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区第一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2.5 2的乘法口诀一课一练 浙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2的乘法口诀
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
1.
一共有()个梨。

A.7
B.8
C.9
D.10
2.下面算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A.4×2
B.4+2
C.4÷2
3.2双手套一共有多少只,列式为()。

A.2×5=10
B.2×2=4
C.5×2=10
D.5+2=7
4.8×2=()
A.10
B.16
C.14
D.12
5.乘法口诀“二四得八”,正确的乘法算式为()。

A.2+4=8
B.4+4=8
C.2×4=8
D.2+2=8
6.2×9=18,乘法口诀是()。

A.二九十八
B.二九得八
C.九二十八
D.二九一十
7.2×8=16,乘法口诀是()。

A.二八十六
B.八二十六
C.二八一六
D.八二一六
8.2×5=10,乘法口诀是()。

A.二五一十
B.五二得是
C.二五是十
D.五二是十
9.一共有多少个点子,列式为()。

A.2+6=8
B.2×6=12
C.6-2=4
D.6×6=36
10.5双袜子一共有多少只,列式为()。

A.5×5=35
B.2×2=35
C.2×5=10
D.5+2=7
二、填空题(共5题;共20分)
11.爬梯比赛。

24÷4=________4 4=________ 10÷2=________20÷5=________
10÷5=________12÷3=________3 9=________ 5÷1=________
18÷3=________20÷4=________6÷2=________6÷6=________
16÷4=________6 5=________ 7 4=________ 32+4=________
12.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________十八三________二十七六________四十八________八二十四五________三十五七________六十三
13.在横线上填上“+”“-”“×”或“÷”。

9________9=18 36________6=30 40________5=8
8________2=4 6________8=48 48________8=6
14.10÷2=________,表示把________平均分成________份,每份是________;也表示________里面有________个________。

15.除数是4,商是2,被除数是________
三、解答题(共5题;共50分)
16.写出积是12的四道乘法算式。

17.每次摆2根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18.分别把2乘1、2、3……9的积圈起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一只猫抓几只老鼠?
20.数轮子。

答案部分
第 1 题:
【答案】 D
第 2 题:
【答案】 A
第 3 题:
第 4 题:
【答案】 B
第 5 题:
【答案】 C
第 6 题:
【答案】 A
第 7 题:
【答案】 A
第 8 题:
【答案】 A
第 9 题:
【答案】 B
第 10 题:
【答案】 C
第 11 题:
【答案】 6;16;5;4;2;4;27;5;6;5;3;1;4;30;28;36 第 12 题:
【答案】九;九;八;三;七;九
第 13 题:
【答案】 +;-;÷;÷;×;÷
第 14 题:
【答案】 5;10;2;5;10;5;2
第 15 题:
【答案】 8
【答案】解:2×6=12,6×2=12,3×4=12,4×3=12
第 17 题:
【答案】解:
第 18 题:
【答案】解:
第 19 题:
【答案】解:8÷2=4(只)
答:一只猫抓4只老鼠。

第 20 题:
【答案】解:36÷4=9(辆)
18÷2=9(辆)
答:36个轮子可以安装9辆汽车,18个轮子可以安装9辆自行车。

4.7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项目内容
1.直接写出得数。

46-30= 37-30= 35-10= 72-70=
2.思考:动物园中的企鹅最重的有48千克,最轻的有15千克。

最重的企鹅比最轻
的重多少千克?
3.计算39-25。

(1)用凑十法计算:先把两个两位数分别看成( )和( ),整十数和整十数相
减,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减,最后把结果相加。

如:
(2)竖式计算:列竖式时,相同
数位对齐,从( )减起。

39
-25
14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时,相同数位对
齐,个位上的数字和( )位上的数字相减,十位上的数字和( )位上的数相
减。

5.直接写出得数。

45-24= 57-34= 84-60= 68-23=
38-16= 78-45= 89-35= 75-54=
6.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
=(只)
温馨提示知识准备: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减法运算。

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

参考答案
1.16 7 25 2
2.48-15=33(千克)
3.(1)整十数一位数(2)个位
4.个十
5.21 23 24 45 22 33 54 21
6.68-43=25
课题:《数墙》
一、教学安排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沪教版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 P47 第一教时
二、教材分析
《数墙》属于“数与运算”版块,是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

本教学内容的前继内容为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及加减法关系的初步体验。

对应以上两个内容的后续内容是数域扩展后的加减法运算,及加减法关系的再认识。

此外,《数墙》这一教学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同时为探究加减法关系、探索规律与类推、对规律进行数学表达等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载体。

