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火德族谱》祖系确定与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氏文化源远流长,姓氏历史博大精深,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今天我就李氏远古世系作一个初步探索。
我们先从具有代表姓的几大历史远祖作分析:要说李氏始祖,得从轩辕黄帝说起。
一,历史远祖
李氏根祖轩辕氏,曰熊氏,原姓公孙,也称黄帝,生于公元前2698年,有很多发明创造。
如:远古未有文字时,苍颉为辕祖史官,始制文字,造甲子,时蚩尤屡犯,黄帝伐之,始创舟车,发明指南针,造度量衡,妣螺氏,教民采桑叶以养蚕,供人衣服等,给今人无限惠赐,故尊祖先为炎黄子孙。
后生昌意,昌意生颛顼,李氏远祖颛顼,又名高阳氏。
相传系南方部落首领,生于公元前2543年,21岁登帝位,从公元前2514年到2437年在位78年,崩于公元前2437年,享年107岁。
葬于河南濮阳,妣邹.屠氏,生九子,七子庭坚,又名皋陶,
李氏血缘始祖名皋陶,字聩,生于公元前2457年,历任尧、舜、夏三朝理官,即掌握国家刑法之职。
办案认真,从不失误,故以官衔命族为“理”氏,卒于公元前2367年,享年91岁,而共后裔继封为理官。
一直传至授姓前三十五世:理征公,字德灵。
生于公元前1099年,任商纣五翼颖中吴伯之职,因执法公正不阿,直言相谏于纣王,于公元前1049年被纣王赐死,享年51岁。
李氏得姓始祖李利贞,生于公元前1069年,因为父亲被纣王赐死,,于公元前1049年与母避难,于苦县伊侯之墟,食木子得以生存,为纪念木子之恩,从此改“理”为“李”,成为李氏得姓始祖利贞,妣契和氏生子昌祖,公卒于公元前992年,享年78岁。
而到李氏的第十七代,李耳(老子)
李氏名祖李耳(老子)字伯阳,号聃,是苦县历仁乡,留仁里人,生于公元前604
年9月,(周定王瑜三年丁寅岁),相传,其母怀字81年,在李树下生,生下时头须发白,故名老子。
公元前582年,官拜周守藏柱下史,28岁为楚相,56岁免职归居沛,隐于秦,修道过涵谷关,著道德经上下篇五千言,为道教之宗。
自春秋战国达二百余岁,乘青牛出涵谷关升天,长生不老,唐朝奉为李氏始祖,封玄元皇帝道德天尊,后为传说中的太上老君,妣何氏,古氏,生六子长子宗公,一直延续到唐朝,五十七代李世民太宗皇帝,
李氏望祖太宗皇帝李世民,是渊公的第二个儿子,生于公元599年,太宗自幼聪睿,于公元617年劝父起兵反隋,创立大唐江山。
二,陇西郡的由来
在这里还要说陇西郡的由来,要追溯至二十六世李崇公,名伯佑,生于公元前375年,周封为陇西太守,后封为南郡公,卒于公元前314年,而后其子琦,一直继承父业,在陇西为官,至三十二代尚公,到五十四代虎公字文彬,号克权,生于498年,北朝西魏有功,皇封为陇西公。
直至生长于陇西成纪的李渊(五十六代)父子,统率十万关陇军,逐鹿九州,一统天下,创立了唐朝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
在中国文明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直都是与陇西有着重要渊源关系,从而便形成了“陇西郡”。
三,李火德远古世系考
就李火德的远古世系而言,众说纷纷,有的说是海公系,有的说是世民系,有的说是元祥系,有的说是元懿系,有的说是元婴系,我们就李火德的远古世系作了个调查供参。
我们查考了李氏各地远古世系,(都是八十年代以前的宋、明、清、民国时期的老族谱及海外等二十九部族谱)认为“海公系”的有四部族谱,认为“世民系”的有十九部族谱,认为“元祥系”的有四部族谱,认为“元懿系”的有一部族谱,认为“元婴系”的有一部族谱,
认为海公(乃唐高祖李渊之五弟)系的有四部族谱,广东大埔唐溪乡、揭阳辽东、梅县隆文,福建上杭寨背山族谱:海—爵文—位川—登林—元益—宰讫—立信—光弼—天员—纲—宽—侗友文—燔孟佑—进奇—火德
