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校企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校企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探索
校企共建实践教育基地不仅满足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还扩大校企双方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实现产学研的相互促进。

论文主要阐述了桂林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校企共建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及建设情况,分析校企共建实践教育基地的优势。

标签: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无机非金属;实践教育基地
项目来源:广西教育厅项目(2012JGZ119);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计划项目(2013 C030)
Explor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s Practical Education Bases building in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Professional
Abstract:The build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practical education bases not only satisfied the requirement of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but also expanded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achieved mutual promotion. The article mainly expounded the construction target,construction ideas and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s practical education bases in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of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analysed the advantages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s practical education bases.
Key words:school-enterprises cooperation;personnel training;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professional;practical education base
1.引言
实践教育基地是大学生认识行业、了解社会和深入生产一线的窗口,汇集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企业资源。

校内外实习实践活动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学习和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大学生能将所学理论及时用于实践并进行检验,拓宽理论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另外,校内外实践基地也是一个保证校企双边活动得以开展和深化的载体,通过“互利双赢,走向融合”模式建立的校内外实践基地,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为寻求发展、谋求共同利益而展开活动,真正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2.建设目标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运行机制,完善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形成一套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方式,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加强学生工程能力培养;在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打造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工程背景深厚、具有广阔国际视野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师资队伍;依托工
程实践教育中心,进一步加强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广西鱼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扩大双方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实现产学研的相互促进,达到共赢目的;努力将本校该专业的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成全区具有示范性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3.建设思路
遵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相关精神,立足广西鱼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实力和我校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整合优质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从知识传授向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培养的转变,做到“知行合一”,推动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工程教育领域培养引领桂林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发展的卓越工程师。

工程实验教育基地以加强无机非金属材料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和与合作企业深度融合联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我校实际和办学特色,在广西特色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基础上打造与材料学相关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应用型特色人才实践教学模式,建设产学研一体的高校与企业深度融合的工程实验教育基地。

1)深入开展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践的互动,从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选题全程由企业提供部分实践教学场地和工程师指导,创造出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工程环境,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2)利用桂林理工大学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科研平台、学科平台和教学优势,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成人教育等方面的服务与支持。

3)集中校企双方的智力优势和科研力量,实施协同创新战略,联合开展科技攻关,联合申报科研课题,引导更多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4)双师型教师与外聘企业工程师对学生授课,试点改革部分课程从目前的“教案式”教学转向“项目式”的教学,培养学生成长为卓越工程师的基本素质。

5)联合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4.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4.1校内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更新并补充教学设施及教学相关软件配置,完善教学体系,增加与本专业教学相关的生产、设计及操作实习相关软件条件。

建成集教学、实习、科研、技能考核、技术推广与服务为一体,多功能、综合性校内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进入企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提供岗前培训,使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成为联系高校与
企业的桥梁,成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以及技术服务的窗口,实现企业与高校实践教学资源共享。

另外,校内实践教育基地还为校企联合开发项目提供交流的平台和科研的场地。

4.2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1)成立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教师队伍由各企业中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学校推荐的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以及外聘的其他企业(或设计院)工程技术人员和优秀的退休工程师等兼职人员组成。

中心主任由企业总工程师以上主要管理人员担任,负责建设中心、指导教师队伍、制定师资培训计划。

实践教育中心主要负责学生校外实习工作的总体筹划、校企合作项目的申报和研究开发、校内老师工程实践教育的安排。

2)与各企业签订培养协议,聘用校外实习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校外实习。

在企业设置多种生产过程的操作岗位,让学生了解工艺流程、设备、测量和控制系统,熟悉工厂生产装置、运行管理、环境保护等相关法规;参与企业一定规模的技术改造或新系统建设项目的立项—设计—工程施工—试车全过程,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新产品开发和设计。

根据企业生产的技术改造、新建项目及其相关的研究开发需要,由学校和企业(或设计院)共同选定合适的设计题目、指导学生完成相关设计任务。

使高校与企业、市场紧密稳定地结合;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共同考核,确保实践环节教学质量,形成企业工程实践教育基地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充分满足学生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3)与企业联合开发项目,充分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教育资源,企业的技术人员、生产平台,既缩短科研成果转化的周期,也保障了科研选题的前沿性,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4)根据企业存在的一些情况,进一步完善实践教育基地的硬件及软件设施条件,增设专门的实践教育基地办公场所,由实践教育中心派专人负责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开放制度,满足学校和企业实习、科研的要求。

5.结语
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作为实践教育平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不仅满足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还扩大校企双方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实现产学研的相互促进,达到“双赢”目的。

解决了目前大多数院校存在的实习经费紧张、实习基地难寻、科研成果转化困难等难题。

校企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是工科院校大学生培养的一次飞跃,也是企业寻求合作、寻求技术创新的一个突破。

参考文献
[1] 雷飞.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育基地建设[J].梧州学院学报,2013.23(1):20~23.
[2] 陈韦宏,蒋慧君.产学研结合工作站推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刍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228~229.
[3] 黄诗君,阳林等.工科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实习新模式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52~55.
[4] 覃铭,卿培林,刘淑辉.国内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现状的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0(6):56~57.
[5] 王天曦,李鸿儒.建设世界一流的实践教育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