句。
府里上上下下谁不知道,海爷只是个做事儿的,老太太才是管事儿的。
巴结海爷,不如巴结她老人家!
如今,海爷把老太太交给大奶奶,大奶奶还不得跟接宝贝似的!
哪想,几个月后,等海爷大车小车地回来,进门,却看到府前府后,满眼的孝布白花。
一问,才知道,前儿个.老太太撒了手啦!
大奶奶裹着一身孝服,眼睛肿得跟带血的鱼鳔似的,想到海爷跟前说句话,可海爷袖子一甩,愣没理她。
此后好些天,海爷一句话都不和大奶奶说,吃饭都不和她在一桌上。
好似觉得老太太的死和她有关。
大奶奶心里憋屈,越想越喘不过气,头七当晚,一块绸子就把自个儿挂在了梁子上。
亏得发现得早,掐了半天的人中,愣是把她从小鬼儿的手里给拽了回来。
醒来的大奶奶又要撞墙,一屋子的人抢着去拦,半晌,海爷喊了一声“行啦!”顿时,屋子里鸦雀无声。
海爷让一屋子的人都出去,然后拎把椅子,朝大奶奶跟前儿一坐。
我问你,我走之后,你咋照料她的?
海爷一问,大奶奶来劲儿了,大奶奶大声道,你问我?我这辈子对自个儿的亲娘都没花这个心思!一日三餐,哪顿不是我亲手端到她床前,一口一口喂到她嘴里的?她吃的药,哪顿不是我自个儿下手煎的?一早穿的衣服鞋袜,哪次不是我焐暖了,才帮她穿上的?这洗脸洗脚的水,哪回不是我试好了才端过去的?你问问去,这些活,我让下人插过手没?我怕她操心伤神,让她一门心思养病,家里头里里外外大事小事,我能干的,都没敢跟她吱一声!我都把自个儿当丫鬟使了,娘走了,能怨我吗?我心里头憋屈,跟谁说去?我干脆下去陪她老人家箅了!我的娘唉……说完,大奶奶呜呜地大哭起来。
海爷突然起身,将桌上的盖碗往地上一摔!大奶奶的眼泪吓得顿时掉了线。
海爷气道,你还有脸哭!我走时怎么跟你说的?谁让你一日三餐喂她的?还让她一门心思养病?你不是存心害她,是啥?一通话,把大奶奶听傻了!
海爷缓过气,叹道,她操了一辈子的心,当了一辈子的家,习惯了。
你突然让她闲着了,甚至连饭都要人喂了,照她那种性子,一准儿觉得自个儿没用了。
到了这一步,她还有劲儿活下去?
大奶奶突然想起,以前海爷在她身边的时候,总是不停地说这说那,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儿,都要老太太拿主意,甚至院子里来年种什么花,谁谁家要嫁闺女了,出多少贺礼的事儿,都让老太太定夺。
起先,大奶奶甚至以为海爷在他老娘胳膊底下长大,是个没主见的爷儿们,现在才明白,他是想让老太太觉得自个儿对这一家老小来说,是天!是地!天一塌,这家人就乱套了!所以,再重的病,也得咬碎了牙活下去。
难怪海爷走时,再三吩咐自己,府上的大事小事,要多和老太太商量点。
逞了能,却坏了事儿,大奶奶寻思过后,肠子都悔断了好几截。
第二天,大奶奶跑到老太太坟前,跪着哭了一整天。
海爷担心大奶奶有事,让人在不远处盯着。
直至后来,大奶奶哭得晕了过去,被人抬了回来,好几天都没能下床。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10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如大奶奶费尽心力伺候海爷娘,海爷娘几个月后却撒手而去,大奶奶悬梁自尽又被救起等。
B. 小说语言通俗易懂、多用口语,富有生活气息。
如“大奶奶头点得跟捣蒜似的”“大奶奶寻思过后,肠子都悔断了好几截”。
C. 小说中的比喻生动逼真,如“跟她说话,声音都得跟敲锣似的”“眼睛肿得跟带血的鱼鳔似的”“奶奶的眼泪吓得顿时掉了线”。
D. 小说在介绍海爷娘的时候,运用了插叙的叙述方式,刻画了一位守寡多年、饱经磨难、勤俭持家、爱管闲事的母亲形象。
8. 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划线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9. 本文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请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海爷”这一形象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
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
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
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太祖时,差役行久生弊。
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
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
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
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
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
”光不以为然。
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
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
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
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0. 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B.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C.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D.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
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 《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
C. 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长官为礼部尚书。
D. 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
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勤政爱民。
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B. 苏轼敢于直言。
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
C. 苏轼仕途坎坷。
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
D. 苏轼才华出众。
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13.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2)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伫倚危楼风细细”叙事,交代抒情主人公长久地站立在高楼之上,为下文所见所感做了铺垫。
B.上片后四句从空间的广阔和时间的推移,表现了主人公“伫倚”的时间之久,愁绪之广,孤独之深。
C.下片写主人公借酒消愁,苦中求乐,但无论是酒还是歌都是无味的,说明作者对放纵自我、享受当下的否定。
D.上片借最抒情,下片直抒胸臆,都给人一种情思缠绵之感,最后两句使全词感情达到高潮,具有很强的感
染力。
(2)试分析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怨灵修之浩荡兮,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谣诼谓余以善淫。
(屈原《离骚》)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的短暂和个的渺小。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通过写“鸟”和“鱼”表现洞庭湖生机盎然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6.下面是“素质教育冰山模型”图,请把这个模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7.仔细观察这幅漫画,按要求作答。
(1)为漫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6个字),不能以“无题”为题。
(2)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
(不超过50个字)
四、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英国)培根材料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希望世界各地的人,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材料三:
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在各地蓬勃开展,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充实,方式不断创新,影响日益扩大。
目前全国所有省(区、市)都开展了全民阅读活动,400多个城市常设读书节、读书月等活动,全社会“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