认为世民(乃唐高祖李渊之二子)系的有十九部族谱,他们分别是:福建长汀、南安、广西北流、江西信丰金德公族谱,上杭太拔、长汀河田的木德公族谱,福建长汀、连城、龙岩,浙江丽水、青田,江西上犹营前大余县,广东龙川、揭西,福建诏安县,江西寻乌县留车、安远、会昌,广东五华周江乡联太村等。
金德公福建长汀、南安、广西北流、江西信丰族谱:世民—治—旦—隆基—亨—豫—适—诵—纯—忱—璀—晔—祝—熙照—韬—英亮—新成—训教—泰青—宽—纲—复—杰—孟—珠—金德
木德公上杭太拨院田、长汀河田族谱:世民—治—旦—隆基—亨—豫—适—诵—纯—忱—璀—晔—祝—熙照—韬—英亮—新成—训教—泰青—泳定—纲—贵—奎—孟—珠—木德
福建长汀、连城、龙岩、浙江丽县、青田县族谱:世民—治—旦—隆基—亨—豫—适—诵—纯—忱—璀—晔—祝—纲—复—杰—孟—珠—火德
江西上犹营前、大余县、广东龙川县、揭西县、福建诏安县族谱:世民—治—旦—隆基—亨—豫—适—诵—纯—忱—璀—杰—登—海—干—熏—宽—侗—信甫—燔—奇—得珠—火德
江西寻乌县留车菖蒲、安远、会昌县族谱:世民—治—旦—隆基—亨—豫—适—诵—纯—恒—湛—俨—祝—瑞卿训—靖大初—端元忠—亮—迪世美—幼玑—永定—纲—贵—杰—奇—珠—火德
广东五华县周江乡联太村族谱:世民—治—旦—隆基—亨—豫—适—诵—纯—忱—湛—杰—奇—珠—火德
认为元祥(乃唐高祖李渊之十九子)系的有四部族谱,有福建永定湖坑乡湖坑村的火德公族谱,永安大湖乡坑源,大田县,世界李氏宗谱。
永定湖坑乡湖坑村族谱:元祥—武阳—皎—祖丛—万康—楚圭—尚昊—希悦—复礼—远—匡—勖—求—弘继—仲—其寿—宏义—小四郎—三六郎—七六郎—敬德—金四郎—丙六郎—孟—保珠—火德
永安大湖乡坑源、大田县皇历族谱:元祥—皎—武阳——祖丛—万康—楚圭—尚昊—希悦—礼复—远—匡—勖—求—弘继—仲—其洪—小廿三—火德
世界李氏宗谱:元祥—武阳—皎—祖业—万康—楚圭—尚昊—希悦—复礼—远—匡—勖—求—弘继—仲—其洪—宏义—小四—三六—四七—敬寿—阿章—纲—孟—珠—火德
认为元懿(乃唐高祖李渊之九子)系的有江西于都县宽田乡桐树坪族谱:元懿—皓—思恭—钦—晟—宪—游—蟾—熙照—韬云—亮英—新成—训教—宽—泳定—伯纪—仁饰—人伦—孟敦—珠族—火德
认为元婴(乃唐高祖李渊之二十子)系的有福建邵武县城郊乡隔应村黄家垅族谱:元婴—万五—千一—八公—威—信—直阁—守信—季云—通达—宗诚—忠—清—义昌—继昌—志诚—绅—远三—火德
我们从以上这29部族谱不难看出,同样是李珠远古世系一脉,却众说不一,下面我们再从年代上进行考证一下,首先从李火德出生年代暂时设定为1206年,(这是根据早年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学士李柏存(广东省参议员)的《火德公出生年卒考》一文论证的年代考证),我们从李火德发展到今天作一个简单分析,就从李火德63岁生子,1269年至2008年是739年,而就我们这里而言,多的有33—34代,少的也22—25代,就30代而言较多,而他们平均是24.6年为一代。
在过去早婚时代,从这样代数发展是比较相似。
四,《李火德族谱》祖系确定与形成
下面我把几大历史先祖的出生时间作个确定,而海公生于(假定是572年),李世民生于公元599年,李元懿(高丽郑王)生于公元(假定606年),李元祥(闽越之王),生于公元628年,李元婴,(鱼阳腾王)生于公元630年,我们把时间推算一下:
一、从火德公广东大埔唐溪乡、揭阳辽东、梅县隆文,福建上杭寨背山族谱推算是:海公生于(假定是572年)李火德生于1206年相差是634年14代而他们平均是45年/代。
二、从金德公福建长汀、南安、广西北流、江西信丰族谱推算是:世民生于公元599年,从世民公到金德公(1199年生)是600年26代而他们平均是23年/代。
三、从木德公上杭太拨院田、长汀河田族谱推算是:从世民生于公元599年,至木德1201年是602年26代,而他们平均是23年/代。
四、从火德公福建长汀、连城、龙岩、浙江丽县、青田县族谱推算是:世民生于公元599年,至火德1206年是607年18代,而他们平均是33.7年/代。
