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交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衢州市柯城区黄茶至大俱源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组评审意见的通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交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衢州市柯城区黄茶至大俱源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组评审意见的
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公布日期】2009.03.16
•【字号】浙交办[2009]117号
•【施行日期】2009.03.1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
正文
浙江省交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衢州市柯城区黄茶至大俱源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组评审意见的通知
(浙交办〔2009〕117号)
衢州市交通局:
2009年1月7日至8日,我厅委托省公路局主持召开了衢州市柯城区黄茶至大俱源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议。
现将专家组评审意见印发给你们,请据此继续推进前期工作,抓紧办理相关专项审批手续。
浙江省交通厅办公室
二○○九年三月十六日
衢州市柯城区黄茶至大俱源公路改建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组评审意见
根据省交通厅《关于组织衢州市柯城区黄茶至大俱源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的通知》(浙交会〔2008〕315号),2009年1月7日至8日,省公路局在衢州市柯城区主持召开了衢州市柯城区黄茶至大俱源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
告评审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省、衢州市、柯城区有关单位的领导、专家和代表,并组成专家组(名单附后)。
与会代表听取了衢州市交通设计有限公司对“工可”报告的介绍,赴实地踏勘了重点路段,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现将专家组评审意见综述如下:
一、对“工可”报告的评价
该项目的“工可”报告是根据交通部颁发的《公路、水运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编制的,文本格式较规范,内容较齐全,基本符合“工可”报告编制办法规定的要求和深度。
二、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该项目始于柯城区石梁镇的黄茶,终于大俱源,是柯城区的重要区域通道,也是小沟村、童家村、半源村、大俱源村等沿线村庄联系石梁镇的唯一通道,原有公路为准四级标准,路基宽仅有4.5米,且坡陡、弯急,已不能适应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
因此,衢州市柯城区黄茶至大俱源公路改建工程的建设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的精神,符合现代交通三大建设中的大路网建设规划和打造“五型公路”的要求,对完善衢州市、衢州市柯城区公路网络布局,提升公路网的整体服务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柯城区城镇化进程,促进沿线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三、交通量的发展预测
专家组认为“工可”报告中对交通量发展的预测方法基本可行,预测结果基本可信,经适当调整和补充完善后,可作为经济评价和技术标准采用的依据。
四、路线走向和工程规模
该项目起点为花大线黄茶村村口牌坊处K0+000,途经黄茶、小沟、童前、半源,终点为大俱源上社自然村村尾,路线全长约13.7公里,其中桥梁170米/7
座,隧道约745米/2座。
五、工程技术标准
赞同该项目采用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中的三、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根据沿线地形和既有公路的实际状况,本项目分两段:起点黄茶至童前段(K0+000~K6+120)长约6.1公里,采用三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3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7.5米,行车道宽度2×3.5米;童前至终点段(断链K6+120=K6+700~K14+280左右)长约7.6公里,采用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6.5米,行车道宽度2×3米。
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其余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应技术标准要求。
六、经济评价
专家组认为,该报告采用的经济评价方法基本可行,工程建成后将使公路运输更为安全、便捷,能为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在进一步优化设计,降低工程造价的基础上,该项目的国民经济分析基本可行。
七、问题与建议
(一)原则赞同设计推荐的路线总体走向方案,建议在“工可”阶段按灵活运用技术指标的原则,对全线的平纵线形作进一步优化,尽可能提高公路平纵面指标,同时,要充分考虑老路利用,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土石方开挖数量和对环境的影响。
(二)路线起点位置,专家组认为应从区域规划层面统筹考虑,结合拟建的衢州至石梁公路规划线位,合理确定路线起点,以利于两线位的顺利衔接。
(三)关于路线终点路段,考虑到现在公路通行及实际地形情况,专家组要求设计单位对于大俱源下社村至终点段(约K13+000左右~终点)对现有公路增加沿老路改善工程的路线方案,并与新线方案作同深度技术经济比选。
(四)关于路线方案比选,专家组认为“工可”报告从充分利用老路,减少工
程数量,降低环保影响,合理安排建设投资的角度出发提出的路线方案基本可行。
但研究深度尚有所欠缺,为提高路线平纵面指标,要求设计单位对于黄茶至岭后段、大岭背至小沟段、半源村段3个路段,在现有路线方案以南结合隧道作新的路线比选方案,并与现有路线方案作同深度技术经济比选。
(五)专家组原则赞同采用水泥砼路面,并要求在下阶段对路面结构层的形式和厚度作进一步技术经济比选。
(六)专家组建议下一阶段要抓紧探明全线的工程地质情况,尤其对桥梁、隧道位置作详细勘察。
(七)专家组建议在初步设计阶段要做好路线的交叉口方案设计,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全线的交通安全设施设计。
(八)专家组建议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抓紧编制环评报告和水土保持方案,并按有关规定另行报批,有关费用纳入估算。
(九)请柯城区政府协调好发改、国土、规划、建设、环保、水利、农业、林业、交警等有关部门及沿线乡镇的有关事宜,以利工程顺利实施。
八、请根据专家组评审意见对该项目的“工可”报告和估算投资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后报批。
附件:衢州市柯城区黄茶至大俱源工可专家组名单(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