三、学生分析
刚度过幼小衔接期的一年级学生在认知特点上有着年龄段的共性,但不同的学前教育现状又形成了知识储备上的差异性。

以下从两方面进行学情分析:
1. 认知特点: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兴奋点保持的时间相对较短,认知以具象思维为主;认知观察时大都是从整体观察出发,容易忽略局部的聚焦观察。

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本节课将以游戏的形式、学具的辅助来进行教学设计。

2. 知识储备:不同的学前教育现状决定了本班学生在数学学习知识储备上的不同,差异明显。

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在学前已经会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对加减法关系也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是零起点,刚刚在之前的单元学习中初步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的关系也只是有初步的感知。

因此,解读每位学生的认知起点,分层规划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复习巩固20以内的加减法。

2.探索数墙的规律,并可以运用规律将数墙填完整。

【过程与方法目标】
3.能合理运用学具,有效探究规律,运用规律,在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和说理能力。

4. 在分层教学中,同伴互助、借鉴分享、探究规律,提升数学阅读和数学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5.在游戏中发展思维,并借助“听”、“说”、“算”、“找”四个学习要求的达成,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在数墙中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及加减法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五、教学资源
(一)教材资源
1.选用教材P47页例题,例如右图:
2.变革教材素材,例如:
(二)媒体资源
1. PPT
2.学具“凸”字框
六、教学设计及过程
(一)情景引入
游戏:堆积木,引导观察积木上有数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经验和熟悉的学习环境,从学校数学课程资源角的游戏入手,提高学习兴趣,为探究学习作铺垫。

(二)观察探究
【环节一】观察数墙
1.动态演示数墙的堆积过程——揭题《数墙》
2.观察数墙
预期观察结果如下:
(1)层数与最底层块数间的关系
(2)发现上下、左右相邻的三块砖上的数之间的规律——此结论将延迟交流
【设计意图】依据学情分析结论一,通过动态演示数墙的堆积过程,用动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提高学习兴趣;在汇报预期结果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为了给所有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空间,对观察结果2做延迟交流。

【环节二】探究规律
1.探究:从下往上看
根据学生学情,给出两种方式供学生选择,探究“数墙”规律:
第一类:自主探究式,学生无任何辅助工具。

第二类:借助学具式,学生可以借助学具观察。

汇报规律:
(1)第一类学生汇报
预期:语言可能不规范
引导学生用加法算式来清晰表述规律。

(2)第二类学生利用学具聚焦观察
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找到上下、左右相邻三块砖间的规律,并能用两道加法算式来进行表达。

(3)规范数学语言的表达
通过“听”的方式,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总结从下往上看的规律,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理解特定数学语言的含义,从而进一步理解数墙的规律。

2.探究:从上往下看
通过“听”,引导学生尝试找到关键词,并对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进行体验。

借助学具理解关键词,探究数墙的规律。

汇报规律:
(1)借助学具,用两道减法算式来阐述规律。

(2)无需学具,可以通过直接观察,用两道减法算式来阐述规律,同时配合手势进一步理解规律。

【设计意图】依据学情分析二,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通过第一类学生的自主探究,结合第二类学生的学具聚焦研究范围,生生互动、借鉴学习,在借助学具聚焦探究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考虑到学生年龄的特点,通过“听”规范的数学表述结合找关键词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数学表达的准确、简练的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作准备。

同时,整个探究过程将结合“听”、“说”、“算”、“找”四个学习要求,展开师生、生生间的评价,为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行之有效的评价载体。

(三)巩固运用
1.模仿练习
找一找,写一写
在数墙内选一组数,写写算式。

______ + ______ = ______
______ + ______ = 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
2.提高练习
3.拓展练习
数卡5可以放在最顶层吗?
6 2
3 5
11
5 3 1 2 4 1 1 1 1 1 2 2 2 2
4 4 4 8 8 16
加 倍 一

3
5 10
3 1 2
4 3 7
5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墙”的规律;变革的教材练习内容,为后续的“加倍”、“一半”内容作铺垫。

在提高练习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思考,综合运用加减法的关系多角度解决问题。

在拓展练习中运用“数墙”的规律,进一步感知加减法的关系。

(四)梳理总结
引导学生从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总结部分将结合“听”、“说”、“算”、“找”四个学习要求展开,翻转的四个要求将拼成学校吉祥物“丽丽”、“园园”送上大拇指,富有学校文化寓意的评价将激励学生的学习。

七、作业设计
1.根据规律,用1-9的数卡,搭建一面数墙。

2. 进一步探究并完成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随机抽卡、随机确定数墙层数的设计使数墙的游戏性进一步加大,作业较好地起到复习巩固、提升数学能力的作用。

拓展练习的完成过程,将提供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第一单元准备课
1、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