五、从火德公江西上犹营前、大余县、广东龙川县、揭西县、福建诏安县族谱推算是:世民生于公元599年,至火德1206年是607年22代,而他们平均是27年/代。
六、从火德公江西寻乌县留车菖蒲、安远、会昌县族谱推算是:世民生于公元599年,至火德1206年是607年25代,而他们平均是24年/代。
七、从火德公广东五华县周江乡联太村族谱推算是:世民生于公元599年,至火德1206年是607年14代,而他们平均是42年/代。
八、根据《世界李氏宗谱》,(李鸿儒先生编注)从元祥生于(公元628年),到火德公生于(公元1206年),共578年是25代,他们平均是23年/代。
从《世界李氏宗谱》看,闽南君怀公系,君怀公是李火德第8代孝梓公之后,可以说孝梓公是闽南
李氏始祖,孝梓公首迁平和小溪,发展成大族后,往同安、海澄、漳蒲、安溪、泉郡吴店、南靖板寮,发展后再向台湾和海外搬迁。
九、从火德公永定湖坑乡湖坑村族谱推算是:元祥生于公元628年,至火德1206年是578年25代,而他们平均是23年/代。
十、从火德永安大湖乡坑源、大田县皇历族谱推算是:元祥生于公元628年,至火德1206年是578年17代,而他们平均是34年/代。
十一、从火德公江西于都县宽田乡桐树坪族谱推算是:元懿生于公元(假定606年),至火德1206年是600年20代,而他们平均是30年/代。
十二、从火德公福建邵武县城郊乡隔应村黄家垅族谱推算是:元婴生于公元630年,至火德1206年是576年18代,而他们平均是32年/代。
我们从以上二十九部族谱的远古世系可以看出,认为是海公系的有四部族谱占13.79%,认为世民系的有十九部族谱有占65.51%,认为是元祥系的有四部族谱占13.79%,认为是元懿系的有一部族谱占3.4%,认为是元婴系的有一部族谱占3.4%。
我们编谱的依据是综合各地族谱和当地族谱并且在年代上进行测算,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以江西寻乌县留车菖蒲、安远、会昌县族谱和金德公福建长汀、南安、广西北流、江西信丰族谱及木德公上杭太拨院田、长汀河田族谱推算年代和时间从世民到火德607年25代,而他们平均是24年/代是比较接近。
而从火德永安大湖乡坑源、大田县皇历元祥系族谱推算是34年一代这在古代早婚时代看来就相差甚远了。
再就从他们的世系疑点上看:首先我们不妨从元祥公世系考迁闽支族共有四大支。
元祥公封江王,实是迁闽第一大支。
海内外诸谱载元祥公至宏义计17世,都凿凿可考,与史相符。
而从宏义之子小四至四七(大郎)此三代考记似无依据,皆无生卒、妣配、墓葬之记,且无名讳,只使用数字代名,(而从有关资料显示以数字为名字的只有“元朝”没有官位的百姓才使用),三代后又改用名字,明显有不符,属人为痕迹。
再来看一看世民系,于天佑五年(开平二年,908)二月二十一日将年仅17岁的哀帝鸩杀。
朱全忠为加谥曰“哀皇帝”,以王礼葬于济阴县定陶乡(今山东定陶县)。
在唐代17岁这个年龄早巳过了婚嫁且生儿育女的年龄,这一点翻一翻唐书就能知道。
既使作为一个傀儡的皇帝,身边不可能连一个女人都没有。
只是新旧唐未作确载而已。
皇家血统的传承是历朝历代最重要的事情,是头等大事,不可能17岁的时候还是一个处男。
在古代十三、四岁生育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况且唐朝还很风化呢!因而李(木兄)托孤是可信的。
从而确立了我们上杭李火德族谱远古世系:也就是祖源问题,从得姓始祖利贞公开始—昌祖—彤德—庆公—宏隆—硕宗—显—爽—环鼎—爵—寅龙—熙宏—尧性—辉—连顺—乾—耳—宗—同—克—跻—恪—洪—兴族—昙—崇—平瑶—信—超—仲翔—伯考—尚—广—敢—禹—丞—先—长宗—君况—本—次—轨—龙—艾—雍—柔—弇—昶—皓—歆—重耳—熙—天赐—虎—炳—渊—世民—治—旦—隆基—亨—豫—适—诵—纯—忱—璀—晔—祝—熙照—韬—英亮—新成—训教—泰青—泳定—纲—贵—奎—奇—珠—火德。
仅供个人参考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